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遍微博的「六小齡童學」,究竟是什麼?

2021-02-22 虎嗅APP

一、什麼是六學?

86版西遊記孫悟空的扮演者章金萊先生,1959年出生於上海。

他們家四代演猴戲,被稱為「猴王世家」,章金萊先生的父親章宗義六歲開始學猴戲,被稱為「六齡童」,給他哥哥章金星起名「小六齡童」,而章金萊先生則被稱為「六小齡童」。

關於這一段歷史,2016年百事可樂的廣告《猴王世家》介紹的很清楚,當時很多人表示看了落淚,大聲叫好。

西遊記在中國大陸,香港,中國臺灣,日本,歐洲,美國播出後,六小齡童的名字家喻戶曉,但很長一段時間裡,大家都知道演孫悟空的六小齡童,而不知道六小齡童其實不是他的真名,乃至於百度上專門有一個搜索,就叫六小齡童的真名是什麼?

研究法律問題的學科,叫做法學,研究紅樓夢的學問,叫做紅學。

所以研究六小齡童問題的學科,就叫做六學。

二、六學在研究什麼?

其實早在六學出現前,作為1986年就出道的老藝術家,又經常在媒體/網際網路上發表評論,章金萊老師在民間早就有粉有黑,這些六粉和六黑們,也經常發生非常主觀的爭吵。

比如因為章老師因為《大話西遊》攻擊過周星馳,就有過六小齡童粉絲和周星馳粉絲對噴的事件,不過那時候大家都比較主觀,常常上升到人身攻擊的地步。既沒有科學的方法,也沒有客觀的理念,還只是網友口嗨,不能稱之為「六學」。

一直到後來張紀中翻拍《西遊記》,有六小齡童過於霸道的新聞曝出後,開始有網友找到六小齡童「太霸道」的證據,有理有據地開始討論問題。

那時候反對六小齡童的,很多都是《西遊記》的原著粉,他們認為86版西遊記雖然拍得經典,但其中對於原著的篡改,一點都不少。

但這時他們還只是稍微理性下來,依然只是網友討論問題,並不能稱之為「學問」。

直到視頻自媒體的出現,六學才逐漸固定下來。

比如「六學研究協會」。

他們做的,是把六小齡童老師說過的話,寫過的字,做過的事紛紛挖掘出來,然後用各種形式,原封不動地展現在觀眾面前,不加篡改,不加評論。

以前寫文學批評論文的時候,教授就告訴我們,很多時候原始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不要去看別人評論過的東西,要看就去看原始材料。

這樣一來,「六學研究協會」就把研究六老師上升到了一個高度,而「六學」也逐漸有了理論基礎,明確了他們應該研究什麼,怎麼研究。

三、六學的研究方法是什麼?

六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復讀」,這個我在之前的文章《人類的本質...就是六小齡童!》中有提到:

人類的本質是什麼?

有人可能會說是會使用工具,有人可能會說是有靈魂,我說這些都不對。

因為人類的本質,其實就是複讀機。

為什麼這麼說?

你想,從你牙牙學語開始,爸爸說「叫爸爸」,於是你叫「爸爸」。

媽媽說「叫媽媽」,你繼續叫「爸爸」,於是媽媽發了條朋友圈吐槽,和爸爸生了三分鐘氣,然後終於也教會了你說「媽媽」。

複讀機無誤。

當你開始逐漸有了自己的意識,走入學堂,向老師,書本,乃至整個社會學習知識的時候,其實做的也是一樣的事情。

寫論文的同學不斷引用,重複別人的結論。

做數學/物理題的同學越來越熟練運用前人發現,總結出的公式,並得出成千上萬人也曾經得出過的結果。

學習哲學的同學,終其一生是在學習哲學史,思考和重複著前人對世界的思考。

事實上只有很少很少一部分人,能在這一生,通過不斷的重複和復讀,把所有能量匯聚到頭頂,在許許多多先哲複讀機的加持下,突破複讀機的身份,發出屬於自己的一聲吶喊。

當然這聲吶喊很快就會被更多人復讀了去。

因為人類的本質,就是複讀機。

時尚的本質是複讀機,不但是一群人對當即潮流的復讀,(比如AJ的鞋,香奈兒的包,Supreme的T恤,瑞士軍刀的雙肩包)就連當即潮流你也會發現其實和幾年前或者幾十年前沒什麼不同,「我們美其名曰復古」。

