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派》《小歡喜》……教育題材為何熱點頻現

2020-12-27 中國青年報

在婚姻、婆媳、養老等傳統話題之外,開闢養育這一深層的社會學議題,是近年來家庭情感劇創作一直延續的視域。比如,聚焦「幼升小」話題的《虎媽貓爸》曾讓很多家長感同身受唏噓不已。而講述都市家庭應對中考故事的《小別離》戳中無數家長的內心,成為當年現象級劇作。去年暑期檔播出的《帶著爸爸去留學》,將教與養的敘事挪移到海外,延展了家庭劇聚焦教育主題的社會空間。而《少年派》《小歡喜》則不約而同地圍繞高考展開創作,並延伸出親子關係、原生家庭等一系列話題的討論。創作者和觀眾為何對這一類型情有獨鍾?這個類型為何總能戳中大眾的敏感神經,激發廣泛的輿論關注?這些問題值得引起業界的思考。

從校園到家庭的場景變化更貼近現實生活

現實題材劇作在藝術化觀照現實、多維度描摹現實之時,也將社會結構與社會心態的變遷印刻在自身的敘事形態之中。如果我們將觀察的時間線稍稍拉長,就可以發現教育題材電視劇敘事場景由校園轉向家庭的歷史流變軌跡。20世紀90年代,電視劇《十六歲的花季》《十七歲不哭》《花季雨季》等主打校園的青春故事,著力表現校園場景下的師生關係和學生成長。進入新世紀,以《十八歲的天空》為代表,教育題材電視劇以一種輕鬆愉悅的口吻描繪朋友式的師生關係,呈現青春期個體的遭遇和變化,師生形象愈加多元立體,而這種輕喜劇的敘事風格延續至今。眼下,以校園為主要敘事場景的劇作更多地聚焦於青春愛情故事。而在教育題材中,原先作為故事背景或戲劇情節觸發機制的家庭日趨前置,家庭空間成為投射青少年成長問題的主要場域。原生家庭因素,尤其是對父母的教育理念與教育行為的展現與探討愈發深廣,進而衍生了「教育題材家庭劇」這一融合家庭倫理劇與校園青春劇的敘事新類型。

《小別離》《帶著爸爸去留學》《小歡喜》《少年派》等,鋪陳出各種類型家庭結構和家庭教育方式,展示了家庭生態對教育的重要意義。這種教育生態的場景置換折射的是社會結構、社會環境和教育制度的調整變化。改革開放帶來社會轉型,單位制集體生活和農業社會幾代同堂的現象越來越少見,三口之家成為主流的社會單位。與此同時,離異家庭、留守家庭等新形態出現,帶來親子關係和代際溝通的新問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人社會化的第一環節。在家庭場域為教育破題,教育題材家庭劇的流行是現實題材劇作對現實教育生態變化的有力觀照。望子成龍的期盼在父母,個性解放、自我選擇的抗爭在孩子,如今教育的現實焦點在家庭,相應的家庭教育就有了被書寫與表達的渴望。積極的現實主義創作態度就抓住了這些生活中的熱點、難點,在對現實正確認識的基礎上,以藝術的思維再現現實生活,引發社會共情,帶動理性思考。

成為了觀眾自我評價的鏡像存在

家庭劇是距離現實生活最近的電視劇類型,它真實有代入感的特徵更易為觀眾開啟探尋生活方式、追問生命真諦的歷程。從某種程度來說,家庭劇就是觀眾對家庭生活自我認知、自我診斷的鏡像存在。要實現這一敘事功能,就必須有真實生動的細節。這是電視劇的血肉,既可以彰顯戲劇的張力、人物的性格,還可以引發觀眾情緒的震顫,情感的共鳴。

在《虎媽貓爸》中,趙薇飾演的「學霸虎媽」是職場上的鐵娘子,但與養孩子的鬥智鬥勇中也常常敗下陣來。女兒不肯刷牙時,她一句「要麼刷牙,要麼就在衛生間不要出來」的無奈,讓無數媽媽觀眾心有戚戚;為了女兒上學,她變賣房產,又讓多少家庭為之神傷。而在《小歡喜》中陶虹詮釋了單身母親宋倩的角色。給女兒送秋褲,囑咐先在被窩裡焐熱;擔心女兒早戀吃虧,滿臉的焦慮和不安;與女兒爆發衝突時,歇斯底裡的哭泣等。她與女兒喬英子的「戀愛型母女關係」落到生活的細節表現之中。這個「以愛之名綁架孩子」、既「可恨」又「可憐」的形象,在現實生活中既「少見」又「普遍」,既具備真實個體的普遍性,又承擔著作為劇中人的典型性與戲劇性作用,使宋倩這個人物跳脫了母親形象以往臉譜化的塑造瓶頸,為觀眾打開了思考家庭對子女教育影響的新切口,引發了廣泛共鳴。

