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想中的第九大行星或是一個原始黑洞,引力效應的來源

2020-12-24 前瞻網

假想中的第九大行星或是一個原始黑洞,引力效應的來源

 Emma Chou • 2020-08-25 18:32:56 來源:前瞻網 E3033G1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多年來,天文學家和宇宙學家已經從理論上證明,在太陽系的最外層存在一顆質量比地球大10倍的行星。這顆假想的行星,被命名為第九大行星,可能是引力效應的來源,而引力效應將解釋現有宇宙學數據所強調的外海王星天體(TNOs)軌道的不尋常模式。TNOs是圍繞太陽運行的天體,位於海王星之外。

在過去幾年的研究基礎上,杜倫大學和伊利諾斯大學芝加哥分校的兩名研究人員雅各布·肖爾茨(Jakub Scholtz)和詹姆斯·安文(James Unwin)最近進行了一項調查,探索第九大行星是一個原始黑洞的可能性。他們的論文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推測TNOs的異常軌道和在5年光學引力透鏡實驗(OGLE)數據集中觀測到的過多微透鏡事件,可以同時解釋特定天體群體的存在(其中一個是第九大行星)。更具體地說,它介紹了第九大行星,剩下的這些天體可能是原始黑洞(PBHs)。 

「我們的工作開始於詹姆斯和他的妻子蘿拉去芝加哥天文館,看到了一個關於第九大行星的短紀錄片。」開展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之一肖爾茨表示,「這引起了詹姆斯的注意,第二天就給我打來電話,我們開始想搞清楚那裡是否有其它類似行星的物體。我們提出了許多有趣的設想:玻色恆星、超緻密暗物質暈、原始黑洞——以及其它幾種可能。」

東京大學的另一個研究小組在開始探索關於第九大行星性質的假設幾個月後,重新分析了OGLE實驗中收集的數據。OGLE是華沙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項目,需要使用先進的望遠鏡長時間捕捉天空圖像。  

對OGLE數據集的重新分析初步指出存在大量的PBHs,其質量與天文學家預測的第九大行星的質量相似。當肖爾茨和詹姆斯了解到這些初步的發現時,他們開始特別考慮第九大行星可能實際上是一個原始黑洞的可能性。

「當我們意識到,如果第九大行星是一個黑洞,圍繞著它的暗物質暈將是一種觀察它的方式,因為它釋放出的X射線/伽瑪射線信號時,最後的部分真的結合在一起了。」 肖爾茨說,「在某種意義上,我們研究的目的真的是要傳達這樣一個信息,即原始黑洞繞太陽運行的想法並不像它看起來那麼荒謬,或許我們應該給予更多關注。」 

在過去的宇宙學數據中觀察到的TNOs異常軌道可以用另外一顆行星(第九大行星)的存在來解釋的假設,已經被一些研究人員探索過,包括由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麥可·布朗和康斯坦丁·巴蒂金領導的一個團隊。另一方面,東京大學的研究小組重新分析了OGLE的數據集,第一個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在OGLE數據中觀察到的大量微透鏡現象可能是PBHs存在的證據。  

從本質上說,肖爾茨和詹姆斯的研究將這兩種假設聯繫起來,表明這個長期存在於理論中的外行星實際上可能是Nikura和她在東京大學的同事提出的屬於PBHs的黑洞。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之前關於第九大行星起源的理論假設之一,即「捕獲一顆自由漂浮的行星」,與日本研究小組強調的捕獲PBH的假設一樣有可能。 

「我認為我們的研究有兩個關鍵的重要結果。」 肖爾茨說,「首先,我們設法啟發了其他科學家,他們一開始對這個場景持懷疑態度,由此產生了一些非常有趣的想法。例如,愛德華·威滕(Edward Witten)建議我們通過基於攝星計劃的小型太空探測器來探測第九大行星的存在,勒布等人指出,原始黑洞的數量在其軌道上遇到物質時,會偶爾產生閃光。」

