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調 張愛玲筆下的莧菜,粉紅色的回憶

2021-02-17 杭州吃貨

圖文來源:旋風黃金蛋

編輯:琴妹


張愛玲徑直走向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採蓮和採荷葉

做成豐腴香潤的粉蒸肉

旗袍般裹著的柔軟

月光的味道

上海女人的味道

滿口遙遠的粉滑

味蕾上盛開的酥爛

是誰在一千次的脆嫩之後

又一萬次的柔潤

直達味道的最深處

升起江南的晚霞

於是我看見

莧菜染紅的天空下

胡蘭成的肉慾

慢煨著張愛玲的蘿蔔

莧菜:粉紅的回憶


張愛玲記述她在上海與母親同住時,常去對街的舅舅家吃飯,而每每母親都會帶一份清炒的新鮮莧菜。在張的筆下,這道菜是色彩豐富,性感怡人的:「莧菜上市的季節,我總是捧一碗烏油油紫紅夾墨綠絲的莧菜,裡面一顆顆肥白的蒜瓣染成淺粉紅。在天光下過街,像捧著一盆常見的不知名的西洋盆栽,小粉紅花,斑斑點點暗紅苔綠相同的鋸齒邊大尖葉子,朱翠離披,不過這花不香,沒有熱呼呼的莧菜香。」

張愛玲對莧菜的把握絕對是美食家級別的,她說:「炒莧菜沒蒜,簡直不值一炒。」蒜瓣在這道江南鮮味中,是充當小蜜的角色。

與上海的稱呼不同,我們老家酉陽把莧菜叫做蔊菜或者叫做天仙米。蔊菜這一說法很古老,《本草綱目》中就說:「蔊菜生南地,田園中小炒也。」


張對莧菜非常有畫面感的這段描述,一下子提起了我的記憶,小時候母親給我們做莧菜,加了一點醋炒,可以把飯拌的非常紅而且香。

把米飯染紅了吃,對於孩子們來說,很有樂趣,可以增加食慾。

莧菜不僅是美食,還是良藥,中醫認為它清熱解毒,可以收斂止血。記得小時候後我拉肚子,母親就用醋溜莧菜加比平常更多的蒜,讓我吃,一般吃兩頓拉肚子就好了。清代名醫王世雄有部《隨息居飲食譜》,是著名的食療書,其中提到莧菜時說它:「補氣清熱明目,滑胎,利大小腸。」還提到集中做法,蒸莧菜、莧菜湯,燴莧菜等。燴嫩莧菜頭的做法是,莧菜頭加鴨蛋白、雞湯燴。味道更是鮮美。


莧菜是江南西南一帶常見的青菜,川菜、粵菜、淮揚菜都有出名的菜式,比如川菜中有一道「紅柿綠莧」,是用釀有肉的西紅柿配莧菜做湯;粵菜中有一道「蟹蓉燴莧菜」,具體做法是把莧菜洗淨,用熱水汆熟,蟹肉洗淨,加一點牛奶和蛋清調成蟹蓉,油鍋烹入料酒後,下胡椒、鹽,下莧菜、蟹蓉、勾芡,同時下牛奶,盛碗後再灑上火腿末成菜。


莧菜本是野菜,後來才成田園清蔬。野莧菜味道更加,清人顧仲在他的《養小錄》蔬之屬中提到「灰莧菜,熟食,炒、拌俱可,勝家莧,火證者宜之。」莧菜實際上分紅綠兩種,清人薛寶成《素食說略》記:「莧菜有紅、綠兩種,以香油炒過,加高湯煨之」,這種做法也很妙,因為先炒再煨更能使之香濃,更突顯莧菜的鮮美。

