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園就在家門口,聊著天三兩分鐘就走到了,我們每天吃完飯都會過來遛彎。」「西寧街頭見縫插綠,一處處口袋公園讓市民拐角遇到美。」你聽!在街角公園裡,市民們的誇讚聲不絕於耳……
西寧,
市級公園增加至如今的35個,
小遊園、街頭綠地遍地開花。
西寧,
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3平方米,
繼「一張報」「一張床」後,
不少市民對西寧人均公園綠地面積
有了全新的形象比喻——「一座小花園」。
城市變成一座大花園
今年7月18日,西寧園博園一期開園迎客,開園當日,3萬人紛紛前往「打卡」。曾經的工業用地,成了如今的城市後花園。
被市民稱為「中央公園」的西堡生態森林公園,也在快馬加鞭建設。
西寧南北山,成為環繞西寧的森林公園!
……
回望近5年,西寧這座城市編織綠意的決心和力度堪稱「空前」,一座花園城市初現雛形。
「十三五」以來,我市因地制宜,著力在均衡公園布局上下功夫。加快建設綠色發展樣板城市和新時代幸福西寧,持續推進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實施重點生態示範、綠化美化彩化、增綠提質添彩等系列工程。
老舊公園舊貌換新顏,近百處街頭綠地、口袋公園綻放街頭,讓濃濃的幸福感漫溢在市民心間……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一個個極具「含金量」的殊榮被西寧捧回,令西寧人為之驕傲。
打造高原特色公園城市
出門見綠,
公園就在家門口!
這是西寧市民最深切的綠色感受。
記者從市林草局獲悉,2015年我市被命名為國家森林城市,成為西北地區首個獲得國家森林城市殊榮的省會城市,但西寧前進的腳步沒有停止。去年「幸福西寧·花園城市」綠化美化彩化行動大力開展,西寧綠化從增綠向美化彩化轉變。
目前,作為省會城市,西寧積極融入青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示範省建設,大力推進「公園城市+自然保護地」建設新模式,加快打造高原特色公園城市。在公園建設上,我市合理規劃調整城區園林綠地布局,進一步深挖建城區可發展綠色空間,西寧正發生著「有公園的城市」到「公園中的城市」的巨大轉變。
公園建設惠及市民
「小中見大!」
這是西寧街頭綠地的真實寫照
在七一中路、後營街、新民街等老城區,普遍存在人員密集但綠化基礎相對薄弱的問題,為此我市通過增加苗木品種、豐富配置模式、完善園林綠地公共服務設施等方式,充分利用夾角小綠地,讓城市的「口袋公園」隨處可見。
北山美麗園是「十三五」期間我市建成開放的一個生態公園,自開放以來,一處供市民休閒娛樂的「網紅打卡地」頻繁霸屏朋友圈。走進這裡,生態之美隨處可見,四季賞景別具韻味,除此之外,更人性化的基礎設施、更全面的便民服務系統也成為市民點讚的內容。「不管是周末還是平日的休閒時間,我們一家人都喜歡來北山美麗園逛一逛,孩子在綠道上騎車,我和家人就在公園裡散步,談談心、說說工作,這樣的生活很愜意。」市民曹先生深有感觸地說。
為推進花園城市建設,重塑城市形態,「十三五」期間,市委市政府用城區黃金地塊建設休閒公園,打破了城市以商業區作為市民活動中心的常規,長青園就是我市為市民打造的城區中心休閒綠地之一。「原本以為這裡會蓋高樓或者商業區,沒想到市委市政府為我們老百姓建了休閒公園,真是太意外了!」市民張女士這樣感慨。
如今,
「到公園去」已成為西寧市民最喜愛的生活方式。
公園改變了西寧的城市氣質,
讓這座城市更幸福,
更有溫度;
公園,
也改變了市民的生態理念,
讓市民更愛綠,更護綠;
公園,
更讓西寧這座高原明珠光芒四射。
— END—
監製 | 劉昌瑛
責編 | 劉幸海
編輯 | 馮麗晨 朱偉林
來源 | 西寧晚報
【來源:夏都西寧】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