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是怎樣走向世界的

2021-02-23 說京劇

點擊連結(《早安京劇》系列公眾號簡介),關注《早安京劇》其他公眾號

長按二維碼,即可購買

(來源:宋韻京劇)


1935年梅蘭芳和胡蝶訪問蘇聯。 (蔡登山供圖)

 

    梅蘭芳生於1894年,2014 年是他誕辰120周年,那時梅葆玖80歲,他與世界有個「雙甲之約」——帶著梅派藝術和梅派弟子,從父親梅蘭芳故鄉江蘇泰州出發,沿著梅蘭芳當年世界巡演的路線,到日本、美國、俄羅斯等地演出。梅葆玖說,「這是頭等大事。」

    1919年,在日本東京帝國劇場社長大倉喜八郎的邀請下,梅蘭芳在日本進行了首次公演。梅蘭芳抵達東京後,日本首相原敬和全體內閣大臣、各國大使都參加了由中國大使館舉辦的歡迎晚宴,對於一位著名演員的到訪,如此級別的歡迎規格是「史無前例」的。

     梅蘭芳首次在日本公演正遇「國恥日」5月7日——1915年1月,日本公使與袁世凱政府秘密籤訂了旨在保證日本在華特權的「二十一條」,並在5月7日提出最後通牒,限48小時答覆。梅蘭芳一度打算停演,但作為商演,票已經售出。緊迫形勢下,有關人士抱著「藝術無國界」的觀點,摘掉了帝國劇場入口處的「日中友好」匾額,演出得以繼續進行。梅蘭芳演出了《御碑亭》,全場客滿,一票難求。梅蘭芳又於1924年再次赴日公演。

    美國之行是梅蘭芳走向世界最為重要的一步,為此,他準備了8年。

    赴美演出的緣起,來自美國公使芮恩施1921年在一次外交場合的談話。此前,留美同學會在外交部曾請芮恩施看過梅蘭芳表演的《嫦娥奔月》,他看後大為讚賞,還曾特地到梅蘭芳家拜訪。芮恩施說:「如欲中美國民感情益加親善,最好是請梅蘭芳帶了劇團赴美演出,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此話傳到梅蘭芳好友及編劇、著名戲曲理論家齊如山耳中,他與梅蘭芳等人商議,「決意要把這件事情辦成」。

    首先是有意識地創造機會,向來華的歐美人士展示梅蘭芳的表演藝術。法國、瑞典、美國、印度、越南等國的王儲、政要、社會名流,許多都通過中國外交部的渠道要求觀看梅劇,造訪梅宅,「每逢梅君在戲院出演,也一定有許多外國人來看。後來恰巧美國有幾次遊歷團來平,都把『觀梅劇』一項,列在遊歷課程以內。從此『梅蘭芳』三個字在歐美人腦中的印象,一天比一天深了。」齊如山在回憶錄中寫道。

    對於來訪的各國人士,齊如山與梅蘭芳都做了熱情的招待和積極的回應。幾年時間,在梅蘭芳的家中,舉辦的茶會、宴會達到八十多次,被招待的人員達到六七千人。

    那時,美國的新聞媒體時常會收到這樣的一封信,裡面裝著有關梅蘭芳和中國戲劇的資料,每封信裡還附上梅蘭芳的一張照片。僅向美國提供的梅蘭芳照片的洗印費就高達四五千元,由美國寄到梅家刊有梅蘭芳消息的雜誌,也多達三十餘種。

梅蘭芳、蝴蝶、餘玉清(時任上海市長代表)

    《霸王別姬》、《貴妃醉酒》、《黛玉葬花》等劇是首選曲目,還增加《刺虎》一劇,該劇人物表情豐富,外國觀眾容易理解,並且突出劇中的舞蹈表演。

    1929年,歷時八年,梅蘭芳終於踏上了赴美演出之路。在美國文藝界和政界精英聯合為他舉行的高規格招待宴會上,一位穿著破爛、渾身髒兮兮的「清潔工」不顧工作人員阻攔衝進了宴會廳,一把握住了梅蘭芳的手說道:「我終於見到你了!」這位惡作劇的「清潔工」就是卓別林。那時卓別林正在拍攝電影《城市之光》,在其中飾演一位清潔工,得知梅蘭芳到美國後,他來不及換裝,匆匆從拍攝現場趕來。美國總統胡佛專門致電,希望梅蘭芳在美國多留些時間。他留了半年,在芝加哥、洛杉磯、舊金山、紐約等八座城市,演出了72場,當時的中國媒體稱梅蘭芳是進軍好萊塢的「中國第一人」。

