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別林《大獨裁者》上映, 原來喜劇是「笑中帶淚」

2020-11-18 新民周刊

卓別林《大獨裁者》上映, 原來喜劇是「笑中帶淚」

日期:2020-10-28 【 來源 : 新民周刊 】 閱讀數:0

閱讀提示:卓別林想要在新片中針對希特勒和納粹的消息很快傳開,這也使得電影的拍攝過程充滿坎坷。

記者|王仲昀


  卓別林在喜劇藝術上的成就,或許從他出生便已註定。父母年輕時都是倫敦喜劇界有名的紅角兒,母親的妹妹也是喜劇演員。出生後家境不錯的卓別林,覺得童年的倫敦,「一切都從容不迫」。

  然而好景不長。正如他在自傳裡寫道:命運之神捉弄人,既不稍存憐憫,又不顧及公道。父親嗜酒如命,37歲時便意外去世。母親也因為喉嚨一直生病,聲音越來越差。卓別林5歲時,母親在一次演出中意外失聲,他被臨時要求上臺「救火」,卻收穫滿堂喝彩。當他唱到一半歌詞,一個個便士就扔上了臺。他馬上停下來說:「請等等,我必須先撿起這些便士,才可以繼續為先生們唱。」更引得臺下臺上哄堂大笑。

  卓別林的喜劇生涯就此開始。之後,他從演員做到導演,再到製片人,卓別林將電影藝術帶到了新高度。縱觀其一生作品,於1940年10月27日上映的電影《大獨裁者》算得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從電影技法上看,這是他第一部有聲電影;從社會影響力來看,其影響力更是超過電影本身,在當時的戰爭年代引起了巨大社會轟動。


我非要嘲笑希特勒不可


  1937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雲日益密布在歐洲大陸上空。當時卓別林已經到美國,但他仍然從生活和工作各方面感受到戰爭帶來的影響。彼時他正為寶蓮·高黛創作一部電影劇本,但每天看到希特勒有意掀起戰爭的新聞,他已經無法再靜下心來寫什麼浪漫愛情故事。

  卓別林想到了此前英國導演科達跟他提起過的創意:根據面貌相似引起誤會的情節,編一篇關於希特勒的故事。由於希特勒與自己都留著小鬍子,這樣自己甚至能夠一人分飾兩角。

  就是在這樣特殊的時代背景之下,卓別林懷著滿腔熱情,開始邊創作劇本邊著手拍攝。而作為當時已經頗具影響力的電影人,卓別林想要在新片中針對希特勒和納粹的消息很快傳開,這也使得電影的拍攝過程充滿坎坷。

  《大獨裁者》剛開拍時,二戰尚未在歐洲爆發,很多人擔心這部電影會惹惱希特勒。卓別林先是收到了聯美影片公司發來的警告,公司告訴他,電影將遇到審查的麻煩。

  除了政府層面的警告,卓別林在拍攝初期收到了大量來自民間的恐嚇。有人在來信中告訴卓別林,如果膽敢放映這部電影,他就會到電影院投放臭氣彈、向銀幕開槍。起初,卓別林也想過向警察局匯報,但轉念一想,生怕這樣張揚出去後更沒有觀眾敢走進影院。

  隨著拍攝的進行,二戰已全面在歐洲大陸鋪開。先是波蘭和比利時被納粹突破,然後馬奇諾防線崩潰,法國淪陷,英國陷入苦戰,消息越來越壞。於是英國辦事處的人瘋狂地給卓別林發來電報:「趕快拍完你的影片,所有人都在等著。」而卓別林自己也堅定信念:「我非要嘲諷希特勒不可。」

  最終在百般阻撓下,卓別林依舊拍完了這部電影並決定上映。公映前,卓別林特意包下紐約兩個影院,請來社會名流觀看試映。羅斯福總統的顧問哈利·霍普金斯對他說:「這是部精彩的電影,但這樣的電影應該不會賺大錢,你要虧本了。」

