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大片17年之「怪」趨勢,導演名氣越來越小,電影口碑越來越好

2020-08-29 風往花落

自2002年國內導演第一人張藝謀執導的《英雄》上映至今,國產的大片之路已經足足歷經了17年了,在這17年裡,國產大片經歷了從探索到成熟,由單一到多樣化,從傳統到現代的發展之路。在國產大片的整個發展歷程中,大片類型從最初的傳統「中國風」逐漸到現在的動畫、科幻、軍旅動作片百家齊鳴,而在這個過程中,電影的創作者也從最初的只有國際知名的大導演才有機會參與執導,到現在有很多後起之秀也參與其中,而且隨著國內電影工業體系的成熟,國產大片的口碑也越來越好,從最初萬眾期待的《英雄》、《無極》,到現在口碑爆燃的《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

歷經了17年的發展,國產大片的整個趨勢是,參與的導演的名氣越來越小,電影的口碑卻越來越好。產生這個結果的主要原因是國內電影工業體系的逐漸成熟,一個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使得一部大片的誕生不再僅僅依靠導演一個人,而是依靠整個創作團隊。就拿《流浪地球》來說,這部影片除了國內特效技術的成熟之外,還得益於劉慈欣的原著小說,以及後來吳京參演並投資。而正是一個好的體系,保證了這些資源的有機融合。所以整部影片除了特效精彩,故事流暢之外,整部影片的氛圍也把握得非常好,而之所以有了這樣的成熟度,和之前很多國產大片的探索是分不開的。比如前幾年吳京自導自演的《戰狼》系列,就曾掀起了戰爭動作片的熱潮,而在《流浪地球》中,我們多少能夠看到《戰狼》系列的影子。

再反觀17年前,《英雄》上映的時候可謂是所有國產大片的探索者,在這部影片之前,國內的電影創作的重心主要集中在以導演為創作中心的文藝片領域,而張藝謀正是憑藉著文藝片建立起了世界範圍內的知名度,而又正因為他成為了國際知名的大導演,所以當國內電影人意識到中國人需要一部屬於自己的大片時,第一時間想到了張藝謀,為了使這部大片能夠在國際和國內上都受到歡迎,這部影片從選題到選角,都可謂是費盡心思。在題材上,這部影片選取了華語電影最具標誌性的武俠故事,從選角上,這部影片由已經闖蕩好萊塢多年的功夫巨星李連杰,以及獲得了坎城影帝的梁朝偉聯合主演,此外參演這部影片的章子怡、張曼玉也是當時在世界影壇都具有相當知名度的華人巨星。

所以當時創作《英雄》這部影片時,國內的電影人可謂是雄心勃勃,他們寄希望《英雄》不僅僅是在國內,甚至是在國際上,也展現出國產大片的風採,最終的結果《英雄》也的確不負眾望,不僅僅在國內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績,而且至今它在海外票房冠軍的記錄依然沒有被後來者打破。從這個維度上來看,《英雄》這部影片絕對是一部成功的,具有國際視野的中國風大片。但是這部影片也有它的不足之處,其中最重要的是,這部影片所蘊含的導演個人風格太過濃厚,使得觀眾們普遍反映影片的故事太過晦澀,這就造成了這部影片的故事不接地氣,沒有觀眾緣。

畫面華美,故事空洞,主題太過宏大,是早期國產大片的共同特點。不僅僅是張藝謀執導的《英雄》,包括後來陳凱歌執導的《無極》,馮小剛執導的《夜宴》,以及張藝謀另外執導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都有這個問題。這些影片的創作,多數借鑑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的創作手法,其中又加入了華語武俠電影的元素,以及各個導演的不同風格,使得影片雖然均取得了不錯的票房,但是始終無法很好地徵服觀眾。這個過程存在兩個方面主要的問題,首先在《英雄》誕生之前,國內普通觀眾最喜聞樂見的電影都是比較接地氣的作品,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香港電影,香港電影看似泛泛,但是他們卻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香港產的影片,都想辦法拉近和觀眾的距離,即使是王家衛這樣的大師,他依然會在影片中加入些市井的東西,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中沒有太多的違和感。