隨著媒介技術的發展,電視劇的創作播出環境發生改變。網上彈幕追劇幾乎已經構成年輕一代受眾收看電視劇的常態。在彈幕上,海清飾演的童文潔懟人氣質不減,獲得「我媽本媽」之封號;季勝利別名「季憨憨」,對手機屏幕以手寫輸入法發微信,這一暗合中老年手機使用習慣的細節,讓網友驚呼「真實」。人物塑造的強代入感使劇中的細節敘事引來「怎麼這事兒演得就跟我家的一樣」之類的評價,同時也使觀劇粉絲沉浸在劇作視頻的剪輯、拼貼的「二次創作」之中。

判斷一部現實題材作品成功與否,不在題材是否宏大、主題是否昂揚,而在藝術表現上是否下功夫。要突破人物的公式化、概念化表達,恰在於對每一處細節上細緻的藝術加工。《帶著爸爸去留學》播出後高開低走,劇情失真令人唏噓。嬉皮笑臉、虛榮心強的陪讀父親,性子直接、脾氣爽朗的後媽,集合「獨一代」氣質的子女,這些標籤化的人物集中一起卻未能將移民海外的內心衝突、倫理衝擊的豐富性展現出來,僅僅展示富裕家庭內部的情感裂變不足以滿足觀眾認識這一群體的心理與情感需求。

溫暖積極的表達給人以精神的光明與敞亮

家庭是濃縮社會問題的場域,一部現實題材的家庭劇往往充滿對當下生活的觀察和思考,且帶有方向。簡單地說,好的作品要有細節的真實,思想的重量。為投觀眾所好,家庭劇的創作曾陷入題材同質、趣味低俗、市場飽和的泥淖。這種並不健康的創作環境帶來家庭劇後續影響乏力,縱然熱播也只是鬧劇式的「快餐消費」,無益於觀眾積極向上的審美人格的培養。

教育題材家庭劇在話題上的高延展性,可以有深度地挖掘話題並帶動一連串的相關敘事。家庭教育作為一個切口,延伸出一整個家庭生活的扇面。搶佔學區房、中年父母的職業危機、二胎婚育……一系列社會熱點話題的拼接,得以在社會宏觀系統中整體把握教育問題生發的情境。就像高考全然不是學生個體面對的一場簡單考試,而是其家庭所在社會關係網絡中極具象徵意義的節點事件。誠如《小歡喜》主演兼編劇黃磊所說:「我們演的是生活,不是高考。」一個現實題材作品一定著眼於觀察和表現生活,呈現家庭生活的多重面向,將情感婚姻、代際碰撞、職場風雲等不同社會角色之間的故事,如萬花筒般的整合在一起。

植根現實,觀照現實,教育題材家庭劇要把握當今中國複雜紛亂的現實,在看似庸常的人生百態中捕捉和揭示時代發展的氣息,為理解個體與家庭、家庭與社會以及人性本身提供新的維度和視野。我們呼喚「溫暖現實主義」的劇作,溫情講述主人公在面對困境時的生活智慧,《小別離》和《小歡喜》都在有技術含量地呈現現實,點破焦慮卻不刻意渲染或傳遞焦慮,而是著眼於刻畫最樸實的生活細節,著力呈現家庭生活中經歷的小波瀾。

教育題材家庭劇演繹教育,但思考的遠不止於教育。這才是現實題材劇作更高的藝術追求。對家庭私域的戲劇觀照,連接的是公共領域問題的思索。比如,對喬英子緣起於「自私的母愛」的抑鬱症的敘事,引人思考都市家庭的情感困境。得知病因後,離異的宋倩和喬衛東在醫生建議下改善關係,幫助女兒走出抑鬱症的折磨,則給人一種情感上的撫慰和方法上的指引。在宏闊的社會背景中,刻畫孩子與父母的雙向成長,達成彼此關係的和解,是教育題材家庭劇對現實生活有所幹預的藝術探索。

「家」是社會個體幸福感的源泉,是解決問題的避風港。當前,教育家庭劇已經形成了「養育+日常生活」的電視劇敘事結構模式。它以一種輕喜劇型的創作視角,將鏡頭對準家庭內部的相聚、餐飲、交談、行動,使故事人物與觀眾的情感體驗、生活經歷有所關聯。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在輕快的敘事節奏和氛圍中,故事人物與觀眾均得到親情、友情、愛情的滋養,給予人一道精神上的光明和敞亮。

