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上海江南電影製片廠攝製的《不夜城》是我國第一部反映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影片,也是新中國成立後第一部以民族資本家為主人公的影片。
1955年末,隨著私營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進入高潮,時任中央統戰部部長李維漢建議文化部就這一題材拍攝一部電影,要把它拿到世界各國去放映,以便在國際上廣泛宣傳我國和平改造資本家政策的勝利,駁斥國外的某些歪曲宣傳。
柯靈在創作
正在北京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作家柯靈接到了這一任務。時逢《人民日報》刊發了一篇題為《傳家寶》的通訊,其中寫到上海一個資本家不僅交出了工廠,還獻出了作為「傳家寶」的495兩黃金,文化部有關領導遂建議柯靈按照這個資本家的事跡進行改編。但柯靈覺得該報導與他所了解的真實情況有很大差異,而且「獻金」也不足以體現黨的政策,便另闢蹊徑,創作出了一個與《傳家寶》故事情節完全不同的電影劇本,名為《不夜城》。
《不夜城》所塑造的資本家張伯韓性格複雜充滿矛盾,既有振興實業、工業救國、敢與日本帝國主義抗衡的一面,又有唯利是圖、壓迫工人的資產階級本性的一面。在「五反」運動中,他不僅拒絕了女兒要他坦白交代的勸說,還毆打女兒,致使她離家出走,遠赴西北參加工作。為了符合黨的有關方針政策,劇本結尾還是讓張伯韓在黨和工人階級的團結教育改造下,逐漸轉變過來,走上了公私合營的道路。
黃佐臨
柯靈希望該片由戲劇大師黃佐臨執導,原因是黃佐臨曾在英國讀商科,和張伯韓的留洋經歷相同,而且他的父親是天津亞細亞火油公司的老闆,他本人在進入戲劇界之前也有過從商的經驗,非常適合駕馭《不夜城》這樣的題材。
湯曉丹
但上影考慮到黃佐臨是上海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在借調方面有些困難,加上他之前執導《黃浦江的故事》時,劇組發生過車禍,造成了不好的影響。當時上影剛剛拆分為天馬、江南和海燕三家電影廠,江南廠廠長應雲衛有過在洋行當學徒的經歷,對《不夜城》中描寫的人物非常熟悉,他力爭將此片放在江南廠拍攝,舉薦湯曉丹執掌導筒。
湯曉丹(中坐者)在指導拍攝
此前,湯曉丹連續拍攝了《勝利重逢》《南徵北戰》《渡江偵察記》《怒海輕騎》《沙漠裡的戰鬥》等戰爭片,對拍攝都市題材沒有太大把握,更不清楚如何去塑造「紅色資本家」。但由於《不夜城》已被確定為江南廠的重點片,而且投入相當大的資金要拍成彩色片,作為江南廠的首席導演,湯曉丹無法推託。
當年,湯曉丹慧眼識珠,力排眾議,堅持讓氣質儒雅的孫道臨扮演《渡江偵察記》的李連長,結果令孫道臨脫胎換骨,成功地轉型為新中國銀幕上最耀眼的軍人形象。此番,他又堅持張伯韓這個人物必須由孫道臨擔綱,因為孫道臨形象大氣有修養,雖然他之前從未演過資本家角色,且要從20多歲演到40多歲,但相信他有能力擔此重任。
除了孫道臨,湯曉丹還啟用了《渡江偵察記》中的三位演員,一位是李玲君,她將扮演紗廠女工和工會幹部沈銀娣。當年李玲君頂替懷孕的秦怡出演《渡江偵察記》中的遊擊隊長劉四姐,一舉成名,成為那一年最紅的演員之一,還憑藉這個角色當選全國青年積極分子。
在《渡江偵察記》中扮演敵軍長的崔超明和扮演偽保安隊長侯登科的鄭敏則在《不夜城》中分別飾演張伯韓的父親張耀堂和官僚買辦宗貽春。
張伯韓的女兒張文錚是片中的一個重要角色,在演員的人選上既要與孫道臨像一對父女,又要兼具富家小姐和熱血青年的氣質。湯曉丹最初選中的是年輕演員二林,但張瑞芳向他推薦了師偉。師偉原本是北影的演員,1953年,她的丈夫康玉潔來到上海支援上海科教電影廠的創建,她也因此調入上影,曾在《母親》一片中演張瑞芳的女兒。師偉學生時代就是一名進步青年,曾被國民黨特務逮捕入獄,孫道臨見到她後也覺得她跟自己有幾分相像,很適合演他的女兒,儘管他們的年齡只相差7歲。
