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列子活在當下看到有人那麼在意他的《愚公移山》,一定很欣慰

2020-12-28 韓來楚往

列子者,古人也。他的名字叫禦寇。中原人士(河南)。是晚於老子早於莊子,戰國時期的道家代表人物,終身致力於道德研究。著有《列子》一書,其中《愚公移山》寓言故事,字字珠璣,家喻戶曉。

故事講的是有個年近90的老人叫愚公,在大山的正對面居住,他苦於山區的阻塞,就和家人商量,盡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使道路方便出行,家人紛紛表示贊同。於是,愚公率領兒孫開始挖山。有個叫智叟的人,譏笑愚公說,就憑你這麼大年紀,又能把險峻的大山怎麼樣呢?愚公曰:我死了,還有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還怕挖不平嗎?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命令神將背走了那兩座大山。

愚公移山

這篇寓言借愚公的形象,告訴人們要有戰勝一切困難的勇氣,要有排除任何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表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勇敢和犧牲奉獻精神。

這則流傳二千多年的寓言故事,激勵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頑強抗爭,挖山不止。無數次戰勝天災人禍,使中華民族綿延不絕,生生不息。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無疑是華夏這座大廈的擎天大柱,是四大文明古國唯一沒有中斷的文化自信。

然而,當下一些人甚至是高知,極力主張要從中學語文課本中移除《愚公移山》。有位教師說,《愚公移山》放在課本裡時間太長了,我都教了幾十年了;還有的人算了一筆帳,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裡,高萬仞。合多少土石方啊,幾百上千年也挖不完,根本辦不到的,是痴心妄想;更有一位國內著名詩人,在一次演講時大聲疾呼,《愚公移山》太可怕了,違背了大自然的法則,破壞自然環境。必須從中學語文課本中移除。

夠了,不再舉例了。對於一些人的「高論」,我只能說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遠的不說,就說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吧,如果沒有那種拼命犧牲精神,能夠走出已超過生命極限的雪山草地嗎?

抗聯英雄楊靖宇將軍,在極度嚴寒的環境下,與日軍殊死戰鬥,在彈盡糧絕、敵人誘降面前,視死如歸,流盡了最後一滴血。當日軍剖開他的胃時,看到胃裡只有棉絮和樹皮時,在場的日軍被眼前的一幕震撼了,無不動容,向將軍遺體行軍禮。

抗美援朝戰爭的殘酷程度,在古今中外戰爭史上是史無前例的,在零下四十多度的環境下,著單衣執行潛伏戰鬥任務,全連指戰員,無一例外地保持握槍衝鋒姿勢,定格成了冰雕勇士。

還有在愚公的故鄉,河南林縣人民,靠一桿鐵釺、一把大錘、一根保險繩,開山劈地,一錘錘敲出人工天河「紅旗渠」,創造了人間奇。

這是什麼精神,這是何等的力量?這是《愚公移山》精神,這是強大的精神力量!

這才是《愚公移山》這則寓言偉大意義所在。怕是列子創作這則寓言故事的真正意圖。假如列子還活著,穿越時間隧道,看到他的子孫們,會聰明得把兩座大山的土石方算得那樣精準。不但如此,還是那麼重視自然環境的保護。他會安然地閉上眼睛、含笑九泉!

