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凱歌早年曾經拍過一部叫做《百花深處》的短片,是以寓言的方式講述了老北京城一條叫做「百花深處」的胡同在城市的改造中歷經拆毀,搬遷,讓在胡同裡生活了一輩子的人們無所適從的故事。這部片子對我們這些自詡搞文化的人來說,簡直是感同身受,看完有如鯁在喉卻無法言說。以陳導當時的地位,拍這樣一部只有10分鐘的短片,我們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情懷」。
在北京也真真實實的存在這麼一條胡同並且倖免於拆遷的命運。《北京瑣聞錄》中記「百花深處」載:萬曆年間,有張姓夫婦在新街口南小巷內購買空地二三十畝,種青菜為生。漸漸地有了錢,在園中種植樹木,疊石為山,挖掘水池,修建草閣茅亭,使這塊菜地成為一個十分幽雅的所在。又闢地種植牡丹、芍藥,在池中洗漂蓮藕。夏日,當夕陽西下的時候,駛上小舟往來天綠波之中,香風撲面,真是令人心曠神怡。在黃菊澄香之秋,梅花晴雪之冬,均有四時皆宜之感。當時城中士大夫等多前往遊賞。因此北京人稱它為百花深處。
花是從古至今美好與愛意的象徵。浙江省博物館武林分館最近正在舉辦《中興紀勝》主題的南宋器物展覽。其中,有很多金銀器可謂是「百花深處」。到底有什麼樣的花呢,一起來看看吧。
1.水仙:陳官人宅用金花銀臺盞
浙江義烏柳青鄉遊覽亭村宋代窖藏
揚之水先生在《奢華之色》(這套書很好,強烈建議大家去買一套)中寫到:「『臺盞』原是酒盞與酒臺子的合成,它是酒器中的一種固定組合。酒臺子便是承託酒盞之盤,不過盤心突起如一倒扣的小盞以為承臺,因此得名。宋人稱水仙花為『金盞銀臺』,便是由此類酒器而來。」
義烏七幅臺盞的酒盞與酒臺子均為葵口,口沿各鏨纏枝卷草,紋飾鎏金,圈足外側銘曰「陳官人宅用」。
裡面的紋飾很精美,描繪的是飲酒圖案,可惜展覽現場看不到太細節的內容,可以通過圖錄上的圖片看出來。
2.葵花:南宋金葵花盞
金盞一對,整器呈六曲葵花形,每一曲各鏨折枝花一種,分別為牡丹,梔子,芙蓉,桃花,山茶和菊花,盞心一朵花中花,中心花蕊突出。圈足底緣鏨刻一周毬路紋。宋人所謂「葵花」,為錦葵科的蜀葵,黃蜀葵之類。葵花為宋人常用,見於繪畫與詩詞,成為當時習用的金銀酒具造型之一。
別看「黃蜀葵」名字聽起來高大上,實際上就是我們現在常吃的「秋葵」的花。
3.梅花:南宋銀鎏金梅梢月紋盤盞
梅梢月紋盤,盞各一件,皆作五瓣梅花形,盤底無足,寬沿。盤內與盞內皆捶揲鎏金凸花如浮雕,畫面為梅花臨水,新月當空。
4.菊花:南宋銀鎏金菊花盤盞
盤盞皆重瓣菊花形,盤為32曲菊瓣,盞為24曲菊瓣,盤與盞中心突出,打作花蕊,花瓣邊緣與花蕊皆鎏金。
5.芙蓉:南宋金芙蓉花盞
芙蓉本是荷花的別名之一,這裡的芙蓉是指錦葵科的芙蓉,與水芙蓉相對,他也稱作木芙蓉,王安石《木芙蓉》中寫道:「水邊無數木芙蓉,露染燕脂色未濃。」就是此花。此盞以鏨花紋做層疊渲染,由花心向外以線細鏨脈理。
除了這些花,本次展覽裡面還有好些花卉題材的器物,有興趣的朋友們還可以去現場看一下。
古人對自然界的觀察超越我們現代人的想像,往往人與自然之間的緊密聯繫會讓我們嚇一跳。這些以"花"為主題的器物,必定是基於當時人對自然界的細緻入微的觀察。其實,也可以理解,古人比我們現代人更加親近自然,更加嚮往自然。
亂花漸欲迷人眼,哪一朵才是你心中的那朵「花」呢?那朵花是金屬的,瓷的,還是真實的呢?花是生長在自然界的,還是你心中的呢?
賞花路線圖:
推|薦|圖|錄
戴維德基金會圖錄最新到貨!!
雞缸杯?元青花?汝窯?官窯?
以清宮舊藏為標準的系列收藏是怎樣一個水準?
個人收藏是如何成為如今大英博物館的半壁江山的
且看戴維德基金會
只要:300元!!
感興趣的童鞋可以跟我們聯繫
聯繫人「元一」,微信號「shenjianjie520」
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