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亞軒
林俊傑身穿自創的潮牌新裝做宣傳。各位元芳,你們感覺怎麼樣?
蔡康永自誇自己設計的女鞋最得女人心。
李小璐
霍思燕
吳昕身穿好姐妹謝娜的潮牌衣服上鏡。
陳冠希開的潮牌店竟然口碑不錯。
郭敬明曾經說過:「這年頭誰沒個副業?」此話真一語中的。只不過,相比起十多二十年前的老前輩們愛開的餐廳、酒吧等,80後的年輕明星們更熱衷開自己的潮流品牌服飾店。在各大購物網站上,這些潮牌店如雨後春筍,良莠不齊,也讓消費者評價不一。有人贏得了掌聲賺得了銀子,也有人丟了臉面收穫了吐槽:「不開潮牌我都不知道原來你這麼土!」
策劃:周嫻
撰文:記者 黃岸、範協洪
掃描
代代明星搞副業
這代最愛潮牌店
早在5到10年前,娛樂圈明星掙了錢愛開的是酒吧和餐館,例如李亞鵬、劉嘉玲、任泉、吳奇隆就是代表。他們利用自身的名氣、社會影響力,以及豐厚的片酬作為籌備資金,吸引死忠粉絲成為自己的顧客群,在商場上無往不利。
近年來,年輕的明星群崛起,他們相比前輩而言,更喜歡與時尚圈接軌。首先,他們本人就經常參與時尚圈的活動;而他們也不乏有設計專業畢業的高手,如科班出身的蕭亞軒、時尚觸覺敏銳的陳冠希和自命了解女人的蔡康永;再次,他們同樣擁有強大的粉絲團、號召力和資金供應。而且,擁有自己的潮牌服飾,比擁有一家酒吧、一間火鍋店洋氣多了。這種情況在國外的演藝圈也十分常見,麥當娜、維多利亞、格溫·史蒂芬妮等大牌明星也是這樣幹的。
明星在國內自創潮牌,他們或是與品牌方合作,或是推出自有品牌。由於現在年輕人對潮牌市場的需求越來越強,如果潮牌店經營得好,對於明星而言不失為一條新的生財之道。陳冠希就曾透露,在「豔照門」後演藝工作停頓兩年,如果沒有潮牌店的收入,他的日子一定很難過。而潘瑋柏和李晨更是嘗到了潮牌的甜頭,在上海、北京、杭州的黃金地帶開店,還計劃著在更多的大城市紮根。
不過,也有蔡依林在2009年推出的個人服裝品牌「72變」去年就傳出因為賠錢已經收攤。
聽,明星自己說……
潮店起名有講究:
國際化、有深度、很幽默
近十年來,明星創潮牌的數量一夜間翻倍增長,像陳冠希、羅志祥、周杰倫、林俊傑、周筆暢、蔡康永、李小璐、李燦森、謝娜等,個個人手一個自創牌子,讓網友眼花繚亂。其中,周杰倫、羅志祥、「五月天」阿信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可以說,每個人對於開店的理念都說得頭頭是道。
首先從店名上就很有故事,而且個個都必須要有個英文店名才顯得足夠洋氣。像陳冠希2003年所創立的品牌無疑是華人明星中最有影響力的第一潮牌,該牌子旗下有一個以J開頭的牌子,陳冠希介紹說這是因為自己曾受一部名為《juice》電影的影響很深。
羅志祥自創的「S」打頭的品牌則是以小豬的英文名字SHOW為源頭延伸而成,含義為自己就是人生舞臺的主角,讓人感覺有深度。
潘瑋柏和李晨合開的潮店則以「N」打頭的三個大寫英文字母做標記,意思就是李晨和瑋柏合作的意思。同時這家位於北京三裡屯的潮店的裝修風格也非常有潮流感覺。
李燦森也介紹自己的牌子名字,含義就是「來自潛水艇的一群人」。他說:「我們一般都是在相對地下的情況下工作,工作的時候一般人是看不到也不知道的。我希望把東西呈現出來的時候再給大家看,就像潛水艇有時候也是會到地面的。」
在這清一色的「國際化」店名中,有一個非常「接地氣」的名字則顯得十分搶眼,那就是謝娜自創的品牌名,其中文譯音是英文fashion(潮流)的諧音,這似乎是謝娜自嘲英文水平,也與謝娜平時「諧星」的形象很貼切很幽默。
看,網友們這樣吐槽……
潮牌三宗罪1:
不潮就算了,還讓臉面掛不住
不少70後、80後網友,除了對「冠希哥」的潮牌比較肯定外,其實對其餘大部分都有疑慮。這樣的看法,在網友中也頗受認同。
網友「宅十七」說:「 這年頭明星不創個土鱉潮牌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他說,去年李小璐和一幫姐妹亮相歐洲時裝周,穿著品味就備受爭議。隨後,李小璐的團隊隆重宣布其自創的潮牌正式上線引發熱議。不過,就有網友調侃問:「這是山寨版的『U衣庫』嗎?」「五月天」阿信的潮牌服飾也被網友調侃:「裝褲子的盒子都比褲子做得好,賣衣服肯定不如去賣盒子呢!」