相關焦點

  • 讀《列子》,沒有一個神話會騙人
    讓他躺在妻子的織布機下面,盯著踏板看,一直練到即使錐子快扎到眼睛也不眨一下。然後再練視小如大。盯著蝨子看,一直看到它大如車輪。以後,看什麼東西都像山巒一樣大。那麼,舉弓射箭,射什麼不能射中?把最簡單的一點練到極致,這就是修煉的秘訣。妙的是,列子說了秘訣,似乎又不想讓人相信!他說:紀昌練到這個地步後,用牛毛把蝨子吊起來,能射中蝨子的心而牛毛不斷!
  • 列子的81次讀書會——天外有天
    他預言的精確度,幾乎百分之百,如神。說你活多久就活多久,說你幾月幾時中彩票,他都看得到,有未卜先知的神通。「鄭人見之皆避而走。」所以鄭國人看見他,都不敢靠近。人怕什麼,怕神,怕鬼,怕禍福難料,所以大家對他即恭敬,又害怕。(厲害的人,讓人怕還是讓人愛,也是一個話題)「列子見之而心醉。」
  • 「兩小兒辯日」僅是小兒科,《列子》一書的哲學思想,何止燒腦
    《列子》中有許多的寓言故事和神話傳說,有我們熟知的,不熟的,也有我們自以為知道卻實際上只讀過一半的。比如,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兩小兒辯日、餘音繞梁、高山流水、杞人憂天等等。列子這個人非常有趣,在老師壺子的教導下,通過幫老婆餵豬做飯而悟道,常年居住在鄭國,四十多年卻無人賞識,就和普通老百姓一樣。有一年,鄭國發生饑荒,列子要去衛國。
  • 杞人憂天:憂天者、憂人者和列子,三種哲學觀念的碰撞
    戰國前期著名道家學派思想家列子,與弟子以及其後學彙編了《列子》(又名《衝虛真經》)一書,對後世哲學、科技、文化等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中,就包含了諸如「愚公移山」、「兩小兒辯日」等膾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成語「杞人憂天」,便是書中一則廣為流傳、常被引用的故事。
  • 毛澤東對愚公移山精神的闡釋與升華
    在紀念毛澤東主席《愚公移山》發表75周年之際,撫今追昔,更加體悟到毛澤東主席對愚公移山精神的深刻期許和蘊意,更加體悟到愚公移山精神的雋永價值。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湯問》,講述的是古代一位年且九十的老人,懲於大山阻擋出入之迂,篳路藍縷,劈山開路,子孫相繼、久久功成的故事。列子把「愚」與「公」組合在一起,反映了他本人「愚公不愚」的價值取向和對愚公式人物的讚譽。
  • 「移心中山難」《新愚公移山》重說經典
    今日,電影《新愚公移山》發布了定檔海報與預告,該片將於9月10日上映。《新愚公移山》取材自戰國時期思想家列子創作的寓言小品文《愚公移山》,該小品文被列入九年義務教育中的語文課本中,文章敘述了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
  • 列子:御風而行的人生哲思
    列子,晚於老子,早於莊子,是道家派承上啟下的人物,莊子曾在《逍遙遊》這樣記載:「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在古代,列子可能類似於騰雲駕霧的神仙,他的文集《列子》主張清淨虛無的思想,那些寓於故事中的智慧,在如今這個浮躁的社會,仍頗能給人以啟迪。小時候,我們經常會問大人這樣一個問題:「我從哪裡來?」
  • 活在當下,不後悔,才是最好的活法
    所以活在當下,把握當下,才是最好的選擇。不畏將來,不念過去,活在當下,才是人生最好的活法。有人說:「我有遺憾,但是遺憾過後,我曾堅定的好好生活過,我不後悔。」遺憾是我們人生的必修課,但是遺憾過後一定要好好生活,人不可能一直活在曾經,就像18歲的天真,不會可愛到28歲。
  • 列子的宇宙發生論
    由於以前發過道家宇宙發生論的相關內容(包括鶡冠子、文子、亢倉子等),今天就同一話題從《列子》中的相關章節中節選發送。如以往,藍色字體為原文,黑色字體為我的個人理解,紅色字體為重點提示。不喜歡古文的同修可略過藍色字,直奔現代文,但請記得,原文才是經典,用白話解釋後就不一定準確。
  • 動畫電影《新愚公移山》定檔9月10日 百場點映獲好評
    「上海出品」動畫電影《新愚公移山》定檔9月10日,十城百場點映獲好評這部小成本二維動畫為何吸引兩代人■本報記者 鍾菡把《列子》中300字的寓言拍成83分鐘的動畫電影,在看到炫動傳播出品的《新愚公移山》成片前,很多人都覺得這個主題不符合「創作法則」。按照現代思維來看,愚公為何不直接搬家呢?
  • 神明久不死,御風第一人:經典美文《列子湯問》妙賞
