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公告牌》:打歌音綜的結束 音樂市場價值的正式回歸

2021-02-08 深度文娛

深度文娛導讀:

77組打歌音樂人,80個舞臺……11月23日,《中國音樂公告牌》第一季圓滿收官。節目用十二期的體量,見證了中國第一檔打歌節目從誕生到獲得市場和音樂人普遍認可的曲折探索過程。

對於中國市場而言,觀眾對於打歌節目的印象更多來自於海外平臺的榜單節目,而對長期缺位的中國打歌節目模式則相對陌生。《中國音樂公告牌》在音樂綜藝持續疲軟的當下,通過不斷的創新和優質內容的加持,為音樂綜藝的突圍提供了一種可能。

「我們想要給大家呈現最精緻的打歌,讓每一個歌手帶著自己的音樂作品來到這兒都會覺得,你們在禮遇我,在禮遇我的音樂作品。」《中國音樂公告牌》導演陳剛用「禮遇」來概括他們對內容的把控。正是這種態度讓節目嘉賓陣容實現了從新生代音樂人為主到田馥甄、鄧紫棋等頭部音樂人紛紛入場的巨大跨躍。這也為愛奇藝激活年輕音樂市場,打造全面完整的年輕音樂文化產業鏈書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音綜」寒冬  新時代打歌節目率先破冰

從電視到網綜,音樂綜藝經過幾年的爆發式發展,逐漸呈現出疲態,爆款更是成為稀缺品。雲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2018年共上新245部綜藝(包括衛視綜藝和網綜)。其中,音樂類綜藝21檔,除去衍生節目,共計18檔。而在這18檔音樂綜藝中,超過一半屬於影響力下滑的綜N代,另外一部分則從內容到形式上多未達到理想效果。

誠然,音樂綜藝的疲軟現狀與節目的創新性和可看性的不足密不可分,但從更深層次來看,卻是與當下歌荒、人荒以及網際網路時代觀眾的觀看習慣變遷密不可分。如今金曲年代不再,觀眾不僅不怎麼聽歌,甚至大都不會關注歌手發新歌和其音樂動態。音樂人才無法以音樂維生,紛紛將工作重心向影視表演或綜藝節目傾斜,而音樂新人成長空間受限,「出道即巔峰」繼而回爐重造或乾脆銷聲匿跡的現象屢見不鮮。短期內音樂人才出現巨大缺口,群體創作力嚴重縮水,國內已然沒有了供給新音樂的良好氛圍。

2018年,立足「人荒」現實,《偶像練習生》《中國新說唱》等多檔音樂綜藝節目培養選拔出蔡徐坤、艾福傑尼等一批音樂新人。「我們做《偶像練習生》時發現,有的藝人,甚至一些頭部藝人,新的作品面世之後,一年下來在國內可能就能表演一兩次,沒有更多舞臺給他們機會。」愛奇藝副總裁、節目開發中心總經理姜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如是說。

如何給音樂新人鋪路,為音樂大咖搭臺?《中國音樂公告牌》為代表的新時代打歌節目應運而生。

《中國音樂公告牌》對於愛奇藝來說是走出音樂綜藝寒冬的破冰嘗試,它「私人訂製」的絢麗舞臺秀滿足了觀眾對於音樂綜藝「好聽又好看」的想像,讓觀眾從幕後到臺前全方位的了解一個音樂作品的籌備和呈現過程。而愛奇藝更想做的是讓音樂人回歸舞臺,為音樂作品帶來更多表現機會,為整個行業帶來更多新生力量,進而推動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

音樂「一位」舞臺添彩  頭部音樂人也成「自來水」

與海外打榜節目不同,國內歌手大多對上固定節目進行新歌宣傳還不習慣。《中國音樂公告牌》作為中國第一檔打榜節目推出之後,部分歌手對其持觀望態度。即使先後帶著陳粒和「好妹妹」登上舞臺的經紀人奚韜,也曾擔心如果節目以收視率等指標為參考,如若達不到,可能會失去生存機會。而追逐收視和點擊等指標,又很難體現節目的本質和功能。

為了保證打歌節目對音樂的純粹追求,打造權威的打歌平臺,愛奇藝在《中國音樂公告牌》策劃之初就堅持音樂「一位」原則,試圖讓音樂人回歸音樂本身。

如今,節目在微博話題閱讀量已然突破26億,討論量超4400萬,各類節目熱點話題也呈現遞增趨勢。經過前期的創新探索和調整升級,節目依託自身傳播能量的拓展逐漸吸引了張信哲、容祖兒、田馥甄、李榮浩等頭部音樂人紛紛成為節目「自來水」。而定製化的舞美設計也更好的傳遞了音樂人所要表達的音樂情緒和態度。

