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是一種智慧!

2021-02-08 人生五味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心裡放下了,人真的好輕鬆!

佛說,苦非苦,樂非樂,只是一時的執念而已。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

有些人,有些事,可遇不可求。既然這樣,就心態放寬,順其自然。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擁有一顆安閒自在的心,保持豁達的心態,不要讓自己活得太累、太難。

人生如茶喝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愛情;第三道,淡若輕風。

人生的輕鬆,不是在山水踏盡時,也不是在生命結束後,而在於放下重負的那一刻!生活於煙火塵世,當你真的放下了,縱算一生雲水漂泊,亦可淡若清風,自在安寧。

無論是誰,總會有人說你好,也會有人說你不好,但只要我們做人做事問心無愧,就不必太在意他人的評判。無須看別人的眼神,不必一味討好別人,那樣會使自己活得更累。

學會放下,是一種福氣。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倘若都掛在心頭,那還不要糾結一輩子?即使生活在煩惱痛苦裡,只要你心胸開闊坦然,那些是是非非,那些恩恩怨怨,統統都會化為雲煙;凡事看輕看淡,所有憂愁煩惱,千秋往事皆在一夢間。

世間諸事說不完,各有各的憂與煩,都是百年一過客,能簡單的就簡單。 從今天開始,做一個豁達開朗的人,不管遇到喜事、憂事、好事、壞事,一律保持好心態,天天臉上有笑顏!

你越是用心期待什麼,什麼就會離你越遠;你越是拼命執著什麼,什麼就會讓你越累越煩。

學會放下,你才能一身輕鬆,舒心笑看人世間。放下不切實際的期待,放下沒有結果的執著,不再斤斤計較,不再無謂掛牽,過去的那一頁,如果不愉快,如果有傷感,你就別再翻,唯有好好享受當下,快樂與幸福才會圍繞在你身邊。

人生苦短,生活中總是悲喜交織,得失並存,聚散相伴。來到這個世界,等待我們的並不全是一路鮮花和平平坦坦,要時刻準備承受各種挫折和苦磨難!不要輕言痛苦,不要把心事增添。學會放下令自己不悅的事,學會放手令自己不爽的人。只要還有明天,今天永遠都是起點。

當你真正學會了放下,你才可以承受一切的失望和負擔。前半生尋尋覓覓,後半生燈火闌珊,生命中那些得不到的,握不住的,都視為過眼雲煙。

請學會放下吧!放下了,才會輕輕鬆鬆;放下了,才會舒舒坦坦;放下了,快樂才會和你長相伴!

本文首發格物讀書(gewuliangzhi),

閱讀是最美的姿態,每天我們相遇在格物讀書,用美文、聲音、故事和你說晚安。安然自若,格物相伴,讓我們一起學習,成長,進步!