  《大獨裁者》的拍攝成本並不低,耗費卓別林兩百萬美元,當他聽到哈利這句話時還是心中一緊。當然,最終結果並沒有讓卓別林失望。《大獨裁者》在紐約的兩大影院連續上映15周,觀眾們看得如痴如醉,成為當時卓別林票房收入最高的電影。電影中,卓別林自己扮演的希特勒在辦公室拿著地球儀跳舞,侵略野心昭然若揭。拍攝這樣的畫面,在當時需要莫大的勇氣。

  「獨裁者終會死亡,他們從人民那裡奪取的權力會重新回到人民手中。只要我們不怕死,自由永遠不會消失。」——《大獨裁者》最後,卓別林的這段演說詞成為影史上不可超越的經典,深深地鼓舞了亂世中的普通人。好萊塢導演阿爾奇·梅奧甚至將其與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演說相提並論。


讓喜劇到達新高度


  《大獨裁者》上映後,卓別林的喜劇生涯也迎來了巔峰。之後他又陸續創作了《凡爾杜先生》《舞臺生涯》和《紐約王》等現實主義題材影片。自此,喜劇電影來到了一個由卓別林開創的新時代。

  卓別林之前,電影類型中雖有「喜劇」,但更像是「鬧劇」。這些影片基本上都是雜耍和胡鬧,演員們玩個高難度花樣,在臺上互相追逐扔蛋糕。演員雖能逗人笑,但普遍沒有「人格」。換言之,他們只負責通過滑稽手段逗笑,而沒有自己的立體形象。

  而卓別林作為偉大的喜劇電影藝術家,最大的貢獻是將此前為笑而笑的庸俗「鬧劇」,提高到批判現實主義藝術的水平。從他的電影開始,人們意識到,原來真正優秀的喜劇往往都是讓人「笑中帶淚」,而不僅僅是搞笑那麼簡單。

  卓別林那標誌性的小鬍子、大頭鞋,再加一根從來都不捨得離手的拐杖,創作出一個又一個經典小人物形象。這也讓後來的電影人看到,喜劇電影同樣能夠表達對社會底層平民的人文關懷。

  1972年,奧斯卡授予卓別林「終身成就獎」。五年後,1977年聖誕節的早晨,卓別林在家中睡眠時安然去世。(記者 王仲昀)

