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近20萬人住隔斷房 人均居住面積約5.7平方米

2021-01-18 中國新聞網

香港近20萬人住隔斷房 人均居住面積約5.7平方米
2015-07-30 14:53:3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溫雅瓊

  中新網7月30日電 據香港《明報》報導,香港統計處29日首度發表詳盡的劏房(業主或二房東將一個普通住宅分割成幾個小房間出租,相當於內地隔斷房、群租房)研究報告,顯示全港有8.64萬個劏房,共約19.55萬人居住。

  人均居住面積約5.7平方米

  據報導,香港中文大學「未來城市研究所」土地資源及房屋政策研究中心於上月底亦發表類似調查,指劏房戶人均居住面積不足48平方英尺(約為4.5平方米),與懲教署監獄囚倉的人均標準空間相近。

  不過統計處29日的報告指出,目前劏房戶人均居住面積約61.8平方英尺(5.7平方米),較監倉標準約多27%,但較公屋(政府興建,以較低價格出售或出租給市民)人均居住面積75平方英尺(約為7平方米)為低。

  中大未來城市研究所副所長姚松炎解釋,政府統計處樣本較多,但居住面積是由住戶估計,中大的調查則入屋量度,他認為或因此,致兩調查結果有異。

  青壯年住戶居多 租金佔收入中位數30.8%

  報導說,以往社會對劏房戶的想像多是失業、退休、領政府援助金或單親的家庭,但統計處調查發現,劏房人口中,38.6%介乎25至44歲,比例佔最多;其次是45至64歲,佔23.9%;15歲以下或15至24歲住戶各佔不足兩成,65歲或以上則只佔6.4%。

  另15歲以上劏房人口中,有69.8%有經濟活動(即有工作或做生意等)。

  統計處指劏房月租中位數3800元(港幣,下同),住戶月入中位數1.18萬元,租金佔收入中位數為30.8%。沒有經濟活動的只佔30.2%,包括學生,做家務的人和退休者等。

  為了方便上班上學而住劏房

  最多受訪者指是為了方便上班上學而住劏房,佔整體37.5%,另有17.4%說有經濟困難,指因親人居所太擠迫或家庭問題而居於劏房的住戶則各有約6%。

  姚松炎說,今次調查揭示不少劏房戶有工作,只因收入較低而居於劏房。若幫這班住戶的方法是在偏遠地區建公屋讓他們上樓,要考慮他們未必接受,因若搬走,他們將失去工作機會。