相關焦點

  • 《小歡喜》《少年派》,這些作品為啥火?
    《小歡喜》《少年派》,這些作品為啥火?《小捨得》《起跑線》《學區房》《少年派2》,還有《小歡喜》續集《小歡喜2022》相繼開拍;《親愛的小課桌》《考不好 沒關係?》
  • 《小歡喜》與《少年派》多處劇情撞車 為何《少年派》卻保持沉默
    《小歡喜》即將迎來大結局。從開播時的數據低迷,到如今的霸榜,《小歡喜》變成大悲傷之後,雖然劇名欺騙了觀眾,但劇情卻開始漸漸被觀眾接受,很多觀眾對於劇中的角色產生了同情心,追劇粘度大大提高。《小歡喜》似乎從總是被「與《少年派》的比較」中走了出來。但就在觀眾終於忘記了《少年派》之後,海清飾演的童文潔卻懷了二胎,《小歡喜》劇情再次撞車《少年派》。
  • 《小歡喜》續集沒影,《少年派2》官宣新預告,主演陣容眾望所歸
    提到家庭題材的電視劇,可能很多觀眾都還記得去年熱播的《少年派》和《小歡喜》吧,這兩部劇引領了整個家庭劇的風向,大家都對這個題材很感興趣了,有老戲骨也有高顏值的新人小生,搭檔起來十分順心,大家也很滿意這樣的全新演員陣容配置,所以兩部劇都走紅成了爆款。
  • 《小歡喜》和《三十而已》後,從檸萌片單看現實題材劇的三大趨勢
    》的續集,還創造出了更多「小」系列教育題材劇,另外,也將繼續耕耘《二十不惑》《三十而已》等女性年齡題材劇。 ▼《小歡喜》或將製作五部檸萌教育「小」系列再添新員 在近幾年各大衛視的黃金檔中,教育題材劇一直備受追捧,《虎媽貓爸》《陪讀媽媽》《少年派》《小歡喜》《帶著爸爸去留學》等一系列劇集引發全民熱議,逐漸演變成為電視觀眾最為喜聞樂見的劇集類型之一
  • ​《少年派2》即將播出,原班人馬重磅回歸,這下湖南衛視要火
    這類題材的電視劇,主要是30+、40+實力演員的聚集地,內容上也聚焦在婚姻家庭、孩子的教育等問題,更偏向於現實類題材,能切入當下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痛點。》、《小別離》、《虎媽貓爸》等,都是精品之作,在播出後,就獲得了觀眾的好評,並且頻頻登陸各大獎項。
  • 是哪些人在看《少年派》? | keyman君愛吐槽
    全國高考已經結束,各地的中考也在陸續進行中,教育題材劇開始蜂擁熒幕。
  • 《小歡喜》演繹中國式家庭教育,又一部聚焦高考直面教育類電視劇
    《小歡喜》是由汪俊執導,黃磊、海清、陶虹、王硯輝、詠梅領銜主演的都市情感劇,該劇改編自魯引弓的同名小說,以方圓、童文潔夫婦的視角,講述了方家、季家、喬家等幾個高三考生家庭在高三這一年的故事。該劇主要描述三個備戰高考的家庭不僅面對著升學壓力,更面對著親子關係難題。
  • 教育題材影視創作如何解決成長的煩惱
    來源:光明日報近期,教育題材影視作品《小捨得》《起跑線》《學區房》《少年派2》,還有《小歡喜》續集《小歡喜2022》相繼開拍;《親愛的小課桌》《考不好 沒關係?》等教育題材綜藝節目深度探討當代家長們面臨的諸多教育問題:與孩子的相處之道、如何輔導作業、如何更了解孩子的心理與情緒……探尋孩子家庭教育、自主學習能力的正確打開方式,尋求親子教育焦慮的釋放出口。
  • 《小歡喜》成家長熱點IP,這部劇到底道出了多少中國家庭的教育之「痛」?
    在最近熱播的電視劇裡,《小歡喜》成了各位家長討論的熱點IP。
  • 《少年派》來了!
    沒錯,將於明晚在汕頭臺二套閃亮登場的《少年派》,就是一檔面向廣大青少年學生和老師家長的全新校園節目,它的開播,填補了我市長期以來電視教育類節目的空白。——教師《少年派》這個節目為我們汕頭的大朋友、小朋友、老師同學們,以及家長們提供了一個及時了解校園及教育資訊的平臺,我覺得非常切合大家的需求。——《少年派》主持人 安妮