比如這是十九世紀日本江戶時代的一個女性錢包,你說這是21世紀D&G的設計,我也相信的。

大家的群聊更是複讀機:

那為什麼要說人類的本質就是六小齡童呢。

因為六小齡童老師,把「複讀機」這一屬性,發揚到了極致,十幾年如一日的,發同樣的微博。

比如教師節:我演過老師。

醫生節:我演過醫生。

記者節:我演過記者。

警察節:我演過警察。

婦女節:我做過女裝大佬。

以及各種名人誕辰,忌日。

我演過胡適。

我演過魯迅。

我演過梅蘭芳。

凡此種種,就不一一列舉了。

在六小齡童老師這樣十幾年如一日的復讀下,六學家們也學會了這樣的復讀,特別是把不同的原材料放在一起的復讀,創造了很多梗。

比如「一千個人心中,只能有一個孫悟空。」

比如「惡搞西遊記,是要向全國人民謝罪的。」

但這個遊戲裡,不但孫悟空能和白骨精談戀愛,而且還能和鐵扇公主結婚,綠了自己大哥牛魔王呢。

當然這種形式,可能是視頻,可能是文字,也可能是歌單。

除此之外,在六學的研究中,還產生了比如。

以及「一個民族沒有自己的文化是可怕的;有了文化不去弘揚是可悲的;有了優秀文化,國人自己還在踐踏是可恥的。」這樣可供演繹的名句。

網友在復讀的過程中,對名句進行了演繹,就變成了:

「一個藝術家沒有自己的手遊代言是可怕的,有了代言你們不去玩是可悲的,你們去玩了還不充錢那就是可恥了。」

在這樣的改編和演繹中,六學完成了自己的進化和補完,逐漸成為一門漸漸被大眾接受,並且準入門檻很低的學科。

四、六學的通俗化

六學變得通俗化是最近的事,簡單來說,應該是這兩個月的事情。

上個月的時候說六小齡童,很多人還會疑惑,但現在,你去社交網站上用「中美合拍」搜索,會發現已經從「萬物皆可supreme」,變成「萬物都可六學」了。

舉個例子。

寵物尿床了,可以六學。

早上早起了,可以六學。

抱怨老師,可以六學。

考四六級,也可以六學。

我之前在一個知乎群裡,還看過幾個群友,用六學進行了一晚上的接龍。

乃至於怒斥六學,也會變成六學的複讀機。

乃至於最近有個美國的rap歌手辱華,六學變成了比表情包更有意思的武器,被廣泛傳播到了美國,歐洲,日本,韓國.

從此六學徹底通俗化,從殿堂,飛入尋常百姓家。

五、六學的成果

任何一門學問都應該有成果,而六學的成果除了明確了孫悟空不一定非得認準六小齡童老師的版本以外,現在看來,最大的成果是幫六老師宣傳了他中美合拍的新電影《敢問路在何方》。