但是這個時間段裡的中國風大片明顯的太過於作者化,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陳凱歌、張藝謀這樣的國際知名度的大導演在主導著這些大片的創作。他們出身於文藝片導演,雖然後來轉型為商業片導演,但是不免依然保持著文藝片的創作思路,在這些商業電影中,他們加入了太多的自己對電影的態度,而這種態度,又未必是普通觀眾所能意識到,所能理解的。比如在《十面埋伏》中,張藝謀多處向胡金銓的經典武俠《俠女》致敬,資深影片自然是看得津津有味,但是作為普通觀眾,很多都沒有欣賞過胡金銓的作品,所以很難看出其中的奧妙,就自然很難感受到這部影片的魅力所在了。

隨著市場的不斷反饋,中國電影人也逐漸的意識到大片不能僅僅依靠大明星,大噱頭。否則這些噱頭所帶來的,很有可能只是一時的成功,如陳凱歌執導的《無極》,至今仍被諸多影迷所詬病。但是回頭看,這部影片真的就沒有可取之處嗎?其實它最大的問題並不在於導演不敬業,演員不用心,而是在於這部影片的基調本身就很難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或思想共鳴。看電影就如同兩個人聊天,根本就不在一個氛圍裡,所以就很難聊到一塊去,這些影片的不足之處,也引起了後來的電影人的重視。

而後來的電影人,因為脫離了張藝謀、陳凱歌這些作者式導演的套路,使得他們的眼界更為開闊,在創作影片時的方式也更為靈活。這其中有一部影片特別具有代表性,就是姜文指導的《讓子彈飛》,眾所周知,由演員轉型為導演的姜文,在國內的電影人中也是非常具有個性一位。在演員時代,姜文主要過謝晉的《芙蓉鎮》,張藝謀的《紅高粱》,這兩部影片均是國產文藝片中的上乘之作,而姜文自己作為導演的處女作《陽光燦爛的日子》也一名驚人,讓姜文一躍成為國內的一線導演。但是作為文藝片導演的姜文,在商業片領域也缺乏建樹。在2010年的時候,姜文自導自演了一部國產商業大片《讓子彈飛》,這部影片較姜文以往的影片更具有觀眾緣。

《讓子彈飛》在票房和口碑上的雙豐收,讓作者式電影人看到了希望,但是這種成功註定是短暫的,隨後《讓子彈飛》後續製作相繼上映之後,都再難取得《讓子彈飛》當年的轟動。這部影片的成功是少有的作者式電影和商業元素結合之後的接近完美的作品,這部影片無論是在商業還是藝術範疇上,都有很深的造詣。但是這種佳作,就好像那句古語說的一樣「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無法複製的成功不能稱為體系,但是有一個導演在國內商業片領域卻深耕多年,這個人就是馮小剛,他憑藉著賀歲片成名,逐漸的發展成了一個多面手。馮小剛的影片,給國內電影人有了新的啟示,特別是他的那部《集結號》,不僅讓他本人擺脫了喜劇導演的帽子,也為國產大片找到了一個新的方向。這部軍旅題材的作品,特別富有情感上的感染力,在《集結號》成功之後,馮小剛又相繼拍攝了幾部在票房和口碑上都非常成功的作品,如《唐山大地震》、《一九四二》等。

而在這之後,在香港發展幾年的吳京返回內地,在2012年出演了電視劇《我是特種兵2》之後,吳京仿佛在動作和軍旅之間找到了靈感,他將之前在香港總結的「狼」元素和這部電視劇中的「軍旅」元素相結合,創作出了後來的《戰狼》系列,《戰狼》系列的成功,又催生出《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等主旋律、軍旅題材的國產大片,這些影片的成功,使得國產大片的口碑進一步得到提升。

在這些大片的演進過程中,我們發現,這些影片的題材越來越接近觀眾,越來越能帶動觀眾的情緒。而更為讓影迷興奮的是,在2019年《流浪地球》和《哪吒之魔童降世》相繼上映,使得國產大片的類型越來越多樣化,而這次的導演,也徹底的告別了大牌導演的序列,餃子和郭帆可能在影迷心中還有一定的名氣,但是就知名度而言,則很難和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甚至是吳京的知名度相提並論。