    列子人文淺釋:列子,名禦寇,古帝王列山氏之後,修道九年,御風而行,唐玄宗封其為衝虛真人,其書名為《衝虛真經》。綺思錦繡,言辭精闢,咫尺視千裡,俯仰移九秋。神明久不死,宇宙一鳥翔。古今乘風第一人,莊子《逍遙遊》云:「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列子的輕功了不得,草上飛,踏雪無痕,水上飄和他比弱爆了,祖衝之《述異記》中說,「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風而遊八荒,立秋日就反歸「風穴」,風至則草木皆生,去則草木皆落」。
  • 上古神話展新意 電影《新愚公移山》9月10日全國開映
    SMG炫動傳播出品的「創世神話系列」 開篇之作《新愚公移山》,日前定檔9月10日登陸大銀幕。這部由家喻戶曉的經典神話寓言「愚公移山」改編而來的動畫作品,獲得國家電影局「中國經典民間故事動畫電影創作工程」專資項目、國家廣電總局「中國經典民間故事動漫創作工程」重點項目和上海市文化基金會的創作扶持。
  • 活在當下,沒有什麼不好的
    記得我剛參加工作的那幾年,去到哪兒都有人在講情懷,談未來。有做課程講成功學的;有做直銷想實現財富自由的;有做金融想月入幾萬的。去面試做銷售工作吧,你的面試官講公司文化,講公司規劃講得津津有味,很自信地告訴你:「在我們公司做銷售,只要你努力,拿高薪是沒什麼問題的,我們團隊裡都有好幾個人月入過萬了呢。」
  • 列子講道
    列子拜老商氏為師,以伯高子為友;完全掌握二位的大道之後,便乘風而歸。尹生聽說了這件事,便來跟從列子居住,幾個月都不回家探望。他每每趁機向列子祈求大道,問了十回,列子十回都沒有向他傳授。尹生滿腹怨憤,請求離開,列子還是沒有表態。尹生便回家去了。
  • 春節心理建設:馬雲的堅持:活成你熱愛的樣子,不要在意別人眼光
    而馬雲自己一直堅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帶著自己僅有的幾個人去謀劃未來的網際網路市場,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去完成自己的夢想,不在乎外面的流言蜚語,更不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和評價。
  • 管仲、鮑叔牙與列子
    說管仲與列子誰更厲害,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好比有個年輕人問我,說連霍高速是不是李連杰與霍元甲為了切磋武藝方便,門對門修建高速公路便於通行一樣。
  • 女孩子活在當下!每一天都應該非常的精彩與美好
    正值青春的女孩就像是一朵盛開最美麗的花,但要記得只開給自己看,千萬不要為了不在意的人讓自己的花期接受不必要的摧殘,我們還是讓自己的青春放肆一些,笑容燦爛一些。每個人的人生觀都不一樣,我從來都不相信人生有什麼輪迴,沒有什麼三生三世,也不要期望這輩子過得不好,下輩子投胎去更好的人家,我覺得自己內心深處是完全不同意的,我也不期望人死了以後可以上天堂或者可以下地獄,或者得到一個所謂的評判,很多時候我們敗給的就是自己,在做選擇的時候給自己留了一條又一條後路,我認為人就是活在當下,活在當下才能抵達未來,每一個現在正是未來的過去
  • 人生,終極本質,是活在當下
    假如我們的人生是確定的(許多人認為自己夢寐以求這一點),你一眼都能看到走進墳墓前確定的每一天,無論它是貧窮苦澀,還是榮華富貴,再無變化,一成不變,我不知道這樣的前提下還有多少人能開心活到那一天。適度的不確定性,就是要在認知自己的基礎上提升自己,讓自己「生」,讓自己長進,還是自己,不用擔心,並且是那個應該的自己。
  • 其中的邏輯,只有列子講明白了
    其中的邏輯,只有列子講明白了 柔弱與剛強哪種人更厲害?我們一般認為是剛強,但是也有人說是柔弱。 為什麼說是柔弱呢?因為我國傳統文化講「以柔克剛,上善若水」,比如老子在《道德經》中經常說「柔」的好話。如此一來,有人得出的推論是「真正厲害的人,看上去柔弱」。
  • 《列子》:既然人固有一死,為什麼我們還要拼命地活著?
    在先秦子書裡,《列子》是爭議比較大的一部,他的作者一直是個謎。《漢書·藝文志》記載先秦時有一本《列子》,作者是列圄寇,生活年代比莊周還早。明朝人宋濂則在《諸子辯》中提出質疑,認為《列子》可能是魏晉時期的偽書。無論《列子》的成書年代在何時,從哲學的角度來看,它的思想價值都不容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