相關焦點

  • 香港人均居住面積公布! 六人家庭人均9平米
    要聞 香港人均居住面積公布! 六人家庭人均9平米 2017年11月28日 20:30:41 智通財經網 本文來自 微信公眾號「香港傳真」。
  • 揭秘香港的另一面!20萬人住「棺材房」 ,200萬買不起一個廁所!
    隱藏在深水埗街頭巷尾的是那些被稱為籠屋,劏房,棺材房的居所這裡每尺(約 0.09 平方米)最高租金可達 300有大約 20 萬香港人生活在這種房子裡是霓虹燈也無法照亮的地方>租金約合人民幣2500~4000/月劏,意為割劏房通常指一個住房單位被切割成很小的部分租給多家住戶類似內地的群租房近20萬人居住在劏房裡人均居住面積5.7平方米僅比懲教署監獄囚倉
  • 香港房價太貴,人均居住面積16平方米?拐點來了,房價已經下跌
    說起結婚與買房的關係那可是十分的密切了,對於我們而言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房子才相當於是有一個家,因此有房就成了絕大部分人結婚的必備條件。而房價,也自然成為了小到剛畢業,大到退了休的人都在關心的話題。在不同的城市當中,房價的層次是不一樣的,一、二線的城市自然房價是要貴一些,更高一些,而三線、四線的城市相對來說則比一、二線城市低的多。這些與城市的經濟水平,人均收支等等都是有一定的關係的。
  • 看過香港「棺材房」,才知道自己住的多幸福!
    這裡每尺(約 0.09 平方米)最高租金可達 300 港元結束了一天的奔波勞累有些人回到的是這樣的「家」↓↓↓標配:廚房、臥室、客廳三合一面積通常 ≤ 8㎡租金約合人民幣2500~4000/月劏,意為割劏房通常指一個住房單位被切割成很小的部分租給多家住戶類似內地的群租房近20萬人居住在劏房裡人均居住面積5.7平方米僅比懲教署監獄囚倉人均標準多27%
  • 香港寸土寸金,只住得起4平米的棺材房,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香港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但是在鴉片戰爭之後卻被英國佔領了,到1997年才回歸祖國的懷抱。在大家的印象中,香港雖然不是很大,但是經濟卻十分發達,是一個繁華的大都市,也是一個購物的天堂。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在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還有著許多心酸。
  • 香港土地困局:人均住房面積16平 25平要價490萬
    二手房平均每平方米要賣10萬港元以上,面山、望海等景觀較好的戶型更直衝每平方米20萬港元。在跑馬地,中原地產經紀張俊文向記者推介香港仔附近的小戶型新盤,實用面積25平方米,要價490萬港元。租金也貴到離譜,三房一廳,月租要4萬多港元。  普通居民的房子有多逼仄?七八十平方米,會被人羨慕地稱為豪宅。香港人不輕易把客人帶回家,因為空間擠迫。
  • 「棺材房」!你沒見過的香港另一面!
    隱藏在深水埗街頭巷尾的是那些被稱為籠屋,劏房,棺材房的居所這裡每尺(約 0.09 平方米)劏,意為割劏房通常指一個住房單位被切割成很小的部分租給多家住戶類似內地的群租房近20萬人居住在劏房裡人均居住面積5.7平方米僅比懲教署監獄囚倉
  • 沒見過香港的「棺材房」,你都不知自己住的多幸福
    保守估計,時至今日仍有近20萬人「籠民」居住在這樣惡劣侷促的環境中,這裡,是繁華的霓虹也無法照亮的地方。白天辛苦謀生,夜幕降臨,託著疲憊的身軀,20萬人就要擠進這樣的家中。02劏 房廚房、臥室、客廳三合一,面積卻通常小於8㎡,一個小單間,每月要2500~4000
  • 人均居住面積不到14平米的香港,過去玩要怎麼住?
    對著曾經住過的四平米「天坑」房,「呸」的一聲,然後走的頭也不回,但日後吹起牛逼來,還是會把這段經歷當作了不起的事跡來感慨一番,一副「你小子吃過的那叫什麼苦,當年我……」仰頭45度滄桑神情。所以當各地的人均居住面積數據一出來時,我們心裡反而出現了一種奇怪的優越感,雖然是被平均了,但各地底層人民都是被平均的命運,所以也算得上是橫向對比了。
  • 沒見過香港的「棺材房」,你都不知道住得多幸福
    隱藏在深水埗街頭巷尾的是那些被稱為籠屋,劏房,棺材房的居所這裡每尺(約 0.09 平方米)有大約20 萬香港人生活在這種房子裡是霓虹燈也無法照亮的地方結束了一天的奔波勞累有些人回到的是這樣的「家」↓↓↓標配:廚房、臥室、客廳三合一面積通常 ≤ 8㎡租金約合人民幣2500~4000/月劏,意為割
  • 山東城鎮人均住房達到37.1平方米