愛吃莧菜的動動手指,籤個到!↓↓↓

相關焦點

  • 莧菜書寫的千年情愫
    古人還把莧菜當成藥,宋人方嶽《羹莧》裡指出了莧菜的食療作用。《新修本草》說「紅莧能潔赤痢,殺沙蟲」。《本草綱目》說莧菜能治痢疾。取野莧菜半斤,瓦罐中煮沸後煎三四小時,取液一次服完,是治療消化道不適的良藥。東坡先生說,《物類相感志》:蜂叮痛,以野寬菜搗敷之,可見入藥有用。
  • 女神張愛玲等作家筆下民國時光裡的胭脂水粉
    【解析】《童言無忌》算是張愛玲的自傳。她在拿到第一份稿費的時候,給自己買的第一件東西就是一支丹琪唇膏。我才工作不到一年,就已經記不得拿到第一個月工資的時候給自己買了什麼了。在《海上花》中,張愛玲還將其中第九章命名為「小號的丹琪唇膏」,可見她對丹琪的喜愛。丹琪(Tangee)在19世紀40年代的戰亂時期,口紅仍然受到熱烈追捧。
  • 才華滿身,無畏向前——書評《張愛玲:才華是女人最大的底氣》
    張愛玲能有如此多令人矚目的作品,這與她的人生經歷是分不開的,《張愛玲:才華是女人最大的底氣》便從張愛玲的家境、童年、生活、飲食、感情等方面入手,探尋其寫作素材、寫作風格,隨著她的文字感受她所經歷的無畏、絢爛,而又孤獨的人生。張愛玲自幼家境富裕,有錢有閒,有車有司機,有傭人有保姆。
  • 張愛玲的美食地圖
    張愛玲和女朋友炎櫻常來凱司令喝下午茶,雖然關係好,卻每次都是AA制,這是她們之間的約定俗成,連坐黃包車,也是如此。張愛玲的姑姑甚至覺得這麵包可以不塗黃油,白吃。這家店的原址在南京西路銅仁路口,現在已被中欣大廈所取代,張愛玲的遺蹟,終究是不復再尋了。
  • 張愛玲的天津往事(下)
    據曾任北洋國務總理顏惠慶晚年回憶,當時津門名流們生活「十分有趣,迷人」。他們不斷在吃零食這樣有趣、迷人的生活自然離不開零食。張愛玲筆下提到的各種零食,與今日城市中女孩子的零食差別不是很大。近來更有臺灣、上海餐廳推出「張愛玲宴」,她筆下的松子糖、桂花糕、茄汁魚球、蒜蓉莧菜等文學菜式被一一重現,引人玄想。張愛玲喜歡吃軟、嫩、香、甜的食物,松子糖、雲片糕、桂花蒸、酸梅湯、生煎饅頭、糖醋小排是她的最愛,在張家的除夕餐桌上絕對少不了它們的身影。胡蘭成在《今生今世》中稱張愛玲喜食「油膩熟爛之物」,這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一般難登大雅的腰子湯會成為張愛玲鍾愛的美食。
  • 《金鎖記》:張愛玲筆下的七巧
    這就是張愛玲筆下的七巧,一個亂世中的可憐人。我是範範,點擊頭像關注我,一起讀書,一起成長!
  • 不滅的自信與驕傲 張愛玲與其筆下的上海與女人
    而最能體現張愛玲人生不同時期與寫作的照應,便是其筆下的上海與女人。「上海該是張愛玲的「本命城」吧。正如魯迅靠魯鎮,沈從文靠湘西一樣,張愛玲靠的是上海。上海是個充滿傳奇的世界,而張是傳奇中的奇葩一束。是她把上海的傳奇推至到了巔峰,也是上海把她的傳奇發揮到了極致。與其說是上海中的張愛玲,倒不如說是張愛玲的上海。「出名要趁早呀。」
  • 甜歌金曲:粉紅色的回憶
    粉紅色回憶文/心曠圖片來自網絡八歲時,我有一個粉紅色的小秘密壓在心底,這麼多年,除了自己,對誰都沒有說。文章最下面,一位網友留言,把那個年代最經典的歌曲《粉紅色的回憶》詞貼了出來。央視小編也很頑皮,回覆說,會唱的一起來。
  • 試聽:孟茜 - 粉紅色的回憶
    試聽:孟茜 - 粉紅色的回憶 發布時間:2010年01月22日14:52 | 我來說兩句  | 來源:搜狐音樂 內容介紹:   粉紅色的回憶
  • 莧菜的功效與作用,莧菜的禁忌人群有哪些
    莧菜是很多人都非常喜歡的一種蔬菜,營養價值也非常的高,平常食用一些莧菜對我們的身體健康也是非常有好處的,莧菜做湯等,可以說是一種非常健康的食材,但是對於這種蔬菜具有哪些功效與作用,卻並不是很了解。
  • 愛 張愛玲
