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性轉」談「平權」,《贅婿》的功力有幾成?

2021-02-20 捕娛記

在劇集領域,今年的春節檔無爆款。

雖說有《我的時代,你的時代》、《鬥羅大陸》、《鄉村愛情13》、《贅婿》等多部被看好的作品同期上線,但目前來看,尚未出現一部統一大眾口徑的劇作。

整體來看,帶有輕喜劇色彩的《贅婿》,在受眾輻射範圍和話題度上都全面「領跑」,但其口碑初步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豆瓣開畫7.1分,知乎評分6.3分,有不少一星差評。

但差評的矛頭,並非全指向劇集內容。事實上,通篇看下來至少有一半以上的一星,是「憤怒的香蕉」事件所留下的後患。

「不需要女性觀眾」、「香蕉值得一星」、「原著作者侮辱女性」等聲音比比皆是。顯然,劇版《贅婿》成為了網友們洩氣的靶心。

說起這場「無妄之災」的源頭,還要將時間線撥回到1月3日。當天中午,網文作者七英俊發布微博,披露了一段自己在網絡作者大會後的私人聚會上,曾被男作者言語冒犯的經歷,在網文圈引發了巨大的轟動。

身處其中的《贅婿》原作者「憤怒的香蕉」,也在微博上不斷發聲。其大談「女拳遊戲」的言論,惹來罵聲一片。疑似其發出的「《贅婿》不需要女性觀眾」的論斷,成為眾矢之的,在網絡上快速發酵傳播。由郭麒麟、宋軼主演的《贅婿》影視化作品,也被牽扯其中,成為了諸多網友的抵制對象。

但儘管如此,《贅婿》仍成為了春節檔的「最大贏家」,據云合數據顯示,其正片有效播放市場佔有率達到了11.7%,穩居榜首。

劇中左右大眾觀感的的「立」與「不立」,也為劇集創作提供了方法論和前車之鑑。

從性轉談平權

喜感、新梗齊上陣

劇版《贅婿》和《贅婿》原作所呈現出的,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

原作是典型的「種馬爽文」,男主寧毅有蘇檀兒、劉西瓜、周佩、元錦兒、小蟬、聶竹雲和陸紅提七個女人。這與當下的主流價值觀存在嚴重偏差,這種行為也無異於在女性受眾的雷區上「蹦迪」。

而劇版對這一部分的取捨優化,可以稱得上是「神來之筆」。

原著中軟飯硬吃、吃絕戶等爭議頗大的設定在劇中被完全剔除了,而是以頗為戲謔的方式,通過將男女處境的「性轉」,來伸張平權。

通過「性轉」來深挖性別對立,是具有相當延展空間的。且在當下的劇集市場中較為新鮮,頗受大眾青睞。去年「小而美」的黑馬《傳聞中的陳芊芊》,便是通過「花垣城內,女子為尊」的獨特世界觀殺出了重圍。

「新婚之夜,誰將男子的面巾取下,男子就要追隨於誰,易主視為不貞。」

「每天吃個洋蔥,保準生個女兒出來。」

「這要是被人輕薄了,都怪他自己不知道檢點。」

此般帶有反諷意味的性轉版臺詞和劇情,直接帶動著《傳聞中的陳芊芊》突破了小甜劇的圈層,走入大眾視野。

在本質上,《贅婿》也是以「性轉」的方式談平權的典型案例。與《傳聞中的陳芊芊》不同的是,《贅婿》是以男性視角為重心而展開,且在社會關係的架構上更為複雜。

大婚之日,寧毅(郭麒麟飾)被大花轎風風光光地「迎娶」進蘇府。婚後,作為新婿的寧毅要日日為蘇府長輩敬茶。因前往花柳之地唱曲,被妻家送到了男德學院改造學習……當真是「性別互換,評論過萬」,性轉化的表達方式,使《贅婿》並不需要刻意拋包袱,便埋下了密集的笑點。

同時,遭受不公對待的贅婿寧毅,也一直走在平權的前沿。在男德學院中,帶領同學們「起義」,發出了「贅婿不是人嗎」的呼喊,頗有映射現實生活中女性家庭處境的意味。對於「女性不能拋頭露面」等言論的反駁,也使寧毅成為行走的平權教科書。

與《傳聞中的陳芊芊》等完全架空世界觀的劇作不同,《贅婿》是在中國傳統的社會語境下進行的再度創作。直白而言,《贅婿》所處的武朝,仍然是男尊女卑封建社會的縮影,寧毅的妻子蘇檀兒(宋軼飾)依舊被「女人不該拋頭露面」的言論所中傷著。男德學院、入贅女婿,只是理想化的一角。