    美國之行對梅蘭芳的衝擊是巨大的。「他看到百老匯的歌劇,一齣戲就能夠撐起一個劇場,合同就可以籤一年,我們中國做不到,那個年代更做不到,要天天換戲,像梅劇團出去演出45天,天天不同的,那個反差多大。」中國梅蘭芳文化藝術研究會副會長吳迎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梅蘭芳人生不同階段有幾個稱呼,梅郎、梅老闆、梅博士、梅先生,在美國期間,他被美國南加州大學授予榮譽博士稱號,美國人稱他為「梅博士」。

    1935年去蘇聯時,梅蘭芳已經四十多歲,他的海報貼滿莫斯科街頭。許多俄羅斯人只聞其名,並沒有見過卸妝後的他,天真地以為他是個女人,追著影星胡蝶,嘴裡卻叫著「梅蘭芳」。(作者:南方周末記者 李邑蘭  2013-12-19 來源:南方周末)

 

【連結】

梅蘭芳赴蘇聯演出的背景

來源:南方周末

 

     2009年2月26日《南方周末》刊載蔡登山《梅蘭芳與胡蝶訪蘇照片重見天日》一文,說:「1935年二三月間,梅蘭芳應蘇聯對外文化協會邀請,率團赴蘇聯演出,這是梅蘭芳演藝生涯中的重要經歷,也是中蘇文化交流史上的盛事。」

    1988年10月23日《羊城晚報》發表徐城北《布哈林·梅蘭芳·雷鋒》一文,文中寫道:「我是一名京劇理論工作者,最近就在自己的研究領域中發現了一個極端尷尬的材料——一向認為是給梅氏性格『抹上一筆亮彩』的1935年訪蘇之行,卻是因為『蘇聯禁不起日寇的壓力,把中東鐵路賣給了偽滿。這一個國際間的無恥行為,引起了舉國上下的憤慨。史達林為衝淡中國人民的反蘇情緒,特地電邀梅博士和胡蝶女士一道去莫斯科演技』」。

                             

梅蘭芳與胡蝶訪蘇照片重見天日

 作者:蔡登山 來源:南方周末

 

    1935年二三月間,梅蘭芳應蘇聯對外文化協會邀請,率團赴蘇聯演出,這是梅蘭芳演藝生涯中的重要經歷,也是中蘇文化交流史上的盛事。

    與此同時,蘇聯為紀念其電影事業成立15周年,於 1935年2月21日至3月2日在莫斯科舉行國際電影展覽會,邀請各國選派電影代表團參加。胡蝶當時是中國最紅的影星,當然是蘇聯影展大會指定的人選,其他成員還有「明星」公司製片人周劍雲、攝影師嚴鶴鳴、翻譯孫桂藉;「聯華」公司製片人陶伯遜、編劇餘一清、副導演黃謙,共 7人組成代表團。其中陶伯遜等 5人已先行前往,胡蝶因還在拍戲,周劍雲因有事,因此最後一批出發。

    原是兩件不同的事,卻在此時碰上了。1935 年2月21日,梅蘭芳所率領的劇團除演出的幕前幕後人員外,還有劇團總指導張彭春、副指導餘上沅。他們和胡蝶、周劍雲夫婦在上海同時登上蘇方專門派來的大輪「北方號」,同行的還有一位大人物,那就是要回任駐蘇聯大使的顏惠慶。

    一行人於3月 13日抵莫斯科。在梅劇團正式公演前,蘇聯外交人民委員會李維諾夫夫婦宴請梅劇團和中國電影代表團,中國駐蘇大使顏惠慶率使館外交人員參加。宴會上胡蝶唱了一段《汾河灣》,她自稱是梅蘭芳在旅途中親授,唬得俄國人一愣一愣的,可說是現學現賣了。