但是《流浪地球》和《哪吒之魔童降世》卻在取得票房的同時,難得的收穫了觀眾的口碑。可見國產大片的17年發展歷程,是一個電影人和觀眾之間越來越拉近距離的17年,在這17年裡,觀眾的觀影經驗在一步步的提升,而電影人,也試著越來越接近觀眾。而之所以導演的名氣越來越小,也間接地表明了國內電影體系的愈加成熟,以及電影營銷不再僅僅依靠導演的個人名氣。

這17年的發展,是整個電影體系的更加成熟,如今的國產大片,不僅僅對導演的知名度不再過分依賴,甚至有的時候對演員的知名度也不再過分依賴。如《流浪地球》中,除了吳京幾乎沒有一線明星,這是電影創作思路和營銷思路的轉變,這也是觀眾多年來觀影理念的轉變。17年來,大家都越來越注重電影的本身,故事的本身,而不再僅僅是依靠電影人的個人名氣。而且故事也越來越接地氣,越來越讓觀眾能夠看得愉快,看得懂,這也自然使得電影不僅僅取得高的票房,同時也獲得了好的口碑。從張藝謀、陳凱歌到姜文、馮小剛再到吳京、林超賢再到如今的餃子、郭帆。國產大片的導演名氣雖然越來越小,但是影片的口碑卻越來越好。不可否認的是每一代的電影人都做了他們應有的貢獻,值得慶幸的是,他們的貢獻使得國內的電影工業體系越來越走向成熟,越來越接近觀眾。