相關焦點

  • 早讀:放下,是一種智慧!
    面對大千世界的繁雜瑣碎,讓人漸漸地懂得了每一次的磨難,都是對我們人生的考驗,只有減少欲望,敢於面對現實,放下一些不切實際的東西,便是最好的安暖。人活著,有些人為了追求物質上的欲望,卻忘了享受生活的本真,甚至六親不認,最終導致眾叛親離,百病纏身。殊不知欲望適度則為利,欲望過渡則為害。只有放下貪婪,才會給心靈減負,才能達到一種幸福的高度與圓滿。
  • 人生要學會放下,放下是一種智慧
    在當時,她看到了中國同胞的穿著經常引起別人的非議,每次聽到這樣的話,她都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感覺——要讓中國人也美起來。隨後,她放棄了在國外優厚的生活,毅然回到了祖國,並於1998年在北京創辦了中國第一家色彩工作室。面對中國消費群體,剛開始時,於西蔓只是憑藉自己的主觀確定價位。
  • 放下的智慧下篇——【懺悔】、【無心】
    放下的智慧下篇如今,寫而寫,專注於抄寫經咒,我的「心」跟佛法親密無間地攪合在一起,在書寫中,我不斷去領悟佛法,領悟人生。因此,我就通過太極禪書法的抄寫經咒來實修實證那個佛法,來達到懺悔的目的,進而感受佛法的至高智慧。
  • 什麼是真正的放下?放棄只是一種形式,放下是一種修行
    摘要:什麼是真正的放下?面對自己曾經魂牽夢繞的人,面對自己耿耿於懷的那件事,能夠以平靜的內心去面對,做到內心不動如山,就是放下了。生活中我們大部分所做到的只是放棄,放棄是一種形式,放下是一種修行。【管理情緒做倔強的小草】什麼是真正的放下?放下如果不能感到輕鬆,心裡還是沉甸甸的就不是真正的放下。
  • 伴讀 | 釋懷,是一種人生的智慧
    當我們能夠以這樣一種平靜釋懷的心態去欣賞四季輪迴人間百態的時候,我們的眼中,自然都是春光秋色,一派好景致。 釋懷,是一種人生的智慧 豐子愷說: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念過往,不畏將來。學會釋懷的一顆心,是世間沒有了任何羈絆和束縛的心。釋懷即是「放下、看淡、捨棄、包容」。
  • 適時藉助別人的力量,是一種智慧
    因為學會適時地依靠他人,是一種別樣的聰明。就像這幾天的新生錄取工作,就需要藉助別人的力量,完成起來才會得心應手。配合的好的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見,藉助別人的力量,容易實現1+1>2的良好結局。有時候,我們需要放下自己的身段,才會更好的藉助他人的力量。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太過自信,什麼事都喜歡獨來獨往,這樣的人生其實是孤單的。
  • 智慧班級文化—老師學會放下師道尊嚴,與學生形成親密夥伴關係!
    在我們的「智慧教育創新理論」知識體系中關於「班級管理科學化」的教育理論中,我們一貫強調班主任與學科老師要放下「師道尊嚴」,以一種「亦師亦友」的態度與學生平等相處兩者之間形成親密無間的夥伴關係,才能更加有利於班級管理科學化的班級文化先進理念的傳承。
  • 佛說:放下是一種境界,凡事學會這樣做,日日是好日,步步起清風
    正因為此,我們更要明白放下的意義,正如佛說:放下是一種境界,凡事學會這樣做,方知日日是好日,步步起清風。02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生好時節相傳佛陀在世時,有一位名婆羅門恭敬地來到佛前,他運用自己的神通,兩手拿了兩個花瓶,前來獻佛。
  • 何不趁早放下幻夢塵勞,勤修戒定智慧
    (39)何不趁早放下幻夢塵勞,勤修戒定智慧?蕅益大師這一句話我們真的能夠深深體會蕅益大師的苦口婆心。世間人一生能覺悟就非常難得了;覺悟要早,愈早愈好,這樣成就愈大、愈紮實,晚了總是勉強。所以這一句話,如果自己沒有真實功夫,蕅益大師的苦心不容易體會到。
  • 有一種徹底放下叫:「斷聯」
    有人會認為,斷聯是一種冷酷無情的分手方式,其實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正是因為足夠愛你,才會斷聯。只有徹底放下了,才會斷聯。 有一種徹底放下叫:「斷聯」
  • 有一种放下,叫「此生不見」
    Chapter 02放下一個人,也許於某些人而言,那是一種難以做出的抉擇,會是一種痛。但當過去徹底成為過去,那麼回頭再望的時候,發現一切都已經是過眼雲煙。有一种放下,叫「此生不見」。自從分開了以後,便重新回到了陌生人的軌道,是兩條平行線,此生無惦記,無牽掛,而是各自天涯,各生歡喜,此生再無糾纏與交集。
  • 面對丈夫出軌,忍耐也許不是一種智慧
    他在文中大讚小內有大智慧,事發後,小內有大發雷霆,正常不過,其後當他自困工作室自責內疚、向她悔過時,小內只要求他寫一張溫暖的卡片給她,然後恢復九把刀的本性,像從前般說話、做事,不要搖尾乞憐,小內其實是「大內」,內在汪量足可撐船。面對九把刀的這一份我手寫我心的剖白,又是小內大智慧的一場考試。
  • 有一種智慧,叫遇事不較勁
    在新一期的綜藝節目《圓桌派》上,周迅身穿一身黑色牛仔連體褲,乾淨中透著靈氣。 還記得去年電視劇《如懿傳》開播時,周迅因在劇中的形象顯出老態,迎來網友「以老裝嫩」的嘲諷,她也一度無法接受。 在一次節目採訪時,她坦然說道:「因為沒有辦法面對衰老,自己從早上起來就坐在沙發上開始哭。」
  • 放下,也是一種美麗的收穫
    放下不是放棄,而是為了重新開始,重新開始才能有更好的選擇和機會;很多事情,你只有學會放下,才能輕鬆,輕鬆了,你才能倍感幸福。佛說,生命中的許多東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強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會不期而至。
  • 放下「愧疚感」,不求完美,做個有智慧的好媽媽!
    做一個能放下「愧疚感」去直面孩子的媽媽,是非常了不起的。上海閔行小區內真實地上演了這一幕:一位27歲的新媽媽將自己5個月大的女兒從5樓扔下,隨後自己也跳樓自殺。據悉,事發當天,孩子在床上翻身不小心摔下了床。看著孩子額角的淤青,媽媽難過、自責不已。
  • 徹底放下一個人,只有這一種感受,你經歷過嗎?
    但是當有一天,愛不在的時候,你會重新審視這個人在你心目中的地位,你才會發現,當我們真正放下一個人,就會湧現這種獨一無二的感受,這才是徹底的放下一個人。更多關於女性成長的課程,可以關注我的專欄,告訴你從人生心態,智慧信條,為人處事等多個維度成為最好的自己。
  • 豁達,是一種人生智慧
    01、豁達,說起來容易,但真正的豁達,是靠時間的沉澱、閱歷的積累,是一種開放的心態,是一種對人對事的寬容大度,心胸寬闊不狹隘的處事態度,並總是會用尊重事實的態度看到一切,坦然地面對現實。世間真正的高人,是能勝,而不一定要勝,有謙虛別人的胸襟和氣度;能贏,而不一定要贏,有善解人意、虛懷若谷的心胸。
  • 佛說: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放下偏見。社會浮沉,太多偏見。對大齡剩女剩男的偏見,地域歧視,對殘疾人的詆毀,仇富心理,等等。只因某一個人的過錯,就歸咎於整個群體,是一種刻板印象,更是一種偏見。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更何況是人呢?人生海海,人生何其大,何其廣,又怎能一概而論?
  • 放下過往,放下曾經,放過自己
    因為有所期待,所以難以放下,而放不下則是煩惱的根源所在。當你在放不下金錢的時候,所以到處奔波滿身疲憊;當你放不下面子的時候,所以心裡委屈無處訴苦;當你放不下感情的時候,所以念念不忘獨自傷悲……總之,生活中太多太多的事,都可能成為你放不下的心結,長此以往把你的生活搞得一團糟,自己還疲憊不堪。
  • 懂得守「拙」,是一種智慧
    在上一篇文章中,說起了一代奇人洪英明在《菜根譚》中提出的「抱樸守拙」中處世大智慧之「抱樸」,即要善於過樸實淡泊、自然簡單的生活,幸福才會如約而至。在這裡,我們再談一談另一半「守拙」的智慧。守拙,是懂得謙虛內斂、大巧若拙、大智若愚之人,是真正看得清、看得透、看得開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