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吃什麼

2022-01-08 熊群

清代內務府的檔案裡,保存了很多皇帝的膳食清單,這些清單的內容非常詳細,皇帝今天在哪兒吃飯,吃了什麼,每道菜品用什麼器皿盛放,做了多少量,都記載得非常清楚。

皇帝膳食每餐要有4種主食,兩種粥(或湯)。菜餚以雞、鴨、魚、鵝、豬肉和時令蔬菜為主,以山珍海鮮、奇瓜異果等為輔。皇帝吃的米是專門培育的黃、白、紫三色米,以及各地進貢的上等「貢米」。同時,各地方的官員每年還要上交鹿、狍、鹿尾、鹿舌、鹿筋、熊、野豬、野鴨、虎骨、鵝、臘豬、鹹魚、鱘鰉魚、鱸魚、欒色魚、乳酒、乳油、燕窩、魚翅、海參等,蒙古王公還要進獻黃羊。山珍海味應有盡有。

清代順治爺的時候,御膳常備的有黃羊、野雞、鹿肉、狍子肉、奶酪、奶餑餑等,到了乾隆爺,他很欣賞孔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名言,御膳的菜品從此大大豐富起來。就拿乾隆二十六年二月十一日早膳來說,就上了「冰糖燉燕窩」、「掛爐鴨子」、「肥鴨」、「掛爐肉」、「野意熱鍋」等菜19品種和「鴨子粥」1品;晚膳上了「燕窩清蒸鴨」、「鹽煎肉」、「東坡肉」、「肉絲山菜」及賞給后妃的菜點共37品。僅11日兩頓就上了76品菜點,若再加上兩頓小吃就更多了。

在清代飲食規儀中,最有排場的要數慈禧太后了。老太太雖不是皇帝。但可比皇帝講究,一餐飯怎麼說也給一百多道菜品,用來盛放食物的食器和餐具也非常考究。

飯前,先進食瓜果、茶。在菜品中,豬肉類約有10種,雞肉、鴨肉、羊肉各有數種,烤、蒸、炒等烹調方法俱全,御廚們還要絞盡腦汁,將菜品擺放成龍、鳳、蝴蝶、花卉等各種吉祥的圖案,或拼成「福」、「壽」、「萬年」、「如意」等字樣。慈禧的御廚中不乏「名廚、大腕」,比如王玉山,擅長「抓炒」,被稱為「四大抓」——抓炒裡脊、抓炒魚片、抓炒腰花、抓炒蝦。侍侯的人也與皇上不同,老太太吃飯屋子四角要有四大金剛。說起這四大金剛可不是一般的太監,那可是伺候過前朝皇帝的老太監,據說有侍侯過嘉慶和道光爺的,平日裡沒什麼事,就是在老太太吃飯的時候給老人家站班、侍侯。重大的年節,除了四大金剛、侍膳太監、端膳太監外,皇帝和皇后要立在老太后身後,平日裡侍膳太監的活兒,這會兒就全由皇帝和皇后擔了。

離我們最近的溥儀,他在《我的前半生》中說:皇帝吃飯,另有一套太語,是絕對不準別人說錯的,飯不叫飯而叫「膳「,吃飯叫「進膳」,廚房叫「御膳房」。吃飯的時間全由皇帝自己決定——我吩咐」傳膳「!跟前的御前小太監便照樣的向守在養心殿上的殿上太監說一聲「傳膳」!殿上太監又把這話傳給鵠立在養心門外的太監。他再傳給候在西長街的御膳房太監……這樣一直傳進御膳房裡。不等回聲消失,一個猶如過嫁妝的行列已經出了御膳房。這是由幾十名穿戴齊整的太監們組成的隊伍,抬著大小七張膳桌,捧著幾十個繪有金龍的朱漆盒,浩浩蕩蕩地直奔養心殿而來。進到明殿裡,由套上白袖的小太監接過,在東暖閣擺好。平日菜餚兩桌,冬天另一桌火鍋,此外有各種點心、米膳、粥品三桌、鹹菜一小桌。食具是繪著龍紋和寫著「萬壽無疆」字樣的明黃色的瓷器,冬天則是銀器,下託以盛有熱水的瓷罐。每個菜碟或菜碗都有一個銀牌,這是為了戒備下毒而設的。並且為同樣的原因,菜送來之前都要經過一個太監嘗守,叫做「嘗膳」。在這些嘗過的東西擺好之後,我入座之前,一個小太監叫了一聲「打碗蓋」!其餘四個小太監便動手把每個菜上的銀蓋取下,放到一個大盒子裡拿走。於是我就開始了「用膳」了。