相關焦點

  • 都來跨界拍電影,中國的電影會越來越好嗎?
    現在,國內其他行業的人跨界轉行當導演,拍出的電影,雖稱不上是一流的藝術品,但是票房都很高,也吸引了更多的投資人。因此,近兩年作家、主持人、演員跨界當導演的越來越多了,這一現象也成為中國電影發展中的普遍現象。跨界當導演,會推動中國電影越來越好嗎?光線總裁王長田曾經說,按照中國電影的發展需求來看,中國大概需要200位以上的成熟導演,才能滿足突飛猛進的市場需求。
  • 2018年的幾個國產電影趨勢,世界並沒有那麼糟糕
    為了證明這點,我們分析了2018年院線上票房前列和最值得關注的影片,從中也能窺見行業的新趨勢,這些趨勢預示了中國電影之後發展的新方向,新希望。趨勢一:國產電影強勢崛起當我們回憶起今年最火的電影,大部分人想到的肯定都是《我不是藥神》,而非好萊塢的某部大片。
  • 中國電影:越來越好之村晚
    Luodan Wang ....周一楠 梁家輝 Tony Leung ....周大廚 倪大紅 Dahong Ni ....耿老漢 景甜 Tian Jing ....連生 張譯 Yi Zhang 鍾麗緹 Christy Chung 黃覺 Jue Huang   劇 情 介 紹: __________      在這部越來越好之村晚中
  • 導演兼演員雙重身份的王良誠意之作 國產災難冒險大片《血鯊》正在...
    導演兼演員雙重身份的王良誠意之作 國產災難冒險大片《血鯊》正在熱映中時間:2020-07-21 10:5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導演兼演員雙重身份的王良誠意之作,國產災難冒險大片《血鯊》正在熱映中 7月是屬於電影行業最振奮的月份,7月16日,國家電影局稱低風險地區在電影院各項防控措施有效落實到位的前提下
  • 別怕恐怖片《爵跡》,國慶檔還有17部電影任你選!
    成功執導《小時代1234》的青年才俊郭敬明導演帶來了最新電影作品《爵跡》,定檔9月30日上映,《封神傳奇》的成就能否被超越,就看《爵跡》了。因為電影整體風格不是一般的暗。為什麼要暗?因為這樣特效5毛也不會這麼容易被看出。可是為什麼還是一眼就能看出來是5毛特效?因為這是一部特效恐怖片。雖然《爵跡》是部恐怖片,但別怕,國慶檔還有17部電影,其中有部值得特別關注的是動作片《湄公河行動》,林超賢導演,硬漢張涵予、彭于晏等主演。
  • 輕鬆一刻——《越來越好之村晚》
    電影《越來越好之村晚》講述的是一個關於過年的故事--一個是發家較早的款爺(張譯飾),一個是在城裡號稱「遊走於演藝圈」的粉絲頭子(黃覺飾
  • 有必要了解類型均衡分布的趨勢,2019年國產電影……的崛起
    按計劃,取得優異成績後,票房持續低迷數月,直到《哪吒之魔童降世》為首的暑期檔大力撕開電影市場,隨後檔案館和賀歲檔繼續努力,高效貢獻總票房,最終刷新了中國電影的總票房。票房方面,中國電影總票房為642.66億元,比上年增長5.4%,近年來,國產電影總票房一直呈上升趨勢,其中,國產電影總票房411.75億元,同比增長8.65%,這個比例在逐年擴大,反映出國內電影產業的進一步成熟。這些數據都反映出在廣闊的中國電影市場上,電影人有很多事情要做,通過對電影類型和質量的分析,我們可以更好地看到電影市場的形勢。
  • 有聊 | 國產電影的「大小事」
    近幾年國產電影佳作頻出,一時被稱為國產電影或進入了繁榮時期——也許今後,2017年、2018年會變成油墨字,變成「國產電影繁盛的開端」印在書面上,或許加上2019年,總之我們懷有期待,希望它快點到來、真的到來。
  • 37歲「小富婆」吳昕衣品越來越好 搭配長裙又A又美 側臉美哭
    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吳昕和以前的吳昕已經在風格和搭配上完全不是一個人了,衣品越來越好,越來越A,而且今年出場《乘風破浪的姐姐》,名氣也是節節上升,秒變御姐範,女神氣質甚濃。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吳昕和以前的吳昕已經在風格和搭配上完全不是一個人了,衣品越來越好,越來越A,而且今年出場《乘風破浪的姐姐》,名氣也是節節上升,秒變御姐範,女神氣質甚濃。
  • 《姜子牙》創動畫電影首日票房紀錄!《急先鋒》口碑兩極分化
    不管如何,國產動畫電影是真正的迎來了機遇期。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國慶檔這樣如此重要的檔期,國產動畫電影竟然力壓一眾商業大片。,在質量為王的時代,流量不再起關鍵性作用,甚至作用越來越小。觀眾的審美日漸提高,曾經爛片當道,流量操控著觀眾的時代一去不復返,觀眾真正成為了主人,手中的那一張張影票,越來越理性。而電影人對這個市場、觀眾、電影的敬畏之心也是越來越重,所以才能誕生出一部部優質佳片。
  • 一部0.0002億成本拍的電影,打了7.5億國產爛片導演的臉
    如今我國的國產優質電影層出不窮,但是大多數都是喜劇作品,或者是那種通過普通人見證歷史大事件的影片居多。但是在影評人的眼裡這類型的作品與國際的大片還是有很大大差距的,畢竟題材和編排是不一樣的。在科幻影視作品中口碑最好的作品應該就是吳京參演的《流浪地球》了。
