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第十一屆中國電影科技論壇在北京與上海兩地同步召開,論壇以「中國電影新基建」為主題,旨在討論在當前5G技術、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科技「基建」迅猛發展的趨勢下,科技對電影發展的價值和意義、科影融合以及高新科技在電影行業的應用等重要議題,並深入探討了電影科技產業基地的創新模式。
高新科技助力打造多元化現代化電影技術體系,引領電影科技強國目標實現
本屆論壇由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上海市松江區區委、區政府、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上海戲劇學院、中國科普作家協會聯合主辦。
在北京舉辦的主論壇由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常務副主任宋智勤主持,中國電影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張宏,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中央宣傳部電影技術質量檢測所所長張偉,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黨委書記、副理事長,中國科協科技傳播與影視融合辦公室副主任王挺出席論壇並致辭。
在場嘉賓表示,電影是科技創新的產物,科技的每一次進步,對電影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都產生深遠影響。中國電影剪輯學會會長周新霞認為,數字電影技術的出現與應用大大提升了整個電影行業的產能與影響力,創作者的創意在數位技術的支撐與保障之下,更有可能得到完美呈現。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張偉表示看好新基建所涵蓋的人工智慧、大數據、5G等數位技術的發展,認為它們將驅動中國電影朝著精品化、專業化、集約化方向發展。
同時,與會嘉賓也認為國產高精尖電影軟硬體設備的研發生產和推廣應用,迫切需要國家、高校、企業等多方聯動,同向發力才能做到。嘉賓們表示,中國電影要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就要高度重視電影產業鏈條的自主可控能力,要提前做好戰略性布局與可替換技術備案,鼓勵研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電影技術和應用。
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黨委書記、副理事長,中國科協科技傳播與影視融合辦公室副主任王挺表示中國要實現從電影大國轉向電影強國的目標,就要積極探索融合發展之路,要形成產業發展新動能——「讓科技界懂電影,讓電影界懂科技」,運用科技力量解決電影發展難題,進一步促進電影產業高質量與可持續發展。
深化科技自主創新 助力中國電影提質升級
在上海舉辦的分論壇由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石川主持。中共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委員會書記、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健兒、上海市松江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趙勇、上海戲劇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黃昌勇出席論壇並致辭。
與會專家認為,目前我國科技和電影融合方面,出現的幾大問題聚焦在電影行業和科技行業缺乏溝通交流,很多比較成熟的科技產品無法應用於電影行業,缺乏有效落地應用。
在談到電影科技的自主研發相關問題時,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副院長丁友東認為「我們要成為電影強國,就必須走自主研發的道路,就要為世界電影產業做出貢獻,核心技術必須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魏紅祥認為新技術想要和產業有效結合,首先要有一批跨界的人才,能夠打通科技行業和電影行業的交流屏障。眾觀科技總經理、凡影諮詢創始合伙人王義之提到基於「科幻十條」的政策,國家希望推動科幻電影的建設來實現電影工業化的建設, 促進科技和電影的融合。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
[ 北京頭條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