有一份「宣統四年二月糙卷單」上面記載一次「早膳」的內容:口蘑肥雞、三鮮鴨子、五綹雞絲、燉肉、燉肚柿、肉片燉白菜、黃燜羊肉、羊肉燉菠菜豆腐、櫻桃肉山藥。還有驢肉燉白菜、羊肉片川小蘿蔔、鴨條溜海參、鴨丁溜葛仙米、燒茨菇、肉片燜玉蘭片、羊肉絲燜跑、炸春卷、黃韭菜炒肉、燻肘花小肚、滷煮豆腐、燻乾絲烹掐菜、花椒油炒白菜絲、五香乾、祭神肉片湯、白煮塞勒、烹白肉。

那麼為溥儀皇帝做菜的肉需要多少哪。按規定一個月按三十天算是六百六十斤,每天是二十二斤。其中:湯肉每天五斤每月一百五十斤;豬油每天一斤每月三十斤;肥雞每天二隻每月六十隻;肥鴨每天三隻每月九十隻;菜雞每天三隻每月共九十隻。

按宣統皇帝的說法,伺候他吃飯的「廚師」共有75人。這75人專為皇帝一個人做飯,想像當是相當豪華高貴的。但味道如溥儀皇帝的評價,是華而不實,費而不惠,營而不養,淡而無味。

