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以燒制白瓷聞名天下。當然,定窯並不偏科,除了燒制白瓷,還會燒制黑釉、綠釉以及醬釉等。然而近些年有人給定窯又添加了一個項目:紅釉。蘇軾的《試院煎茶》提到:「又不見今時潞公煎茶學西蜀,定州花瓷琢紅玉。」

北宋 定窯醬釉花口盤(盤心) 故宮博物院館藏
定州花瓷指的是定窯印花白瓷,而琢紅玉是否是紅釉呢?有人認為紅玉指的是茶水,根據蘇軾的《試院煎茶》描述,前文已經說了定州花瓷,後文不可能多此一舉再講釉色。宋代流行鬥茶,茶葉經水煎後,茶水呈紅色。紅色的茶水映出定州花瓷的紋路,將紅色茶水比作紅玉,是古代文人的一種浪漫手法。


當然,認為琢紅玉代表紅釉的也不是沒有絲毫依據,宋代詩人許開在《水仙花》中寫到:定州紅花瓷,塊石藝靈苗。這裡直接點出了定窯生產紅釉瓷。而南宋大才子周邦彥的兒子周輝也曾在《清波雜誌》中記載:「相似於比定州紅瓷更亮者」。


除了宋代的文獻,距離今天比較近的乾隆皇帝,也曾有過定窯紅瓷的描述:「粉定出北宋,花瓷實鮮看,非紅寧紫奪,惟白得初完……」也就是說在古人的文獻裡,定窯是生產紅瓷的。但是,一些專家表示,近些年有定窯白瓷、黑釉以及醬釉等的實物出土,並沒有發現紅釉,是古人記錯了嗎?一些思路比較活躍的專家,從另一個角度好像得出了答案。
北宋 定窯白釉印花雲龍紋盤 故宮博物院館藏
北宋 定窯白釉印花雲龍紋盤(盤心) 故宮博物院館藏
定窯除了燒制白瓷,還燒制別的釉色。由於別的釉色並非定窯專長,因此也需要一次次的嘗試。著名陶瓷大師錢穆在《定瓷藝術》中有過這樣一段描述:北宋定窯醬釉色調差異很大,除了有常見的醬黃色醬釉,還有醬紅、醬紫等色,還有一定的窯變現象。


通過這段表訴可以得出,宋代定窯在燒制醬釉的過程中,出現了醬紅乃至窯變的現象,也就是說古人文獻中提到的定窯紅釉,極有可能是醬釉色調中偏紅的一個門類。而這樣的實物,在遺蹟中雖然不多,但確實也存在一些偏紅的定窯醬釉瓷器。


定州花瓷琢紅玉,只不過是蘇軾老先生幾百年前寫的一篇煎茶文章,因為古今話意的不同,從而掀起了一場人們關於瓷器釉色的討論。這並不是什麼無聊的事情,通過對古人語言的分析,以及對實物的考察,有助於人們了解古人,了解定窯,了解中國瓷器的發展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