事實上,根據知乎用戶@NE惡靈的整理,六小齡童老師從開始想拍電影,已經有快18年時間了。

這時間裡,他試圖找過張藝謀,拜訪過史匹柏,最後終於立項,和美國派拉蒙合作。

在電影立項後,章老師發了幾十條微博,不斷宣傳這部電影。

不但向著名表演藝術家吳亦凡先生發出了邀請。

更是著重讚嘆了吳亦凡的演技。

在兄弟「沙師弟」的忌日上宣傳這電影。

在他自稱是恩師的西遊記導演楊潔的追悼會上,繼續宣傳這部電影。

就這樣,趁著楊潔導演去世之機,六小齡童宣傳起了自己的電影。

從2010年就開始提,一直到2018年8月還沒正式開機。

然而這部電影從2010年就說要拍,一直到今年,都還沒有開機。

2017年的時候,有人在知乎上問,六小齡童主演的《敢問路在何方》,票房會不會超過《戰狼2》,底下全是嘲笑的答案。

但現在看到全網都在刷六學段子,我覺得還真的有可能。

如果真的超過了,也算是這個網際網路娛樂至死的時代,做出的一點點微小的貢獻吧。

最後留給各位對六學感興趣的讀者一個思考題。

下面這條被遮住作者的微博,是誰發的呢?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虎Cares 


年輕人的底線不是在零下10度的日子裡

不穿秋衣褲

而是要又暖又酷又輕盈的

冬日內搭&禦寒神器—「小空翼」

雙面抓毛雙層保暖,不尷尬不怕外露


就像身披一套「薄的羽絨服」

「年輕人的第一套秋衣褲」


¥188,立即搶購👇👇


相關焦點

  • 六小齡童究竟做錯了什麼?
    再過十來天,六小齡童就整60歲了。如果沒有那場「文體兩開花」的「六學」 風波,那麼他現在應該還是朱軍口中那位「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一千個人心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我希望大家心裡只有一個孫悟空。」這是去年下半年的那場風波裡,他常被人詬病的一句「六學」語錄。這「一個孫悟空」指的是誰,想必大家心知肚明。不過六小齡童最近改口風了。
  • 六小齡童遭遇完全網黑:他究竟做錯了什麼?
    章金萊,藝名六小齡童。是86央視版《西遊記》裡孫悟空的扮演者。直到現在,問起孫悟空,大家的腦海裡首先就會浮現出六小齡童的猴哥形象。《西遊記》的爆紅讓所有中國人都記住了六小齡童和他的美猴王。因為央視設計的猴子吉祥物其醜無比,再加上觀眾的情懷,六小齡童被推上了風口浪尖。「猴年不請六小齡童?」「強烈建議春晚邀請六小齡童」等評論刷爆微博。
  • 六小齡童的《財迷》
    最近六小齡童主演的電影《財迷》上映,但到目前的票房成績很不理想。雖然現在,在頭條上黑六小齡童的不在少數(我們哪有黑他,只是重複他說過的話而已)但在微博上卻是另一個畫面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到底是不是刷出來的
  • 孫悟空人人愛,為何六小齡童卻總招黑,他究竟做了什麼?
    7月21日,六小齡童在微博發文,宣布由他主演的電影《財迷》已於某視頻平臺定檔,希望大家到時能前去捧場。原本應該是熱熱鬧鬧的電影宣傳,可到六小齡童這邊畫風突變。但很多觀眾不明白,六小齡童明明塑造了經典,卻總是招黑,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早年,因為六小齡童版本的《西遊記》太過經典,所以引來不少導演爭相翻拍。但六小齡童卻格外牴觸孫悟空界的新人,只要把其它孫悟空與他對比,他就會立刻「炸毛」。
  • 六小齡童被黑:從美猴王到全網群嘲的六學大師,章金萊的人設為什麼塌了?
    近期,你可能經常看到這樣的「六學」段子。最初這是虎撲用戶吐槽六小齡童宣傳中美合拍的《西遊記》用的固定句式,後經知乎、B站、微博等平臺的傳播後,逐漸為人所知。不僅如此,大數據顯示,2018年12月,六小齡童的好評率已經跌至59%,全網提及的評論中,差評達到最高值。