深讀」,用閱讀照亮未來。有趣的知識需要分享,如喜歡本篇文章,歡迎將它分享到朋友圈。您的分享是對「深讀」成長最大的鼓勵和支持。

想獲取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本微信公眾號:shendu1214

添加方法:在微信添加好友中直接搜索 shendu1214 或者掃描下圖二維碼添加關注。



相關焦點

  • 【皇帝吃什麼】古代皇上吃飯有多少菜 皇帝們愛吃的菜盤點
    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有一個人吃的飯一直是一個迷,那就是古代皇帝的飯食。古代的時候皇帝是一個國家權力最大的人,肯定吃的東西和普通的老百姓不一樣。
  • 古代皇帝的大便叫什麼?
    1.古代皇帝被稱為真龍天子,所以他們的大便被稱為龍遺。 現在才知道竟然還有專門收集龍遺,專門做藥材的。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皇帝的x也是香的嗎? 不過要說藥效是長生不老,我尋思古代的皇帝長壽的也沒多少啊。
  • 現在的普通人其實吃得比古代的皇帝還要好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 古代皇帝都吃這些東西?
    因為是「架空君主立憲制」的背景,意思是在如今的韓國,依舊有皇宮,有皇帝,雖然沒有實權,但卻是整個國家的象徵。看來不論什麼時候,大家對於皇帝的飲食問題總是格外關心,喝個速溶咖啡就讓你們笑的不行了。這有什麼奇怪的,他最喜歡的還是簡簡單單的土豆餅呢....
  • 古代春藥為何會吃死皇帝,裡面到底有什麼?
    很多人看多古代戲劇小說,會好奇春藥是怎麼回事。明代三大案之一紅丸案,光宗皇帝吃了春藥紅丸暴斃,宮廷廣泛追責引發大亂。
  • 為什麼古代的皇帝每天吃得那麼好,卻幾乎沒有胖子?
    皇帝住的地方是最好的最舒適的,吃得最好的最豐盛的,用當下最好的傭人,最好的醫生。以清朝的皇帝為例,我們似乎很難見到一個吃得很胖的皇帝,而且皇帝的壽命都很短,這是為什麼呢? 一、清代宮廷的膳食在食物的色、香、味及數量上都達到了歷史的巔峰。
  • 古代皇帝吃不完的飯菜,是如何處理的?
    自古以來,皇帝用的、穿的、享受的女性,必定都是最佳的,就連吃的都要第一流的,別說是山珍海味、滿漢全席,就算是想吃天上的星星,想必各位大臣也會想盡一切辦法為皇帝奉上。那麼問題來了,皇帝每天上百種菜式,有的甚至動都沒動過的,這麼多剩飯剩菜怎麼辦?皇上用膳,那可是件大事兒。
  • 古代皇帝吃的御膳在今來看是什麼樣的水平?-炎黃篇
    有沒有人跟雅福君一樣,想了解古代皇帝吃的食物是啥味道的,我是不是飄了,竟然想吃皇帝食了 古代皇帝吃的食物什麼味道,歷史書倒很少寫,這個問題恐怕誰也很難回答。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了解當時御膳的別的情況,去慢慢體會
  • 為什麼古代隨侍總是會提醒皇帝:辰時了;辰時是什麼時候?
    皇帝在埋頭批閱奏摺,旁邊一名隨侍的太監小聲提醒道:"萬歲爺,辰時到了。"那麼辰時到底是什麼時候?為什麼宦官總是要在辰時提醒皇帝? 我們古代的計時跟如今的24小時不一樣,中國古代將一天分為12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小時。
  • 古代皇帝所吃的美食,你都知道哪些,現在哪裡能買到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皇宮裡面吃的菜式都是精品中的精品,特別是皇上吃的菜更加是很講究。相傳古代皇帝一天只吃兩餐,皇上都是要上早朝來處理一些事情,等下早朝後吃一餐,下午時分再吃一餐,這兩餐統稱為正餐,光菜的樣式就有108道菜,其中在皇上吃之前都要事先用銀針驗毒,同時還需要專門的人來試吃,從而確保萬無一失。這一點很多人都沒有想到,要是有些吃貨的朋友在古代作為皇上的試吃,那什麼樣的山珍海味都可以嘗個變。
  • 古代的皇帝,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又是怎麼形成的這個稱呼?
    那麼問題來了,皇帝這個稱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又是怎麼形成的呢?其實,皇帝這個稱號就是秦朝時期開始。秦朝之前,都沒有皇帝,只有,君,王,帝,皇,以及天子,公等頂級稱呼。嬴政也改了一個稱號,就叫自己為皇帝。所以,皇帝也是從嬴政這裡開始叫的,為了突出嬴政第一個使用皇帝這個稱號,嬴政就自封自己為始皇帝,也被後世稱之為秦始皇,由此,第一位皇帝也就誕生了。不過,這個稱號又有什麼含義呢?
