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歲的我,佩服73歲的她
記者 項菁 實習生 陸佳燕
一襲中式旗袍、一臉精緻妝容、一雙3釐米高跟鞋,
跳舞、唱京劇、走旗袍秀、打橋牌……
這位知性優雅的女子,讓你絲毫不敢相信她已經73歲了!
她,是身邊人眼裡的「不老神話」,
更是新疆、紹興兩地民間交流交往的「紐帶」……
圖為郭菁惠在舞臺上走秀。
郭菁惠是新疆人,曾是語文教師。30多歲時,她隨赴疆支邊的丈夫回到浙江紹興紮根。她熱愛跳舞,退休後,義務帶著一群老年、青年「舞友」一起跳新疆舞、唱戲曲、參加比賽,用豐富多彩的興趣愛好把退休生活安排的滿滿當當。
在充實、快樂的生活中,她還串聯起東部沿海與西北邊陲的人文交流,帶紹興朋友到新疆看遼闊的地域、品地道新疆美食、領略大西北的壯美山河,同時把紹興燦爛的歷史文化和小橋流水風光告訴新疆的親友,無愧於促進新疆、紹興兩地民間交流的「最美奶奶」。
圖為郭菁惠(中間)和她姐妹跳新疆舞。
一分錢不收帶著紹興姐妹跳新疆舞
郭菁惠從小在新疆長大,結識了從紹興到新疆支邊的丈夫。1985年,郭菁惠隨丈夫到紹興紮根,並在當地學校任教。
「都說新疆的姑娘善跳舞,我真正愛上跳舞是40多歲了。」郭菁惠一直以來就喜歡交朋友,從最開始跳交誼舞,到和一群兄弟姐妹打太極拳,後來又認識了跳敦煌舞的團隊,漸漸地,她就融入到了紹興一群愛好跳舞的人群裡。
那時,她加入了紹興市群眾藝術館的「媽媽舞蹈隊」,「這支隊伍在當時也算小有名氣的,我們一起走過紹興的大街小巷,到全國很多地方都參加過表演比賽。」
不僅是休閒娛樂,她還隨著舞蹈團隊上山下鄉演出。「2019年,我們到各個文化禮堂演出10多場次,受到很多村民的熱捧。今年聽說要快開始,我們又在準備這個節目。」
民族舞、交誼舞、新疆舞……郭菁惠擅長各種各樣的舞蹈,最愛的還是新疆舞。在第13屆中國上海國際「金玉蘭獎」舞蹈藝術大賽中,郭菁惠就以新疆歌曲《大坂城的姑娘》為背景,自編自創一支獨舞最終攬獲金獎。
在紹興城市廣場的一個角落,也經常能看到她帶著一群姐妹跳新疆舞,總有一些被新疆舞吸引而加入共舞的過路人。
「新疆舞熱情、奔放、大氣。可能也是對故鄉的一種眷戀,每次一聽到新疆舞音樂,我就『腳底癢』,忍不住想跳起來。」如今,她還在紹興一家老年俱樂部組建了50多人的舞蹈隊伍,許多愛好跳舞的人都拜她為師,學員年齡跨度從30多歲到70多歲,「所有舞蹈我都是義務教學的,從來沒收過一分錢。」
或許是受郭菁惠的影響,她帶的舞蹈隊伍裡,很多紹興人也喜歡上了新疆舞,「在紹興的新疆人不少,但跟我跳新疆舞的不多,反倒是紹興本地人非常喜歡跟我跳新疆舞。」
圖為郭菁惠(右一)與姐妹一起參加戲曲京劇與旗袍跨界融合的表演。
追求傳統之美時傳遞積極的人生態度
不僅熱愛跳新疆舞,郭菁惠也喜歡旗袍秀、唱戲曲等諸多與傳統元素相關的事物。在她的眼裡,「中國傳統的東西是最美的。」
在她的記憶裡,印象最深的是一場「亞洲名媛」旗袍大賽。她介紹,此前的亞洲級旗袍賽,她在55歲以上的至尊組裡與來自全國各地選手比拼,最後她從幾百個人裡脫穎而出,進入前十強,「參加比賽,也是為了走出去開開眼界,向更優秀的人學習。」
這段時間,郭菁惠又組建了一個20個人的團隊,準備參加9月份的全國性「百旗爭豔」旗袍比賽。這一次,她將京劇作為表演元素,「我們選商討後選擇京劇《中國脊梁》作為背景歌曲,傳統戲曲融合傳統旗袍,會非常驚豔和大氣。」
