《夏至未至》編劇第一法則:遠離瘋到炸、嗨到爆、無狗血不青春的大俗套

2021-02-21 影視獨舌


自從3月《夏至未至》將拍電視劇的消息發布以來,這部紙質圖書年代的大IP改編,就一直備受網友關注。

《夏至未至》成書於12年前,作為一代青春文學的排頭之作,書中香樟氣息瀰漫的淺川市曾是一代人的青春記憶。此次,華策克頓集團辛迪加影視重啟「夏日王國」,不僅是為原著粉搭一座通往過去的橋,還力求在懷舊訴求與95-00後的偏好之間修一條路,以普適的青春議題復現《夏至未至》當年的現象級影響。

目前,此劇正處於緊鑼密鼓的籌拍階段,不僅演員陣容仍未曝光,相關消息也透露甚少。近日,獨舌特對《夏至未至》改編團隊進行了專訪。對於改編將走什麼路數?如何落實散文化情節?理想化人物如何落地……這些大家關心的改編問題,下文將一一揭秘。 

劇版《夏至未至》問候青春海報

1劇版《夏至未至》,要找到懷舊元素與主流青春的最大公約數

改編觀點:《夏至》是一個散文化的小說,表面上是安安靜靜的洋流,裡面實際帶著五光十色的魚群。不同年代有不同的青春關卡,但通關密語都是一樣的——青春的實質都是愛和勇氣。有距離、有溫度,這個是改編不能夠動搖的基調。

    

獨舌:原著《夏至未至》是一部怎樣的小說?與其他青春題材小說相比,您認為它有什麼不同之處?

    

編劇:《夏至未至》講述的是一群生活在淺川市的性格各異的少年,共同經歷了高中時代,然後懷揣著各自的夢想、追求、甚至欲望,走向社會,面對不同際遇的故事。

    

這一條完整的故事線上,小說把很多筆墨集中在高中時代的淺川,一點一點填充那些少年的羽翼,讓讀者見證人物內心細膩、善良、向上的東西,極盡溫柔,才讓後半部分人物命運的急轉直下顯得特別的痛惜。通過這麼一前一後的對比,通過淺川和現實世界的呼應,營造出物是人非的感覺。

淺川、香樟,其實構成了一個非常完美的青春意象,它就是一個特別純粹的世外桃源、不系之舟,比起同類的青春小說裡單純的校園意向要寬泛一些,也更能夠激發讀者的想像。

總體來說,《夏至》是一個散文化的小說,文辭特別優美,情節不能算十分豐富,但很動人,表面上是安安靜靜的洋流,裡面實際帶著五光十色的魚群。我覺得這個是它的特別之處,有距離、有溫度,這個是不能夠動搖的基調。


獨舌:對一部12年前的青春小說,今天的改編是傾向懷舊路子還是更偏向95-00後的觀劇需求? 

編劇:應該說兩種都有,我一直不覺得懷舊和現在的觀劇需求是一個悖論,我們會在其中加一些懷舊元素,但不會做成純懷舊劇,所有的懷舊元素必須要跟情節關聯才用。整個風格和質感還是建立在表達主流青春的前提下。

無論是80後,還是現在的90後,每一代人都有屬於自己時代特性的青春。但不管怎麼變化,青春真實的觸感是不會隨著時代變化而轉移的,只是表現的方式不同而已。

過去的年輕人在課堂上傳小紙條,寫情書,開水房裡幫女孩擰水瓶,和現在年輕人發微信語音,錄表白視頻,直播間裡送魚丸,總體來沒太大差異。不同年代有不同的青春關卡,但通關密語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更多地是試圖找到一些青春共通的元素,把這些元素融入劇情,從而闡發我們想表達的東西。青春的實質都是愛和勇氣。

網友自製插圖

改編觀點:成長和愛是相輔相成的。為了落實成長邏輯,原著比較淡的家庭線要補,過濃的友情線要分層。從「在淺川」到「進社會」,前面是一個做夢的過程,後者則是一個打碎重組的過程,其中我們討論從校園到社會的落差,但是絕不強化外部的殘酷。總之,人物的情感邏輯、性格邏輯、成長邏輯,都努力做到有跡可循。

獨舌:「成長/蛻變」似乎是青春劇永恆不變的主題。對於《夏至未至》這樣一個前後跨度十年的故事,「成長」更是成為了關鍵詞。請問劇本中是如何勾勒幾位主角的成長軌跡和心路歷程的?

