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頻爽文」與「女權迎合」的爭議,都可看作是戲劇符號下擺脫性別不平等欺壓的重新思考,在誇張的劇情改編文化調侃中,實現「她經濟」與價值觀引導的雙贏。」
>>>從疑似因原著作者「憤怒的香蕉」捲入七英俊事件、發表對女性不友好的言論,排檔期播出表一出遭網友抵制上熱搜,後被迫延後播出,到劇版上線後出現」書粉踩、劇粉愛「打嘴仗開撕兩級分化的話題衝突,再到如今」男德「、」女權「、」性別「標籤頻現定位,劇集《贅婿》一路走來,可謂是」好事多磨「,在流量和罵聲中成為新年影視行業的一個大瓜,這部劇最大的看點在爭議中昭然若揭。
這是一部原著斷斷續續更新了10年左右還沒完結的改編劇,講述的是為了挽救自己的書,作者迎合市場被迫將男主角改頭換面,設立新人設,讓男主成為武朝的一個贅婿,幫助想要掌握家權的妻子升級打怪,成就自我的同時收穫愛情。
· 豆瓣上《贅婿》話題的討論·
《慶餘年》原版人馬的良心演繹,再加上道化服的精心設計,難怪知乎上有網友竟然疑問,看起來應該是騰訊系作品,竟在愛奇藝首播。(這是對平臺有多大將偏見啊。)
· 知乎上網友對《贅婿》播放源的疑問·
此外,在收視率上,《贅婿》已經擠進愛奇藝平台歷史前十,從貓眼和骨朵的實時影視排行榜數據中也可以看出劇粉對這部劇的喜愛。
· 各排行榜平臺上《贅婿》熱度名列前茅·
然而,拋開原著與書粉的行文邏輯與喜好進行大規模地魔改,《贅婿》到底是迎合市場的大膽創新還是「聰明」的「斷舍離」?原著粉與劇粉之間的爭議到底是互不通情地「無腦互噴」還是改編背後另有隱情?劇集中男德與女權的爭議是收割流量市場的利刃還是能帶來正向價值的引領?改編劇的未來最後又該將何去何從?
被拋棄的原著與書粉:
定位需求差異後的市場迎合
相較於追了幾年的原著粉,只接觸劇場版的劇粉可能很難理解書粉對這部劇改編到如此地步竟會如此地抵制和抗議。
畢竟對於劇粉而言,劇情推進合理緊湊,沒有明顯的常識錯誤,還有梗有笑點,再加上道化服演員顏值演技精良,在喜慶的氛圍中,契合過年放鬆的場景需求,可以說是「有點好看!」
但是在原著粉眼中無論是人物性格的塑造還是劇情的走向,原著與劇集都存在很大的差別。
對於曾經拿下男頻月票榜第一,有著「半部名著「之稱的《贅婿》原著講述的是一個曾經叱吒商場的巨頭在遭到背叛後穿越到武朝成為贅婿的故事。但是之前在現代的經歷讓男主寧毅穿越後並沒有出風頭的念頭,而是行贅婿地位低下之便,隱藏實力,自娛自樂。只是到後來,眼見蘇家布莊頻臨破產,才出手相助,從家、國到為天下,實現人物的成長與蛻變,更在思想上契合男頻爽文的精神內涵。
· 豆瓣上,原著粉對劇集版改編的失望·
而劇集版《贅婿》的男主寧毅在穿越醒來後偷窺七嬸試喜服,並將其誤認為新娘而掀起逃婚鬧劇,後在蘇家二房對自己未婚妻的的數落否定後打抱不平,之後還寫言情小說拉攏護院管家、用「拼刀刀」營銷套路化解開店危機、在聽曲戲坊借買醉觀察店鋪地形、在男德書院鼓動贅婿學生們鬧「革命」、自製皮蛋開啟店鋪聯盟等等,這一樁樁一件件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可謂是劇情緊湊。
男主也像獲得無窮的技能和好運,開掛般一次次大獲全勝,不免讓人懷疑,這部劇是不是只是掛著女權之名,行大男主之實。
· 被嫌棄沒資格上桌吃飯後,寧毅當場怒懟開撕·
另外,原本信誓旦旦想要拿到掌家權的女主卻在男主一次次「英雄救美」後,對其產生依賴,轉戰「愛情線」,開始為擔心寧毅離開而糾結,面對烏家生意場上的惡意打壓,還輕易說出將要關閉布莊的言論,雖然看著劇情走勢,應該是一種計謀,但是這種做法不會被人認為是一反常態嗎?所以,看這劇情走向,會不會被認為是所謂女子當家,不過成為「傀儡」後成全背後的男性謀略,還是難逃女主「傻白甜」的套路。
· 女主形象追求反轉過大·
不可否認,影視劇集版確實缺乏人物的沉澱與主角畫像的立體化,更多注重的是,在合恰設定下開撕怒懟後觀眾的爽感,卻少了一些邏輯上的合理。但轉念一想,如此改編卻也合理,如果按照原著的劇情走向,可能這部劇在男主反轉之前崛起之前,很多觀眾早已棄劇離去。
所以,如此看來,書粉和劇粉本身的需求本就不同。書粉希望自己喜歡和支持的原著能夠得到肯定,同時希冀心中的「白月光」能在影視化下製造驚喜,所以他們也成為原著改編劇最原始的支持者和流量,將對原著的口碑支持轉嫁到對未播劇上,為其製造宣發營銷點。
而劇粉則更多是新路人,沒有原著的束縛,更多通過營銷和影視的劇情、演員顏值陣容和道化服來評判。沒有改編的期盼,更多是一個新的起點。
所以,《贅婿》在開播時引發書粉和劇粉的互懟,揭示的是個別文化群體中長久存在的「鄙視鏈」現象,圈內圈外各自強烈到近乎極端的身份認同,及其對自身追求的捍衛。
