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說》第五季總導演:我們對「Z世代」或許有誤解|

2020-11-19 金鷹網

   少年二字,承載著一個國家的希望與未來。少年的聲音,也該成為社會發展中最具辨識度的音色。

   2020年4月18日,國安球員于大寶迎來32歲生日。這一天,他許了一個特別的生日願望,希望湖南衛視《少年說》節目中,來自貴州的14歲少年陳昱帛不要終結足球夢,更喊話貴州恆豐俱樂部,給小孩子一個試訓機會。

   一位小小少年的夢想,引起足球國腳關注,甚至引發「中國少年的足球夢我們該不該支持?」的全民性話題討論。這並不是熱播五季的《少年說》第一次收穫如此強烈的社會反響。

   早在節目創立之初,《少年說》已明確:用最真實樸素的方式,通過一方「勇氣臺」,為青少年提供情緒的出口,為家庭、學校和社會打開走進孩子內心的入口,在真實經歷呈現和教育理念碰撞中探索普適意義。

   於是,我們看到有擔當、有作為、敢發聲、敢追夢的「00後」「10後」新一代青少年鮮活的模樣。他們志向高遠,有車迷少年把愛好變成夢想立志中國汽車製造;他們心懷祖國,有跆拳道少女刻苦訓練期待為國爭光;他們格局遠大,有海歸少女帶著拳拳赤子心表白祖國;他們善於思考,有少年呼籲社會關注抑鬱症、有女孩吐槽爸爸給員工開工資太低;他們懂得感恩,有音樂少年將父母的支持銘記在心;他們活潑有趣,有少年吐槽「小仙女」老師心太大、媽媽是「微胖界的翹楚」……

   關於青春成長的故事,有笑有淚,有吐槽有溫情,但無論是哪一種表達,觀眾都能從中感受到千禧一代對家庭、社會、國家的思考與感悟。

尋找真實的力量
「00後」在主流媒體上是安靜的一代人。

   打開電視,很少有一檔節目將鏡頭對準和網際網路同步成長起來的「Z世代」,他們究竟有著怎樣的青春態度、目標夢想?和80後、90後們有哪些不同特質?這些疑問,正是《少年說》選擇走進一群青蔥少年的初衷。

   在這個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卻鮮少有人去問「孩子,你是怎麼想的?」由85後、90後組成的《少年說》主創團隊,對此深有感觸。「在70後眼中,80後曾被預言是垮掉的一代;在80後眼中,90後被看作非主流的一代。似乎每一代人的成長過程中,總會遭遇各種各樣的聲音,或是批判。」

在樸鶴冉看來,這種誤解的產生,恰好是節目的著眼點和突破口。「我們往往喜歡以居高臨下的成人視角推測孩子的世界觀。其實,他們才是社會關係中最單純的一類,同學、父母、家人、師生幾乎構成全部的關係網。為什麼不能透過一聲聲稚嫩的喊話,還原當下中國最真實的青少年群像?」

   真實的聲音在哪裡?《少年說》拍攝前,主創團隊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走訪調研,並針對6-18歲青少年群體設計一套20道題的問卷調查。一張張的反饋單,寫滿孩子的心聲,也一次次「打臉」成年人的思維定勢。

   最令節目組驚訝的,是孩子們面對問題時的處亂不驚,解決問題時的包容多元。樸鶴冉舉例,問卷中一道關於「父母吵架冷戰,你會怎麼做?」的問題,大多數孩子認為,爸媽吵架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之分,應該勸兩個人換位思考。

劉嘉儀與外婆探討「享受生活」與「艱苦奮鬥」

   樸鶴冉感慨,很多時候,這一代小孩反而成了大人的榜樣。「比如我們總覺得理想太空泛,實現概率很小。現在的孩子卻絕不是說說而已,我遇到一個男生,立志要成為軍人,他就每天堅持飯後跑步,鍛鍊身體。有小朋友想做科學家,就會有意識多讀多看科學類的書籍,他們會時刻為實現夢想而準備著。」