    顏惠慶在他英文自傳《East-West Kaleidscope》中說:「梅蘭芳的首場演出安排在使館的大客廳裡,這裡除了舞臺和樂隊的地方外,還可以容納 160位客人。首場劇目為《刺虎》,舞臺的布景、華麗的戲裝、新奇的音樂和劇目情節,在蘇維埃首都引起了轟動,成為人們不斷談論的話題。後來,梅蘭芳還在莫斯科大劇院上演了多出京劇,以及舞劍、舞緞帶之類,演出持續了十個晚上,受到熱烈歡迎,劇院每晚都爆滿,劇票難以買到。」根據戈公振及侄兒戈寶權合寫的《梅蘭芳在庶(蘇)聯》等資料得知,3 月23日晚,梅蘭芳的第一場正式演出在莫斯科高爾基大街的音樂堂隆重舉行,一直演到28日。4月2日到9日,在列寧格勒的文化廳進行演出。4月13日在莫斯科大劇院舉行告別演出,這是應蘇聯對外文化協會的要求追加安排的。

    有關此行的相關照片,除胡蝶在其回憶錄中保留了兩張她和梅蘭芳的合照,及戈寶權刊登在 1935年5月份的《良友》畫報的活動照片外,世人真是難得一見,筆者在撰寫《梅蘭芳與孟小冬》一書時亦未見過。

    出人意料的是,近日臺北「舊香居」的吳老闆告訴筆者,他在二十多年前收到一批胡蝶在蘇聯的老照片,經筆者查證,此批照片來自駐蘇聯大使館代辦吳南如(炳文)的珍藏,吳南如當時是顏惠慶大使身邊的重要幕僚。《顏惠慶日記》在1935年4月4日就記載:「出席吳炳文為胡蝶、周君(案:周劍雲)夫婦舉行的宴會。」吳南如後來曾任駐丹麥公使、國民政府禮賓司司長、歐洲司司長、駐瑞士公使,國民政府遷臺後,1954年吳南如還擔任第三任「新聞局」局長,後來又任伊朗「大使」、科威特「大使」。1975年病逝美國。這批老照片從蘇聯跟著他走過大半個地球、走過了大半個世紀,白雲蒼狗,見證了人世的繁華,也留下了歲月的滄桑!可說是彌足珍貴了。

