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名旦:世人只知蓄鬚明志梅蘭芳,殊不知另三人亦鐵氣傲骨

2021-02-08 二食兄

我們常說的四大名旦指的是京劇四大名旦。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發起了選舉著名京劇旦角的活動,最後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四位旦角得票最多,於是遂有四大名旦之說。

他們是我國京劇旦角行當中四大藝術流派的創始人,分別創立了梅派、尚派、程派和荀派,各派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對京劇的繼承和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使京劇煥然一新,迸發出色彩斑斕五光十色的多樣性。其中屬梅蘭芳梅派取得的成就最大,不僅是中國京劇與整個中國戲曲藝術的高峰,還位列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

京劇大師梅蘭芳,蓄鬚熄影明志

梅蘭芳,出生於北京的京劇世家,原籍江蘇泰州,八歲學戲,九歲拜吳菱仙為師學青衣,10歲登臺表演,攻花旦。後又求教於秦稚芳和胡二庚學花旦。先後赴日本、美國、蘇聯演出,並獲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梅蘭芳集京劇旦角藝術的大成,綜合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表演特點,創造出自己獨有的表演形式和唱腔——梅派。聞名於世的代表作有《玉堂春》、《黛玉葬花》、《嫦娥奔月》、《貴妃醉酒》、《天女散花》等。

1932年冬,"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梅蘭芳偕全家告別了北平故居"綴玉軒"故居,在上海定居。期間,梅蘭芳排演了《抗金兵》《生死恨》等戲,宣揚愛國主義。

抗日戰爭爆發後,梅蘭芳罷歌罷舞,息影舞臺,並留起了鬍子。期間汪偽政府與侵華日軍數次登門要求梅蘭芳重新登臺,均遭拒絕。直到抗日戰爭勝利,梅蘭芳才在思南路的寓所剃去了留了8年的鬍子,重返舞臺。

停演明志程硯秋——「菊壇杜甫」,「狷介之氣」

程硯秋,北京人,幼年家道中落,六歲投榮蝶仙門下,練武功異常艱苦,他以驚人的毅力接受了這些訓練,熬過了他慘痛的童年。十一歲登臺,十二歲開始營業性演出自幼學戲,曾授師於梅蘭芳。他在藝術上勇於革新創造,舞臺表演唱腔講究音韻,並根據自己的嗓音特點,創造出一種幽怨婉轉、起伏跌宕、節奏多變的唱腔,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人稱程派。程硯秋擅長演悲劇,著名曲目有《英臺抗婚》、《梅妃》、《鎖麟囊》、《春閨夢》等。

程硯秋

程硯秋,被譽為「菊壇杜甫」,有「狷介之氣」。

日本人佔據北平後,程硯秋出於民族氣節,多次拒絕登臺演出,不為日本人粉飾太平。一次,日本人指使梨園公會邀請程硯秋為日本捐獻飛機進行「義演」,程硯秋義憤填膺的說:「叫我們中國人演戲,得來的錢他們拿去買飛機炸彈,再來殺害我們中國同胞,決不能做這種助敵為虐、屠殺自己同胞、沒有人性的罪惡勾當。」程硯秋堅決辭演。

惱羞成怒的日本人開始對程硯秋處處刁難,不準電臺播放程硯秋的唱片,日偽特務尋機對程硯秋進行報復。程硯秋寧死不從,最終他下定決心停演。

「停演」後的程硯秋離開了喧囂的市區,來到了北京西山的青龍橋,開始了務農生活。他住的是土屋茅舍,吃的是粗茶淡飯。此時的程硯秋雖然身處艱苦的環境中,但是避開了日偽特務的威逼利誘。

寧變賣家產也要桃李滿天下——尚小雲

尚小雲,自幼入科班學習,初習武生,後改正旦,兼刀馬旦。他功底深厚,唱腔高亢剛健,氣力充沛,一氣呵成。尚小雲在近六十年的舞臺實踐中創造出了「文武並重,歌舞兼長,清新英爽,灑脫大方」的京劇尚派藝術,對後世影響極其深遠。世稱尚派。代表作有《梁紅玉》、《昭君出塞》、《祭塔》等,塑造了一批巾幗英雄、俠女烈婦的形象。