  • 六小齡童微博曬媳婦照片,萬萬沒想到竟是《西遊記》中的她
    說起《西遊記》,大家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齊天大聖孫悟空了,而六小齡童作為猴世家,扮演的悟空可謂是出神入化,而這也是《西遊記》能夠成為經典的其中一個原因!西遊記》,但很少有人知道,猴哥六小齡童的媳婦,也在《西遊記》當中。
  • 原來六小齡童才是OG級的復讀教父
    中間一段情,露出風流穴」,哦不,第一個想到的是86版《西遊記》裡的六小齡童,但現在,我滿腦子都是六學。近段時間,隨著[人類的本質就是複讀機]這一理論得到驗證,人們驚奇的發現了這一理論的進階版——[人類的本質就是六小齡童]六小齡童AKA行走的複讀機,他的復讀功底遠不是某個哈批Rapper的gucci gang可比的。
  • 貴圈|六小齡童:「第七十三變」失敗
    網友將他既往言論總結成「六學」、「六體」,又勾連起前些年的靈堂賣片事件、替身事件、籤售事件,西遊銅像事件、天價出場費事件、掛網友事件……樁樁件件匯集起來,掀起一場盛大的輿論狂歡,他縱有三頭六臂,也難有招架之力。 從現實世界的圍追堵截中抽身,年近花甲的六小齡童只用了90秒。
  • 六小齡童發微博曬長文,網友:文筆了得
    15日,六小齡童發微博,曬出自己的一篇文章被某平臺發布。該篇文章被他以截圖的形式曬了出來。此外,六小齡童還聲稱不止一次說過退休去淮安,到吳承恩故居看門養老。那就是有遊客來到吳承恩故居後發現,門口有許多六小齡童的畫像與雕塑。進去後,發現關於吳承恩的資料很少,卻有大量六小齡童相關展品。
  • 六小齡童如何跌落神壇
    雖無緣央視春晚,但猴年春節期間,六小齡童仍不停穿梭於各大省臺的春晚現場。在此之後,六小齡童本無人問津的微博無論發何種內容,點讚量都能瞬間湧至數萬。兩年方過,六小齡童的聲名仿佛坐著過山車般急轉直下,步當年春晚導演呂逸濤後塵,只能關閉自己的微博評論,眼不見為淨。
  • 六小齡童是怎麼從萬人稱頌到千夫所指的?
    但在「六學會」眼中,可能第一反應是:難道是六小齡童? 不然的話,江蘇淮安的旅遊景點——吳承恩故居,牆上為啥貼了六小齡童的頭像,院裡也立著六小齡童的塑像呢? 但2016年初的一次「全民請願活動」,打破這種平衡,也將六小齡童推上了神壇。第二階段:聲名鵲起 2015年年底,一條百事可樂贊助的廣告片刷爆了網絡,這條長達六分鐘的短片回顧了六小齡童家族的風風雨雨,再加上2016年是猴年,賺足了情懷的眼淚。
  • 《西遊記》翻拍,六小齡童出演遭群嘲,六小齡童為何落到如此境地
    因為六小齡童過度消費《西遊記》,導致很多人開始反感當初喜歡的這位老藝術家了。六小齡童當初是人人都尊敬喜愛的演員,但現在他屢次蹭熱度炒話題的做法引起了很多網友的吐槽,六小齡童的人設已經崩塌了。因為《西遊記》的原因,大家也一直非常喜愛六小齡童,但是有一件事讓我產生了反感。在喜迎猴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由於六小齡童的表演節目被刷下來了。六小齡童在網絡平臺上發布了自己節目落選的遺憾,其中不免有帶節奏的感覺。於是乎一大波網友來襲!大家都在為六小齡童老師鳴不平!各種義憤填膺的說法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
  • 從齊天大聖到「晚節不保」,短短兩年,六小齡童幹了什麼?
    甚至有網友直接評論:我才不會去捧六小齡童的場!出於好奇,我又在網上搜了搜「六小齡童」這四個字,這次,我是真的震驚了。2016年正是猴年,那年春晚,大家都以為央視會邀請六小齡童上臺表演,可直到最後,他也沒出現。當時,所有網友的怒火都衝向了央視導演,質問他猴年為什麼不請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六小齡童出場?那會我也覺得,請他去春晚表演簡直是天經地義。當時的六小齡童,萬人擁護,民心所向。