《不夜城》的演員陣容非常強大,除上述幾位外,林彬飾演梁景萱,劉非飾演瞿海生,顧也魯飾演張仲鳴,朱莎飾演茅金鳳,陽華飾演凌大年,韓濤飾演梁溥泉,傅伯棠飾演鄧爾康。
孫道臨為片中打網球的戲苦練動作
影片開拍前,導演和演員一起走訪工商聯領導,訪問資本家,參觀資本家的住處,訪問工人群眾和工會工作者。據孫道臨回憶:「我們採訪了一些資本家,主要是紡織工業資本家,他們很坦率地說,公私合營要把我們的工廠交出來,(我們)是心疼的。外面是敲鑼打鼓,我們心裡頭也在那裡打鼓,並不是那麼自覺。」
《不夜城》拍攝現場
1957年7月,《不夜城》投入拍攝。由於正趕上反右鬥爭,該片從開拍之日起就成為眾矢之的,攝影棚的外牆上貼滿了《不夜城》「宣揚資產階級」、「為資本家塗脂抹粉」的大字報,演職人員每天只得硬著頭皮進棚拍攝。
片中有場請客吃飯的戲,為了顯示張伯韓的資本家氣派,上海錦江飯店的專家特別推薦了他們的名菜「丹鳳朝陽」,這道菜當時市價20元,雖然比普通菜貴,但比擺上一桌菜要便宜得多,只要這個菜上桌,明眼人就知道是上等酒宴。製片部門為了省錢用了這道菜,但拍攝前一再提醒演員,只能看,不能真動筷子,因為拍完之後還要送回去折價售出,以減少道具費支出。沒想到,正是這件道具竟然引起廠裡部分職工的眾怒,最終被上升為顛覆無產階級專政之舉。
還有一件更令劇組哭笑不得的事,這是沈銀娣家的一場戲,飯桌上擺了一盤金紅色的大閘蟹,導演認為彩色片拍出來不僅好看,也能顯示工人家庭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結果,這場戲被上綱上線為影射工人階級當家作主是像螃蟹一樣橫行霸道,招來新一輪大字報的狂轟濫炸。
由於劇本邊拍邊改,整個拍攝耗時7個月之久。1958年4月,影片尚未正式停機,樣片就被調到文化部和上海市委審查,最終被定性為一部企圖復闢資本主義的作品,沒來得及進行後期製作便直接打入冷宮。
1962年,中央統戰部、商業部、文化部、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電影局等單位對《不夜城》進行了重新審查。審查意見認為影片基本上可以肯定,對資產階級是有教育意義的,建議前半部壓縮一些,後半部增添一些。當時,江南廠已經撤銷,轉到天馬廠的湯曉丹正在外地拍攝《紅日》,他火速趕回上海,準備和剪輯師藍為潔一道進行後期剪輯。但天馬廠領導擔心再出亂子,把這項工作交給了另外一個剪輯師,完成片出來後並未上映,又一次被鎖進倉庫。
文革伊始,《不夜城》再遭厄運,被打成了反社會主義的大毒草,受到疾風暴雨似的批判。在《大眾電影》舉行的上海電影界人士座談會上,二林帶頭髮言,稱影片歌頌美化資本家小姐張文錚,強行給她披上青年團員的外衣。孫道臨和李玲君也參加了座談會,孫道臨在發言中說,「我作為這部影片的主要演員,確是從批判這部影片中吸取了極其深刻的教訓,這樣一株反黨反社會主義的毒草完全應該受到廣大觀眾的嚴厲批判,我願從中得到更大的教育,進一步學習提高,並在今後加緊改造自己,改造一輩子,為工農兵服務一輩子!」
李仁堂、程曉英《子夜》
直到1979年2月2日,文化部發出文件,認為《不夜城》、《北國江南》等影片思想內容好、藝術性較好,可以恢復上映。電影《不夜城》拍攝完成21年後,終於見了天日。此時的孫道臨已經年近六旬,對曾經遭受的風暴依然心有餘悸,兩年後,當根據茅盾名著改編的《子夜》拍攝,導演桑弧希望他出演片中的資本家吳蓀甫時,他婉言謝絕,最終扮演這個角色的是擅演革命幹部的李仁堂,他也的確演出了人們想像中紅色資本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