優雅的旗袍、磅礴的京劇,傳統精粹的疊加讓郭菁惠十分陶醉,「很多姐妹都問我為什麼偏愛京劇,其實是我爸爸經常唱京劇,我是從小受到薰陶。京劇的海納百川、大氣磅礴,我特別喜歡。」
追求傳統之美時,郭菁惠也逐漸有了更加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2006年,郭菁惠的老伴癌症離世,一兒一女也各自成家,她開始了一個人生活的日子。她列舉了她充實的一天:7點左右起來,到當地群藝館練習2個多小時的舞蹈基本功;午飯之後不是給別人上舞蹈課,就是自己玩玩橋牌;一到晚上,有幾天舞蹈隊排練,有幾天合唱團排練,天天不重樣。
雖然一人,但每天安排的滿滿當當,絲毫不覺得無聊,「也有人給我介紹對象,但我每天都和興趣愛好作伴,連逛街的時間都很少。」
郭菁惠也「不服老」。「畢竟是女人,總是不太喜歡讓別人知道自己年齡。」但她現在覺得自己是「越老越有味」,而且有這麼多趣味相投的朋友讓她倍感「富有」。正因如此,她時常和朋友傳遞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有些人說50歲了年紀大,我就用自己的體會告訴他們,他們還很年輕,要珍惜、充實自己的『青春時光』。」
圖為郭菁惠。
相連千裡:新疆、紹興民間交流「最美使者」
不僅將自身的舞蹈技能、樂觀心態傳給他人,平日裡,郭菁惠還做起了新疆、紹興兩地民間交流的「使者」。
「剛來紹興的時候,感覺這裡還是一個比較閉塞的小鎮。尤其氣候上夏天很熱、冬天很冷,非常不適應。猶豫了很久,綜合考慮後才決定留下來。」1985年,郭菁惠跨越千裡從新疆到紹興,30多年來,她親眼目睹了紹興的變化,「見證了紹興從一個古老、傳統的水鄉一步步發展成繁華又傳承了古城面貌的現代化城市,現在非常喜歡紹興這個城市。」
對「第二故鄉」紹興的愛,也源於這裡的人。她回憶,不論在崗或是退休後,這裡的領導、同事、朋友對她都十分關照和尊敬,「他們不會因為你是外來人而歧視你、排擠你,這些都沒有的。」
事實上,紹興與阿克蘇是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項目結對城市,兩地一直有「結對」之緣。
「新疆有很多人在紹興,現在不論是民間交往,還是政府層面的助銷農產品等幫扶,雙方交流越來越多。」郭菁惠說,以前在紹興人的印象裡,可能覺得新疆非常遙遠、荒涼,後來雙方交流多了,互相就有了新的認識。
美食美景、歷史人文、深度旅遊等搭建起兩地交流的「橋梁」。郭菁惠每年回新疆,都會帶著紹興的梅乾菜、藕粉、糕點等特產給親朋好友分享,又從新疆帶來各式各樣的乾果與紹興的朋友分享。
「每一次回新疆,我都和親友稱讚紹興的美景,我說『紹興有看不夠的景、走不完的橋,光是橋就有上千座』,他們都非常驚訝。」在郭菁惠的推薦和帶領下,其遠在新疆的親人也常常到紹興遊玩,「一個妹妹退休以後曾來紹興住過一年時間。」
同樣,她還常常和紹興朋友講述新疆的美。「我和他們說,新疆的美和紹興的美是不同的,新疆地域遼闊,更加壯美。」郭菁惠在紹興結識了很多跳舞的朋友,「我就帶他們到伊犁、喀納斯湖等地看西北風光,嘗嘗新疆的瓜果、羊肉和麵食,最重要的是晚上感受新疆的歌舞氛圍。」
都說「民族團結一家親」,最重要的還在於「民」相親。就像這位73歲「不老神話」,因為對兩地的熱愛,既舞動了自己美麗的人生,也把精彩傳遞給更多的人,可謂「大美、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