編劇:《夏至》中有一句很核心的話:「那些男孩,教會我成長,那些女孩,教會我愛」,成長和愛都是相輔相成的。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幾樣東西:親情、友情、愛情、自我追求。我們的人物成長基本上是圍繞這幾個方面來完成的。

家庭描寫在原著小說裡其實筆墨較少,考慮到這個是人物多維度裡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我們在改編的過程中加大了這方面的比重。比如說,陸之昂和他的母親之間的情感,陸母去世對陸之昂的人生軌跡產生巨大影響,他從一個在母親面前撒嬌耍賴的男孩,逐漸成長為成熟內斂的男人形象;傅小司、立夏也各自有一條非常完整的家庭線。

友情在小說中所佔的比重比較大,我們儘量讓人物之間的友情體現出不同層次和區分度。比如立夏,她跟遇見的情誼是姐妹之間的「義氣」,為對方肝膽相照,兩肋插刀;與七七的情誼是一起成長的感情慣性,在欲望和選擇面前,友情的力量會經受考驗。 

自我追求方面,從大的塊面上來說,人物的成長可分為「在淺川」和「進社會」兩部分,前面是一個做夢的過程,踏上社會則是一個打碎重組的過程。比如傅小司,他有自己不可動搖的堅持,也有走向社會不得不變的無奈,在這些堅守與改變之中一步步成為更有擔當,有責任感的人。

這是我們對主角蛻變的基本把握,儘量張揚各種情感中正面的、積極的東西,讓人物通過自己的努力逐漸飽滿、成熟起來。

網友自製插圖

獨舌:原著小說文字清麗,氛圍感十足,但也有一些殘酷青春的意味,對於這一點改編是如何把握的?

編劇:首先我個人認為,《夏至》能不能打上殘酷青春的標記還有待商榷。我們在故事架構中,給每一個主要人物找到了童年的形態,描摹出了他們和父母之間的互動關係。總的來說,他們是家庭比較健全,內心在溫暖中成長的孩子。這個意味著,在一些不太好的處境下面,這些人物所做出的選擇,不是墮落,不是頹喪,還是保持積極向上的,因此不會有青春滿目瘡痍的感覺。

    

之所以說還有殘酷之感,大概是因為校園階段和社會部分有落差。走出象牙塔,許多事情變得複雜了,這也是我們在劇中會探討的問題,我們應該如何去接受這種身份上的轉變,最終適應它,儘管有那麼一點難過和傷懷,畢竟青春總會過去,但人生才剛剛開始。

    

當然我們不去強化這種外部世界的殘酷,任何事件都是塑造人物的粘土,不能讓人物更加豐滿鮮活那就是失敗的。我們追求在外部事件的支撐下面,表達人物的成長和心態,這個是我們的初衷。

網友自製插圖

獨舌:對於這樣一部原著粉眾多的青春IP,改編難點在哪裡?從原著到劇本最大的調整是什麼?為什麼?

編劇:改編是件很有風險的事情,尤其是這麼大的IP,每一個讀者心中都有一個香樟掩映的淺川,都有傅小司、陸之昂、立夏的人物形象。二度創作留給編劇的空間和餘地不多,名副其實的帶著鐐銬舞蹈。

原小說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意境和人物基礎,一開始像唯美溫暖的高中生活,上了大學踏入社會後開始劇烈震蕩,人物關係和命運發生巨大變化,再到結尾雲淡風輕,被畫上安靜的尾音。前半部分是非常青春的走向,但到後半部分急轉直下,社會的殘酷,友誼的破碎,愛情的分裂接踵而來。

整個小說有十年的跨度,需要把命運變化下的人物成長統一起來,既讓觀眾接受劇情上的延展,也能接受情感上的變化。怎麼樣去勾勒出主角從學校到社會的身份的轉變,怎樣把人物的成長做得有邏輯,有跡可循是比較大的難點。同時,作為創作者來說,有時候又必須跳脫出來做冷靜的「旁觀者」,權衡現代觀劇需求和自我表達以及政審之間的關係。

出品方辛迪加影視有一個非常好的策劃團隊,在整體故事脈絡和細節的豐富上都給與我們很大幫助。原小說已經提供了很好的情境和人物,我們需要把這些原材料加工起來,在不改變原有氣質和內容的前提下做成一道菜。希望大家在品嘗它的時候,能由衷地說一句:恩,就是那個味道!

