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後浪」視頻被刷屏,95後的朋友說:「感覺B站讚美的青年並不是我。」
「Z世代」一瞬間被所有的商家瞄準,說Z世代就是他們的目標消費群體,95後的朋友說:「天天喊Z世代的一定不是Z世代,我一個95後覺得他們所標榜的Z世代一定不是我。」
事實上,任何被定義的行為,當下的年輕人都不喜歡,他們說,「別教育我,別讚美我,別批評我,別鼓勵我」,他們同意:「讓我待著,做自己」。他們也常常會感覺,「明明什麼都沒有,但覺得自己將來什麼都會有?」
儘管這一代年輕人或許改變不了世界,但確實比上一代人在更努力的做自己了,也更努力的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一切。
可遺憾的是,被標榜Z世代的群體卻成為汽車廠商「扎堆」營銷的主流方向,不過大多仍屬於「蹭熱度」或「一波流」式的營銷打法。
也正因此,那些「朝秦暮楚」「淺嘗輒止」的車企營銷手段既不能帶來流量與銷量的轉化,也無法提高用戶黏性與忠誠度,更讓企業的決策者、營銷人與Z世代的認知「鴻溝」變得越來越大,以至於許多品牌方自認為高明的營銷,在「後浪」們聽來卻只是「尬聊」,更不用說能與年輕用戶「玩」在一起。那些自以為很懂Z世代的汽車廠商自然也與真正的Z世代拉開了一道「鴻溝」。
但究竟如何才能消除這一道鴻溝?其實本田宗一郎很早就給所有車企留下了破局之道:「我在研究所,研究的不只是技術,更是人的感受與喜好。」
與以往的上市發布會不同的是,「來福醬」的上市發布會沒有傳統的主持人,全程都是一個二次元卡通人物「來福醬」的聲音,更有二次元高人氣IP熊本熊,將「萌」演繹的淋漓盡致,而「萌」作為ACG文化語言有多種意思,可以是「可愛」,也可以是「熱愛」,無論哪一種解讀方式,都深受Z世代群體的歡迎。
事實上,70、80後是比較典型的崇洋媚外的一代,而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一同長大的95後更喜歡在文化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他們崇尚國學、愛古風、穿漢服,深愛著ACG文化,相信文化無國界。
顯然,深受本田宗一郎營銷宗旨的「來福醬」很懂Z世代,不僅取名是非常日系萌萌噠的「來福醬」,而且還帶給人很大的「反差感」,在一幅萌萌噠的外表下,還有一個非常硬核的內核,用官方的話術就是「可鹽可甜」。
正如東風本田汽車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鄭純楷所說:「全新車型LIFE以『來福醬』的形象示人背後,是東風本田賦予每一款車情感,和用戶交流的用心。」
其實,東風本田在來福醬很早的預熱宣傳期就選擇與實現「新增長」的價值窪地——B站進行合作,獲得了如今眼光「挑剔」的Z世代「一鍵三連」(點讚、投幣、收藏)式打賞,通過B站UP主的專業力、創意力,與年輕Z世代建立高粘性信賴關係,真正聯結新產品與年輕消費。
而東風本田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抓住Z世代群體的胃口,在圈層營銷上遊刃有餘,與其在思域上精準的粉絲營銷常年的積澱不無關係。東風本田將思域車主定義為一群有夢想也有責任,有追求也有擔當,並邁向成功的主流青年一族,被稱為「C位客」。
思域選擇用產品搭建一座橋通往車主內心深處,用汽車延展生活,將思域車主聚焦,並取名「C位客」,試圖引起情感共鳴。而思域的粉絲也有著自己的信仰,他們甚至對「紅頭本田」有些痴迷,和賽車、改裝、街舞、音樂、遊戲等年輕生活方式融為一體,逐漸樹立起了獨屬於思域自己的圈層文化。
一直以來,很多車企都想打通車主圈層,不斷定義他們,然而大多都無功而返。一方面,是因為消費市場、消費需求紛繁複雜,為消費群體找到產品歸屬與陣營本身就存在困難。另一面,並不是所有產品都有凝聚一群人、提煉出一種精神的實力,能夠做到這一點的產品其實很稀少。
科洛波洛斯在《圈層效應》中曾說:「只有理解消費主力95後的商業邏輯,懂得如何討好這一代年輕人,未來的商業才能成功。」
可是,面對未來5年Z世代4000萬的購車需求,任何一家車企都不想放棄這一塊美味的「蛋糕」,但在95後購車需求趨向越來越「寵物化」、社群化的生活方式中,究竟什麼樣的營銷才能真正的打動他們?或許,東風本田正用自己獨特的圈層營銷方式來告訴市場答案。
文/封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