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寒潮來襲的歲末,滿城沉浸在辭舊迎新的興奮中,城市夜格外熱鬧,每個人都在尋找適合自己的跨年方式。
南城黃金花園的一個普通單元房裡,一群孩子在家長的陪伴下,正在進行一場讀書會。這個始於去年暑假的家庭閱讀互助組織,半年來已經舉行了十幾場活動,共讀了十幾本書。孩子們對於這個開在小區鄰居家的讀書會,覺得像串門一樣,親切且好玩。
孩子們充分表達自己
當晚8點,記者趕到讀書會,20平方米左右的家庭客廳裡,十幾個孩子席地而坐,正跟隨主持人給讀書會出主意。這是一場總結加慶祝的年末盤點,讀書會已舉行了半年,想讓孩子們說說感受提提意見。
為了讓孩子們充分思考,建議徵集提前發下去,當天在現場闡述。「如果我舉行一場室內讀書會,會先進行互動遊戲,接著一分鐘表演秀,然後對書中內容進行討論和角色扮演,最後抽獎。」這個孩子顯然抓住了過往讀書會的亮點,已經對辦讀書會很熟悉。「如果我來辦讀書會,我會儘量讓每個小朋友都有機會發言。上次小蝌蚪就因為沒回答到問題,有點生氣。」這個孩子細緻體察到了小夥伴的情緒。
接下來的挑戰環節,三個女孩表演了之前讀過的《佐賀的超級阿嬤》中的送別片段,她們對其中的角色和情節非常熟悉。小蝌蚪是一個三年級的女孩,她講了如何邀請朋友參加讀書會,「我說我們的讀書會有講故事、玩遊戲,還會抽獎。好朋友馬上答應來了。」
二年級的芷珊上臺分享了自己為讀書會設計的徽章,一個手工圓形摺紙,在主持人的引導下進一步解釋,「圓形代表活動圓滿,折線就像在閃光」。還有孩子為讀書會起名字,想叫「大家庭讀書會」。更多的孩子為新一年的讀書會獻上了祝福——一直辦下去;參加的人越來越多;多辦大自然裡的讀書會。
小蝌蚪的媽媽說:「讓孩子圍繞讀書充分表達,可以持續推動閱讀興趣,也是一種更深層次的閱讀。」
吸引真心想讀書的家庭
讀書會的兩位發起人是樓上樓下的鄰居,一位是東莞圖書館莞芽故事會的資深故事人陳榕蓉,一位是持續關注家庭互助閱讀的小蝌蚪媽媽張寶鈺。
陳榕蓉是莞芽故事會的常客,擅長用中英文雙語講故事,活靈活現的講述非常受小朋友歡迎。「圖書館的故事會、讀書會太緊俏了,名額基本是秒殺。如果在自己小區做起讀書會,孩子們更容易親近閱讀。」作為頗有經驗的閱讀推廣人,陳榕蓉一直在摸索更常態化的帶孩子「讀中玩、玩中讀」的形式,她的想法和小區鄰居張寶鈺不謀而合。
陳榕蓉介紹,我們有一套相對科學的篩選模式,「首先會在遛娃群發招募,計劃在小區舉辦讀書會,願意參加的就聯繫我們,12人封頂。第二步,召集報名的家長,下發一個《兒童閱讀家庭互助聯盟》章程,講明這個讀書會不是讓你把孩子甩給我們,然後自己刷手機聊天,家長需要全程陪同,觀察孩子的表現和情緒,如果孩子吵鬧,要去安撫。每個家長都有任務,拍照、維持紀律等。如果家長同意這個理念就留下來。第三步是見孩子,因為很多時候報名是家長一廂情願,『讀書會好啊,又是免費的』,孩子其實根本不願意。所以我們會單獨召集孩子,跟孩子講清楚,這個讀書會是幹嗎的,你們要在規定時間內把書讀完,然後考慮一些問題,來之後踴躍發言,遵守紀律。如果一期12場都堅持下來,會有神秘大禮。
接下來,在群裡做一個排班表,12場12本書,由家長認領書目做領讀人。讀書會並不是始終由家長來主導,家長牽線、控場、準備問題做一些PPT之類,同時讓孩子參與力所能及的環節。「比如這周是我來領讀,我的兩個孩子要做主持人,介紹今天要讀什麼書,組織破冰遊戲,請小朋友上臺展示等。」
讓孩子們一起玩一起學
去年7月,讀書會正式開始了。按照大概一期3個月、每周一次的節奏,第一期讀書會大家讀了11本書。根據最初的約定,一期內的參與者要相對固定,考慮到閱讀程度,孩子年齡集中在7歲到10歲,以二年級到四年級的學生為主。整期讀書會下來,最初招募的12個孩子,有8個孩子參加完了全程,少數孩子跟不上節奏選擇退出,如果沒有特殊原因三次缺席也會被勸退。
如今讀書會進行到第二期,記者看到一份書單,《佐賀的超級阿嬤》《活了100萬次的貓》《中國歷史》《今天我想慢吞吞》《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改變歷史進程的百項發明》……涵蓋面比較廣,有繪本也有文字書,有小說也有詩歌,從幻想小說到歷史、科普讀物。
當天活動現場,三年級男孩天祐的媽媽對記者說:「孩子以前不大愛看書,聽朋友說有這樣一個讀書會,比較有趣,就帶他參加,現在他慢慢喜歡讀一些書,讀書會上表達也比較活躍。」
更多的孩子在讀書會上感受到閱讀的各種可能。「前幾周我們搞了一場戶外觀察讀書會,書名叫《鳳尾蝶的生日》,在公園的草坪上,大家一起觀察蝴蝶,再品味書中的故事,孩子們特別熱情,專注的樣子實在很美。」陳榕蓉說,戶外讀書會是多數孩子更喜歡的形式,只要天氣適宜,會多舉辦戶外的。另外孩子們對角色扮演也十分喜歡,讀《活了100萬次的貓》時,一個孩子扮演驕傲的虎斑貓,另外那些貓就圍著他轉,特別搞笑,孩子們對故事的印象會十分深刻。接下來要讀一本關於秦始皇的書,有個家庭已經提前準備了服裝道具,全家人在家裡演了起來。
「閱讀的形式可以很豐富,如何吸引更多的社區小夥伴靠近閱讀、享受閱讀,邊做邊創新是最好的路子。」張寶鈺這些年從陪伴女兒閱讀,到關注社區互助閱讀,她把自己的經驗介紹到女兒班級後,特別受老師的肯定,班級裡的其他家長也複製了這種讀書會模式,如今在金域華府小區,也開起了兩處這樣的讀書會。
紮根社區,鄰裡互助,既便捷聯動,又讓同一個社區的孩子們可以一起玩一起學,鄰裡關係溫馨親切。「我家今天有場讀書會」「我小區常年有讀書會」,這樣的社區,幸福指數大增。
文字:段利華
攝影:受訪者供圖
編輯:符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