1937年創辦「榮春社」。不惜家產辦學,培養了「榮」、「春」、「長」、「喜」兩科學生,以及三個兒子,他培育後輩時力求既專又博。尚小雲治藝嚴謹,無論對己對人要求十分嚴格,但在生活中對人十分熱情,慷慨仗義,傾囊相贈。「榮春社」共培養學生200餘名,遍布全國,在京劇演出和京劇教育崗位上發揮重大作用。

1957年,陝西省戲曲學校成立,他受聘到陝西省戲曲學校,不久後變賣了北京家產到了陝西。1959年剛到陝西的尚小雲,把自己珍藏了大半輩子的字畫、玉器共六十六件,無條件捐獻給了陝西省博物館。五六十年代物資匱乏的陝西,為了培養學生,尚小雲自掏腰包、能變賣房產等,晚年生活也極為樸素。

窮屌絲逆襲成獨領風騷的名旦——荀慧生

荀慧生,幼年家貧無以生計,1907年父親將他賣給小桃紅梆子戲班學戲。後被賣給河北梆子花旦龐啟發為私房徒弟,荀慧生淪為家奴,吃盡苦頭,但他仍以巨大的耐力與毅力堅持每天練功。夏天穿棉襖,冬天穿單衣,頭頂大碗,足履冰水,點香火頭練轉眼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苦功練出了硬本領,唱、念、做、打無一不精。

荀慧生擅長表演天真、活潑、溫柔的女性角色,他的唱腔委婉動聽,俏麗多姿聲情並茂,感人至深。創造新腔,廣採博收,他汲取棒子戲旦角藝術之長,溶京劇花旦的表演於一爐,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世稱荀派。代表作《紅娘》、《釵頭鳳》、《金玉奴》等。

與楊小樓、尚小雲、潭小培一起稱為「三小一白」。1919年同楊小樓赴滬演出,1927年和1931年兩次當選「四大名旦」,有「無旦不荀」的美譽。

荀慧生先生在藝術生涯中,十分尊敬喜愛自己的觀眾,即便偶爾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也堅持為熱情捧場的戲迷演出;生活中他是一個直爽率真的人,唱戲之餘偶爾揮毫作畫,對於家人、同事和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他都以真心對待。