  • 《大雪怪》票房破1550萬,片方賺翻了,又一部國產怪獸電影爆棚了
    這幾年網絡電影市場蓬勃發展,很多大片分帳票房都能破千萬以上,這個成績至少相當於院線電影六七千萬票房了。網大電影付費價格低,這類作品完全就是走量取勝,而且還要面對盜版的衝擊影響,可見要想取得票房大賣也是難度極高的。《大雪怪》是熱播中最火的網絡大片之一,它現在取得優異票房成績就為網片正名了。
  • 《天天向上》口碑越來越好,流量越來越高,原因不只是王一博
    說起來,歐弟離開《天天向上》已經有4年之久,時隔四年再提起難免引起網友猜測,是不是臺灣綜藝不好混?連真人秀都試圖加入更深層的內容吸引廣大觀眾,夫妻、情侶綜藝共享相處之道;親子類真人秀共享教育之道。人們似乎對「內涵」的要求日益增加,在這樣趨勢發展下,文化類綜藝越來越多,《朗讀者》《中國詩詞大會》《聲臨其境》等。
  • 6月國產劇大爆發,豆瓣評分破8的高達5部,你最喜歡哪一部?
    01小成本網劇的春天時間來到2020年,相信越來越多的觀眾都發現了。現在國產大劇可能明星可能越來越多,製作水平越來越好。但很多電視劇劇情和角色塑造很爛,尤其是集數太長,注水問題非常嚴重。相反,倒是很多小成本電視劇因為類型垂直,故事劇情有創意又非常精彩。集數不多沒有注水剛剛合適。由於主演都是咖位不大的新生代演員,不但形象符合角色,演戲認真敬業,為此撐起現在國產劇的質量和口碑。
  • 好萊塢電影的市場地位越來越低,是觀眾審美疲勞了嗎?
    好萊塢電影在最近兩年表現疲軟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中國觀眾對好萊塢電影的審美疲勞只是一小方面,並不是全部,畢竟好萊塢電影也有進步,只不過創新乏力。其實不僅是中國電影市場,好萊塢電影近些年在全球電影市場的影響力也在下降,這得益於好萊塢之外國家和地區電影的質量越來越好了,而好萊塢「吃老本」嚴重。曾經的國產電影定檔基本都怕碰到好萊塢電影,因為同檔期的話基本都會被好萊塢大片給碾壓,然而現在國內電影已經敢於正面「迎戰」好萊塢電影了,同檔期的話表現也不會差距太大,甚至這兩年的更多時候好萊塢電影還會被國產電影碾壓。
  • 【關注】2018國產電影的票房和口碑均佔上風
    根據國家電影局提供的數據,全年生產電影故事片902部,動畫電影51部,科教電影61部,紀錄電影57部,特種電影11部,總計1082部。全國電影總票房為609.76億元,比上年559.11億元增長9.06%,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7.16億,比上年16.2億人次增長5.93%。在與進口大片的市場競爭中,國產電影無論從票房數字還是社會口碑上,都佔據上風。
  • 國產電影特效怎樣?這10部特效大片告訴你答案
    你懂這其中的意思嗎~本期,七染為大家整理了10部特效精彩的國產影片,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國產電影的特效究竟處在什麼樣的水平吧。1.長城(2016)《長城》是中美合拍的電影,本來看演員陣容和故事背景,這部電影還是非常被看好的。
  • 筷子兄弟出道13年,肖央事業越來越好,為何王太利卻銷聲匿跡?
    曾經紅極一時的筷子兄弟組合中的兩人,曾經合作13年,但是其中的肖央事業越來越好,而王太利卻銷聲匿跡,這是為什麼?他們的現在的境遇就跟自己的選擇有著重大的關係。筷子兄弟筷子兄弟中的肖央從小有一個夢想就是成為一個畫家,在高中畢業之後就報考了中央美院,為了這個夢想考了兩次才考上,畢業之後又考上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深造,在大學期間就開始接廣告,成為廣告片導演,因為出色的設計理念在廣告界小有名氣。王太利從小就喜歡音樂,為了這個夢想在高中畢業之後就來到了北京,在北京一個廣告公司工作,一邊工作一邊做音樂。
  • 國產大片完勝好萊塢
    國產影片沒有有力的競爭對手,就連好萊塢大片都甘拜下風,在上映之路同樣坎坷的兩部影片,卻有著不同的命運,歸根結底不是市場變化了,而是影片在忽略市場,與觀眾的期許越來越遠。《八佰》和《花木蘭》在歷史還原上有著相同的問題,但是《八佰》卻更加符合商業大片的製作規律。
  • 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642.66億創新高!票房前10國產影片佔8部
    國產影片為2019年的中國電影票房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50億元,《流浪地球》票房46.8億,《我和我的祖國》收穫票房31.23億,還有《中國機長》、《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烈火英雄》、《少年的你》幾部影片也貢獻了相當不錯的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