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呼吸】參軍戲:孔子、老子,如來都是婦人?

2021-02-08 深呼吸老張
「參軍戲」是流行於唐、宋時代的一種表演藝術形式,原稱「弄參軍」,最初僅為一節目名稱,後逐漸發展為一種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演出中,一般有兩個角色,一為「參軍」,一為「蒼鶻」,兩人一問一答,即興表演,以滑稽諷刺為主,有時加上一些滑稽動作,最後總是參軍說得不對,蒼鶻要打參軍,很有點類似現代的化妝相聲。參軍相當於逗哏的,蒼鶻相當於捧哏的。從發展過程看,參軍戲應被視之為中國戲劇小品的雛形,也可以說是中國戲劇的發軔之始。五胡十六國時期的後趙,開國皇帝是石勒。有一個館陶縣令叫周延,貪汙官絹數百匹,被查處後入獄。後來雖然被赦放出,但石勒並沒有完全饒恕他。每遇群臣集會,石勒就讓俳優戴著書生巾、穿著黃絹衣跟周延一起調笑。優人問他:「你是什麼官?怎麼會夾雜在我們優人中間?」過去演員身份很低, 所以才有這麼一問。周延只得按照事先的安排,一邊答道:「我本是館陶縣令,」一邊抖動自己的衣服:「正是因為犯了這樣的罪行(指貪汙官絹)才被罰為優人,跟你們一起表演。」這種表演形式很奇特,場面很令周延尷尬,也十分滑稽可笑,漸漸發展成為一種具有諷諫作用的滑稽表演形式。
後來,周延官至參軍,由俳優代替周延演出,所以這種表演形式就被稱做「弄參軍」,或叫「參軍戲」。參軍戲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及以後很流行,也很受歡迎。民間及宮廷都有演出。據唐朝《樂府雜錄》記載:「開元中有李仙鶴善此戲,明皇特授韶州同正參軍,以食其祿。」意思是說,李仙鶴演參軍戲演得很精彩,以至於唐玄宗十分喜歡,還賞給他一個「同正參軍」的官銜,吃上了「工資」皇糧。在高彥休編撰的筆記小說《唐闕史》中,載有另一段有關參軍戲的故事,很精彩——唐朝鹹通年間,著名優人李可及口才極好,擅長參軍戲。他精通音律,善於歌唱,腔調悽婉曲折,京中少年競相模仿。當時,唐懿宗的愛女同昌公主死了,非常傷心,思念不已,李可及就編了《嘆百年》舞曲來表達哀思。跳舞的人達幾百名,場面宏大,曲調哀傷動人,聽者無不下淚。懿宗非常喜歡李可及,授給他都知、都都知、威衛將軍等官職。李可及娶媳婦,懿宗特地賜他兩樽酒,打開一看,裡面裝的不是酒,而是金銀珠寶。

有一次,朝廷舉行宴會。先是僧人和道士講佛論道,接著是俳優們表演參軍戲。李可及身著寬衣大帶,戴著高高的帽子,儼然一個飽學之士,裝模作樣地踱著四方步坐到講壇上。開口說話後,他毫不客氣地自吹學問淵博,能夠評論釋、道、儒三教。坐在他旁邊的人(蒼鶻)看不起似地問:「既然你這麼大的學問,那你可知道釋迦如來是什麼人?」李答:「《金剛經》上說:『敷座而坐。』如果他不是個婦人,為什麼要等』丈夫』(敷)坐了,自己才坐呢?」

他則慢呑呑地說:「《道德經》上說:『吾有大患,是我有身。及我無身,吾復何患?』他若不是婦人,為什麼擔憂』有娠』(身)呢?」李答:「《論語》上說:『沽之哉,沽之哉,吾待賈者也。』孔子若不是婦人,為什麼要』待嫁』(賈)呢?」唐代統治者歷來對三教推崇有加:對佛教有「迎佛骨」之舉;將老子李耳奉為始祖和「玄元皇帝」;追封孔子為「文宣王」。

但是在這裡,李可及卻當著唐懿宗的面,妙用雙關語,對三教經典中的有關句子故意作了一番曲解:「敷座」諧音「夫坐」,「有身」諧音「有娠」,「待賈」諧音「待嫁」。談笑之間,把三教教主嘲弄了一番。