改編觀點:青春劇,最重要的不是青春本身,而是我們對青春的態度。青春不是一臺販賣情懷和狗血的自動售貨機,而是一部被翻爛,脫落了幾頁的連環漫畫,有熱血,有溫情,有笑有淚,還有殘缺的空白給你無限的回憶。青春片從來不過剩,過剩的是對青春毫無新意的想像。

獨舌:對於當下青春題材的影視創作,存在一種比較普遍的看法,認為對於犯罪、早孕、墮胎等極端戲劇手法使用過多,幾乎可以說「無狗血,不青春」。於此,您怎麼看?本劇在改編過程中將如何處理原著中的此類情節?

編劇:我們談到青春,除了墮胎、早孕、犯罪就不能有點別的嗎。長期以來,我們都在妖魔化青春,覺得青春就應該是瘋到炸、嗨到爆。不是打了耳釘穿上破洞牛仔叼根煙就叫青春,明媚短寸加寬大校服,擁有一副青春無敵的氣質也很酷啊。

其實我一直不太贊同一個觀點,就是把青春跟狗血畫上等號。青春除了殘酷和嚴肅的一面,還有很多溫暖成長的一面。生活有時候會猝不及防地給你一拳,但有時候又會給你一把糖啊。

當然,從影視的角度來講,的確需要一些矛盾衝突和戲劇性事件,讓劇情起伏更有看點。但我們會儘量控制在最低限度以內,在改編過程中我們不會為了情節的離奇主動加入誇張的表達,在不改動故事框架和脈絡的基礎上,儘量合理化一些人物衝突和內在邏輯,描繪一個真實的成長。比如陸之昂的捅人是一個事件和情緒的高點,我們會讓他在做出這個行動之前已經有很多情感和事件的鋪墊,事情發生的那一刻,傅小司、立夏、遇見等人的反應也會更加符合人物本身的個性。

網友自製插畫

獨舌:今年是青春IP劇的「大年」,包括《八月未央》《致青春》在內的一大波青春IP劇或在今年上馬,或於本年完工。對於青春IP的改編您認為「法門」在哪裡?雷區又有哪些? 

編劇:的確,近幾年青春劇成為一大熱點和潮流,證明整個市場和受眾群對這個題材是認可和接受的。

對於青春IP的改編,每一個編劇有自己的認知,如果要說「法門」,我認為,最重要的不是青春本身,而是我們對青春的態度。青春不是一臺販賣情懷和狗血的自動售貨機,而是一部被翻爛,脫落了幾頁的連環漫畫,有熱血,有溫情,有笑有淚,還有殘缺的空白給你無限的回憶。

我們不會強行給觀眾兜售我們的青春價值觀,畢竟每一個人對青春有自己的認知和理解。我們希望找到一個跟觀眾的連接點,讓大家產生共鳴。這個時代發展的太快了,我們的生活每天被手機、電腦充斥,被各種信息刷爆,我們時刻跟整個世界都在建立連接點,但很少往自己的內心搭一座橋,很少回頭看看自己曾經的樣子。

缺乏新意是最大的雷區。我們厭倦的,不是青春片,而是青春片的同質化,我們太愛寫相似的青春了。青春片從來不過剩,過剩的是對青春毫無新意的想像。

【文:鐵皮小鼓】

《夏至未至》編劇團簡介:

劉飛: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現為華傑工作室籤約編劇。編劇作品:《愛情睡醒了》《變身上班族》《上學父子兵》等。

劉辰光:準90後,參加過多部電視劇創作《微博達人》、《葉問與李小龍》、《動漫英雄》等。

施適: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現為自由編劇,編劇作品:《天使之吻》、《葉問與李小龍》等。


一、進入「影視獨舌」微信公眾號頁面,點擊右上角的「」圖標

二、開啟置頂公眾號選項

三、如果以上步驟沒有成功,請確認下微信是不是更新到了最新版哦微信公眾號【影視獨舌】所有原創文字,版權均屬【影視獨舌】及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體複製轉載,需徵得我們同意並註明出處。(請回復「轉載」,了解具體要求!)