而編劇改編方則希望小說能通過改編和影視化呈現得以出圈,將小說的大致思想內涵簡化表達,利用大眾媒體圈住更多的粉絲,擴大受眾群體,而由此引發的圈內與圈外,圈內各小團體之間的對立和打壓,也成為「破圈」難以避免的陣痛。
贅婿的尷尬與女子掌權艱難:
性別欺壓反思的後視鏡
玩歸玩,鬧歸鬧。其實,除了因為爭議、話題標籤引發關注外,《贅婿》劇情本身設定確實圈粉無數。即使從片名就能大概猜測到這與性別和社會階層經濟地位等敏感話題相關,但劇中大膽地尊卑設定和性別地位差異在反應現實某些境況的同時,也希望通過誇張戲劇化的衝突呈現性別和解。在性別爭議和男女權對抗中,剖開性別差異造就的階級差別,注重個人價值的發揮才是這部劇最大的精神內核。
· 《贅婿》宣傳海報,有一定的隱射意義·
在《贅婿》中,故事設置在武朝,大致遵循的是男尊女卑的社會運行秩序,在婚姻嫁娶上,男性入贅違背「男娶女嫁」常態規律,女子當家做主需要面臨比男性更多的質疑和困難。這也意味著,在大眾的慣性思維中,男性主要是家中的擔當,象徵著權力和地位,只有主動迎娶,才是能力的證明,入贅直接被認為是「吃軟飯」。
· 「贅婿」在世人中的印象·
這種入贅方式以及寧毅入贅後能力被認證,從側面引發人們對當下這種男娶女嫁婚姻制度形式的反思。
在古希臘神話中,天空之神宙斯和赫拉一夫一妻制婚姻成為後世婚姻的典範。但在史學家眼中,其反應的是其實是兩性關係的不平等,是女性在婚姻上受奴役、地位低下的社會現實。
《贅婿》也正是以贅婿的視角,還原女子出嫁時,面臨的地位和權力受壓迫的現狀。無論是覺得男子不應該坐花轎,認為其為折辱,還是認為女子上花轎理所應當,都形象生動展現了地位互換後感知性別間的不平等對待。
· 寧毅坐花轎時覺得受欺負·
對比於母權制社會鬆弛的婚姻關係,沒有經濟紐帶作為兩性的束縛,父權制社會中男子卻相較於女子不受過多的束縛。社會地位提高的男子通過迎娶妻子、財產繼承來宣示主權,同時要求妻子要守貞操。恩格斯就曾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起源》中提到,專偶制婚姻的特點是丈夫對妻子的獨佔,而非建立在男女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礎上,而是對婦女單方面的約束。
·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國家起源》書籍封面·
所以在《贅婿》中,無論是社會言論對贅婿道德上的要求、男德學院對贅婿日常生活的行動要求,還是女子當家時面臨困境與競爭,都是地位互換後設身處地的考量,達到共情後實現宣揚性別和解、男女平等下的人權獨立的目的。
· 《贅婿》宣揚真正的價值內核·
傳播、流量的全勝:
價值正確與改編劇汙名困境博弈
在劇情上,除了通過贅婿們的處境反窺女性在生活社會中面臨的種種不平等,極力宣揚性別平等和人權外,在目前已播出的12集中,編劇通過寧毅偶遇聶雲竹,幫助聶雲竹建飯店,成就一番事業的劇情展現女性也可以拋棄過去,開闢自己的新天地,符合當下「她經濟」女性自身意識地位覺醒的市場觀影需求和社會發展規律。
· 寧毅對聶雲竹的開導·
在影視的宣發上,雖然影視在開局因為原著作者疑似捲入女權話題的爭議中險些遭抵制無法正常播出,但製作組最後的果斷「捨得」,稱原著與劇作版關係不大,甚至在影片的製作中也直接出現原著作者「憤怒的香蕉」的名字,而是直接採用「閱文集團作品改編」來劃清界限得以自救,間接回答了流量與原著在市場上到底孰輕孰重的問題。
· 片頭的改編說明·
雖然如此揣測製作方的用意確實不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儘量規避矛盾點,引發宣傳方向,確實是影片宣傳公關必備的技能。同時,在坐觀書粉與劇粉的爭議而沒有明確的官宣說明,間接達到對流量最大程度的利用,滿足劇集本身對話題的最大營銷,才是該劇實現流量、傳播的全勝的法寶。
· 虎撲上有網友對劇集製作方流量運用的分析·
實際上,網文在改編成影視劇的過程中,最看重的還是劇本的改編和情節的潤色,優質內容才是一部改編劇的立身之本。所以,從目前的口碑和評分來看,即使《贅婿》改編與原著相差甚遠,流暢的故事邏輯、精品的角色演繹和人權性別平等的真正價值成為洗清改編汙名化且又在現實世界得勝的關鍵。不過倘若缺乏人物形象立體化的塑造打磨,單靠故事和梗維繫觀眾,這樣的改編劇能走多長遠還是個未知數。
或許,至少目前《贅婿》中「男頻爽文」與「女權迎合」的爭議,都可看作是戲劇符號下擺脫性別不平等欺壓的重新思考,在誇張的劇情改編文化調侃中,實現「她經濟」與價值觀引導的雙贏。畢竟,這個社會不是非黑即白,也不是以誰為先,只有在尊重、包容和理解,才能在文化破圈出圈中更加繁榮、多彩,實現更多創新。
🍾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