  • 古代日本天皇制度與古代中國皇帝制有什麼不同?
    不斷改朝換代的古代中國形成鮮明對比,日本形成了絕無古今的「萬世一系」這一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獨特現象。 2.二元化權力體系與中央集權君主專制 古代天皇制長達1260年,經歷了形成、興盛和衰落3個階段。其中,古代天皇制的形成,啟動於聖德太子改革,初步形成(模型化)於孝德天皇與天智天皇的大化改新時期。從「壬申之亂」到「應天門之變」是古代天皇制的興盛期。866年「應天門之變」之後,古代天皇制步入長達1000餘年的衰落期。
  • 古代刺客在飯菜下毒暗殺皇帝難嗎?溥儀:我從沒吃過一口熱飯熱菜
    並且活到了1976年,享年61歲,後來在她文章中,很多人也了解了當皇帝是什麼樣子。在作為皇帝的幾年時間裡面,溥儀雖然小,但到了6歲這個年紀,人也開始能夠記憶許多事情。溥儀回顧自己在紫禁城的日子時,說了一句非常讓人心疼的話,那就是:「從小到大沒吃過熱飯熱菜。」  難道是因為年紀小,慈禧去世後,他在皇宮裡面沒有人好好照顧他嗎?
  • 古代皇帝們「活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博物館丨看展覽」(ID:atmuseum),原文首發於2020年12月21日,原標題為《古代皇帝們,活了!》這一次,他又用AI還原了畫像中的幾位皇帝並加入了人臉識別匹配功能找出了和皇帝長相最貼合的演員不看不知道,一看竟然有點好看露出廬山真面目的皇帝
  • 古代皇帝起床後,為啥宮女搶著給皇帝洗「龍溝」?真相汗顏無地
    大家也知道,我國現在是一個發達的國家,一些水平都得到了好轉,相比以前現在的人們真的是生活的太幸福了,吃得飽穿得暖,家家戶戶都住起了樓房,每頓飯吃香的喝辣的,我國從古至今也已經經歷了幾千年的文明,每一段歷史都讓人們難以忘懷,在這樣一個發展的旅程中,同事也經歷了很多朝代的不斷更新。
  • 古代皇帝皇后出巡笑死人的撒尿儀式
    皇帝和皇后也是人,也要尿尿,也要拉屎。古代皇帝皇后出行場面蔚為壯觀。
  • 古代的「上九流」、「下九流」都是什麼職業?皇帝為什麼是三流?
    古代就有「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說法,意思就是人有三六九等。其實「三六九等」是粗淺地劃分,「三」指仕農商,六就劃分的更詳細了,九那就更更詳細了。「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則把人劃分為27等。「上九流」:是那些好的尊貴的等級,但這裡的「上」更多的是「正當」的意思。
  • 古代皇帝和嬪妃們,他們是如何度過春節的?過年是不是也會吃餃子
    在我國最為重視的就是春節了,而春節也是我們每一個人都非常嚮往的一個節日,在過春節的時候,都會穿新衣,吃餃子,掛春聯,走親戚,這些都是我國古時候所遺留下來的傳統。我們大家都知道,在我國古時候每一個朝代也都會去過春節,那麼高高在上的皇帝和太后以及皇后還有後宮中的嬪妃,他們是如何度過春節的呢?皇帝在過春節的時候,是不是也吃餃子?那麼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古代的皇帝和嬪妃是如何度過春節的。
  • 古代皇帝去世時,太監總要喊一句''駕崩'',駕崩是什麼意思
    經常看古裝劇的朋友們可能見過皇帝去世後太監哭著跑出來大喊「皇帝駕崩了」的場面。古代皇帝去世時,太監總是要喊「駕崩」,駕崩是什麼意思?這句話伴隨著悲痛的哭聲。「承河」是指皇帝、皇太后、太皇太后的死亡。死亡在古代漢語中也有等級,不同等級的稱呼不同。例如,醫生因「死亡」,天子因「死亡」,「勝利」而死亡,意思是「黃駕駛崩潰」。《禮記》中,天子被稱為「崩潰」,諸侯被稱為「死亡」,醫生被稱為「死亡」,史事被稱為「布洛克」,平民被稱為「死亡」。《唐代示例規定》無償,2件以上射殺,5件以上卒死,後肉死於平民。
  • 古代皇帝不愁吃不愁穿,為什麼平均壽命都很短?原因讓人頭疼
    然而縱觀古今,最最逍遙的人可能就是古代的帝王了。古代的皇帝是陸地上的第一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整個國家都是皇帝一個人的,自然也沒人敢約束皇帝的行為。而且古代皇帝擁有最好的衣食住行條件,不用為了吃穿發愁,也有全國最好的醫生為他診斷,但是數據統計,古代皇帝的平均壽命低得可憐,平均只有40歲左右,按照現代的標準,人到40也只是剛剛步入中年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