相關焦點

  • 比梅蘭芳大兩歲,為他做了絕育手術,她是被世人遺忘的梅蘭芳原配
    梅蘭芳的原配妻子,才是那最慘的女人,一個被世人所遺忘的原配在梅蘭芳初期演古裝戲的時候,她會給王明華梳好頭,讓梅蘭芳帶去戲館,用在演出之時。王明華為了梅蘭芳,女扮男裝,與王明華一起出入戲院。王明華為梅蘭芳生了一子一女,有兒有女,非常幸福。
  • 世界美食之都|梅蘭芳的腔,淮揚菜的湯
    提起國粹京劇,繞不開梅蘭芳。梅蘭芳的腔,唱腔,醇厚流麗,圓潤甜脆,感情豐富含蓄,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世稱「梅派」,乃四大名旦之首。 談到淮揚菜,不得不談淮揚菜的湯,高湯,淮揚菜的特點之一就是「以湯為重,濃醇兼備」。
  • 國難當頭的「戲子」,中國最早的「明星」,梅蘭芳做了什麼?
    在中國歷史上,民國時期可以說是中國老百姓生活最為苦難的時期,但恰恰是這個時期,反而湧現出了很多很有錢的明星大腕,梅蘭芳就是其中的一個,今天就來講講他當年有錢到什麼程度? 在民國時期,人們的文化生活遠遠沒有今天豐富,聽上兩首曲子就是很多人最開心的事,在那樣的特定環境下,成就了一代京劇表演大師:梅蘭芳。
  • 梅蘭芳是怎樣走向世界的
    幾年時間,在梅蘭芳的家中,舉辦的茶會、宴會達到八十多次,被招待的人員達到六七千人。    那時,美國的新聞媒體時常會收到這樣的一封信,裡面裝著有關梅蘭芳和中國戲劇的資料,每封信裡還附上梅蘭芳的一張照片。僅向美國提供的梅蘭芳照片的洗印費就高達四五千元,由美國寄到梅家刊有梅蘭芳消息的雜誌,也多達三十餘種。
  • 致敬一代宗師梅蘭芳!
    2020年8月8日是梅蘭芳先生的59周年忌日「梅花從來有傲骨,蘭草何處不幽芳」讓我們共同致敬一代宗師梅蘭芳▲梅蘭芳中國文藝 · 向經典致敬梅蘭芳,名瀾,字畹華,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梨園世家,祖父梅巧玲是京城著名的青衣花旦演員。
  • 人物 梅蘭芳與她們
    梅蘭芳在感情上從來不是個很有主意的人,圍繞他身邊的人太多了,能夠分給至親的時間,也不過佔他生命的極少一部分。他陪孟小冬過了一次春節,已然是孟小冬和他在一起唯一過的年。有一張老照片:梅蘭芳用手指比出一個鵝頭,映在牆壁上,一邊是孟小冬的題字:「你在那裡作什麼啊?」另一邊寫著梅蘭芳的回答:「我在這裡作鵝影呢。」遊戲時的快樂躍躍欲出。在坤旦極少的年代,梅蘭芳與評劇名伶劉喜奎相戀過。
  • 2女共侍一夫,關係卻情同姐妹,生前「三人行」,死後3人同穴
    中國封建王朝裡,遺留著有許多糟粕。晚清時期,曾有外國人在遊記中寫到他眼中,中國中上層人士的生活:妻妾成群,僕人成堆。妻妾成群這四個字充分表達了那個時代一夫多妻的現象。中國受佛教文化的影響,自古也有男子傳宗接代的思想。如果家中原配妻子沒有生出男孩,那麼用不了多久,便會納妾以用來延續香火。
  • 她是話劇四大名旦,前夫是周總理女婿,父親是將軍
    她是話劇四大名旦,前夫是周總理女婿,父親是將軍,相信大家對她的身份都會有些好奇,這位女子究竟是誰?小編也不賣關子了,她就是張瑞芳,她的父親是張基將軍,而她的丈夫則是金山。>張是北京人,但是出生於河北保定,保定,位於華北平原北部,自古是「北控三關、南達九省、地連四部、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 梅蘭芳的《虹霓關》
    直到梅老闆始改為頭本飾夫人,二本飾丫環,亦一次演全,目前演此劇者多走梅老闆的路子分飾夫人、丫環。憶起當年亡友程威廉兄曾在臺北中山堂露演此劇。雖非梅派而演來舉手投足均有是處。武功底子不差,東方氏之對槍及得勝後在關前亮相,相當乾淨利落,成績斐然。走筆至此憶及該場演出,人琴俱杳,能不悽然。  昔日觀荀慧生此劇,系飾東方氏一人到底。
  • 梅蘭芳究竟多有錢,50年代月薪兩千,出場費十根金條,啥概念?
    在民國時期,也有很多大明星,梅蘭芳就是一位世人皆知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名氣很大,那麼他究竟有多少錢呢?在上世紀50年代梅蘭芳的月薪已經達到了兩千,出場費更是有10根金條,這又是一種什麼概念?
  • 【雅昌專欄】朱浩雲:析萬千寵愛「梅蘭芳」
