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條「承包千畝地收割時遭村民哄搶」的視頻再次引發人們熱議。
據媒體報導,根據袁先生爆料,今年10月下旬,在河南駐馬店遂平縣嵖岈山鄉大裡王村,他們承包種植的500畝花生在收割時遭到村民哄搶。
據稱,當地村民哄搶甚至盜竊農作物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每次都是幾百人一起來,根本管不住。大裡王村的村幹部也對媒體稱,來搶花生的主要是外村人,並說村裡人都知道這事,但人太多,根本管不住。
不得不說,近年來,從各地車禍現場散落物品被村民哄搶或撿拾,到種植的農作物在收割時被村民哄搶,每年都會出現幾次這樣引發熱議的新聞。
不過,面對今天衝上熱搜的這條事發河南駐馬店的哄搶熱議,在筆者看來卻有些蹊蹺。因為早在半個多月前,網絡上就流傳著一條同樣的視頻,事發地點同樣是駐馬店,同樣是哄搶花生,新聞報導的內容也跟本次一樣,都是「警察來了也攔不住」,不過,當時新聞的主角是承包商杜先生,而這一次是韓先生。
由於兩年前河南也曾發生過哄搶豆子的新聞,駐馬店哄搶花生的視頻曝出後,不少網友甚至惡意攻擊河南人,聲稱這樣的事也就能發生在河南。不過,視頻熱傳後,當事人現身回應,稱村民們跟在收割的機器後面撿拾花生,是經過他們同意的,因為機器收割不乾淨,撒到地裡的一個一個撿起來人力成本很高,村民們撿回去,能減少浪費。
同樣的視頻內容,而且已經被闢謠,時隔一段時間再次翻炒一邊,令很多不明真相的網友再次對河南進行攻擊,讓人非常無奈,而且,這條關於駐馬店哄搶花生的視頻,已經出現了袁先生、韓先生、杜先生三個主角,真可謂眼花繚亂。
誠然,現在的哄搶新聞確實非常吸引眼球,但也不應該成為攬獲流量的捷徑。今年9月,在河南商城,村民撿蒜瓣8死11傷曾引發熱議,先是一輛運輸蒜瓣的外地貨車在這一路段側翻,周邊群眾聞訊後來到現場「撿拾」現場灑落的蒜瓣,下午16時25分許,一輛運輸碎石的貨車經過這一路段發生側翻事故,正好掩壓了現場撿拾蒜瓣的群眾。
不過,事後現場村民表示,哄搶蒜瓣出現事故的報導不準確,村民是幫助車主收拾貨物後,車主出於感激將散落的蒜瓣送給村民,村民是在撿拾車主不要蒜瓣時發生的意外。
說起鬨搶或者撿拾的新聞,在8月4日,一輛載有10噸冷凍豬肉的貨車,在江蘇東臺市富安鎮發生事故,散落一地的豬肉遭到了當地群眾「哄搶」,最後清點發現僅剩了3噸。據了解,在當地警方努力下,雖然追回了部分散落豬肉,但這起事故對貨主造成的損失卻難以挽回。
同樣是今年8月,在廣西東興市萬尾金灘海域一艘滿載榴槤的船出現下沉,榴槤漂浮海面,當天大量村民下海打撈。雖然事發後,當地相關部門到場處置,但許多村民仍不聽勸阻,偷偷將榴槤拿走。不過,吃了撿拾榴槤村民很快悲劇,甚至多人出現了中毒症狀,通報顯示,「2020年8月26日晚至27日,群眾食用了從江平鎮萬尾海域撿來的榴槤後出現腹痛、嘔吐、腹瀉症狀,經初步診斷為食物中毒。」
實事求是地說,即便是出現哄搶現象,各地出於維護當地形象的考慮,總是習慣性稱之為「撿拾」,在修辭上刻意美化,這也讓很多村民心存僥倖,誤以為「法不責眾」。
其實不然,我國法律對「哄搶」行為有著明確而嚴格的懲處措施,刑法中關於哄搶罪有明確界定,「聚眾哄搶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對首要分子和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簡單來說,即便數額很輕,只要參與了哄搶,也可能會被拘留罰款,提醒大家不要心存僥倖,不是自己的東西堅決不動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