巨大的銀色雨絲幕,波光下的鐳射投影,穿梭於當中的舞者……在像迷宮一樣的華麗舞臺上,胡彥斌帶來了用36年的人生經歷寫成的新歌《我不確定》。在演唱結束後的採訪中他表示,打歌是對這首歌的尊重,給了這首歌新的生命和一個舞臺。「很多歌手都在等待跨年,但跨年的舞臺有限,所以我看到像《中國音樂公告牌》這樣的節目出現時,是很興奮的」。

歌手田馥甄在新作《自己的房間》演唱結束,放飛自我,與粉絲親密互動,「這次我能近距離看看他們的臉,這是平常演唱會都沒有辦法滿足的」。這也正是打歌舞臺的魅力所在,它不僅能讓歌手分享音樂,還能讓粉絲身臨其境地感受音樂。

節目嘉賓陣容經過一季的涵養,有了大跨步的提升,這也催動《中國音樂公告牌》顯現出頭部內容的發展趨勢。至此,愛奇藝在音樂綜藝布局上實現了音樂新人從發掘、打造到養成的「爆款三連」。

拓寬渠道關聯行業  

愛奇藝為音樂行業再現輝煌添了一把柴

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更新迭代,碎片化的信息正在切割著我們的時間和注意力。尼爾森網聯《2019中國家庭大屏產業生態發展白皮書》顯示,2018年媒體浪潮的變革中,92.3%的受訪者每周都會接觸到視頻類媒體,較2017年環比增長2.8%。受此影響,過去以CD發行為主要傳播模式的音樂產業開始被迫面臨多渠道、多維度網際網路信息傳播對音樂作品本身傳播力的稀釋和削弱。

音樂市場需要更專業,更有能量的網絡渠道來拓寬聽眾渠道,為音樂作品的傳播賦能。

愛奇藝背靠大數據,基於當下年輕用戶的觀看習慣對打歌節目進行全方位的創新擴容和升級,聯手Billboard China為音樂行業權威榜單的樹立提供了專業多維的數據支撐。AI技術的應用契合用戶對於碎片化內容的接收習慣。高質量的舞臺視聽呈現,幫助觀眾更好的理解音樂人的思考和作品的意境,從而對音樂作品產生更深刻的印象。

姜濱表示「如果音樂市場習慣了打歌,因此帶來的整個音樂市場繁榮度的提升,以及音樂人收入的提升,這是很實在的事情,整個市場也才會有打歌節目存在的價值。」而《中國音樂公告牌》對於整個音樂市場的意義恰恰在於持續的創新,繼而做對行業需求有益的事情。

誠然,國內音樂市場不會因為一檔節目扭轉多年的頹勢,但《中國音樂公告牌》作為國內第一檔打歌類節目,能夠持續做下去,仍然是市場及眾多音樂人「喜聞樂見」的。愛奇藝也藉由這檔打歌節目為完善音樂產業鏈條,助力音樂行業再現輝煌添了一把柴。