然而,唐懿宗看了這段幽默表演,卻大笑不已,甚為讚賞。第二天,還封李可及為環衛員外郎。

【 長按二維碼關注 深呼吸老張 】

微信ID: zhang-yongmin

相關焦點

  • 【深呼吸】小品源何處?古代「參軍戲」.
    但是優伶們的表現,畢竟還不能構成戲劇,都只是搞搞笑,作為帝王宮廷的娛樂,有些高明的優伶有時也藉機做點所謂「諷諫」,就是《史記》裡記載的那些事跡。後來《三國志》裡有一則記載,才發現他們居然真的演起戲來了。《三國志•許慈傳》記載:許慈、胡潛同為學士,互相爭勝攻擊,聲色俱厲,有時甚至尋釁廝打。
  • 孔子讚譽老子為龍,而老子卻稱孔子為鳳,是說孔子有女性特徵碼?
    孔子問禮於老子,回到驛館沉默不語,三日後,弟子才敢問老師:老子其人無禮於先生乎?孔子答道:「非也。
  • 「美眉」老子的出生,比孔子高明幾許?
    司馬遷的《史記·孔子世家》是這樣記載孔子的出生的:「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叔梁紇與一個姓顏的女人「野合」,然後生下了孔子。孔子還是看看老子的閃亮登場吧。耳朵長眼睛大,額頭寬廣,牙齒疏朗,嘴巴方正,嘴唇很有肉,方臉大鼻,耳朵重重疊疊,很複雜的樣子,手腳寬大,尺寸都很吉祥。
  • 老子送給孔子三句話,儒與道高下立見
    孔子從偏遠的魯國,趕到周朝的都城,向擔任周朝檔案館館長的老子討教關於周禮的事情。老子送給孔子三句話。專家的翻譯是:「好的商人把貨物深藏起來,好像什麼都沒有的樣子;君子德行很高,表面上看起來卻很愚鈍。」嵇康也說過類似的話:「良賈深藏,外形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不足」。可見,高深莫測,大智若愚,英雄所見略同。
  • 孔子3見老子,老子說了3段話道出傳承千年的智慧,值得後世學習
    孔子和老子,我們都知道,在我國思想文化發展史上,孔子和老子是兩位具有代表性和開創性的人物。他們是中國文化的兩位最偉大的思想大師,對中國文化的走向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也深刻影響了中國人的文化性格。作為儒家與道家學說創始人,雖然老子和孔子在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上,都有著截然不同的區別,但他們都生活在春秋晚期,基本同處一個時代,諸多文獻和考古資料都證實孔子曾多次向老子問禮。第一次會面歷史上孔子第一次會見老子時,老子還在周王朝藏書室中做史官。
  • 《世界眼中的中國聖賢 漫畫 老子 王陽明 孔子》出版發行
    老子、孔子與王陽明是影響世界歷史、文化的人物,他們在國際上受到廣泛認可,其影響無遠弗屆。但通過人物主題漫畫徵集這一形式來全面表現中國古代聖賢在全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漫畫家心目中的形象,是一件前所未有、意義非凡的事情。
  • 水的哲學,老子與孔子是如何評價水的?
    人們都愛聽恭維自己的話,這是虛榮心的緣故,而且人們往往聽著聽著便昏了頭,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斤兩了。孟子告訴我們,名聲超過了自己的實力,這種情況君子是以之為恥的。我們立身處世一定要注意,絕大多數恭維的話都是假的,聽不得。而恭維出來的虛名,尤其是高於自身真實實力的虛名更是要不得。
  • 西方學者評論「東方三大聖人」,老子第一孔子,第二
    原來孔子是第二個「東方三人大聖人」中的第二個正是我們所熟悉的孔子。孔子,孔聖人的成就從小學到大學。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古代,他開創了「私學」思潮,有3000多名學生講課,其中有72位著名的聖人。現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大學表明孔子不僅對東亞文化圈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且反映了人們對孔子思想的逐漸理解、接受和提出。的確,孔子被選為「東方三大大聖人,但是孔子不是第一個,而是第二個,這非常令人震驚,誰是第一個?第一個是老子你說得對!第一個是老子。
  • 原來老子和孔子是這樣的關係,從紀錄片《中國》看道儒之辨別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之所以叫老子因為古代李字同老字,再加上一些神乎其神的傳說,以及他對世人的貢獻,後人一點點就將李耳尊稱為孔子。孔子是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公認為是道家始祖。孔子姓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儒家始祖。
  • 老子和孔子4段對話,影響中國2500年!
