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軍分社·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黃明 李兵峰 黃一宸
千裡移防,鐵心跟黨走——南部戰區陸軍第75集團軍某紅軍旅政治建軍、練兵備戰記事
半截烙有「長徵記」字樣的老舊皮帶前,官兵們肅然站立,重溫那個84年前的紅色故事。
這是南部戰區陸軍第75集團軍某旅二營四連的一次任務出徵動員。
1936年7月,四連的前身紅四方面軍274團八連第三次過草地,陷入斷糧困境,14歲戰士周廣才忍飢挨餓留下半截皮帶,想帶著它「去延安見毛主席」……
84年來,這個故事在周廣才所在部隊——第75集團軍某旅代代相傳,成為新兵下連後的第一課,也成為四連雷打不動的「戰鬥動員」課。
2016年1月5日,習主席視察原13集團軍,當聽到「半截皮帶」的故事時,習主席深有感觸地說:「這就是信仰的力量,就是『鐵心跟黨走』的生動寫照。」
習主席叮囑大家發掘好、運用好部隊中的紅色資源,豐富「紅色基因代代傳」工程內涵,加強黨史軍史和光榮傳統教育,確保官兵永遠聽黨話、跟黨走。
2016年12月,跨越時代的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拉開大幕,4個月後,陸軍調整組建後的13個集團軍番號公布。
統帥的激勵言猶在耳。榮譽室半截皮帶前,全旅官兵牢記統帥殷殷囑託,帶著強軍興軍的時代使命,踏上了千裡移防的新徵程。
番號變了,紅色血脈不變
「『半截皮帶』的精神內涵就是『鐵心跟黨走』,這是紅色基因代代傳承的核心內容。」旅政委劉宏偉說。
這個旅在黃麻起義中誕生,伴隨著人民軍隊成長壯大,是一支擁有紅軍血統的英雄部隊:保留24個紅軍單位,承繼55個榮譽稱號,湧現200多名英模個人。
舊番號光榮走進軍史館,變化的卻不僅是一個番號。
組建整編時,從邱少雲所在部隊成長起來的姜勇軍,來到二營四連任指導員。
第一天上任,他拿著連隊花名冊犯了愁:官兵來自不同部隊、不同單位,怎麼儘快把大家的心攏在一起?
「這不僅僅是四連的難題。」旅政治工作部主任苗韶光介紹,全旅數千名官兵來自8支不同部隊、數百個不同單位、近千個不同崗位……
部隊結合實際,一邊組織官兵深刻領會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感悟強軍戰略決策,一邊梳理部隊發展歷程,組織開展「站在新起點、同心幹事業」專題教育。
以史明志,官兵不斷強化使命擔當。中士吳忠通說:「歷史證明,歷經1931年合編、1937年改編、1949年整編、1960年擴編……咱們部隊越改越強大。」
番號變了,紅色血脈不變。
戰士鄒家俊,入伍前覺得「信仰」兩個字很「縹緲」。來到四連後,變化悄然發生。一次連戰術考核夜行軍,他發現讓自己堅持下來的竟是腦海裡的三個字:「跟著走!」
「當年,紅軍長徵就是這樣堅持下來的。」 鄒家俊感受到了「信仰」給自己帶來的變化:「連隊的信仰和榮譽感,都體現在那一刻了!」
如今,漫步移防後的新營區,「堅守英雄連」「夜襲常勝軍」「洛陽英雄連」……一面面紅色戰旗的石碑林立,一座座英模雕塑挺立,以「半截皮帶」為代表的紅色信仰,已潤物無聲地成為官兵矢志強軍的力量之源。
離家遠了,是為了離打贏更近
「聽黨指揮」,從來都是人民軍隊不變的軍魂。
1947年6月,黨中央一聲令下,這個旅所在部隊強渡黃河,千裡躍進大別山,揭開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序幕。
2017年6月,習主席一聲號令,這個旅作為全軍首批跨區調防的合成旅,橫跨2省5市,整體移防到祖國西南一隅的邊陲小鎮。
告別老營盤,踏上新徵程。離開一座駐守近半個世紀、有86%以上幹部士官安家置業的大城市,考驗著每名官兵的大忠大孝、鐵骨柔情。
從6月8日至25日,每天清晨,沉睡中的城市一片寧靜,一輛輛軍車悄然前行,兩旁站滿了送行的家屬小孩。
「鐵打的營盤」變成「流水的營盤」,一些幹部剛買房就換防、剛安家就搬家,移防後96.8%的幹部兩地分居。
信仰唯有如磐,抉擇才能堅定。
部隊剛剛移防到位,第一件事就是把「半截皮帶」等「傳家寶」,莊重地放入榮譽室展櫃。全旅官兵自覺將習主席「永遠聽黨話、跟黨走」的囑託融入血脈,迅速安家安心,凝神聚力——
「離家遠了,是為了離打贏更近。」三營八連連長李劍東說,「昨天,在戰火裡,革命前輩捨生忘死;今天,在沒有硝煙的戰場,我們也要當好改革先行軍。」
二營教導員向威與妻兒剛團聚一年。部隊出發那天,他帶領官兵出營門向右,向著千裡之外的駐地進發,妻子則帶著孩子出營門向左,含淚返回家鄉。
紀檢科長李林豔的孩子小,有機會留下卻毅然「抱兒攜母千裡移防」。
……
「官兵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鐵心跟黨走』的堅定信念。」旅政委劉宏偉說,全旅數千名官兵在調整改編、千裡移防中,沒有出現一點雜音、沒有一個人「掉隊」。
轉型重塑,鐵拳更硬
面對改革大考,這個旅交出的「答卷」堪稱完美——
接令不到一個月完成整編;整編不到一個月完成轉隸;轉隸不到一個月完成千裡移防;移防不到一個月外出駐訓;轉型不到一年開始擔負重大戰備值班任務……
令人驚嘆的速度背後,是全旅官兵將統帥囑託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所激發的高度自覺和強大動力。
「面對新情況,全旅官兵像戰爭年代衝山頭那樣,向轉型高地衝鋒。」旅長陸學美說,大家既轉「身子」,又換「腦子」,加快提升聯合作戰、全域作戰等能力。
他們連續3年共選送315名骨幹到院校培訓,近40個重點專業崗位的打仗型人才很快就「齊裝滿員」。
改革關鍵期,旅黨委一班人個個帶頭示範。今年,集團軍組織考核,由該旅常委組成的「第一班」勇奪桂冠。
二營五連是個「老先進」,先後被授予「基層建設模範紅五連」等5個榮譽稱號。「我們不能躺在功勞簿上,要從厚重歷史中汲取力量。」連長李大國說,官兵們正努力實現從傳統步兵向合成步兵、信息化步兵升級蛻變。
「信仰只有100分或0分,訓練打仗也是這樣。」從士兵成長為偵察連長的韓明成,用紅色血脈激勵自己練兵備戰,在戰區組織的比武中,先後勇奪4個單項第一。
轉型3年後,旅基礎課目合格率100%,專業成績優良率85%以上,圓滿完成10餘項戰備值班、聯演聯訓等重大任務。
「『亮劍』的勇氣,處處可見。」陸學美說。
(新華社軍分社·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