在一篇論文中,愛德華·威滕認為,質量約100克的太空飛行器可以通過編程傳輸定時信號,如果它們中的任何一個進入黑洞的範圍,信號就會被它的引力放大。

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太空飛行器需要以原子鐘的精度對信號進行計時,而目前還沒有小到可以安裝在100克探測器上的原子鐘。另一個研究小組提出了另一種方案,即探測器發送一個簡單的信號,然後用高解析度的射電望遠鏡測量它們軌道的變化。但又有研究小組提出質疑,太陽風等效應會壓倒任何引力效應。

肖爾茨和詹姆斯最近的論文介紹了一種新的、令人著迷的假設,關於迄今為止被稱為第九大行星的東西的本質。這一假設可以在新的研究中得到進一步探索或驗證。此外,這兩位研究人員已經開始密切關注天空中移動的伽瑪射線和X射線源,儘管有大量可用數據可供研究人員研究,但這一課題迄今為止基本上被忽視了。

「我們未來的研究將主要集中於探索各種現有的數據集,尋找天空中移動光源的證據。」 肖爾茨說,「我們已經確定了一種非常有前途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看到一個移動的光源,只要我們每年用FERMI大面積望遠鏡(在GeV範圍內)探測到大約10個光源光子。」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來源:

https://phys.org/news/2019-09-planet-primodial-black-hole.html

https://arxiv.org/abs/1909.11090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太陽系內隱藏著一個黑洞?科學家最新理論:它就是「第九大行星」!
    其中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就是傳說中的第九大行星。持這個觀點的科學家認為:在海王星以外,還有一個巨大的天體,其引力非常強大,擾亂了柯伊伯帶小天體的運行,導致它們的軌道出現詭異的現象。有一些科學家指出:我們或許沒有理由證明這個強大引力的來源必須是行星,它有可能是黑洞! 乍聽之下,你可能以為他們純粹是在胡扯。但是,這首先可以解釋為何我們始終無法發現這個引力的來源。除此之外,他們還有其他的理由來證明這個說法。 首先,你可能會有一個疑問:如果太陽系裡有一個黑洞,為何我們還沒有被吞噬?
  • 如果第九行星是個保齡球大小的黑洞會怎麼樣?
    但為什麼不是一個小黑洞呢? 這是兩位科學家在一篇新論文中描述的情景。當然,他們知道那更有可能是一顆行星,而不是和我們直接觀察到的任何天體都不一樣的古老黑洞。但他們只是想讓天文學家在尋找這個通常被稱為第九行星的假想天體時能夠創造性地思考。
  • 第九大行星真的存在嗎?
    自從冥王星被踢出太陽系九大行星之列後,人類就從沒停止過尋找替代者的腳步,但可惜的是,至今沒有找到繼冥王星之後的第九大行星。曾經我們認為冥王星就是太陽系的盡頭,我們以為那裡將是一片虛無,但事實是我們錯了,那裡無比熱鬧,遍布著直徑幾公裡到幾千公裡的冰封行星,那裡就是柯伊伯帶。
  • 系外超級行星確認!離奇的運行軌道或暗示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存在
    1930年,美國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發現冥王星,並將其視為第九大行星。1992年後在柯伊伯帶發現的一些質量與冥王星相若的冰制天體使人們對冥王星的行星地位產生疑問。200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IAU)正式定義行星概念,新定義將冥王星排除行星範圍,將其劃為矮行星(類冥天體)。
  • 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在哪裡?或許真的存在,哈勃望遠鏡發現關鍵證據
    但科學家認為能除了這八大行星外,太陽系內還存在一顆行星,它處於太陽系的邊緣位置,擁有非常狹長的軌道,因為距離母星較遠受到的引力小,因此公轉速度很慢,繞太陽一周需要1-2萬年的時間,平均軌道距離45億公裡,比海王星還要遠20倍以上。
  • 科學家確認行星HD106906 b的軌道,或能解釋第九大行星是否存在!