在這樣的設定下,劇中暗湧著的矛盾衝突和社會議題,則更為尖銳和深刻。女性地位、男女平權、眾生平等……均在嬉笑間得到了呈現。

在《贅婿》上線前,有不少網友擔心,其原著早在十年前就已經問世,十年前的反套路,難免在十年後成為舊梗。如何避免落入時間帶來的「塵網」中,也是不小的考驗。

但目前看來,《贅婿》在影視化過程中,做出了不少新表達。除男德學院這一出圈梗之外,讓觀眾會心一笑的「拼刀刀」、優衣庫式的迎賓培訓等新玩法,也出現在了劇中,賦予了《贅婿》更為強烈的特質。

以性轉談平權、以喜劇和爽劇調性表達嚴肅議題、以新梗強化觀眾的共鳴感和新鮮感,或許便是《贅婿》高收視的秘籍。

男德學院下仍是男權心

爽劇邏輯對觀眾降智打擊

當然,對原作大刀闊斧的「魔改」,斷然會引發書粉的不滿。在「一星大軍」中,就有不少書粉的身影。

上文提到過,劇版《贅婿》的內核和價值表達與原作是截然不同的,甚至站在了對立面。從男性受眾偏愛的「種馬文」,轉變為了示好女性受眾的男德班。類似於「原作者和書粉的臉都被劇版打腫了」的聲音,常常出現在社交平臺上。

這就使《贅婿》劇書受眾分離的現象較為嚴重,缺失了書粉自來水式安利的力量,使其在前期的口碑發酵上,處於劣勢地位。

目前來看,儘管熱度不俗,但《贅婿》的輿論風向仍然是好壞參半的,讚譽聲並未形成壓倒性的優勢。除原作者言論影響和書粉回踩外,劇集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也開始顯露。

首先,在於原作爽劇邏輯的「強大」。

在劇版《贅婿》中,寧毅仍然是大開金手指般的存在,儘管現代人的靈魂為其做出了一些合理的註解,但邏輯鏈上仍然是一個「爽」字行天下。

蘇家新店開張,因布匹被雨淋溼而庫存不足,焦急時刻寧毅挺身而出提出「拼刀刀」活動,為蘇家日賺一萬五千兩銀子;在男德學院裡挑戰權威也毫髮無損;設計假票號圈套,輕易誘得蘇家大公子落網……

雖說戲劇張力較為飽滿,奠定了全劇輕喜劇和爽劇相融合的基調,但事實上,過分注重爽感,就不可避免的會帶來真實感的缺失和邏輯鏈的斷裂。如養家賊、多次憑藉三言兩語扭轉乾坤的劇情設定,都是通過對觀眾進行「降智」,來實現爽感的暢通。

其次,在本質上,《贅婿》仍然是依附於女弱男強的傳統思想,通過弱化女主的實力,來襯託出男主的強大,實現爽感的呈現。早在寧毅入贅前,就已靠經商有為聞名的蘇檀兒在劇中仍然是傻白甜式的人物,劇中頗偏愛通過對其手足無措形象的刻畫,來凸顯出寧毅的光環。這就使部分觀眾對其大打「男德牌」的行為仍然不買帳。

同時,喜劇化的表達方式與大量的商戰橋段相結合,生出了幾分低幼感,劇情根基偏向單薄。

如曾是商業巨鱷的寧毅,籤合同從來不看等細節,均引發了網友的吐槽。拼刀刀、停車位等現代商業思維在古代毫無阻礙地照搬套用,也被不少網友稱為「兒戲」。商戰情節幾乎都是「小聰明」,而難得一見大智慧。難免會被扣上「劇情浮誇」的帽子。

整體看下來,《贅婿》在內在肌理的縱深上,偏向薄弱。但不難看出,《贅婿》在對向主流價值觀的靠攏上,下了許多功夫。且在人物設定和價值表達上,都頗有創新之處。

同時,論劇情的流暢感、爽感和喜感,《贅婿》都遠在及格線之上,且頗為獨到。這就不難理解,為何是《贅婿》在合家歡的春節檔中脫穎而出。

目前,劇集剛剛播出三分之一,除性轉、商戰、喜劇化表達手法等元素外,劇中的家國大義也正在慢慢體現。寧毅是一個成長化的人物,隨著劇情的推進,他從最初安逸度日,滿眼錢財的贅婿逐漸轉變為了扛起責任的人。他從一名只想獨善其身的贅婿,到真正胸懷天下之人的成長線,也許會在後續帶來更為豐富的呈現和更廣闊的格局,也不失為《贅婿》帶來在口碑層面回升的可能。