   一個個孩子仿若一點點星光,《少年說》將微光匯成銀河,發散出穿透夜空的力量。

呈現平等的視角
看過《少年說》的觀眾,第一眼記住的,十有八九是高達5米的「勇氣臺」。

   這個標誌性元素的誕生,始於節目「平等視角」的價值理念。當時,主創團隊設計了幾套方案,有7層樓高的演講臺,也有孩子和父母同處一個房間卻看不到彼此的「神秘暗室」,呈現出來的效果都不甚理想。

   經過幾輪測試,最終確立了「5米高勇氣臺」的方案。這個高度,既會讓孩子有點點恐懼感,需要鼓足勇氣走上去,找到一種俯視的感覺,也不會造成與臺下傾聽人群的距離感,將臺上臺下的互動交流達到最大化。

   「去濾鏡化」敘事方式,是《少年說》最與眾不同之處。很多人好奇,這些個性鮮明的孩子從哪裡找到的?樸鶴冉透露,節目錄製前,導演組會在每所學校待滿三周,設立一間「心理教室」,有表達欲望的孩子利用課後時間,都可以找導演聊心事,結果每天放學後教室門口都會排起長隊。

   通常,一次錄製會有60-70個孩子,每個孩子講述的內容,節目組都會一一進行多方核實,確保故事的真實性,也避免孩子被輿論環境傷害。「我們遇到過耍小伎倆的小孩,想通過上節目向家長要手機,被我們識破之後,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樸鶴冉坦言,因為節目時長有限,又要迴避話題雷同性,最終能夠播出的只有30個人。

   這幾年,《少年說》一路從南走到北,擁抱多元城市文化,在各色風土人情中一覽祖國繁盛。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城市的少年也展現出不一樣的青春困惑。樸鶴冉發現,北方的孩子學習壓力普遍偏重,最渴望父母管的松一點,南方的孩子剛好相反,內心最期待父母的關注。「我們只是完整地呈現出不同地域下的家庭教育問題,這些成長的煩惱,也是幸福的煩惱。有時候,心裡話說出來的那一刻,壓力也隨之釋放了。」

   一方「勇氣臺」,無形中成了學校、家庭教育的「檢閱臺」,親子、家校溝通的平臺,擊中每一位觀眾內心的柔軟。

接納不同的聲音
孩子們的心聲不止關乎成長,還有與時代共頻的公共議題。

   正在播出的《少年說》第五季中,吳悠呼籲社會關注抑鬱症,尹一善勸爸爸給員工漲工資,陳諾學會判斷是非需「講法律、講證據」,劉嘉儀與外婆探討「享受生活」與「艱苦奮鬥」。

   這些困惑和煩惱,將思考的觸角延伸到社會價值輸出層面。讓觀眾有機會看到,當代青少年的價值追求、思想觀念和利益訴求呈現出更加複雜多樣的變化。

   當然,也有另外一種聲音。當孩子們喊出心聲會不會造成二度心理傷害?「少年說」反而成了「少年傷」。

   樸鶴冉認為,一檔節目應該接納不同的聲音,任何一種評價都是正常的。從節目回訪效果來看,大多數孩子的難題得到了解決,親子關係更加融洽。比如此前被爸爸撕畫的女孩言佳宇終於獲得家人的支持,報了專業美術班;留守女孩歐陽霜榕的心願被在外打工的父母聽到,在父母陪伴下過了幸福的生日。

   最近備受關注的14歲足球少年陳昱帛,在節目中對天台下的媽媽、大伯表達了渴望成為職業球員的夢想。臺下,他的母親雖然眼含熱淚,但仍然「殘酷」地拒絕了他。樸鶴冉透露,這期節目播出後,不僅引起了球員于大寶、張玉寧的「力挺」,陳昱帛的母親也有了讓步的意思。

   樸鶴冉坦言,在社會力量的推動下,相信圓夢的將不止是一個足球少年,還有千千萬萬渴望踢球的孩子。「一期節目,如果能改變一種觀念,一種生活方式,或者人生軌跡,甚至是個體命運,那將是《少年說》存在的最大價值。」

