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藏藥研究重點實驗室建設取得新進展

2020-12-24 中國新聞網

圖為實驗室內的藏藥研究樣本。 李江寧 攝

中新網西寧12月23日電 (李江寧)據青海省科技廳23日消息,日前,青海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擔的「青海省藏藥研究重點實驗室」項目(以下簡稱實驗室)進行了驗收。專家組對實驗室取得的成果給予肯定,評價等次為優秀,並對未來實驗室發展提出了意見建議。

據介紹,2017年以來,實驗室團隊持續開展唐古特白刺、細果角茴香、異葉青蘭等20餘種藏藥植物降血脂、降血糖、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抗炎、抗氧化物質基礎研究,分離鑑定化合物500餘個。篩選出降血脂、降血糖、抗炎、抗氧化活性組分20餘種,活性單體化合物30餘個。

圖為實驗室內的藏藥研究樣本。 李江寧 攝

同時,完成了塞隆骨中單體ET4治療骨關節炎藥效作用及機制研究、藏藥細果角茴香中生物鹼及其鎮痛抗炎活性作用機理研究、馬藺中原花青素降血糖活性及作用機制研究、胡蘆巴化合物改善地塞米松引起的線粒體功能損傷研究,以及獨一味中環烯醚萜苷抗類風溼性關節炎活性及機制研究。

記者了解到,實驗室著眼青藏高原地區人口與健康的國家戰略需求,定位於藏藥研發的應用基礎研究,針對制約藏藥發展的科學問題與關鍵技術,長期系統地開展藏藥基源、物質基礎、現代化關鍵技術和藏藥新藥發現與創製方面的研究,為藏藥研究發展和相關產業技術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完)