    孔子曾拜見老子,問了幾個問題,孔子十分佩服。回到魯國,眾弟子問道:「先生拜訪老子,可得見乎?」孔子道:「見之!」孔子解釋說:我是擔憂仁義不能施行天下,戰亂不能停止,國政不能清明,而匆匆一生幾十年,所以我才會有一種大丈夫生於世間,卻不能建功立業,為民眾做些事情的感慨。老子說:天地沒人推動卻自然而行,日月沒有人推著卻可以井然有序,飛禽走獸不用人造卻也欣欣向榮,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哪裡用得著勞煩我們。
  • 如來佛祖的師父是誰?
    如來佛祖的師父是誰?  聖人孔子一生有許多個師父。他曾經向老子學道,向萇弘學音樂,向郯子學禮制。
  • 佛、如來、釋迦牟尼佛,指的是同一個人嗎?
    很多人對佛教的了解,都是通過看電影、電視劇知道的,尤其是電視劇《西遊記》,在八十年代非常流行,在當時可以說是萬人空巷,家喻戶曉。這部電視劇給大家留下很多美好的回憶,其中有一個就是如來佛,孫悟空雖然很厲害,但還是逃不過如來佛的手掌心。
  • 老子自稱喪家之狗,孔子被鄭人喻喪家之狗,一個淡然,一個欣然
    相信大家心裡都有個明確的判斷。但是老子在道德經中,卻非常淡然的自稱喪家之狗,而孔子聽鄭國人說他像喪家之狗時,不但沒有生氣,竟然欣然的笑了,這是為什麼?當世人聽到有人說自己是狗的時候,就很憤怒,更別說像只喪家之狗了,世人之所以不喜歡別人這樣說自己,是因為世人有自己的判斷標準,就如老子說的善惡美醜的道理一樣。
  • 老子,孔子,季子,三大聖人穿越大半個中國來握手!
    老子,出生於公元前571年,比季札小5歲。孔子,出生於公元前551年,比季札小25歲。晏嬰,出生於公元前578年,比季札大2歲。這幾個人,算是當時春秋晚期的幾個重要歷史人物。他們跟季札都是同時代的人。對於季札,太史公對他有一個典型的評價是「見微而知清濁」。
  • 孔子見老子,有什麼深遠意義?
    又為什麼選擇孔子見老子這一事件作為整部《中國》的開端?正如記錄片中所提到的這一時期,地球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在希臘半島,先後出現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中東地區以色列有猶太教的先知們(基督教據考證最初源自於猶太教),古印度有釋迦牟尼,而在東方的中國,也先後出現了像老子、孔子、孟子這些偉大的聖人智者,建立了自己的核心思想體系。
  • 同時在世的三大聖人:老子、孔子和釋迦牟尼,到底發生了什麼?
    蘇格拉底,柏拉圖奠定了西方研究人與物(科學)關係的傳統,釋迦牟尼系統地發揚了人與神(宗教)關係的傳統,而東方的孔子老子則系統地開創了研究人與人(道德)關係的傳統。思想與文明,和氣候、經濟、自然、環境一樣,有周期性。道教為什麼說老子化胡,就是因為佛教與老子的道德經同出一轍,有太多相似的道理。
  • 為什麼傳說孔子把老子比作天上的龍,而且他還有「隱君子」之稱?
    老子原本是「李」氏,我們應該稱他為「李子」或「老李子」,之所以稱他「老子」,很可能是他的壽命長、年歲比較大的緣故。老子的字是「聃」,聃為耳長、大之意,也有人據此推測他的耳朵要比常人的大。據說孔子年輕時曾經專門到周東遷後的首都洛邑去,向老子請教學問。孔子先向老子講述了自己從學的經歷與心中所堅守的理想。
  • 真·老子天下第一,兩千年前就道出宇宙真相,孔子都服他
    現在有很多人會有一句口頭禪,叫「老子天下第一」。聽起來十分的狂傲自滿,好像自己的才能無人能出其右。那麼這句話究竟是怎麼來的呢?沒錯,就是「老子天下第一」中的老子。老子姓李名耳,為什麼是「老子」而不是「李子」呢,這是因為古時候「李」和「老」同音,所以稱作「老子」。老子為什麼天下第一呢,因為這位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聰慧過人,其創立的道家學派獨樹一幟,在唐朝更是被皇帝追認為李姓始祖。
  • 老君向觀音展示金剛琢,帶出一句化胡為佛,那如來是否真被他點化
    這句話雖然四個字,卻總能引起大家無盡的猜測,因為是在變相告訴大家,我老君實力遠在如來之上,因為當初我在過函谷關時,曾做過對你們佛教至為重要的一件大事,就是幫助你們建立佛教,我才是你們開山鼻祖。這件事被許多網友所認同,相信佛本是道,佛教是從道教演化而來,所以天庭玉帝能夠向如來宣旨前來救駕,明顯玉帝職位要比如來大的多。
  • 孔子老子莊子之中,為什麼只有莊子才被稱作「真人」?
    咱們可以列出三個人。孔子、老子、莊子。孔子做不到。所以他被後世尊列聖人位。老子也做不到。所以後世尊列老子為至人位。莊子卻能做到。所以後世尊列其為真人位。既然咱們拿孔子、老子、莊子做比,就要拿出實錘證據。孔子一生其實熱衷於仕途,他想通過當官來把自己的思想傳遞給世人。當然,這也符合一般士大夫的願望。所以孔子的思想對中國影響最深。那麼面對社會亂象,老子是怎麼做的呢?老子選擇的是棄官不做。騎著青牛,過函谷關準備西遊了。因為遇到關尹,所以留下了一本《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