編輯|廠長

相關焦點

  • 製片人劉聞洋、導演鄧科專訪 | 《贅婿》:「飛中求穩」
    誠然,從《慶餘年》的部分陣容出演,到圍繞原著和劇集的男頻文改編、女性話題的討論固然令《贅婿》有了成為茶餘飯後談資的附加價值,真正吸引觀眾的還是要回歸內容本身。 節後復工的第一件事,便是找到《贅婿》主創,製片人劉聞洋和導演鄧科一探究竟。
  • 「真香」的《贅婿》:IP影視化,巧的改編加分
    」「歡迎光臨隨意挑選」「這會兒彈幕都看咱倆笑話呢」 #贅婿還有多少段子#上了熱搜,一段一分鐘左右的短視頻魔音入腦,叫人「笑出豬叫」。而縱觀近年來的內容市場,對於大部分IP改編作品來說,首度面見觀眾都是「塌房」「蓋別墅」風險和收益並存的考驗,很難同時滿足原著粉絲和路人觀眾的觀看需求。《贅婿》小說火爆,逆襲爽感令人上頭。劇集改編勇敢跳脫出原著束縛,以積極溫暖代替原著較之冷酷的調性,重塑寧毅從小小贅婿到「為天下立心,為生民立命」的人物成長史,而喜劇的外殼天生自帶觀眾緣優勢。
  • 來稿 | 「欲望性公民」——2018年灣灣彩虹之行
    這個題目來自一本在女書店發現的書——《欲望性公民——同性親密公民權讀本》這本書不是暢銷書而是酷兒研究學者文集,內容關於同性親密關係上升為公民權議題,涉及醫療,宗教,政治等各個方面。在「公投」前夕出版,並不是偶然。「婚姻平權公投」正是「同性親密關係公民權」衝突最激烈的矛盾點。
  • 孟子曰「性善」,並不是「人性本善」
    一直以來,孟子在先秦的諸子百家裡被認為是「性善論」的主張者,由於《孟子》一書思想的深奧及複雜,所以長期被大眾所誤解,而本文要談的,當然是被大眾誤會最深的《孟子》學說——性善論。首先,先正名孟子的「性善論」「性善」,是《孟子》對自身思想最簡要的說明;孟子本人從未說過「人性本善」四個字,「人性向善」也從沒說過,不管是從「人性本善」或「人性向善」來理解《孟子》的性善論,都會讓我們誤入歧途。所以,在進行正式的討論前,請先尊重《孟子》一書及本人的意願,用「性善論」來概括他的思想,不要再用「人性本善」或「人性向善」。
  • 「性工作者」也是人
    我們往往談性色變,談性工作者更是嗤之以鼻。但說到底,她們同樣是普通人,對她們來說,這僅僅是一份來錢更易的工作,只為了養家餬口。他是個懂生活的人,知道如何接近那些隱藏在大都市中的盲區:性工作者,流氓,黑社會。他用鏡頭將這些看似猥瑣的東西加以調和稀釋,最終變成了對社會游離個體的關注。然後譜寫了「遊民三部曲」。什麼是遊民?
  • 美國黑人「變裝皇后」,促進同性平權卻反遭排斥,跨性別者的悲歌
    2020年,全球共有350名跨性別者死於謀殺,比2019年的331人再度攀升;2018年,僅巴西就有163名跨性別者被殺害。21世紀的第一個二十年過去了,人們普遍相信自己生活的世界具備足夠的文明和法制,那麼為什麼每年依然有幾百條生命,僅僅因為試圖遵循內心對性別的認知,就被殘忍地殺害呢?
  • ku遊官網-粉絲自製萊昂納多、湯姆哈迪「性轉」女孩照,簡直美翻
    嚴禁抄襲 抄襲必究英國男演員湯姆哈迪(Tom Hardy)和奧斯卡影帝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Leonardo DiCaprio)毫無疑問都是當今好萊塢一線票房號召力男星,這兩大演員不僅在2015 年合作了電影《神鬼獵人》(The Revenant),讓萊昂納多終於雪恥拿到憧憬已久的第一座奧斯卡影帝小金人獎盃,同時兩人在私下交情也相當好,之前更發生過湯姆哈迪刺上「李奧納多全都知道
  • 小肥由「內」轉「外」的心路歷程
    這是一件說著容易做著難的事,逼於現實,有多少人在面對外界的主流的聲音時能夠始終保持忠於內心、言行一致?自問一句,我道行仍未夠。 有時看到別人能在外「橫越那玄關灑脫的活」會很羨慕,但這當然也有個「從內至外」的過程,即使未準備好對外宣稱真我,至少也可以從「門內照樣風騷快活」做起,不要否定自己的本性和特徵。
  • 這新片,真不是為了「洗白」性工作者
    性工作者有被起訴的風險,且會遭到社會的唾棄。可是在灰色地帶,與「性」相關的工作,又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性工作者,「又要當婊子又想立牌坊。」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才有「性工作者」(sex worker)一詞,代替了很多含有歧視意味的稱呼。
  • 這新片,真不是為了「洗白」性工作者