    據筆者觀察和研究,在中國收藏品市場上,梅蘭芳的藏品無疑是一道非常亮麗獨特的風景線,幾乎所有涉及梅蘭芳的藏品都有可觀的市場行情
  • 梅蘭芳髮妻王明華:世人只知孟小冬,她才是情到深處、人最孤獨
    此後命運流轉,另一個女人走進她的生活,霸佔了她的一切,愛情至上的她,最終孤苦死去。有人說她是自作聰明,因怕丈夫沾花惹草,從而做了絕育手術,被別的女人頂替位置不過是自作孽。其實,這只是一個女人用情至深的一生。愛到最深,最孤獨。
  • 梅蘭芳原配王明華:願用一生,只為你好
    正在梅家欲覓得一位適合的女子時,在梅蘭芳好友羅癭公的堂會上,梅蘭芳見到了福芝芳。 經過了解,得知道福芝芳是梅蘭芳的開蒙老師吳菱仙新收下的女弟子。時年芳齡十六。 福芝芳端莊大氣,清秀柔婉,面如銀月,山眉水眼。在眾多鬢香衣影之中,福芝芳的素樸清透立即吸引了梅蘭芳。 回家之後,梅蘭芳向王明華提起了福芝芳。
  • 梅蘭芳,一生孤獨,梨園風雨也痴狂,為京劇而生,為京劇而活!
    可轉眼間,世事多麼無常,他也成了戲中人,被另一個男子演繹著自己的傳奇人生。當一身旦角裝扮的黎明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時,世人驚嘆,他們又再次見到了他,那個男扮女裝惟妙惟肖的男人。他是梅蘭芳,是享有國際盛譽的表演藝術大師,是中國向海外傳播京劇藝術的先驅。
  • 民國梅蘭芳的悲情之戀:他承諾給三房名分,卻被二房掃地出門!
    圖為一組民國戲曲宗師梅蘭芳的悲情之戀故事舊照,眾所周知梅蘭芳是中國戲曲歷史上的一代宗師,他出身梨園世家,從小耳濡目染對戲曲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長大後一舉成名。
  • 專訪梅蘭芳紀念館館長劉禎:梅蘭芳的文化自覺與歷史擔當
    劉禎,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學術學位委員會委員,梅蘭芳紀念館館長、書記。曾多年(2002—2013年)任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所長,《戲曲研究》主編。現兼任中國儺戲學研究會會長,武漢大學、東南大學、同濟大學、中山大學、上海大學、河南大學、山西師範大學等院校兼職教授。主要從事戲劇史論及民族戲劇、宗教祭祀戲劇等方面的研究。
  • 絕代芳華——梅蘭芳逝世五十九年紀念
    但鮮有人知道這一天也是梅蘭芳先生逝世的日子。五十九年前的8月8日,「一代巨星」京劇大家梅蘭芳隕落。人們悵然若失,一顰一笑顧盼生輝,轉身回眸曳曳生姿。梅先生真的走了嗎?是,又不是!中國的京劇,中國的藝術,中國的精神!已經烙刻在每一個人心中,緊緊地和這三個字交融在一起:梅蘭芳!
  • 她是梅蘭芳義女,發掘李安,93歲依舊驚豔世人
    她就是盧燕,京劇大師梅蘭芳的義女,和李安是忘年交。母親少時的好姐妹福芝芳(梅蘭芳夫人)將盧燕母女接到梅公館居住,這一住就是9年,盧燕還認梅蘭芳做「寄爹」。當時,正值抗戰,梅蘭芳蓄鬚明志、賦閒在家,見盧燕痴迷京劇,也時常會指點一二。
  • 梅蘭芳,憑什麼成為中國戲曲的代名詞
    梅蘭芳,在某種意義上幾乎是中國戲曲的代名詞。但,梅蘭芳,他憑什麼成為這樣的傳奇?即使到了晚年,梅蘭芳每當唱到這一句,仍和年輕時一樣,「必報滿門」。一般說來,在梅蘭芳的演唱裡,奇特的腔用得很少,但用起來卻有驚人之筆,而且十分合情合理。概括的來說,梅蘭芳大師是有統一有變化,萬變不離其宗,無論是西皮、二黃的原板、慢板等,既是腔都不同,又是渾然一體,吸取任何一個外來因素,吐出來就成為他自己的音樂語言。
  • 「渣男」梅蘭芳
    梅蘭芳,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也被視作民國時期最負盛名的四位美男子之一。而前些天,是他誕辰125周年的紀念日。在中國演藝圈,那是一段屬於梅蘭芳的時代。 除了精湛的演藝技巧和令人欽佩的愛國情懷為後人稱讚外,梅蘭芳的感情史也同樣為大家津津樂道。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美滿的婚姻是難得一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