  • 「老藝術家」六小齡童的口碑下滑記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人們提起孫悟空這個角色,永遠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六小齡童。為何六小齡童可以擁有名氣和利益,如今卻成為了被眾人嫌棄的那一個。這部讓楊潔導演費盡心力的電視劇,成功火了,而火起來的不僅僅是這部電視劇,還有其中飾演孫悟空的六小齡童。這個讓所有人都喜歡的孫悟空,成了所有人眼中的經典,後來再多的飾演者,都比不上這位讓孫悟空活過來的六小齡童。曾經人們提起六小齡童都是尊敬和喜愛,如今提到六小齡童卻是厭惡和不喜,究竟是因為什麼?
  • 美猴王 六小齡童
    孫悟空身上流淌著吳承恩的血液,而六小齡童的身上,流淌著孫悟空的血液。六小齡童身上被打上了深深的20世紀80年代的烙印,他的思想很正統,在藝術上對自己要求很嚴格。「六小齡童先生是非常值得尊重的著名華人藝術家,他在《西遊記》中所扮演的孫悟空,不僅是經典的藝術形象,是中國幾代人的經典記憶,更是傳遞了拼搏、進取、不屈不撓、永不言敗、樂觀向上的中華靈魂。」曾有人總結出歷年來我國電視螢屏難以超越的藝術形象,六小齡童塑造的孫悟空名列榜首。
  • 六小齡童為何晚節不保,頻繁被罵
    近來對六小齡童的罵聲可謂層出不窮,以至於他的微博評論都被迫關閉。 為什麼這位名滿中國的老藝術家會收到這樣的待遇呢? 下面就有我來列舉一下六小齡童的幾大黑料:1.傷害楊潔 提起楊潔有些人可能不知道,但提到86版的《西遊記》就無人不知了。連六小齡童也是由這部大劇紅起來的。而這部劇的導演就是楊潔了 但是拍出這部劇後作為它的導演楊潔為什麼往後十年都不願意提起這部劇。這背後究竟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
  • 成名後被六小齡童孤立,楊潔十年不看《西遊記》,離世前也沒和解
    可在作品火遍全國後,劇組主創成員卻矛盾爆發了。六小齡童不滿導演楊潔的行事作風,帶著師徒三人孤立了她。此後的十年,楊潔更是公開表示不想看《西遊記》,直到離世也沒有和好。那麼,當年究竟六小齡童和導演楊潔究竟發生了什麼?
  • 「猴王」六小齡童為何遭到網友的厭煩?
    這種謠言也許是無心的,但六小齡童先生的心態真的不錯,用玩笑話化解了尷尬也澄清了謠言,我國能被開玩笑的藝術家真心不多了。不過目前六小齡童的輿論口碑並不太好,不少網友都發起了對他的聲討,原因是一直標榜自己所塑造的孫悟空形象,而否定了其他人的創作。
  • 【FM101.4】為什麼說,不請六小齡童上春晚,央視錯得離譜?
    央視春晚、央視新聞和六小齡童本人的微博都被大聖粉們踏平。小編也在此附議:央視,你憑什麼不讓六小齡童上春晚?前天中午,六小齡童老師在微博發了自己的孫悟空扮相,告訴大家自己參加央視春節戲曲晚會《金猴迎春》節目的排練與錄製的消息。頓時,網友們潸然淚下,紛紛表示美猴王身姿神態一如三十年前,並開啟了規模壯觀的憶童年模式。據統計,六小齡童的單條微博點擊量已破4000萬。
  • 其實六小齡童沒必要非得上春晚 意外
    然而,我們的南派猴王的首選並不是六小齡童。因為,他身材纖弱、性格內向,時刻不離母親左右,而且並沒有表現出演戲的天賦。所以,六齡童心目中的「猴王」衣缽傳承人是二兒子「小六齡童」。小六齡童與周總理遺憾的是,這位二哥在16歲就罹患白血病離世了。他在住院期間,給六小齡童講《西遊記》故事的場景,時隔數十年以後,依然清晰地刻在六小齡童的腦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