胡蝶(立者)在蘇方的歡迎酒會上致詞 圖/作者提供

相關焦點

  • 《梅蘭芳》是怎樣一部電影?溫崢嶸演的福芝芳,有沒有用力過猛?
    最有爭議的,就是她演的福芝芳自扇耳光的動作,這個在電影《梅蘭芳》中是沒有的。陳紅演的福芝芳更內斂一些。有沒有過火,我們不妨來看看《梅蘭芳》是怎樣一部電影?這部電影上映於2008年,豆瓣評分是6.9分。在上映之前,當時眾多影迷都相當期待,在經歷過05年《無極》引發的口水滔天的惡戰之後,大家都在期待凱歌導演能夠重現當年《霸王別姬》的高光時刻。
  • 觀《梅蘭芳·蓄鬚記》:京劇照見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演出結束,新鮮出爐的紫金閃評來了——【記者閃評】皎若明鏡,有理想的人是幸福的作者:陳潔「不登臺的梅蘭芳還是梅蘭芳嗎?」「今時今日登臺的梅蘭芳又豈是梅蘭芳!」京劇《梅蘭芳•蓄鬚記》的戲核是選擇——利刃懸頂下的選擇,是智慧、是氣節,是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今天下午的荔枝大劇院觀眾非常多,喝彩聲、叫好聲不絕,南方觀眾對於京劇也是愛的。不能登臺,對於梅蘭芳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一段獨白足以說明。「我多想拍彩拍紅貼花鈿,鶯啼雁啼伴胡琴;我多想迎風拂雲出素腕,水袖翩飛著舞裙」。
  • 專訪:梅蘭芳紀念館館長、戲曲理論家劉禎
    梅蘭芳紀念館館長、戲曲理論家劉禎記者: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100年,也是戲曲發展的重要節點,請談談百年來戲曲得到了怎樣的發展?新中國真正使戲曲走向文化自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戲曲傳承與改革,也是文化擔當和文化自信的表現,戲曲改革在每一時期都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實現戲曲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還在攻堅克難的路上。70年的實踐和積累,使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戲曲屬於未來。
  • 他是他……那些京劇舞臺之外的「梅蘭芳」
    ,為京劇走向世界舞臺作出了重要貢獻。大師雖逝,音容猶存,讓我們細數那些曾被搬上螢屏、銀幕和舞臺的梅蘭芳……為紀念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天津電視臺拍攝了14集電視連續劇《梅蘭芳》,原北影廠廠長宋崇擔任導演。該劇以自述的口吻開篇,從梅蘭芳從小學戲開始,講述了梅蘭芳的一生。京劇武生演員劉子蔚飾中青年梅蘭芳,中國兒藝演員尚鴻佑扮演老年梅蘭芳。
  • 梅蘭芳:學習繪畫
    從這些畫裡,梅蘭芳感覺到色彩的調和,布局的完美,對於戲劇藝術有息息相通的地方,因為中國戲劇在服裝、道具、化裝、表演上綜合起來可以說是一幅活動的彩墨畫。梅蘭芳很想從繪畫中吸取一些對戲劇有幫助的養料,他對繪畫越來越發生興趣了。空閒時候,就把家裡存著的一些畫稿、畫譜尋出來,不時地加以臨摹。
  • [大家]梅蘭芳為什麼不敢養「小三」
    順著第一個問題想到的第二個問題是:梅蘭芳這個角兒和其他的角兒有什麼不一樣嗎?梅蘭芳的成功,首先自然歸功於他超群絕倫的藝術天分。但是說到梅蘭芳的成名,則不如用「神話」來形容更為貼切。這就要提及梅蘭芳背後的「王牌經紀人」——戲劇理論家齊如山。《齊如山回憶錄》前幾年已經有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從中未免可以看到「梅蘭芳神話」從無到有的整個過程。
  • 梅蘭芳和孟小冬的「婚外關係」有沒有真愛?
    最開始時,孟小冬和梅蘭芳在一起合作,也一度引得觀眾樂意和喜愛,就如當初的周杰倫和蔡依林在一起時,我們都是祝福的眼光來看待這種才藝和外貌相匹配的佳偶。因戲生情的梅蘭芳,對孟小冬也是照顧有加,原本梅蘭芳是想給予孟小冬正妻之名,但梅蘭芳的二太太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不願意讓孟小冬進入家門。
  • 「渣男」梅蘭芳
    那時,梅蘭芳還未大紅大紫,梅家也並不富裕,王明華勤儉持家,把梅家打理的井井有條。 她還給梅蘭芳生了一兒一女,取名大永和五十。 彼時的王明華不滿足於賢妻這一重身份,她還身兼丈夫的「造型師」和「經紀人」,女扮男裝出入戲臺,幫梅蘭芳化妝,設計髮型和服裝。梅蘭芳到外地演出,她也親自跟隨,形影不離。
  • 瞻仰梅蘭芳紀念館
    所居護國寺賓館距梅蘭芳紀念館很近,曾去瞻仰。梅蘭芳是近代傑出的京昆旦行演員,「四大名旦」之首,同時也是享有國際盛譽的表演藝術大師,在50餘年的舞臺生活中,精心鑽研,勇於革新,創造了眾多優美的藝術形象,積累了大量優秀劇目,發展和提高了京劇旦腳的演唱和表演藝術,形成一個具有獨特風格的藝術流派,世稱「梅派」,深受國內廣大群眾的喜愛,並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 坂東玉三郎:梅蘭芳是我的偶像
