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4 16: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霍松(左)、普玉忠(右)獲國家級表彰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抗擊新冠肺炎
疫情先進個人」普玉忠同志先進事跡
在雲南省紅河州金平縣城以南58公裡處,有一個名叫「隔界」的村民小組。該村地處中越邊境,與越南隔河相望,「隔界」之名由此而來。隔界村民小組隸屬於金平縣金水河鎮金水河村委會,國土面積6.33平方公裡,邊境線長7公裡,共有農戶67戶319人。這裡橡膠環繞、香蕉成片,杉木、甘蔗、木薯、黑姜等經濟作物茂盛長青,村民喜樂融融,生活日趨富裕,與對面越南波多村人民的生活狀況形成了鮮明對比。隔界村的幸福美好生活,離不開村中一個人的付出和努力,他就是村裡的黨支部書記——普玉忠。
普玉忠,男,哈尼族,中共黨員,1964年1月生。1996年以來,他先後擔任金平縣金水河鎮金水河村隔界村民小組副組長、組長、支部書記等職務。他英勇剛毅,曾帶領民兵守護著祖國的邊境安全;他鐵漢柔情,曾耐心細緻、苦口婆心地勸說群眾轉型種植新型經濟作物,提高經濟收入;他心懷大愛,曾在家中嶽母與兒子相繼離世的重大變故下,強忍悲痛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對黨的無限忠誠和對人民群眾的無私奉獻。1988年7月,普玉忠同志經中國人民解放軍蒙自軍分區政治部批准,記二等功一次,1990年11月,又被中共紅河州委、州人民政府評為「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支前先進個人」。
邊境線上的「丈量者」。「祖國土地,一寸都不能少,祖國的花草,每棵都要維護」,這是作為界碑外事界務員普玉忠的座右銘。為守護好邊境線,生於邊境、長在邊境的普玉忠同志自2007年擔任60號至63號界碑外事界務員以來,就自覺把戍邊固防作為己任,把家建在62號界碑附近,天天護碑,月月巡邊。他守護的界碑邊境線長約13公裡,每次巡碑都要花費3個多小時,頂著蚊蟲叮咬,步行穿過荊棘密布的原始山林,沿著南列河(中越邊境河流)進行。他平均每月全線巡查1次,每次來回26公裡,擦洗界碑,為界碑塗上紅漆,確保界碑保持乾淨、鮮紅,這一幹就是13年。13年來,普玉忠同志始終默默堅守,用腳步丈量了4000多公裡的邊境線,以實際行動維護祖國國土安全。「我現在還走得動,我還要去巡邊,還要擦界碑、塗紅漆」,56歲的普玉忠如是說。
脫貧攻堅路上的「領頭雁」。「脫貧攻堅不是等靠要,只有通過個人的雙手勞動,才能實現脫貧致富」,普玉忠同志經常這樣教導村民。曾經的隔界村深受戰火摧殘,發展底子薄弱,長久以來,群眾生活一窮二白。如何利用好村裡的土地帶領群眾脫貧致富,一直是普玉忠作為黨支部書記心中最牽掛的事。通過考察、走訪、檢測,他發現西貢蕉適合當地種植,產值也可觀。為了讓村民相信,他帶頭先種植了20畝地,並組織動員起了本村第一批西貢蕉種植戶。獲得成功後,村民們都相信了,開始主動參與進來,西貢蕉種植最多時突破了千畝,群眾人均純收入從2009年的1470元提高至2013年的3312元,翻了一倍多。2013年開始,由於香蕉巴拿馬病(當地群眾稱黃葉病)開始蔓延,西貢焦產量逐步下降,產值逐年下滑,普玉忠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明白,西貢蕉是不能再繼續種植了。為了帶領群眾走出增收困境,普玉忠同志多方奔走考察項目,明確了發展思路。為了組織村民在得「病」的地上實現轉型,他一邊自己帶頭示範種植,一邊協調種植公司專業人員到村講解培訓,先後召開村民會議5次,苦口婆心勸說村民嘗試轉型。經過不懈努力,開始嘗試種植甘蔗、木薯、黑姜等經濟作物。如今,全村種植木薯700餘畝,黑姜400餘畝,已逐漸形成規模。同時還動員村民利用村裡每12天舉行一次的「趕集天」做起小生意,如今的隔界村一片欣欣向榮,村民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大關,村民已實現全部脫貧,生活正在逐步邁向小康。
疫情防控中的「守護人」。「我們村子雖然沒有發現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但我們村接壤越南,防控形勢非常嚴峻,必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堅決做到「外防輸入」。村民大會上,普玉忠這樣教育引導群眾。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普玉忠同志積極響應上級黨委、政府關於疫情防控工作的工作要求,大年初二,他迅速組織隔界村黨支部11名黨員研究隔界村疫情防控工作,商量制定防控應急預案。同時,組織召開群眾大會,推選出由60餘名黨員群眾組成的疫情防控工作組,將工作組劃分成4個小組,每個小組由黨員擔任小組長,帶領群眾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組在村莊進出路口處設「堵卡點」2個,在通往越南的便道處設置疫情封控點1個。自疫情防控開始至今半年多的時間,由黨員帶領當地群眾不間斷24小時輪流值守,嚴格管控人員出入,全面防範疫情輸入、堵塞偷越國界等邊境管控漏洞。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普玉忠同志充分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始終戰鬥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帶領全村黨員亮身份作表率,發動群眾廣泛參與、日夜堅持,在邊境線上築牢守邊戰疫堡壘,持續保持無人越界、無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的佳績,以實際行動踐行總書記「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指示,默默守護著群眾的健康安全。
守疆初心不移的「好民兵」。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20多歲的普玉忠作為民兵班班長,積極組織民兵守衛祖國邊疆,曾於1988年7月被蒙自軍分區授予二等功一次,成了當地群眾心中的「戰鬥英雄」。時光如梭,如今56歲的他,作為黨支部書記,依然為祖國邊疆的安全穩固在戰鬥著。普玉忠數年如一日,每天都到黨員活動室利用「村村響」大喇叭播放疫情防控知識、紅色革命歌曲、脫貧攻堅政策,每月召開1次群眾大會,宣傳黨的主張,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持續加強群眾的愛國護邊意識。為有效打擊邊境走私,維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普玉忠同志積極奔走,與當地邊境派出所、海關、部隊等商量協調,構建了「黨政軍警民」合作機制,開展走私打擊、緝槍治爆、法律宣傳等活動,動員群眾主動上繳自製火藥槍50餘支。同時,發動群眾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留意走私團夥、走私車輛非法過境情況,及時向相關人員進行匯報,當好邊境信息員。僅2019年,普玉忠同志就配合當地邊境派出所查截走私車11輛,涉及走私物品3噸多。
現在的隔界村,每家每戶房頂上都插有五星紅旗,邊境線上和諧穩邊氛圍日趨濃厚,群眾愛國護邊意識蔚然成風。在普玉忠同志的帶領下,隔界村民小組黨支部已經成為邊疆民族地區推動發展的堅強堡壘、維護穩定的堅固基石、抵禦滲透的鋼鐵長城。
來源丨紅河州智慧黨建
第179期第518條 總第1487期
2020年9月24日
紅河州人民檢察院新媒體工作室出品
原標題:《「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普玉忠同志先進事跡》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