傳遞正向的能量

   往往,少年們的小焦慮背後是一類人面臨的社會困惑,《少年說》始終擔當著「引導者」的角色。

   李仁志的媽媽從事外賣配送員的工作,他希望社會能給予外賣從業人員更多的善意。透過節目,觀眾能感受到「職業沒有高低之分、敬業和認真的人都值得被尊敬」的正向引導。

   「道館女霸主」王釋閱酷愛跆拳道,立志加入國家隊為國爭光。她的執著堅持,激發了更多人的運動熱情,參與到強身健體的全民運動中來。

   10歲女孩王婭蔚夢想成為聯合國秘書長,折射出人們對世界和平的嚮往;海歸女孩李知恩發自肺腑的感言「在祖國的建設中我不想缺席」,是每一位炎黃子孫沉甸甸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

   正是以綜藝之姿連結國家和時代的屬性,關照少年對時代和社會問題的表達,讓《少年說》成功破圈,吸引更廣泛全民大眾的參與和討論。據統計,節目抖音短視頻播放量已超18億,獲得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共青團中央等主流媒體多方肯定,包括中國空軍、中國消防、國家體育總局、北京冬奧會等權威機構皆為少年點讚。

   飛揚自信的青春在螢屏律動,也為疫情籠罩的當下注入能量因子,提振精氣神。樸鶴冉透露,《少年說》第五季於春節前錄製完成,節目中整潔的校園,熱鬧的操場,朗朗的讀書聲,讓身處「超長假期」的學子們仿佛找到了重返校園的感覺,紓解當下的焦慮情緒。從另一個視角,體現了《少年說》堅持已久的精神立場與價值底色。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二字,承載著一個國家的希望與未來。少年的聲音,也該成為社會發展中最具辨識度的音色。

《少年說》,當贊!