    北京戲曲評論學會會長 靳飛:梅蘭芳轟動日本全國,梅蘭芳太漂亮了,日本歌舞伎演員和京劇演員交流以後,大家也覺得梅蘭芳的藝術很好,最後結為非常好的朋友。坂東玉三郎的祖父十三代的守田勘彌那時候就和梅蘭芳交了朋友,而且守田勘彌還向梅蘭芳提出,想去中國演出。
  • 四年級上冊語文《23梅蘭芳蓄鬚》知識梳理、教師手寫筆記
    因此,以梅蘭芳為代表的中國戲曲表演藝術被認為是當今世界三大主要表演體系之一。三、字詞疏通1.會認會讀詞語淪 陷:(領土)被敵人佔領;失陷。深居簡出:平日老在家裡待著,很少出門。3.體會梅蘭芳的「蓄鬚明志」和「處境艱難」。香港淪陷後,梅蘭芳面臨著怎樣的境遇?
  • 「流量」明星梅蘭芳有多紅?出場費10根金條,還為國家捐飛機
    中國京劇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日漸高貴,這在世界戲曲界也有崇高的聲譽,具有很高的評價,2010年,中國京劇毫無懸念進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上個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梅蘭芳決意繼承父輩的遺志,重新打造梅派藝術。以梅蘭芳先生為首的"梅尚程荀"四大名旦的閃亮問世,凸顯京劇發展進入自己的巔峰時期,這標誌著中國京劇開始走向興盛。
  • 梅蘭芳究竟多有錢,50年代月薪兩千,出場費十根金條,啥概念?
    梅蘭芳的京劇造詣很高,令外國人都拍案叫絕。在梅蘭芳所屬的時代,中國被西方國家所欺負,但是梅蘭芳卻帶著京劇藝術走向了國際。無論是在美國還是日本,梅蘭芳的演出都受到讚揚,向世人證明了中國京劇的魅力。當然,梅蘭芳也因此成為我國的大富豪。在那個年代,梅蘭芳非常的拼命,並且出場費很高。後來,梅蘭芳雖然變成拿死工資的公司職員,但他的月薪依舊讓很多人望塵莫及。
  • 戲曲巨匠 |梅蘭芳與京劇之美
    在國外,梅蘭芳的精彩演出博得了各國的盛譽,他也因此結識了眾多國際著名的藝術家、戲劇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畫家,同他們建立了真摯的友誼。這些藝術活動不僅增進了各國人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也使中國的京劇藝術躋入了世界戲劇之林,梅蘭芳在促進世界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後人還把他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萊希特並稱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不論如何,梅蘭芳都是京劇近現代歷史上當之無愧的藝術大師。
  • 致敬一代宗師梅蘭芳!
    2020年8月8日是梅蘭芳先生的59周年忌日「梅花從來有傲骨,蘭草何處不幽芳」讓我們共同致敬一代宗師梅蘭芳▲梅蘭芳中國文藝 · 向經典致敬梅蘭芳,名瀾,字畹華,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的一個梨園世家,祖父梅巧玲是京城著名的青衣花旦演員。
  • 世界美食之都|梅蘭芳的腔,淮揚菜的湯
    提起國粹京劇,繞不開梅蘭芳。梅蘭芳的腔,唱腔,醇厚流麗,圓潤甜脆,感情豐富含蓄,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世稱「梅派」,乃四大名旦之首。 談到淮揚菜,不得不談淮揚菜的湯,高湯,淮揚菜的特點之一就是「以湯為重,濃醇兼備」。
  • 專訪梅蘭芳紀念館館長劉禎:梅蘭芳的文化自覺與歷史擔當
    在國運艱難的時代環境下,他成為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先驅,將京劇藝術傳揚於世界的各個角落,所到之處,海外同胞揚眉吐氣,外國友人肅然起敬。在時代的浪潮下,一代名伶梅蘭芳,沒有隨波逐流,而是逆勢而上,以一己之力肩負起傳播民族文化的使命,而他的名字也深深地鐫刻在歷史的巨石之上。本期,梅蘭芳紀念館館長劉禎做客《人民藝術家》,將帶領大家走進伶界大王梅蘭芳的京劇人生。
  • 梅蘭芳日本演出,票價貴的驚人,中檔門票相當於小學教員半月工資
    其實早在民國初年的時候,京劇就邁出國門走向世界了。現在成為文化遺產,不過是京劇價值在世界範圍內得到進一步的廣泛認可罷了。一個世紀前,京劇名伶梅蘭芳先生在京滬間聲名鵲起,成為國內極具票房號召力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的劇目在國內深受歡迎,梅先生並沒有在藝術上止步,而是嘗試著將京劇藝術展現於世界戲曲舞臺,曾經先後去往日本、美國、蘇聯公演。
  • 梅蘭芳髮妻王明華:世人只知孟小冬,她才是情到深處、人最孤獨
    那一年梅蘭芳只有十七歲,正處於倒倉變嗓的時期,只得在家休養生息。這時候的梅家家境一般,但仍對梅蘭芳的未來寄予厚望,為了讓梅蘭芳度過這次難關,同為京劇世家,大梅蘭芳2歲的我便成為了門當戶對的首選。從小,我便跟隨父親和哥哥學戲,耳濡目染,屬於藝術愛好者,對於同是戲劇之家出生,八歲便登臺的他,還是心存好感的。我的父親看梅蘭芳是個好苗子,欣然同意了這門婚事。
  • 梅蘭芳的《虹霓關》
    今日推送之《梅蘭芳的<虹霓關>》,錄自《齊崧先生文集》,作者齊崧,字子直,1912年生於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