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模範行動踐行了『把一切獻給黨和祖國』的初心誓言,
彰顯了共產黨人的高尚情操。」
12月3日,中共中央追授盧永根同志「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全校黨員幹部和師生員工將以先進模範為鏡
向先進典型看齊
將初心融進靈魂
把使命扛在肩上
12月17日上午,學校黨委在紅滿堂召開學習「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盧永根同志先進事跡座談會。校黨委書記王斌偉,黨委副書記鍾仰進、陳少雄,盧永根院士遺孀、農學院離休教授徐雪賓和80多位師生代表一同重溫了盧永根同志的先進事跡,圍繞如何深化學習盧永根同志的先進事跡進行座談交流。
學校召開學習「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盧永根同志先進事跡座談會
盧永根院士遺孀、農學院離休教授徐雪賓深情回顧了盧永根同志愛黨愛國的一生
會上,徐雪賓教授飽含深情地回顧了盧永根同志愛黨愛國的一生,她認為,盧永根同志從一個懵懂少年成長為黨的忠誠戰士,關鍵在於黨的教育和培養。「是黨的教育成就了盧老師的一生」,她勉勵大家聽黨話、跟黨走,始終如一堅守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用實際行動踐行對黨忠誠的承諾。
8位盧院士生前的同事、學生、身邊工作人員以及「盧永根徐雪賓教育基金」助學金或獎教金獲得者代表先後在座談會上作交流發言。
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駱世明教授回憶了盧院士在推動學校改革攻堅、加強學科建設、創新人才培養、心系教職工成長成才方面的典型事跡,尤其是盧院士「先黨員後校長,先校長後教授」的名言一直影響著他。
農學院黨委書記秦亮生表示,農學院將繼續以盧永根院士精神為引領,引領全體教師立足崗位,提高教書育人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引導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樹立遠大理想、勤奮好學,學到真本領、練就真功夫。
盧永根院士學生、農學院植物育種系教師張桂權談到,盧院士的「初心不忘,信念不改;胸懷坦蕩,笑傲得失;無我無私,善始善終」的人格魅力是大家終身學習的榜樣。
「盧老師不畏艱難、耐住清貧、默默奉獻,為我國教育事業,特別是為我校的人才培養和各項事業的發展作出重要的貢獻。」盧院士學生、農學院植物育種系教師劉向東回顧了盧老師在理想信念、培養年輕教師等方面的寶貴經驗。
盧永根院士生前秘書趙杏娟談到,「盧老師是一座豐碑,他的精神是一個寶藏,他永遠是我學習的榜樣。」今後,她將更加自覺地把他的先進事跡擺進學習與工作中,在學中用,在用中悟,邊悟邊做,把盧院士的優良品質傳播好、傳承好。
盧永根院士先進事跡宣講員、外國語學院輔導員黨林夕談到,將繼續宣講好盧永根院士的先進事跡,用心指導和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鼓勵他們「用世界語言講好華農故事」,培養「知農、愛農、懂農」的新型人才。
「盧永根徐雪賓教育基金」獎教金獲得者、農學院副院長、植物育種系教師王少奎談到,「盧老師用自己一生的行動踐行丁穎精神,他的時代精神和愛國情懷,是對優秀共產黨員的最好詮釋。」
「盧永根徐雪賓教育基金」助學金獲得者、農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馮麗穎表示,從入學以來一直被盧老的精神所影響,他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忠實履行了人民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
王斌偉書記作總結講話
「剛才發言的師生代表從不同角度談了體會和感受,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既有認識更有決心,讓人深受啟發。」
王斌偉在講話中指出,要深刻領會黨中央作出表彰《決定》的重要意義。對於我校來說,盧永根同志被中央追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讓我們倍感親切,產生強烈共鳴,並將激勵全校師生員工更加齊心協力、奮力拼搏,為實現學校第十三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不斷砥礪前行。
王斌偉強調,要自覺學習盧永根同志優秀品質,學習他對黨忠誠、信念堅定的政治品格,學習他學高德馨、治學嚴謹的學術風範,學習他廉潔奉公、甘為人梯的高尚情操,學習他一生恭儉、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
王斌偉強調,要深入推進學習盧永根同志先進事跡走深走實。一是要與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相結合;二是要與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三是要與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工作相結合;四是與強化幹部隊伍和人才隊伍建設相結合;五是要與謀劃學校「十四五」事業發展和「爭創一流」工作相結合。
學校黨政部門有關負責人,各二級黨組織書記、組織員,全國、全省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黨支部書記,全國、全省首批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負責人,校學生會、校研究生會、校社團聯合會主要學生幹部參加座談會。《光明日報》、廣東廣播電視臺、《南方日報》、《廣州日報》、《羊城晚報》等媒體對座談會進行了採訪報導。
盧永根院士 華農人的榜樣力量
校黨委常委、組織部(黨校辦公室)部長(主任)丁紅星:
盧永根同志是華農人的驕傲,他的感人事跡和高尚品質為我們幹事創業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我們將把學習盧永根同志先進事跡與深化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結合起來,組織學校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進一步講好學好盧永根同志的故事,進一步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把盧永根同志的精神品質融入基層黨組織建設和黨員、幹部教育,以高質量黨建保障和引領學校「爭創一流」。
農學院黨委書記 秦亮生:
盧永根院士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老黨員,他的事跡感人至深,精神催人奮進。盧永根院士對黨、對祖國無限熱愛,毅然放棄香港的優渥生活,把畢生精力都獻給祖國的農業科學和教育事業。
今後,我院將繼續以盧永根院士精神為引領,號召全體教師立足崗位,加強學習,強化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創新意識,提高教書育人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為培養新型農業人才,推動鄉村振興戰略作出應有貢獻;引導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樹立遠大理想、勤奮好學,學到真本領、練就真功夫,做「一懂兩愛」大學生,用青春、智慧和激情,投身到鄉村振興的熱潮中去。
農學院教授、盧永根學生 劉向東:
盧老師以身作則,嚴於律己,公私分明,以高尚的情操影響和教育我們每一位後輩的教師。盧老師把許多機會都讓給年輕人,甘做人梯。盧老師精於求精,一絲不苟,力求把最準確的理論知識和技術傳授給學生。記得盧院士有一次給本科生做了一次有關農業起源、我國農業的現狀和農業現代化的報告,他準備了有兩個多月,查閱大量資料,修改PPT不下十次。我們一定以盧老師作為榜樣,牢記教師的責任和使命,做「四有」好老師,努力為我國教育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為我校的人才培養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盧永根生前秘書 趙杏娟:
當我得知盧永根院士被追授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時,內心很感動,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榮譽,也是紀念盧院士誕辰九十周年最好的禮物。盧老師是一座豐碑,他的精神是一個寶藏,他永遠是我學習的榜樣。今後,我將更加自覺地把他的先進事跡與寶貴精神擺進學習與工作中,在學中用,在用中悟,邊悟邊做,將他的優良品質傳播好、傳承好。
農學院副院長、教授 王少奎:
盧老師用自己一生的行動踐行「篤學明德,躬行踐履,建業自強,求精圖新」的丁穎精神,更增加了敢為人先的時代精神和弘農愛國的情懷,是時代楷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的最好詮釋。我輩更要大力弘揚 「丁穎精神」、「盧永根精神」,積極適應新農科建設的時代要求,認真把握農業科技創新方向,將人才培養和科研工作與國家需要、人民需求密切結合,將黨員的責任與使命轉化為工作的持久動力,踏實做事,勤懇教書,認真育人,為華農明天的輝煌而共同努力!
數學與信息學院黨委應用數學教工黨支部書記 曹靜:
作為一名教師黨支部書記,我要將盧院士這種「堅定信念,永葆初心本色;一心為農,深稽博考的作風;淡泊名利,樸素純粹的追求」傳承下去。在黨支部的建設中強化黨支部思想政治建設,努力破解黨支部開展工作所面臨的各項難題,發揮好黨支部團結和聯繫廣大師生的橋梁紐帶作用。「打鐵還需自身硬」,我要不斷磨礪業務特長,充分發揮教師黨支部書記的示範帶動作用,打好黨建+業務的「組合拳」,推進黨建與業務發展有機融合
外國語學院輔導員 黨林夕:
青年一代是民族的希望、國家的未來。作為一名輔導員,面對新時代的新青年,要繼續講好「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盧永根院士的先進事跡,用心指導和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如果我們能在細節處下功夫,幫助學生撥開迷霧,樹立理想,堅定信念,向盧院士學習,成為他們前行路上的指路明燈,那麼一定會有更多的有志青年把加入中國共產黨當作崇高而神聖的願望,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當作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因為,我們學生的模樣,就是未來中國的模樣!
獸醫學院輔導員 王旗:
馬克思曾說:「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恆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我想,盧永根院士所做正如馬克思所說,他把一切都奉獻給黨和國家,而成為一個徹底的「無產者」。
盧永根院士的先進事跡是華南農業大學寶貴的精神財富,作為新時代的教育工作者,要全面深入汲取其中的育人因素,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傳之於生。
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 2019級森林保護碩士研究生 高翔:
將科教報國作為自己的初心並始終如一,把勤儉節約融入自己的生活並貫徹始終,盧老的選擇,向我們這一代青年傳遞著榜樣的力量。
身為一名培養中的農業科技研究人員,我十分敬佩盧老『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科學精神和濃濃的愛國之情。盧老用坦蕩的一生向我們詮釋了一個道理: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是融入國家就有無窮的力量。我們應當向盧老學習,一步一個腳印,以嚴謹的態度進行基礎研究,更應向盧老看齊,祖國所在即我安身立命之處。
工程學院 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2018級本科生 彭淮安:
盧永根院士的一生是轟轟烈烈,重於泰山的,他是所有華農人永遠的精神指引,是所有華農人永遠的驕傲與榜樣。
作為一名華農學子,我深知,農業是國家之本,振興農業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可缺少的一環,盧老傾其一生,是為小小的水稻奔波,更是為民族復興奔波。盧老的故事,激勵著我,鞭策著我,好好學習,紮實專業知識,提升專業技能,做一個合格的農機人,一個為農業發展,民族復興和共產主義事業而奮鬥的齒輪。
林學與風景園林學院 2018級園林本科生 陳慧琪
盧院士是國家水稻科學田野的耕耘者,孕育了一片金黃稻田;而我成為園林專業學子,是想努力成為國家生態環境建設的高素質人才,守祖國一片綠水青山。當今國家正處於民族復興的關鍵時期,身為青年一代,緊隨先進榜樣步伐、腳踏實地是我們需要銘諸肺腑的。青春之歌已經唱響,我們定當不負黨和國家的期待,一心一意向黨、全心全意為國、潛心貫注求學,只爭朝夕、不負韶華,頑強奮鬥,匯聚起新徵程的磅礴力量,共同編制出最美的「中國福」。
圖文| 唐勇 陳芃辰
責任編輯 | 謝韓
審核 | 方瑋
審定 | 郭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