    在很多國家和地區,提供有償性服務都是非法的。性工作者有被起訴的風險,且會遭到社會的唾棄。可是在灰色地帶,與「性」相關的工作,又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首先,在有些地區,性工作是正當合法的。既然是一份工作,又何來「洗白」一說?其次,性工作者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正是為了破除人們對這一職業的偏見。她們想要的是被正視,得到最基本的尊重,而從來沒有把自己標榜成道德高尚者。
  • 楊笠的「女權」和Norah的「冒犯性」​​,是一個問題
    「周最紅那幾年,周立波這三個字對我和其他地區朋友交友的殺傷力,需要由姚明劉翔徐錚韓寒等人抱團才能挽回。」這句評價既忍俊不禁又著實入木三分。早在很多年之前,「周立波」三個字,幾乎就成了在全國人民面前拉低上海人印象分的大殺器。像周這般各方面都不給人正面印象反饋的公眾人物著實不多見。
  • 偉大的「性工作者」
    「性工作者」,經常是被看不起的。否則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也不會認為這個工作是不合法的。
  • Chrome 支持黑人平權,不再使用「Blacklist」一詞標註黑名單
    Chrome 團隊為表示對黑人平權運動(Black Lives Matter)的支持,將對Chrome 服務進行調整,不再使用黑名單(Blacklist)和白名單(Whiteist)進行限制內容的標註,該公司認為這兩個字有可能存在種族歧視的暗示,後續將更改為阻擋名單(Blocklist
  • 一說到「性」,她就被嘲?
    來源 | 電影天堂(dianyingnews) 已獲轉載授權前段時間,有條新聞上了熱搜。
  • 鄧超在美人魚飾演的軒少是「性無能」細思極恐的「美人魚」
    一條長這樣:這顯然是給「喜歡用下半身思考」的男人們出了一道世紀難題。一半是美麗的容顏;一半是性。不過,絕大多數男人哪怕違心,還是會選擇上半身是人的美人魚。因為,有勇氣選擇下半身是人的人魚,變相告訴別人,你要的只不過是女人的性而已。這太暴露獸性了。
  • 一部「性工作者」實錄,見證好萊塢野路子王の破產
    當性愛與道德打上死結,性工作者,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職業,就成了個談之色變心照不宣的敏感詞。自古以來幾乎沒有一個國家或統治者可以真正消滅性交易,但大部分國家至今不承認其合法性,哪怕是一直被描述成性開放、荒淫無度的美國——除了內華達州的幾個郡之外,提供有償性服務在美國是非法行為。《鄰家性士》偏偏將鏡頭對準了美國的性工作者(Sex worker)。
  • 一集「三反轉」,它終於來拯救我們的追劇「枯水期」了
    懂的都懂,「i盲俠」們等了三年的原班人馬終於來了。「踩界鐵三角」文申俠、社會我們癲姐和gogo再度聯手搞事業,黃金三人組還是原來內個味兒。然而「悲劇的B面」也隨著劇情推進露出,我們得知女兒從來沒和媽媽透露過自己的遭遇,而文申俠這時候也直截了當:渣男是幫兇,你才是主謀。因為女兒的行為讓這位母親感到丟臉,親緣關係的淡漠成了自殺行為的刺激點。
  • 黑視界:「遺傳性性吸引」小小獵奇之旅
    GSA,全名Genetic sexual attraction,翻譯成中文「遺傳性性吸引」,指有血親在成年後首次見面時可能會產生強烈性吸引力的一種現象。當然這一概念目前被各界普遍認為是偽科學!!!某次「哲學摔跤」玩耍中,意外觸碰到父親的私處,兩人楞了幾秒,默契式的衝破禁忌一番雲雨。目前這對父女正打算秘密結婚,故事結尾她如此形容:「我們彼此照亮了內心的黑暗~」
  • 【丁果觀點】高曉松談溫哥華,「曉說」,胡說?
    這次高曉松來溫哥華,竟然做了一個「高曉松談溫哥華」的節目,被本地華文傳媒放上網站,傳播很廣,不止一人給我傳來看。哈哈,不看則已,一看就知道他對溫哥華或者北美的政治一竅不通,胡說八道,他跟溫哥華市長羅品信的所謂五小時吃飯,簡直搖身轉變成市長的「傳聲筒」,令人噴飯。換句話說,羅品信能夠和高曉松胡扯五個小時,這個市長也沒有其他事情做。
  • 鏡頭下的「性」只有荒木經惟這個日本老炮玩的轉
    人們對這個老頭的印象多事浪蕩的色情,但儘管其風格很「18+」且無視道德約束,但「國民攝影師」是日本人民給他的標籤。他主要的創作直指「性」和「死亡」,現在已經出版了300多本攝影集有批評就有欣賞,一些人認為荒木惟經是一個藝術的革命者,開啟了性藝術的新舞臺。他的攝影作品是對社會禁忌挑戰,赤裸裸的性讓人無法漠視,無法躲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