相關焦點

  • 央視《中國少年說》第一季收官——打造「Z世代」中國少年群像...
    而如何對心智尚未成熟的「Z世代」加以妥善引導,就成了全社會面臨的共同問題。隨著12月5日第十期的播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20年度重點節目《中國少年說》第一季正式收官。自國慶假期開播至今,共有30位個性鮮明的少年登上節目舞臺,他們最大的17歲,最小的才9歲。
  • Z世代的出現,給《聲入人心》第二季帶來了更多可能
    :「我希望能有更多人,真正通過這個節目,了解我們是怎樣練成一個歌劇演員的。」與第一季帶給大眾的震撼式體驗不同,第二季的節目中更添了許多來自音樂劇、歌劇、美聲行業內的新鮮面孔。其中,不乏朝氣蓬勃的Z世代。青春、活力,看見舞臺和業內前輩們歌唱,會不由得露出「星星眼」這群年輕人,給《聲入人心》第二季帶來了很多看點。
  • 碧梨與防彈少年團,怪奇又精緻的「Z世代領袖」
    這些冷靜又尖銳的問題,為Billie的「壞女孩」時代寫下註腳——你有做自己的自由,你有不被凝視的權利。一個如此「失格」的年輕女孩,就是激活Z世代反叛因子的催化劑。正如老一代總愛用審視的目光批評下一輩,叛逆則是每一代年輕人的反抗機制。
  • 關於Z世代,你了解嗎?
    《明日之子樂團季》做起了Z世代音樂人的抽樣調查,在書寫代際故事方面,向前邁出了一大步。這個夏天過得非常好第一期節目中,19歲的楊潤澤唱了首funk音樂,並不是毫無瑕疵,但贏在自在鬆弛、遊刃有餘。《明日之子樂團季》總導演馬昊在接受採訪時曾感慨:「太素了,這些男生真的太素了,你會發現他們學樂器不是奔著成為藝人或歌手,不是以被關注為目的。能出道嗎?他們不在意,甚至有的人來(節目)之前,連『出道』這個詞都不懂。他們只是愛音樂,在這裡,能有一群夥伴一起玩音樂。」與卯足了勁兒想要出人頭地進入娛樂圈的藝人不同,《明日之子樂團季》的選手們「野蠻生長」的少年感噴薄而出。
  • 9012年都要過去了 我們如何讀懂Z世代?
    9012年都要過去了,我們如何讀懂Z世代?世界之所以有意思不就是因為有無所畏懼、個性張揚能量滿滿的青年嗎?近年來,Z世代總是讓你腦洞大開。還記得兩年前的「拒訂盒飯」事件嗎?劇組主任對一名95後實習生說,麻煩你開完會給大家訂盒飯,我請客。實習生認真地說,對不起,我是來實習導演的,這種事我不會做的。
  • 9012年都要過去了,我們如何讀懂Z世代?
    近年來,Z世代總是讓你腦洞大開。還記得兩年前的「拒訂盒飯」事件嗎?劇組主任對一名95後實習生說,麻煩你開完會給大家訂盒飯,我請客。實習生認真地說,對不起,我是來實習導演的,這種事我不會做的。網友紛紛跟帖「吐槽」身邊的90後員工:不懂禮貌、太自我、目的性強、不會與人相處……不少90後懟過來:大家是平等的,是你們的觀念出了問題!
  • 《少年邦》:如果Z世代當政,美國黨派政治能否彌合?
    德克薩斯州「少年邦」項目的負責人保羅·巴克(Paul Barker)說。 傑西·莫斯和阿曼達·麥克貝恩,都是早有建樹的紀錄片導演。他們的上一部紀錄長片《夜宿人》(The Overnighters),聚焦於外來務工者和當地居民的糾葛,獲得聖丹斯電影節的評審團特別獎。在拍攝《少年邦》前,他們一直保持著三人的團隊規模,同一主題拍攝不少於兩年。
  • 麥當勞在《當燃是少年》開「情感餐廳」,招募Z世代打工人!
    作為「移動原生代」與「獨二代」的混合體, Z世代的就業觀被打上了與其時代符合的標籤。如何理解這代人?如何感知他們的態度和熱血?這次麥當勞與《當燃是少年》聯手,發掘該群體在不同維度下的夢想和激情,給95後的Z世代們一個表達的出口。分享真情實感是95後一代表達自己的方式之一,《當燃是少年》把分享和對話的場景也放到了節目中來。
  • 從一匹馬和一個梨,說說「Z世代」音樂
    2020年,「Z世代」人口已經佔到全球總人口的30%,這些深受網絡影響的95後,音樂口味如何? 這要從一匹打敗了鴨子的馬,和一個得了五個格萊美的梨說起。 轉折總在意料不到的地方發生:有個99年生的Lil Nas X,用一首專輯封面全是馬的《Old Town Road》,徹底擊敗了Drake。新歌首次登榜就超過Drake的周播放記錄,並以連續19周的霸榜成績,成為2019年Billboard冠單。
  • 日漫第五世代的劣勢
