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雲臺》:大遼皇帝的孩子為什麼以「奴」為名?
文音
正在播出的電視劇《燕雲臺》雖然有很多爭議,但我們要說得卻與電視劇的劇情、演員沒什麼關係,只是想從劇中人物名字的角度展開,聊聊其中和取名相關的事。
《燕雲臺》中,遼景宗耶律賢與皇后蕭燕燕所生的大兒子叫做文殊奴,他與玉簫所生的兒子則名為藥師奴。
在我們現代人的認知中,「奴」這個字一般指的是奴隸。比方說奴隸社會的奴隸,新中國成立前一些地方的農奴,西方殖民者販賣的黑奴,等等;即便是封建社會的奴僕、奴才、奴婢,也都還是主人家的附屬物。
看起來,古裝電視劇中的「奴」、「奴家」只是女子的謙稱,戲詞中常見「奴家年方二八」之類的說法也沒有什麼明顯的貶低,但在男尊女卑的古代,女子的地位本身就低於男性,以「奴」、「奴家」自稱,本身就帶有一定的自貶。
所以,不管怎麼說,「奴」字,總給人一種低賤的感覺。
那麼,貴為皇族,這大遼皇帝為什麼給孩子取名非要帶個「奴」字呢?
不過,要說起來,古代以「奴」為名的人還真不少,這並不是大遼皇室特有的現象。
比方說,被譽為「詞中之龍」的辛棄疾先生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就出現過一位歷史名人寄奴(南朝宋武帝劉裕,小名寄奴):「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另一位比較有名的以「奴」為名的皇帝,是陳後主陳叔寶,他小名黃奴。
比他們更為有名的,是唐高宗李治,他小名叫雉奴;他的有名很多時候是因為他大名鼎鼎的皇后----一代女皇武則天。
還有些以「奴」為名的人,雖然地位沒有他們高,但卻比他們還更廣為人知。其中最著名的是「貌比潘安」的美男潘安,小名檀奴,檀郎。
而詞牌名「念奴嬌」,則據說與唐代的一位自稱「念奴」的歌姬有關。相傳,這位叫念奴的歌姬人美歌亮,每當賓客的喧鬧聲使音樂演奏不下去時,只要一喊「念奴要出來唱歌」啦,場面馬上就會安靜下來。念奴豔名遠播,文人騷客爭相詠誦,久而久之,就有了「念奴嬌」這個曲名。
而最可愛、最有韻味的以「奴」為名的,當數李白給女兒取得名字---「明月奴」。相傳,李白的第一個孩子出生時,正值皓月當空,月光滿地,「明月奴」由此得名。
其實,在電視劇《燕雲臺》中,耶律賢在給藥師奴取名時,是有特別說明的。皇帝看到孩子不是那麼壯實,擔心受到自己健康狀況的影響,所以取名藥師奴,說讓他寄在藥師琉璃光菩薩名下,希望對他一生都有好處,保他一生康健,無病無災。
這裡,要特別注意這個「寄在藥師琉璃光菩薩名下」的「寄」字,這個字對解釋取名用「奴」字有很大幫助。
對於虔誠信奉佛的人們來說,「寄」在佛的名下,意為將孩子許給佛,他會聽從佛的教誨、順從佛的旨意,從而得到佛的庇佑,免受妖魔鬼怪的驚擾。
於是,遼國皇室不僅有文殊奴、藥師奴,還有菩薩奴、普賢奴等等,而且很多王公貴族之家也給孩子這樣取名。
而漢民族以「奴」為名,則大多和「賤名好養活」這個習俗相關。比如說,漢武大帝劉徹小名「彘」(音zhi去聲,豬的意思);而雉奴李治的母親、一代賢后長孫皇后,她的小名則叫做「觀音婢」。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而這種愛,幾乎是處處體現。名字,就是一個很明顯的表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