    HD 106906 b行星擁有超遠公轉軌跡,該行星距離母星的最遠位置是地球距離太陽的730多倍,科學家認為超遠公轉軌道的存在或許也能證明太陽系第九大行星的存在。由於科學家發現太陽系柯伊伯帶的一些小天體擁有異常的運行軌跡,似乎受到了某大質量天體的磁場影響,科學家認為有軌跡特殊的天體在遠離太陽的地方運行,這顆大型天體可能就是傳說中的第九大行星,由於這顆天體大多數時間在很遠的位置上緩慢行進很難被人們發現,科學家希望能證實這顆天體就是造成太陽系行星異常的原因,只是大型天體在如此遙遠的位置上還會圍繞太陽運行嗎?
  • 搜尋第九行星:潛伏在太陽系最遠端的是一個黑洞?
    來源:新浪科技圖中是藝術家描繪的行星X,它可能潛伏在太陽系遠端,是太陽系神秘未知的第九行星。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認為一顆比地球更大的行星可能潛伏在太陽系邊緣,目前最新一架望遠鏡將證實他們的信念,並能改變太陽系科學探索。
  • 為何太陽系行星分類如此涇渭分明?科學家認為:或是因為原始星盤
    作為太陽系內最大的行星,木星對於太陽系有著巨大的影響。科學家們意識到,木星的存在對於地球的生命來說,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在過去,我們已經提到過幾次關於母嬰對地球生命的影響,而最近,科學家們又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論。
  • 冥王星為何被踢出九大行星?它的環境究竟有多可怕?
    在海王星發現不久後,天文學家注意到這顆行星的軌道受到了外圍天體引力的攝動。於是,天文學家開始搜尋這顆神秘的未知行星。根據最初的估計,冥王星的大小接近於地球,所以在當時它自然而然地成為了第九大行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海王星、天王星,這八顆行星在太陽的帶領下,億萬年來一直圍繞銀河系中心的黑洞旋轉,就像太陽這個母親帶著八顆「小蝌蚪」在宇宙流浪一樣,可是在之前,太陽其實是帶著九顆「小蝌蚪」飛行的,也就是太陽此前其實是擁有九顆行星的,這第九顆恆星就是冥王星,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冥王星在2006年由國際天文組投票織決定把它剔除出太陽系行星行列,太陽系最終只剩下八顆行星,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冥王星被剔除出太陽系九大行星之列呢
  • 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以中國神話人物命名「共工」
    中新社北京3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太陽系第五大矮行星、此前系內最大未命名星球近日獲得以中國水神共工的名字命名,這是太陽系首個、也是迄今唯一一個以中文命名的矮行星。
  • 日本科學家發現「黑洞行星」,就在銀河系中心,會有生命存在嗎?
    當人類進入到現代,伴隨著天文事業的發展,有科學家提出,銀河系的中心或許是一顆超大質量的恆星,後來,通過觀測,最終確認是一顆超大質量的黑洞。主宰一切的神秘黑洞在目前已知的各種黑洞類型中,每個大星系中心都有的超大質量黑洞,無異於是最神秘的天體。
  • 迄今最精準太陽光譜測量,指示引力紅移效應
    ,這些小球在發射後便會繞凹陷中心進行圓周運動(這裡桌布的例子只是一個類比,實際的行星運動軌跡並非圓周,而由於太陽系本身也是在運動的,所以太陽系內的天體大都以一種「類螺旋」 的方式在空間中運動)。 引力紅移效應對天文觀測和導航系統的影響巨大,如果不將其納入計算,衛星導航系統(如 GPS)很可能就會因計算出錯而無法為地面人員提供可靠的服務,但儘管如此,學界對 「我們是否真能從太陽的光譜分析中發現引力紅移」 這一問題還一直沒有定論。
  • 科學家證實黑洞周圍存在引力漩渦 30年謎題終解開
    「準周期振蕩」與廣義相對論預言的引力效應:曾遭質疑當物質落入黑洞,它的溫度會不斷升高。當溫度達到數百萬度時,就會發射出X射線。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有天文學家先驅通過早期X射線望遠鏡發現銀河系黑洞發射的X射線在不停閃爍。這種閃爍是按照一定模式進行的,即閃爍時,變暗和再次變亮需要10秒。