相關焦點

  • 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年度會議暨未來建設研討...
    12月18日上午,國重大樓啟動儀式結束後,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年度會議暨未來建設研討會在國重大樓7層會議室如期召開。、國重實驗室常務副主任段鵬,協同創新中心主任兼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執行主任王暉,國重實驗室副主任張遠等齊聚一堂,共同參加首屆國重學術委員會年度會議暨未來建設研討會。
  • 「南海北部珊瑚礁千年發育模式」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珊瑚礁及其環境記錄學科組陳天然研究員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趙建新教授等合作,在珊瑚礁發育模式研究上取得最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總體環境科學雜誌》)上。
  •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半導體量子電晶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國科大在二維材料半導體量子電晶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我校郭光燦院士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半導體門控量子點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河南省科學技術廳關於印發河南省省級重點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管理...
    依託在省內註冊的、符合我省重點發展的產業、行業的研發投入力度大、科研活躍度高、研發條件完善、創新實力強的企業建設。以培育和建設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為目標,面向社會和行業未來發展的需求,開展應用基礎研究、現代工程技術和競爭前關鍵共性技術研究,研究制定國際標準、國家和行業標準,聚集和培養優秀人才,引領和帶動行業技術進步,為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行業科技進步提供支撐。
  • 我國在二維材料半導體量子電晶體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郭光燦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半導體門控量子點的研究中取得進展。該實驗室郭國平研究組與其合作者深入探索二維層狀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應用於半導體量子晶片的可能性,實驗上首次在半導體柔性二維材料體系中實現了全電學調控的量子點器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半導體門控量子點作為一種量子電晶體已成為量子晶片的熱門候選體系之一。以石墨烯為代表的二維材料體系因其天然的單原子層厚度、優異的電學性能、易於集成等優點,成為柔性電子學、量子電子學的重點研究對象之一。
  • 上海光機所等在拓撲態貢獻的高次諧波產生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光機所等在拓撲態貢獻的高次諧波產生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12-10 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強雷射電場與拓撲新物態相互作用新現象和新物理研究中取得進展
  • 科技部:批准建設疑難重症及罕見病國家重點實驗室
    科技部網站10月21日發布《科技部關於批准建設疑難重症及罕見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通知》,全文如下:衛生健康委: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國家組織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聚集和培養優秀科技人才、開展高水平學術交流、具備先進科研裝備的重要科技創新基地,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 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2019學術年會發布多項研究新成果
    2019學術年會發布多項研究新成果。 胡耀傑 攝   中新網青島1月12日電 (記者 楊兵 胡耀傑)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以下簡稱「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2019學術年會12日在青島閉幕。年會期間,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集中展示了「透明海洋」、「海底發現」、「藍色開發」等重大任務推進情況及2019年新取得的眾多科研碩果。
  • 「考古中國」重大研究項目新進展
    「考古中國」重大研究項目新進展 圖片來源:國家文物局    國家文物局10月30日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甘肅夏河白石崖溶洞遺址白石崖溶洞遺址是丹尼索瓦洞以外唯一一個發現丹尼索瓦人化石和丹尼索瓦人DNA的考古遺址,是青藏高原史前考古研究的重大進展,更是國際上丹尼索瓦人研究的重大突破。白石崖溶洞遺址的發掘和研究,對理解史前人類向青藏高原的擴散及其高海拔環境適應、丹尼索瓦人及東亞古人類演化等問題有重要意義。
  • 北京市建設傳染病重點實驗室和篩檢體系
    原標題:本市建設傳染病重點實驗室和篩檢體系   本報訊(記者 賈曉宏)健康北京行動日前啟動傳染病防控行動宣傳,本市建設新冠肺炎等新發傳染病、鼠疫等輸入性傳染病重點實驗室和篩檢體系,提高早期識別和快速鑑定能力。   傳染病仍是威脅公眾生命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 李滄區這兩個重點建設項目又有新進展
    記者從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獲悉,近日青島國際院士港研究院南延項目啟動基坑支護施工階段,計劃於2021年年底竣工,建成後將為院士港研究院提供實驗室及配套設施。據悉,青島國際院士港研究院南延項目為2019年李滄區重點項目,項目位於青島市李滄區惠水路與東川路交匯處,惠水路以南、規劃15號線以東、東川路以西、規劃習水路以北;項目總建築面積305517.2平方米,共14棟建築,其中地上總建築面積86107.05平方米,地下總建築面積219410.15平方米。
  • 《青海省志·城鄉建設志》印刷出版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日前,經青海省志編纂委員會審核,《青海省志·城鄉建設志》正式印刷出版。標誌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承擔的全省住房城鄉建設領域第二輪修志任務圓滿收官。據了解,《青海省志·城鄉建設志》編纂工作於2012年3月啟動,2016年初形成初稿並初審,2018年1月完成覆審,2018年10月形成終審樣稿報省地方志辦公室進行終審,2020年7月份獲批覆同意正式印刷出版。全面啟動《青海省志·城鄉建設志》編纂工作以來,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編纂小組克服諸多困難,付出辛勤努力,歷時8年,七易其稿。
  • 蘇州納米所等在高靈敏度石墨烯太赫茲探測器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納米器件與應用重點實驗室秦華團隊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十三研究所專用集成電路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合作,成功獲得了高靈敏度石墨烯(Graphene)太赫茲探測器,靈敏度達到同類石墨烯探測器的最好水平,該結果近期發表在碳材料雜誌Carbon(116, 760-765 (2017))上。
  • 沈曉明:以釘釘子精神落實好各項重點任務 推動海南自貿港建設取得...
    沈曉明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會議強調以釘釘子精神落實好各項重點任務推動海南自貿港建設取得更大進展海南日報海口12月24日訊(記者 況昌勳 特約記者 王江順)12月24日,省委書記沈曉明主持召開省委常委會會議,傳達學習推進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領導小組第四次全體會議精神
  • 科技部: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增至第...
    新華網北京10月21日電(黃浩)21日下午,在題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國新辦發布會上,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從1.42萬億元增長到2.21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從2.06%增長到2.23%。科技創新實現量質齊升,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 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有新進展
    據新華社電 12月23日,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推進會在貴州省遵義市召開。記者從推進會上獲悉,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目前正穩步推進,重點建設區已取得重要進展,標誌性項目有序實施。    在本次推進會上,中宣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門,和長徵沿線的15個省區市齊聚一堂,共話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目前,中宣部正在制定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並推動與「十四五」規劃相銜接。其中,重點建設區貴州段、江西段、福建段、陝西段、甘肅段發揮先行示範作用,採取措施強力推進,已取得重要進展。
  • 青海省今年將加快同仁縣、共和縣撤縣設市進程
    青海省發展改革委近日發布的《青海省2020年新型城鎮化建設和城鄉融合發展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顯示,該省今年將繼續在縣級以上行政區劃調整工作上發力,包括「加快同仁縣、共和縣撤縣設市進程」等。
  • 青海省首款防疫消洗產品「巴達皮膚抑菌液」獲「消字號」量產上市
    科技日報記者張蘊記者28日從青海省科學技術廳獲悉,近日,由青海省科技廳項目支持、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發的首款防疫消洗產品巴達皮膚抑菌液完成產品備案與量產工藝研究,正式量產上市。為滿足防疫消殺用品需求,青海省科技廳支持科技專項經費60萬元,組織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實施了防疫科技專項項目「納米微球型抗病毒藏藥複方巴達體外消毒劑的研製與應用」。項目以複方藏藥巴達為基礎,開發一系列針對面部皮膚的消毒產品。
  • 【研究亮點】半導體激子效應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iChEM副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謝毅教授團隊在半導體光催化劑激子效應的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研究人員報導了結構限域效應在設計激子材料中的重要作用,並通過晶面工程實現了材料的激子過程調控及其光催化性能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