版權作品,未經新民周刊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卓別林《大獨裁者》上映,原來喜劇是「笑中帶淚」
    就是在這樣特殊的時代背景之下,卓別林懷著滿腔熱情,開始邊創作劇本邊著手拍攝。而作為當時已經頗具影響力的電影人,卓別林想要在新片中針對希特勒和納粹的消息很快傳開,這也使得電影的拍攝過程充滿坎坷。 《大獨裁者》剛開拍時,二戰尚未在歐洲爆發,很多人擔心這部電影會惹惱希特勒。
  • 卓別林的《大獨裁者》
    (1940年10月27日上映) 譯製片:卓別林經典喜劇電影《大獨裁者(1940)》編劇: 查理·卓別林主演: 查理·卓別林 / 寶蓮·高黛 / 傑克·奧克 / 雷金納德·加德納類型: 劇情 / 喜劇 / 戰爭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語言: 英語 / 世界語上映日期: 1940-10-15片長: 125 分鐘又名: The Dictator / El gran dictador《大獨裁者》是由查理·卓別林為導演,
  • 喜劇電影的最高境界,是笑中帶淚
    在現實生活中,他們或許就是我們的鄰居、親戚、朋友,每個人都很普通,但又有各自非同尋常的人生意義和個人價值。其實生活不就是一場笑中帶淚的戲,我們每個人都參與其中,難道不是嗎?  而它更大的野心,則是全部用積極正面的喜劇風格來完成這種構思。要知道,喜劇電影的最高境界,是笑中帶淚。是讓人在歡笑後感到一絲蒼涼,又在心碎後感到慰藉。無論是卓別林,巴斯特·基頓,還是周星馳,好的喜劇電影無一例外。
  • 牛皮明明:喜劇電影的最高境界,是笑中帶淚
    在現實生活中,他們或許就是我們的鄰居、親戚、朋友,每個人都很普通,但又有各自非同尋常的人生意義和個人價值。其實生活不就是一場笑中帶淚的戲,我們每個人都參與其中,難道不是嗎? 而它更大的野心,則是全部用積極正面的喜劇風格來完成這種構思。要知道,喜劇電影的最高境界,是笑中帶淚。是讓人在歡笑後感到一絲蒼涼,又在心碎後感到慰藉。無論是卓別林,巴斯特·基頓,還是周星馳,好的喜劇電影無一例外。
  • 《大獨裁者》
    10月27日,晴朗無雲,於高處,見遠山~1940年10月27日,電影《大獨裁者》(The Great Dictator)上映~
  • 神奇的卓別林,憑藉一部無聲電影,讓觀眾笑中帶淚80年
    但是在1936年的時候,在有聲電影已經全面普及之後,有「默片之王」稱號的查理卓別林,又用他誇張的肢體語言,豐富的面部表情,標誌性的肥褲子、小鬍子、破禮帽、大頭鞋讓觀眾笑中帶淚了80年。這一年他推出了他的最後一部默片電影《摩登時代》,這部在當年充滿爭議的電影,讓這個默片之王證明,無論電影技術如何的革新,個人才華始終是電影的核心競爭力。
  • 經典重溫 ° 笑中帶淚的卓別林喜劇電影《城市之光》.
    如果沒有卓別林的喜劇電影,這個世界上會少了很多歡笑。「悲劇的最高境界是喜劇,喜劇的最高境界是悲劇」。卓別林的電影達到了這樣的境界。卓別林經典影片《城市之光》-片段《城市之光》是卓別林的最後一部無聲片,但同時也是他藝術成就最高的一部電影。
  • 卓別林——電影喜劇史上不朽的喜劇大師
    人們從他奇特的服裝、可笑的滑稽的動作中,得到了極大的樂趣,又從他的不幸遭遇中由衷地產生真切的同情之心和對不公社會的憤懣和不平。扮演影片中夏爾洛這一藝術形象的,就是英國的著名影星卓別林。1889年4月16日,查利·卓別林誕生在倫敦一個家境貧寒的歌舞演員家庭裡。就在卓別林6歲時,他的父親因病過早的走到了人生的「終點」。
  • 統治好萊塢的流浪漢,永遠的喜劇大師 | 查理·卓別林
    卓別林塑造的喜劇形象被人們永遠銘記無論是流浪漢夏爾洛的善良、風趣、不幸還是大獨裁者的剛愎自用、自高自大這些都成了世界電影史上的經典造型給一代又一代的觀眾帶來了無盡的歡笑和其他拍喜劇電影的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卓別林並沒有從單純搞笑的角度去詮釋喜劇藝術在一部影片的開頭字幕他是這樣寫的:這是一部笑中或許帶淚的影片這句話似乎揭示了卓別林所有影片的特點
  • 永遠的世界喜劇大師——查理·卓別林
    1914年2月28日,頭戴圓頂禮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鴨子的流浪漢夏爾洛的形象首次出現在影片《陣雨之間》中。這一形象成為卓別林喜劇片的標誌,風靡歐美20餘年。20世紀20年代初,卓別林的電影在中國已經廣為流行。在1915年9月,他的喜劇短片開始在上海上映,上海的報紙幾乎每天都登有卓別林主演的電影廣告,中國觀眾親切地稱他為「滑稽大王」、「快活大王」。