    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由2015年的36.4平方米增加到2019年的37.1平方米。  5年來,山東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全省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健康發展,住宅品質不斷提升,向住有宜居目標大步邁進。2016年至2020年11月,全省累計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3.78萬億元,銷售商品房6.23億平方米,其中銷售商品住房5.54億平方米,比「十二五」時期增長30.9%,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由2015年的36.4平方米增加到2019年的37.1平方米。
  • 官方:禁止出租「房中房」,人均租房面積不得低於6平方米
    嚴格保證基本安全衛生條件,租賃住房應按照簡單、適用、環保的原則進行裝修,確保材料環保健康及空氣無汙染;應以原設計的房間為最小出租單位,且人均租住建築面積不得低於6平方米。禁止出租人、住房租賃企業將原設計的房間再次分割改造為「房中房」對外出租。廚房、衛生間、陽臺、地下儲藏室和車庫等非居住空間,不得出租用於居住。同時,推廣精細化與綠色智能的建造設計。
  • 沒見過香港的「籠屋」,你都不知道住得多幸福
    隱藏在深水埗街頭巷尾的是那些被稱為籠屋,劏房,棺材房的居所這裡每尺(約 0.09 平方米)保守估計,時至今日仍有近20萬人「籠民」居住在這樣惡劣侷促的環境中,是霓虹燈也無法照亮的地方劏,意為割劏房通常指一個住房單位被切割成很小的一部分就像豆腐一樣,切成800塊,然後租給多家住戶類似內地的群租房將近20萬人居住在這種劏房裡人均居住面積不到6平方米僅比懲教署監獄囚倉
  • 香港20萬人住棺材房、睡籠屋、垃圾堆,撕開了窮人最心酸的遮羞布!
    但,前不久一則香港情侶的住房報導,完全顛覆了我對香港的認知,看似紙醉金迷的香港,卻有很大一部分人只能住得起5平米的廉價出租屋。不!有人甚至連這樣的出租屋都住不起! 對於倩兒和rainny這些在香港生活多年的情侶,5平米的房子,是他們在這個偌大的城市裡唯一憩息地。
  • 香港特別的「水管房」,11平方米出售10萬,放到內地有人願買嗎?
    時間倒退20年,北上廣深等地的房價不過2千左右,如今卻已經翻了幾十倍,這樣的差距代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但也在暴露著問題,普通人越來越買不起房了。作為剛需品,買不起房成為了當下打工人的一大壓力源,深深地折磨著無數的人。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對於無房居住的人來說真的是舉步維艱。
  • 北京租賃住房建設導則徵求意見,公寓型租賃房人均不得小於5平方米
    1月13日,北京市住建委已制定《北京市租賃住房建設導則(試行)》(徵求意見稿)並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導則提出,宿舍型租賃住房人均使用面積不得小於4平方米,公寓型租賃住房人均使用面積不得小於5平方米,且應設置管理室、會客廳和智能快件箱。導則也倡導應用智能化技術,但要充分考慮老年人需求特點,推廣使用智能化適老產品。
  • 香港實際居住根本就沒那麼差!
    根據公屋住戶平均數與中位數的比例,可算出香港整體人均居住建築面積平均數的數字應為20.7平,但這數字還略有低估,畢竟公屋住戶幾乎全都是窮人,房子都是統一分發的,而香港非公屋住戶卻有富有窮,富者住大房,窮者住籠屋,所以不同階層之間住戶水平都可以相差很遠,住戶差距和公屋對比起來大多了,所以香港整體人均居住建築面積平均數一定是比20.7平大得多的,甚至可能有個25
  • 香港人均居住面積不足14平,憑啥成中國最宜居城市?
    說到宜居城市,首先我們要考慮的就是這個城市是否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間環境以及不錯的生態與自然環境。而中國香港,房價寸土寸金不說,人均居住面積也不足14平米,但令人意外的是,竟然有多家機構將香港評為中國最宜居的城市。
  • 問策上海2025|規劃宜引入最低人均居住面積作為控制指標
    新加坡居住區密度高,容積率(地上總建築面積與淨用地面積之比)普遍為3.5甚至7.0,居民平均家庭人口3.46人,人均居住空間27平方米。而在外籍勞工居住的集體宿舍,一個房間大約住12至20人,共用廚房和衛生間,人均居住空間2.5至4.5平方米(見圖2)。一旦有人受到感染,很難在擁擠的、共享生活設施的集體空間中隔離和控制病毒的擴散。
  • 1996年呼市人均居住面積只有7.7平米,普通人新年願望是呢料大衣
    1996年,呼和浩特的地盤在擴大,1995年和林格爾、清水河兩縣劃入呼和浩特市之後,1996年5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武川縣也劃歸呼市管轄。呼市行政區劃面積擴大為17224平方公裡。據初步統計1996年末全市總人口197.7萬人,當時還是在嚴控人口增長的,比上一年增加了3.1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