  • 回眸2019電視劇:主旋律成螢屏熱點
    新華社北京1月14日電題:回眸2019電視劇:主旋律成螢屏熱點  新華社記者史競男  回眸2019年中國電視劇市場,現實題材作品構成主流。
  • 親子題材影視劇扎堆上映 「虎媽貓爸」套路多
    親子題材影視劇扎堆上映 「虎媽貓爸」套路多 原標題:   隨著現實題材創作熱的回歸,親子題材影視在暑期也成為除偶像劇之外的話題焦點。鄧超的《銀河補習班》正在院線熱映,螢屏方面,《少年派》《帶著爸爸去留學》之後,黃磊與海清主演的《小歡喜》又來襲。
  • 年少的歡喜,喜歡的少年。
    《少年的你》——該片是青春片與現實主義題材結合,聚焦高考、家庭教育等社會話題熱點,從成人角度反思能為正青春的少年可做的事。 我一直在你身邊電影《少年的你》在題材上另闢蹊徑,它不是以過來人的眼光回味青春的美好
  • 《小歡喜》道盡了中國式教育的「別離」與「歡喜」!
    近日,熱播電視劇《小歡喜》,成為了家長們熱議的話題...作為2016年《小別離》的姊妹篇,《小歡喜》由原班人馬打造,主演等人悉數回歸。該劇開播後,因其對「中國式教育」全景式地掃描,而收穫了眾多的關注,口碑和評分都還不錯↓↓↓如果說,《小別離》聚焦的是中考的焦慮,那麼,《小歡喜》則是反映了高考的痛苦。
  • 《小別離》《小歡喜》姐妹篇《小捨得》開機,聚焦小升初社會熱點
    由魯引弓編寫的《小別離》《小歡喜》《小捨得》《小痛愛》 四部聚焦當今社會的幼升小、小升初、中考留學、高考等熱門話題的系列叢書,曾引起了堪稱現象級的社會討論,被列為「中國教育四重奏」。前兩部作品《小別離》《小歡喜》在2016年與2019年分別改編成電視劇,因為過於貼近現實的劇情,開播後引起了無數學生與家長的共鳴,掀起了一次次收視熱潮與網絡熱議,今天,由系列第三部作品《小捨得》改編的電視劇也正式開機。
  • 「小」系列家庭教育題材劇《小捨得》殺青
    《虎媽貓爸》《少年派》《小歡喜》《小別離》……近年來,以家庭教育為主題的影視劇越來越多,而且反響不俗。近日,「小」系列家庭教育題材的電視劇《小捨得》殺青,宋佳、佟大為、蔣欣、李佳航等主演。《小別離》和《小歡喜》由黃磊和海清主演,生動詮釋了中國父母的形象,兩部電視劇播出後頗受外界好評。
  • 電視劇《小歡喜》圓滿殺青!
    127天,3048個小時,跨過秋冬,高考題材電視劇《小歡喜》終於圓滿殺青。
  • 《小歡喜》開播發布會 劉家禕一秒變身「大魔王」引爆笑
    7月30日,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小歡喜》開播發布會於北京召開,黃磊、海清、陶虹、沙溢、劉家禕、周奇、李庚希、郭子凡等一眾主創悉數亮相。現場話題不斷,「中國式家庭圖鑑」就此展開,00後新銳小生劉家禕和黃磊互動頻頻,還重現劇中海清的「大魔王」場景,引來現場一片爆笑。
  • 小學版「小歡喜」官宣,幼升小話題引熱議,主演選角觀眾也滿意
    家庭題材的生活劇,在《少年派》和《小歡喜》兩部劇的引領下,現在也成為了熱拍題材。》這部家庭題材劇,確實做的非常成功了的,從劇情到演員都得到了觀眾誇獎。而最近就有一部很特別的家庭劇官宣殺青了,是一部小學版的」小歡喜「,劇名叫做《起跑線》,在近日官博正式官宣殺青,即將和大家見面了!
  • 《小歡喜》6位少年演員:林磊兒年齡最小,還有3位是科班出身
    2019年現實題材作品似乎很受關注,年初的《都挺好》,前不久的《少年派》,再到正在熱播的《小歡喜》。《少年派》和《小歡喜》同是圍繞「高考」這個話題來展開,相互對比之下,個人更喜歡《小歡喜》,因為更真實,更能戳中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