微信號:dusheme

有觀點、有態度、有溫度的行業交流平臺

【影視獨舌】

資深媒體人、影視產業研究者李星文主編,提供深度的影視評論和產業報導。追求高冷、獨立、有料,助大家漲姿勢、補營養、覽熱點。涵蓋微信公號,微博,博客,網站,今日頭條,百度百家,新浪、網易、騰訊、搜狐自媒體等10大平臺。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

相關焦點

  • 《夏至未至》焦點第一名!評分卻是倒數第一名??
    《夏至未至》是由上海辛迪加影視有限公司 、湖南衛視等聯合出品,根據郭敬明同名小說改編的青春偶像劇,由陳學冬、鄭爽、白敬亭、夏梓桐、柴碧雲、龐瀚辰、王玉雯等聯袂主演,張超和鄭合惠子友情主演。上映到現在的《夏至未至》可謂是今夏的領跑電視劇了,吸引來大量年輕觀眾,近日一直都是網絡焦點。這麼發展下去的話,那由郭敬明的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這次終於可以贏得一次叫好了。
  • 笑著哭才是真青春!《夏至未至》裡的淚點你get到沒
    他一個年近而立,很少再看青春偶像劇的男生,竟然看《夏至未至》看入迷了。當劇裡傅小司、立夏高三畢業,班主任再一個個點名全班學生,告訴大家「從今天起,你們都解放了」的時候,配樂裡《那些花兒》響起,我這位朋友說自己竟然溼了眼眶。我把這則消息說給很多朋友聽,大家都見怪不怪,「這很正常啊,這就是我們的青春啊」。
  • 《夏至未至》
    今天給大家介紹11日上映的第一部劇《夏至未至》《夏至未至》是由80後作家郭敬明於2005年推出的一本青春類小說  這本書 可能是很多小夥伴 伴隨青春歲月成長的書之一吧  而這次的導演 是韓洋七七參加歌唱比賽奪冠,成為全中國的青春偶像。為了成為歌手而北漂的遇見,依舊在為夢想堅持
  • 《夏至未至》今晚開播 「司夏」初吻甜度升級
    ­  青春巨製電視劇《夏至未至》將於今晚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暖心上線,愛奇藝、搜狐視頻於零點同步更新。在開播當日,劇方再放福利,發布了由胡夏傾情獻唱的同名主題曲《夏至未至》的MV,暖心暖情歌詞與唯美夢幻的氛圍,同繪出一幅愛與青春的畫卷。
  • 夏至未至在哪裡拍的 夏至未至取景拍攝地學校地址介紹
    夏至未至在哪裡拍的?  由鄭爽、陳學冬、白敬亭領銜主演的青春偶像劇《夏至未至》,是根據郭敬明同名小說改編。夏至未至劇情介紹主要講述的是付小司、立夏、陸之昂等人對夢想和心中的愛一直守護的故事。《夏至未至》在2016年8月5日正式開機,拍攝期間有多位網友偶遇正在廈門拍攝《夏至未至》的鄭爽,鄭爽十分親切,並與網友擁抱合照。
  • 「夏至未至」可怕的不只是男主面癱
    最近芒果臺熱播的青春校園劇《夏至未至》霸佔熱搜,話題量一路高漲。
  • 《夏至未至》陳學冬鄭爽互動甜炸變身靈魂畫手送高考祝福 白敬亭獲封口算王與夏梓桐現場「補考」
    青春巨製電視劇《夏至未至》於6月7日在上海舉辦開播盛典,藝術總監郭敬明、演員陳學冬、鄭爽、白敬亭、夏梓桐、柴碧雲、龐瀚辰、張超、倪景陽等劇中主創悉數到場
  • 從《幻城》到《夏至未至》,郭敬明小說改編能擺脫口碑差的命運嗎?
    微博話題#夏至未至#閱讀量超過20億,討論量達900多萬,遠遠高於同期其它電視劇,其間#鄭爽聲音#登頂微博熱搜,鄭爽原聲出演受到大家一致好評。可以說,這部劇從開拍到播出,關注度遙遙領先,話題性持續上升,然而目前豆瓣評分僅4.4,它能擺脫郭敬明小說改編口碑差的命運嗎?
  • 《夏至未至》:最終留下遺憾的,才是青春
    今天上網的時候看到了「夏至未至大結局」這個話題,記憶裡應該還是高中的時候,抱著這本小說在教室裡哭的撕心裂肺。那個男孩,教會我成長,那個女孩,教會我愛。這是我很長一段時間的QQ籤名,說起來很不好意思,高中的時候真的很喜歡郭敬明,現在度過了那段所謂的「青春」時光,反而覺得他的文字看起來是有那麼點矯情,但不妨礙,《夏至未至》還是一本我最喜歡的青春小說。關於青春這個話題,我有很多的話想說。
  • 《夏至未至》畢業季「唯美」開播 陳學冬鄭爽領跑暑期狂潮