  • 新發現,類似太陽系中發現了「九號行星」
    即使我們已經解了自己的太陽系,特別是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研究人員仍然面臨許多未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之一就是所謂的「九號行星」。九號行星假設指出,我們的太陽系中有一個巨大的行星,它與太陽的距離很遠。沒有人觀察過這個假想的星球。它的證據在於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比地球大250倍。這些對象被稱為e-TNO,用於極端的跨海王星對象。
  • 假想的「引力子」是否真的存在?
    量子引力是對引力場進行量子化描述的理論,試圖統一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只有當時空結構縮小到儘可能小的尺度——如普朗克長度——時,引力子的世界才會變得清晰可見,但這需要一個能夠駕馭真正極端能量的設備。不幸的是,任何能夠直接探測到這種尺度的測量設備,其質量必然無比巨大,足以坍縮成黑洞。
  • 黑洞的引力是無限大的嗎?
    黑洞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宇宙空間內存在的一種天體。黑洞的引力很大,使得視界內的逃逸速度大於光速。黑洞就是中心的一個密度無限大、時空曲率無限高、體積無限小,熱量無限大的奇點和周圍一部分空空如也的天區,這個天區範圍之內不可見。依據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當一顆垂死恆星崩潰,它將聚集成一點,這裡將成為黑洞,吞噬鄰近宇宙區域的所有光線和任何物質。那麼黑洞的引力是無限大的嗎?
  • 為什麼有人說白洞比黑洞更可怕?
    黑洞黑洞是宇宙中引力極強的一種天體,具有一個界面叫做「視界」,所有的事物一旦進入到了這個視界當中,就無法逃脫,包括光,進入黑洞相當於進入到了一個萬劫不復的境地。白洞是根據廣義相對論所預言的,和黑洞的性質正好相反的一種天體。我們知道黑洞的引力非常強大,很多物質進入視界以內無法逃脫,而白洞正好相反,只有白洞內的物質是可以向外運動的,外面的物質則是無法進入的。但是白洞和黑洞一樣都可以通過強大的引力將周圍的物質積吸到自己「視界」的邊緣,黑洞就是通過發光的「吸積盤」發現的。
  • 黑洞很黑,但這個黑洞卻亮如數千個銀河系,或已將所在星系吃掉
    說起黑洞,總會讓人感覺很可怕,也是因為這種天體的引力之強讓人恐懼。就連光到了它的附近,也無法逃脫它的吸引力,因此它看上去黑洞洞的,每個人都想這種天體最好離我們更遠一些,越遠越好。然而黑洞這種天體在宇宙中卻並非罕見,因為超過太陽30倍質量的大質量恆星,到了末期通常都會轉化成黑洞,而且宇宙中原本就有一些原生黑洞,因此黑洞被認為是宇宙中一種普遍的存在,有科學家估計在我們銀河系中,黑洞的數量可能就有100萬到1億個。近期由美國天文學家發表文章認為,一直未被發現的太陽系第九大行星就有可能是一個黑洞,它的體積或只有保齡球大小,然而質量大約相當於地球的10倍。
  • 黑洞信息讓物理學家陷入困境——量子引力理論或許是其歸宿
    因此,當一個黑洞完全蒸發時,所有關於黑洞內部物質的信息最終都必須被摧毀。但這種對信息的破壞與用來得出這一結論的量子理論是不相容的。在量子理論中,所有的過程都可以在時間上向前或向後發生,但是黑洞的蒸發似乎是無法逆轉的。    這給物理學家們提出了一個大難題,因為它證明了引力和量子理論拒絕結合。試圖解釋這個暗指未知的量子引力理論的問題也無濟於事。
  • 黑洞到底長啥樣,一個點?一個球?或是一片虛空?
    因為一直以來連最大的科學家都不知道黑洞到底長啥樣,更多的猜測黑洞只是宇宙中一個緻密的小點,你看不見它,所以它是黑的;甚至因為黑洞的密度太大了,連它周圍的光線都全部被吸引進去,沒有光能跑得出來,所以它更是黑的,於是科學家稱之為黑洞。比如說當你走進一個完全沒有光線的房間,伸手不見五指,你不知道房間的大小和形狀,於是你會說這個房間「黑洞洞的」,讓人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