  • 卓別林的第一部有聲片:[大獨裁者]他早前是反對這種技術進步的
    卓別林於1939年9月正式開拍[大獨裁者],1940年10月15日,[大獨裁者]在紐約首次公映。[大獨裁者]是卓別林最偉大的作品之一,也是卓別林的第一部有聲片,觀眾們首次從銀幕上聽到了卓別林的聲音(其實自有聲片問世以來,卓別林一直都是激烈反對的,他認為如果電影角色開口說話就會大大影響演員的表演
  • 致敬經典,卓別林大師的經典默片喜劇,你看過嗎
    圖片源於網絡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卓別林演過的經典默片喜劇。1、《尋子遇仙記》影片講述了玻璃匠夏爾洛(卓別林飾)在路邊收養了一名棄嬰,小孩子很懂事,經常和夏爾洛唱雙簧,他去打碎玻璃然後夏爾洛去補玻璃賺錢。後來棄嬰的母親有了錢,懸賞找孩子,夏爾洛就帶孩子找到了他的母親。
  • 影視點評:《摩登時代》笑中帶淚的社會喜劇
    卓別林無疑是上個世紀最偉大的電影大師之一,他的作品深深的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摩登時代》可以說是卓別林的代表作,正向片語說的那樣「本片講述工業時代,個人企業與人類追求幸福的衝突」。即使在八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在看影片時,同樣產生了很多共鳴。
  • 《大獨裁者》與international
    這兩天看完了卓別林的電影《大獨裁者》,在看之前對於卓別林以及電影的背景並不了解,看完後就自己的一些感受和思考寫下這些文字。
  • 1940年《大獨裁者》,卓別林第一次「發聲」辛辣諷刺希特勒
    《大獨裁者》是卓別林第一部有聲電影,拍攝於希特勒統治最為黑暗的時期。影片講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託曼尼亞王國獨裁者辛格爾上臺,他的大肆擴張導致戰亂不斷。同時,他大搞陰謀政策,煽動民眾對猶太人產生敵對與仇恨。被徵入伍的猶太理髮師查理,在這樣的高壓政策下也難逃一劫。
  • 《大獨裁者》:在希特勒氣焰如日中天之時敢於鬥膽嘲笑的電影
    他知道《大獨裁者》這個片子值得製作,果不其然,上映後票房大賣,成為1941年美國第二大賣座影片。在這部電影上映80周年的今天回顧這段歷史,最令人意外的是卓別林的超前預見。《大獨裁者》這部大師級巨片,不僅是一部令人歡笑的喜劇和冷酷無情的政治宣示,還是對希特勒這個大獨裁者個人心理毛骨悚然的準確洞察。
  • 一起看電影之《大獨裁者》
    ,電影名字叫《大獨裁者》,是一部喜劇。工人、賣花童、理髮店小工、醫生的小工,還有報童等等,都是卓別林從事過的職業。所以觀眾在他的作品中總是能看到這些職業相關的鏡頭,這些經歷也影響著卓別林的創作,所以他的作品一直都是小人物的視角。1903年5月,卓別林在哥哥的鼓勵下,毛遂自薦,在舞臺劇《偵探福爾摩斯》中得到了比利-佩吉這個角色。1914年,卓別林的處女電影《謀生》上映。
  • 電影《大獨裁者》精彩影評及觀看資源
    並且他大搞陰謀政策,煽動民眾對猶太人的敵對與仇恨,讓猶太人民陷入水深火熱的災難之中。被徵入伍的猶太人理髮師查理(查理·卓別林飾)更是在這樣的高壓政策下難逃一劫。當查理逃出邊境時,被駐守在這裡的軍隊誤認為是獨裁者辛格爾,他趁機做了一場「為自由而戰鬥」的大演說。   該片是查理·卓別林的第一部有聲片,攝於希特勒統治最為黑暗的時期,片中對他辛辣諷刺跟醜化比比皆是。
  • 喜劇大師卓別林無法上映的影片《拿破崙》
    1952年離開美國之後,查理·卓別林移居瑞士日內瓦湖畔的小鎮維威,居住在一座設備齊全的別墅之中。別墅工作人員中有一位古董專家,他的職責之一便是保護4大箱拿破崙時期的遺留物品:卓別林自20世紀20年代初開始收集這些古董,制服、帽子、馬鐙、手套、銀器、信件等都在他的收藏之列。
  • 看電影合集:豆瓣9分經典戰爭喜劇片《大獨裁者》原聲完整版
    影片講述第一次世界大戰,託曼尼亞王國獨裁者辛格爾(查理·卓別林飾)上臺。他的大肆擴張導致戰亂不斷民不聊生。並且他大搞陰謀政策,煽動民眾對猶太人的敵對與仇恨,讓猶太人民陷入水深火熱的災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