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4 17: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講話精神,推動青島家庭文明建設,倡導家庭文明新風,傳承家庭美德,在全社會形成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的濃厚氛圍,青島市文明辦、青島市婦聯、青島市廣播電視臺聯合推出大型融媒體直播節目《家在青島》, 本期節目邀請全國文明家庭董成森家庭講述「鐵心跟黨走,報國一家人」的故事。節目播出時間為每周一到周五9: 00-10: 00, 播出平臺為青島新聞綜合廣播FM101. 9、FM103. 6以及藍睛新聞客戶端。節目將圍繞家庭文明建設,以「家」為主題,通過講述家庭故事、講解家和之道、提升家之品位等形式,宣傳推廣家庭好故事,傳承文明好家風,以主流價值為取向,營造家庭文明和諧的濃厚氛圍。
點擊收看1月4日《家在青島》節目
2020年11月20日,中國文明網發布《中央文明委關於表彰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及新一屆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的決定》。其中,499戶家庭榮獲第二屆全國文明家庭稱號,青島兩戶家庭上榜。他們分別是膠州市三裡河街道綠城社區郭培正家庭、平度市南村鎮福順社區董成森家庭。
今天的《家在青島》邀請到了全國文明家庭一董成森家庭代表95歲的董成森老人及他的兒子董希雲。一大早,董成森老人和家人就從平度出發趕來參與節目,天公不作美,高速因霧封閉,導致老人和家人沒能在節目開始時,做客直播間,只能先通過電話連線的方式,講述家庭故事。經過近三小時的一路奔波,終於,在節目後半段,董成森老人和兒子董希雲做到了話筒前、攝像機前,講述鐵心跟黨走,報國一家人的故事。時間有限,直播節目結束後,董成森老人又做客青島新聞綜合廣播的錄製間,繼續講述一家人用實際行動報效國家無怨無悔的故事。《家在青島》節目將會擇期播出相關內容。
走進董成森家庭
在平度市南村鎮有一位讓人肅然起敬的抗戰老兵一一董成森,他傾盡畢生熱血愛國擁軍,將紅色家風代代相傳,培育了一家四代15位軍人。董成森15歲參加八路軍,攻打日軍據點,幾度經歷生死命懸一線。1960年,國家支持農村經濟建設,為了支持祖國大發展,戎馬半生的董成森,放棄了大城市生活,放棄了幹部身份,毅然選擇了帶著妻兒回家農。回村不久,董成森被推選擔任了村黨支部書記,他積極鼓勵群眾開展種養殖業,壯大了集體經濟,使前雙丘村逐漸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1970年大兒子要考師範,董成森緊急召開了家庭會議,他對七個兒女說:「有國才有家,你們作為董家的後代,必須首選去當兵。保家衛國就是我定的家規。」當大兒子董希祥穿上軍裝的那一天,董成森在家裡正屋的西牆上大筆寫下:「鐵心跟黨走,報國一家人」。他鄭重的穿上當年的軍裝,小心翼翼的帶上軍功章,和兒子董希祥在大字前留下第一張合影。孩子們從父親堅毅的眼神中讀懂了一位軍人的崇高信仰。接著,二兒子董希雲、孫子董玉琦、外孫楊磊、曾外孫宋傑相繼入伍……紅色家風已然在每一個人心中萌芽生長,刻下烙印。
2015年,87歲的董成森和25歲的曾外孫宋傑,共同出現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式現場,董家四代跨越了66年的閱兵夢,終於得以實現。2018年1月,董成森一家受邀參加中央電視臺《歡樂中國人》節目,一家四代15位軍人,在中央電視臺的舞臺上重溫入伍的鏗鏘誓言。
近兩年來,董成森老人克服困難,積極參與紅色基因傳承活動,先後到十餘家學校為師生們講述革命故事。疫情期間,董成森帶頭捐款1000元,孫子董玉琦不顧安危奮戰在抗擊新冠疫情前線,他們在為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時空流轉,變幻的是滄海桑田,不變的是紅色基因。董成森一家人,用實際行動,報效國家無怨無悔。「鐵心跟黨走,報國一家人」正是這個家庭永遠的紅色家風。
愛青島,讓青島更美好。站在中國開放發展的新風口上,青島以海納百川的廣闊胸懷、青春之島的獨特魅力,吸引著無數中外賓朋紛至沓來在青島學習、工作和生活。安居樂業,家家幸福,是我們的關注。《家在青島》, 我愛我家。歡迎大家周一至周五9: 00-10: 00收聽收看並參與節目,關注家庭文明建設,說說家的那些事兒!
來源:愛青島
掃描識別二維碼
關注
青島市婦聯
原標題:《《家在青島》大型融媒體節目走進董成森家庭:鐵心跟黨走,報國一家人》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