    在首播劇集中,《夏至未至》憑藉高顏值陣容、青春洋溢明的人物塑造和唯美夢幻的校園氛圍,勾起了觀眾對於昔日校園生活的回憶。而開播首日收視即橫掃網臺,全國網收視破1.44,35城1.15,首播收視四網登頂同時段衛視第一。
  • 把原著裡的細節全部搬進電視劇 《夏至未至》的劇組可以開一座青春博物館了
    青春偶像劇《夏至未至》於6月11日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首播,愛奇藝、騰訊視頻、搜狐視頻、芒果TV同步更新。
  • 《夏至未至》這部青春劇到底值不值得看?前方高能!
    文 | 小H、臨淵高考終於結束了,在還沒出成績之前,一部青春劇《夏至未至》卻先到了。
  • 還記得《夏至未至》的遇見嗎?她在考研?還是二戰?
    坊間傳聞的那句「郭敬明小說的結局全是悲劇」是真的,《夏至未至》裡最悲的人物應該就是遇見了吧#喂,要不要這麼狗血?演完《冠軍的心》後,夏梓桐坦言自己對其他角色的把握也變得順利,在《夏至未至》裡飾演「遇見」▼
  • 盤點鄭爽的4部低分爛劇,《夏至未至》上榜,最後一部尬到飛起
    最近鄭爽的熱度也是一直持續不斷,今天要來盤點的就是鄭爽主演的4部低分爛劇,《夏至未至》上榜,最後一部尬到飛起。
  • 夏至未至插曲樸樹的那些花兒歌詞 夏至未至插曲那些花兒試聽
    夏至未至插曲啦啦啦、岑寧兒追光者、樸樹的那些花兒都是在劇中特別好聽的bgm,背景音樂,聽了之後心情會變好,追憶到我們的少年時光,笑著哭才是真正的青春。  夏至未至插曲樸樹的那些花兒歌詞  那些花兒 - 樸樹  詞:樸樹/紅楓  曲:樸樹  歌詞:  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  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著  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們已經離去在人海茫茫  她們都老了吧 她們在哪裡呀
  • 夏至未至:夏至未至顏末是誰?最後是什麼結局?
    顏末是《夏至未至》裡的人物,女神,舉止優雅、談吐得體,私下裡卻有著女神經的幽默和爽朗,為愛不顧一切,敢愛敢恨。2016年,主演了奇幻劇《奇星記之鮮衣怒馬少年時》;同年,友情出演了青春劇《夏至未至》。2017年,搭檔白客領銜主演青春校園勵志劇《鮮肉老師》。
  • 《夏至未至》胖回一點的鄭爽很開愛,這樣的「路障」請給嗶寶來一打!
    由陳學冬、鄭爽、白敬亭主演的《夏至未至》於上周日播出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呢?《夏至未至》的故事以傅小司為核心展開,「眼中常年大霧瀰漫」的安靜憂鬱氣質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只有面對熟人才會切換到腹黑毒舌模式。
  • 當《夏至未至》濾鏡不再,曾「力壓」鄭爽的她連撲3部女主劇
    ,但以都市題材的標準來看,該劇穩居衛視收視第一的成績,已然不錯。03「白月光」形象不再,連撲3部女主劇《夏至未至》距今已過3年,鄭合惠子期間上映了3部女主劇,且都是討喜的青春偶像題材,但這幾部作品紛紛撲街
  • 夏至未至主題曲是誰唱的 夏至未至歌曲汪蘇瀧《我想念》歌詞
    夏至未至插曲《我想念》歌詞電視劇《夏至未至》汪蘇瀧演唱的插曲《我想念》首發上線,想念那個季節、想念說的永遠、想念你的一切、你還會來嗎?我想念那個不下雪的冬天我想念你躲在我圍巾裡面我想念我們取暖的咖啡店想念你一切我想念那個不太熱的夏天我想念兩人牽著手的大街我想念你說過的那種永遠離我有多遠
  • 因《夏至未至》走紅3年,26歲的她新劇中淪為「背景板」
    該劇穩居衛視收視第一的成績,已然不錯。但儘管口碑良好,質疑聲也緊隨而來,國產都市劇是不是只能靠原生家庭的狗血劇情來博關注了,離開重男輕女、婆媳矛盾的設定,是不是便沒有其他具有新意的劇情了呢?因《夏至未至》走紅,鄭合惠子的「顏末」成為了觀眾心中的白月光,同劇「力壓」鄭爽贏來的好感與關注,使其戲約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