    依託二次創作進行作品推廣,本身就有被二次設定反噬的可能性。1.1. OOC真的是壞事嗎?前面講過,第五世代的特徵之一就是模糊了「受眾」和「創作者」的界限。那麼問題來了,「創作者」之間有高下階級的分別嗎?原作作者為什麼要高人一頭?為什麼二次作者就不能平等地對作品擁有解釋權?
  • 李宇春的普通Disco,二次元的第五世代
    第五世代先簡單解釋這個詞。日本學者們將御宅文化劃分為五個世代,後兩個世代之間的區別並不太大,都有網絡化和輕度化的特徵。第五世代,是指在網際網路發展之後分享成本極速降低,帶來唱見、遊戲實況、二次創作、鬼畜惡搞等用戶UGC行為,在這一時期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御宅族。(回復「0420」可以看到@Zecy 更深入的見解。)
  • 《運動吧少年》:在競技中為Z世代少年面貌"上新"
    這兩檔節目在立意上可以說有異曲同工之妙。一個聚焦於出道多年且年齡均為30+的女藝人,一個聚焦於年齡18~22歲、平均身高185cm且擁有運動天賦的Z世代少年。都是平常節目中很少看到的群體。而這個暑假,芒果臺把他們都請到了臺前。
  • 「Z世代「後浪:在觸漫,我是自己的導演
    「在觸漫,我是自己的導演」  沫瑩雪用觸漫創作已經有兩年的時間了。她的媽媽曾是繪本館的館長,受媽媽影響,沫瑩雪小時候相對更喜歡看小說、繪本,反而沒怎麼看過漫畫。  一次,偶然得知自己的好朋友在觸漫上創作漫畫之後,沫瑩雪才發現原來腦洞還可以這樣玩,覺得特別不可思議。經朋友的推薦,沫瑩雪後來也漸漸喜歡上了在觸漫創作。
  • 從《橋邊姑娘》《少年》到《微微》,QQ音樂接連打造Z世代新經典
    近日,《青春有你2》練習生傅如喬的個人新單曲《微微》勇奪QQ音樂開放平臺「青春不打烊」原創歌曲徵集大賽第二季冠軍,不僅火速躋身QQ音樂巔峰榜流行指數榜TOP1,更在各大社交平臺引發海量共鳴和翻唱,成為今夏又一刷屏級「爆款」金曲。
  • 《說唱新世代》:歡迎來自Z世代的新鮮辛辣表達
    每天都要通過投幣打卡,又有社畜那感覺了。生番、斯威特、Tango z這些OG,講話超級逗,觀眾直呼「歡樂喜劇人」。帶著給兄弟「報仇」的目的站在現場的那奇沃夫,作為新人實力不錯,上臺炸,下臺就默默觀察其他選手,還時不時露出「獵人微笑」,彈幕中都說他散發出「你們被我一個人包圍了」的氣場。又說他是「小灰灰進羊村」。
  • 《說唱新世代》:歡迎來自Z世代的新鮮辛辣表達
    到了臺上,認真地唱出「你看 光陰似箭 兒女雙全已不再少年 歷經化蝶破繭 而立當前 舉杯送流年」,讓觀眾唏噓之餘更覺意外。而來自杭州的Tango z ,用一首吳語方言說唱《Love paradise》展現人間天堂杭州,直接表達對家鄉的感情,讓聽慣了川渝方言說唱的觀眾耳目一新。
  • Z世代實驗室|前浪VS後浪 關於設計和青春,他們有不同的答案
    1、對於2020的前1/2,她這樣說:Jen:從表面看疫情讓我們損失了不少寶貴的時間, 但也給了我們磨練自己,充實自己的機會。2、對於Z世代們,她這樣說:Jen:每一代的童年的回憶挺不一樣的。 不過我相信,不管是Y世代還是Z世代,大家心裡一定還是「那個少年」,渴望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
  • 誰動了Z世代的「奶酪」?
    B站「後浪」視頻被刷屏,95後的朋友說:「感覺B站讚美的青年並不是我。」「Z世代」一瞬間被所有的商家瞄準,說Z世代就是他們的目標消費群體,95後的朋友說:「天天喊Z世代的一定不是Z世代,我一個95後覺得他們所標榜的Z世代一定不是我。」
  • 金莎隨母姓被他說尷尬?被誤解或許是毒舌張紹剛的宿命
    一旁的程莉莎說:這其實很正常,張老師。表面看,張紹剛的確是說了「尷尬」,但這算嘲諷嗎?可以有兩種理解,一是作為主持人,張紹剛多問一句尷尬,其實也是站在觀眾的角度去理解。如果張紹剛把「尷尬」換成「誤解」,說成「要不這個自我介紹就容易誤解「,更精準,但他用的是尷尬。
  • Z世代是什麼意思? Z世代簡單介紹
    Z世代是什麼意思? Z世代簡單介紹時間:2020-12-22 19:3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Z世代是什麼意思? Z世代簡單介紹 Z世代是什麼 對於大多數女性來說Z世代是什麼,一起跟隨小編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