雖然李小璐、「五月天」的潮牌被網友各種調侃各種「毒舌」,但比起羅志祥和謝娜,他們還是幸運的。在近期一集的港臺娛樂節目《康熙來了》中,主持人小S以「明星私下穿著大直擊」為主題,對身穿羅志祥自創潮牌牛仔短褲上節目的臺灣藝人蝴蝶姐姐發起吐槽。小S說:「你真的是走在時代潮流的尾端。」而作為造型師的嘉賓陳孫華說:「你身高已不夠了,為什麼還讓下半身失蹤?」
去年的一檔時尚節目中,張杰展示了謝娜自創的潮牌服飾。當張杰說這品牌比較適合主持人庾澄慶時,對方表情尷尬地憋出一句:「我不知道這是誇我呢,還是踩我?」他還把其中一條褲子命名為「一種病」,之後這條褲子走紅網絡。網友們用調侃的語氣評價道:「一股撲面而來的城鄉接合部髮廊妹最愛的至尊潮牌範兒。」實在讓人臉面掛不住。
潮牌三宗罪2:
超貴也就算了,
質量還一般
記者調查發現,這些明星潮牌服飾大多價格不菲,對於其主要針對的消費群體年輕人來說壓力巨大。如,在某購物網站上,蔡康永品牌的官方店上,一件短袖T恤在優惠期仍需要299元人民幣,而一件長袖襯衫原價則接近700元。羅志祥店裡的服裝通常由他設計,款式數量不多但卻很敢下本,其中一款T恤上面會貼有施華洛世奇的水鑽,光印有SHOW水晶圖案的T恤就要臺幣4800元(約1030人民幣)。
此外,記者發現,內地現有不少年輕潮人為了緊跟世界潮流資訊,會專程前往香港購買潮牌衣物,其中「冠希哥」位於銅鑼灣的潮店、徐濠縈的潮店等等都是必逛的朝聖地。算上來迴路費、食宿費用加上所購買衣物的價格,著實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總的來說,港臺的明星潮牌商品相對內地藝人潮牌來說口碑更好,但價格也更貴。舉例來說,某香港明星潮牌所賣的襯衣幾乎在800元~1000元的範圍,而內地某藝人的潮牌一件襯衣大概只需300元~400元。有粉絲們支持下,有的明星潮店甚至一度賣斷貨。不過,也有網友吐槽說:「這些潮牌的質量其實很一般,根本不值這個價。」
潮牌三宗罪3:
店面少就算了,
網上還假貨橫行
明星開設潮牌,對於粉絲來說,支持偶像又有了一種新方式,買唱片、去明星開的餐廳吃飯這些早就土了,買潮牌產品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
不過,去哪裡買卻成為目前消費者最大的困惑。不少消費者對記者表示,雖然知道明星有潮牌,但對於該去哪裡買卻一頭霧水?很多網友表示,知道不少明星有潮店開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大城市,但這個門店畢竟比較少,上門購物很不方便。
適逢網上購物的時代降臨,許多年輕人買衣服都是點擊滑鼠搞定,這就造成網絡上不少仿冒的潮牌橫行,讓許多二三線城市消費者「中槍」。還有不少網友抱怨,一些潮牌產品的質量本身就不好,「也不知道是它被仿冒了,還是它仿冒了別人,典型的真假難辨。」
嗨,娛記們這樣看……
如果只是客串 請儘早說再見
明星進軍時尚圈其實是「長路漫漫」。因為他們在自創潮牌之時,都會選擇擔任潮牌的服裝設計或者是藝術總監的工作,但術業有專攻,明星可能有過人的演藝天賦,設計這種見功底也見品位的活兒也許並非人人見長,難免落得貽笑大方的下場。
事實上,面對明星進軍時尚圈時,業內人士一般不看好。其市場定位模糊,到底是要走高端奢華,還是平民時尚,從這些潮牌產品的價格上總是找不到答案。像謝娜把自己的品牌解釋為「低調的奢華」,但網友卻回應這是「髮廊妹的潮牌」,真是慘不忍睹。
其實,我們可以放眼看看日本的當紅明星,他們當中很少有人大張旗鼓自創品牌,而也只是乖乖地做代言。因為明星一旦自己創業,則無法代言同類型產品。這就說明其實明星自創品牌的機會成本還是很大的。
因此,筆者建議,如果明星們只想「到此一遊」客串一下,那還是請你們儘早說「再見」。畢竟折騰一個品牌忽悠粉絲,還不如做好本職來得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