    愛作者/張愛玲攝影/蟈蟈小姐等這是真的,有個村莊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許多人來做媒,但都沒有說成。那年她不過十五六歲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後門口,手扶著桃樹。她記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作品賞析一直很喜歡張愛玲的散文,但卻不敢多讀,因為她的散文幾乎都帶著淡淡的憂愁,讀一兩篇可以寧神靜氣,讀多了卻覺得整個世界都充滿荒蕪,深深地觸及生活,只剩透心的悲傷。她的這篇《愛》是我最喜歡的一篇,簡簡單單的300多字,卻字字珠璣。
  • 舌尖上的張愛玲:香港哪有那麼香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 青菜豆腐 我在舊金山的時候,住得離唐人街不遠,有時候散散步就去買點發酸的老豆腐——嫩豆腐沒有。有一天看到店鋪外陳列的大把紫紅色的莧菜,不禁怦然心動。
  • 《血觀音》:棠寧讓人想起張愛玲筆下的葛薇龍 | 微思客
    伴隨著一大段環境描寫,上世紀40年代,《第一爐香》在《紫羅蘭》雜誌上連載,助張愛玲走紅上海灘。而如今,有一部電影再次勾起了觀眾對它的回憶,電影中的女性,不能不叫人想起張愛玲筆下的葛薇龍。這部電影,就是2018年金馬獎的最佳影片《血觀音》。《血觀音》是2017年臺灣影壇的一個驚喜,電影中的三代女性(棠夫人—棠寧—棠真)相互博弈,演繹出熱帶都市裡活生生的修羅場。
  • 音樂鑑賞:《粉紅色的回憶》經典老歌,百聽不厭!
    每一首經典的老歌都是一段難忘的回憶,靜下心來讓我們一起去聆聽逝去的時光記憶中有哪些經典老歌是讓你記憶猶新的?說說「你」與「歌」的故事吧!今日歌曲《粉紅色的回憶》《粉紅色的回憶》《粉紅色的回憶》是韓寶儀1987年在中國大陸發行(1986年首版在新加坡風格唱片發行,專輯名稱為《無聊的遊戲》)的第一張個人獨唱專輯,20世紀80年代風靡一時,廣為傳唱,是許多歌迷的最愛。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一曲《粉紅色的回憶》曾響徹中國大街小巷,那個時候幾乎所有的地方都放著韓寶儀的歌。
  • 《傾城之戀》白流蘇和範柳原是張愛玲筆下的美滿結局?
    關於張愛玲,我簡單的說兩句,奇女子一位,有不同尋常的才情和風骨,早年家境優渥,是真正的上海富家,自小就見過了花園,使喚過了傭人,她筆下的香港或是上海等等地方的奢華景致,包括《傾城之戀》與她自身經歷過的有很大相關。
  • 魯迅、胡適、沈從文、張愛玲、木心那些耳熟能詳的文人的面孔在他筆下生動起來
    他在文中侃侃而談、臧否姿容,那些民國的先生們在他筆下變得鮮活生動起來。我們為他這篇文字特地找來了大量的民國文人照片,更加好看。不要錯過。一 元朝畫家王蒙對自己相貌非常滿意,攬鏡自誇:我父親生出兒子,怎這等好相貌。文人之於臉貌好惡很有意思,金農作《團硯銘》說「硯如此不惡,面如此便俗。
  • 張愛玲筆下的半生緣,姐姐顧曼璐命運斐然,是巧合還是註定?
    張愛玲筆下的半生緣,姐姐顧曼璐命運斐然,是巧合還是註定?有人說,文學是個腦力活,是的,就像一幅風景,會看的人看到了自然在其中的伸張力,粗鄙的人或許只能看到色彩的魔幻組合,小編能看到什麼?不知道,一百個人眼裡可以有一百個哈姆雷特,扯淡!
  • 大榜電臺 | 粉紅色的回憶,大卡車的標配歌曲
    自從張雨綺唱了《粉紅色的回憶》之後, 一周的時間, 無數人都在被這段 來自八十年代末期的歡快節奏瘋狂洗腦。初聽時覺得可可愛愛, 聽到中段又能從表面上的甜蜜裡, 抿出一絲憨傻的忸怩。很難想像, 那個時代的歌 可以包容這麼複雜的情緒。好妹妹樂隊曾經管這叫—— 大卡車司機的標配歌曲。
  • 打不死的鐵莧菜
    摘要 沿淮地區部分旱直播稻田鐵莧菜較多,部分田塊用稻田常用除草劑防效不佳。
  • 《第一爐香》劇照曝光,還原張愛玲筆下畫面,青煙背後是紙醉金迷
    《第一爐香》是改編自張愛玲的作品《沉香屑·第一爐香》,許鞍華不是第一次執導張愛玲的作品了,多年之前許鞍華就曾拍攝過《傾城之戀》,後續又拍攝了《半生緣》。三次拍攝同一人的作品,許鞍華對張愛玲筆下的故事可謂愛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