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縣「尋找村寶,講好臨潁故事」文化志願服務鄉村行第四組成員在王紅芹組長的帶領下,冒著酷暑來到三家店鎮大羅莊村尋訪。
聽村幹部介紹,現年49歲的村民羅會霞,雖是一位聾啞人,卻身殘志堅,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大膽承包了村裡40多畝地,家裡養了30多頭豬,還添置了兩臺大型農業機械,徹底擺脫了貧困,成了全村聞名的致富典範。多年來,羅會霞孝老愛親,關愛鄉鄰,熱心公益,以自己勤勞善良的做人風範贏得了全村人的廣泛讚譽,多次被評為市、縣、鄉好媳婦、巾幗標兵、道德模範,最近又被推舉為「河南好人」侯選人。
滿懷著崇敬和嚮往,我們跟隨村幹部來到了羅會霞家。初進院落,幾聲貓咪犬吠,一派濃鬱的農家宅院風光馬上躍入眼帘,只見地面平坦整潔,各種農具擺放有序,掛籠內的小鳥不時歡快鳴唱,一簇簇紅花綠草在蓬勃伸展,如此的生氣和活力,分明映現出了這家人的淳樸勤勞、向上向善的良好家風。
一臉笑意的羅會霞把我們迎進屋內,熱情地拿出綠茶遞到我們手裡。這時,幾位鄉鄰也聞訊來到家中。大家七嘴八舌,紛紛談論著羅會霞多年來對家人、對鄉鄰以及為村裡做出的較大貢獻。
羅會霞1971年出生於羅莊村,受家庭遺傳因素的影響,命苦的她一生下來就感受不到世界上的任何聲響,更無法與任何人進行交流。該上學了,看到小夥伴們背上書包蹦蹦跳跳上學去,她卻在暗地裡不知流下過多少傷心的淚水,幼小的心靈過早地承擔了人生的不幸和艱辛。
既然命運對我不公,但我絕不能趴下:只要精神不破產,美好總會有發生。抱著這種信念,羅會霞像一棵頑強的小樹苗,歷經風霜雨雪,終於長成了參天大樹。
1994年,23歲的羅會霞經好心人說合,嫁給了同村姓宋的一戶人家。當時,家裡三間露天破瓦房,家人一直吃著救濟,屬村裡的貧困戶。進門後的羅會霞領著一家老小,不等不靠,經過三年頑強打拼,翻修了7間房屋。又過了幾年,她們家又添置了兩臺價值30多萬元的大型收割機、拖拉機,並承包了村裡40多畝地,年年小麥、辣椒雙豐收。她還在自家院裡建了豬圈,養了30多頭豬,每年都能賣個兩三萬元。如今,全家人不但徹底脫了貧,而且還成了人人羨慕的富裕戶。
談起這些變化,羅會霞年邁的老公公很是感慨,他說:「會霞就是能幹,俺家的拖拉機剛買回來第二天,從來沒摸過拖拉機的她上去就能開起來,一連繞著村裡跑了好幾圈,村裡人見了感到很驚奇,可讓我嚇得卻不輕。後來,每到割麥或犁耙地的時候,俺孩兒開累了,她都能頂替他開上一陣子。這不,家裡承包的幾十畝地,有20畝種上了小辣椒,前幾天辣椒又該要澆水了,俺孩兒在外面打工不在家,她一個人又鋪管又收管,硬是自個兒把20畝地的辣椒澆了一個遍,近50歲的人了,還這麼拼命,讓我心疼得不行,真擔心她的身體。」
「俺常常白天想、夜裡想,甚至做夢也想,俺不知道哪輩子燒高香了,娶了會霞這麼好的兒媳婦啊。會霞儘管聾啞,但她領著俺全家人勤勞致富,不缺吃不缺花。在她的操持下,俺孫女已出嫁了,孫子也結了婚,如今會霞也當上婆婆了,一家人和和睦睦的,多讓人羨慕啊。
「俺年齡大了,患有眼疾,還常有這病那病的,她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時時提醒俺要加衣服,按時吃藥,經常陪俺看病。會霞的婆婆下世多年了,俺一年四季的衣服鞋襪都是會霞來置辦的,每次出門前,她都會給俺收拾得乾乾淨淨,清清爽爽。一到夏天,她提前買好涼蓆給俺鋪床上,俺屋的空調比她們屋早安了兩年。村裡人都羨慕俺說,您能娶上這麼好的兒媳婦,真是恁家上輩人修來的好福氣啊!」說到動情處,老人家聲音有點哽咽了…...
村幹部接過話來:「會霞不但對家人好,對村裡人也很好呀,她種的菜經常無償送給街坊鄰居品嘗。村裡路剛修好時,路兩側還是溝溝坎坎的,她不吭不響,義務拉土進行了回填,深得村民好評。」
我暗自觀察,大家誇會霞時,她靜靜地聽著,時不時流露出羞澀的神情。有時,還「咿呀,咿呀」地似乎想發表點看法。
我們輕聲問會霞的老公公「老人家,會霞說的聲音您能聽懂嗎」?他回答:「我們一家子時間長了,大多能聽懂,我說的她也大概能知道啥意思。」
這時,老人面向會霞大聲說:「會霞,我年齡大了,但還能在家幫你喂喂豬,咱全家共同努力吧,看誰掙錢多,中不中?」
會霞一臉興奮,大聲「咿呀」著,高高舉起了拳頭。看來,會霞不僅聽懂了,而且也堅定地表了態。大家紛紛都鼓起掌來,為他們一家人祝福加油!
短暫的尋訪活動,不知不覺很快結束了。返回的路上,我們都覺得,羅會霞的事跡儘管沒有那麼驚天動地,但總有一種感動和震撼像過電影一樣,一直在腦海中迴蕩。就像一首歌中唱的:
一時矢志不免怨嘆
一時落魄不免膽寒
……
不管你現在有多大
只要開始永遠不晚
不管你現在是什麼情況
只要努力就有希望
……
在這個世界上
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除了生命都是瑣事
……
三分天註定
七分靠打拼
笑對人生路
愛拼才會贏
相關連結---
大羅莊村,在臨潁縣城東14公裡,五裡河南岸。明初羅姓遷來建羅莊(今小羅莊)。至清初,大部分向東遷此,故名大羅莊,屬三家店鎮。全村260戶,1304人,均漢族,耕地2320畝。
編輯 | 趙曉培
審校 | 周豔娟
監製 | 梁佔傑 張志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