相關焦點

  • 《中國音樂公告牌》,讓音樂回歸舞臺本身
    愛奇藝副總裁、《中國音樂公告牌》總製片人姜濱,首期打歌音樂人蔡徐坤等均受邀出席,與媒體人共同交流節目感受。看片會現場,蔡徐坤坦言這是大家等了很久的舞臺,並爆料會帶NINE PERCENT成員來打歌。出於對新歌舞臺首秀的重視,群訪結束後,他更是匆匆離場,趕著去盯節目後期剪輯。
  • 《中國音樂公告牌》「好看的音樂」,節目模式商業玩法顛覆來襲
    《中國音樂公告牌》由2018最熱爆款網綜節目《偶像練習生》原團隊打造,愛奇藝副總裁姜濱擔任總製片人,以「打歌音樂人舞臺+打歌音樂人真人秀」的形式,推動整個音樂市場的發展。作為中國首檔打歌節目,《中國音樂公告牌》是聚焦於音樂產業的全新音樂綜藝。
  • 《中國音樂公告牌》的收官,是中國打歌舞臺的開始
    《偶像練習生》結束不到半年,愛奇藝就推出了《中國音樂公告牌》,隨後,騰訊的《由你音樂榜》問世,優酷的《MUSIC ON》,也官宣了。在爆發中誕生的打歌節目,雖然自帶流量和期待,但也必須面對偶像選秀之後,回歸現實的市場。中國粉絲能接受這種既熟悉又陌生的節目類型嗎?它的商業價值值得期待嗎?歌手們的態度又會如何?
  • 從零到壹,淺析國內首檔打歌節目《中國音樂公告牌》的誕生始末
    市場及觀眾的需求與操作難度之間的矛盾使得越來越多的內容創作者望而卻步,而國內的打歌節目始終處於紙上談兵階段。也正是因為如此,更需要通過建立舞臺的權威性和榜單價值帶來的一個良性循環的音樂市場。「其實我們正在努力的突破這個壁壘,就是希望他能夠變成一個良性循環。就跟發射衛星一樣,讓它走上那個軌道,它自己就能轉起來。」愛奇藝副總裁、《中國音樂公告牌》總製片人姜濱如是說。
  • 愛奇藝《中國音樂公告牌》媒體觀影日 , 揭秘下一個綜藝爆款
    作為2018最熱爆款網綜節目《偶像練習生》原團隊打造的《中國音樂公告牌》,在籌備階段就獲得了眾多品牌主的青睞,吸引了獨家冠名商聚美App、首席特約卡姿蘭、聯合贊助即刻App、行業贊助百雀羚三生花以及網易雲音樂作為官方音樂平臺。
  • 《中國音樂公告牌》:全域歌手的成長紀念冊
    這個時候,愛奇藝推出的打歌類音樂秀——《中國音樂公告牌》可謂正逢其時。「打歌」無疑是新歌脫穎而出的一種最重要的宣傳手段。作為國內第一檔打歌節目,《中國音樂公告牌》填補了打歌這個市場缺口,給眾多歌手一個全新的曝光舞臺。當然,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並不是件易事。這也意味著探索和嘗試,畢竟,並沒有先例可循。
  • 《中國音樂公告牌》的生態「鐵三角」:內容、流量、商業
    》已經完美收官,這檔以「舞臺+真人秀」的打歌節目,為整個音樂市場帶來專業又「好看」的音樂,其所建立起的全新的生態體系也為整個音樂市場,乃至網綜行業注入一劑強心劑。《中國音樂公告牌》從內容生態到流量生態,再到商業生態模式的締造,印證了其深悟這個「體驗為王」的時代的真諦,將打歌節目進行本土化創新,讓我們看到音樂產業的另一種可能。內容生態絕不局限於節目本身內容為王,是網際網路時代的鐵律。而《中國音樂公告牌》則是在內容上玩出了生態結構。
  • 《中國音樂公告牌》:中國首檔打歌節目,不只屬於偶像丨專訪愛奇藝姜濱
    《偶像練習生》收官後,眾粉絲對團綜、打歌節目、新專翹首以盼,盼星星盼月亮,如今終於盼來了打歌節目《中國音樂公告牌》。
  • 《中國音樂公告牌》:網綜的模式創新推動音樂行業良性發展
    《中國有嘻哈》、《偶像練習生》等綜藝的相繼熱播使大眾對音樂品類的接受度逐步拓寬,並培養起對節目中選手、偶像團體的關注和追捧,為打歌節目的落地生根提供了可能。 雖然打歌節目在海外十分常見,對於許多中國音樂人和大眾來說,這檔音樂類節目的運行模式依然顯得陌生。
  • 中國首檔打歌綜藝《中國音樂公告牌》上線,一次藝人、觀眾、音樂行業的共贏
    這也刺激音樂人對待《中國音樂公告牌》不能再是走通告式的敷衍了事,而是能夠重拾創作的樂趣,真正對作品用心。可以說,《中國音樂公告牌》僅僅是在節目模式上的一個調整,就讓整個綜藝內容有了更多的觀看樂趣,並且也通過提供更大的展示空間來助力音樂人、新歌的宣傳推廣,這也是這檔節目的價值與魅力所在。
  • 首檔打歌節目《中國音樂公告牌》熱播,愛奇藝推動中國粉絲文化「成年」
    《中國音樂公告牌》節目將真人秀與舞臺秀相結合,通過多重打榜形式匯聚國內外新生音樂作品,首次完整呈現藝人打歌工業流程,並聯合Billboard China打造流行音樂新榜單「中國音樂公告牌」,為音樂人提供了一個表演和宣傳新作品的舞臺。
  • 《中國音樂公告牌》與BillboardChina強強聯手
    Billboard是一個以榜單為主的音樂資訊媒體平臺,被認為是歐美國家流行樂壇最具權威的一份單曲排行榜。《中國音樂公告牌》則是重磅打造的原創音樂舞臺秀,也是中國首檔打歌節目。此番《中國音樂公告牌》和Billboard China強強聯手「放大招」,引發了觀眾的巨大期待!「好隊友」很重要!
  • 《中國音樂公告牌》成熟商業模式,培養粉絲打得一手好卡
    最近熱播的中國首檔打歌節目《中國音樂公告牌》,在音樂人進入打歌環節前,讓音樂人徒步上班打卡,實實在在地體驗了一把上班打卡的感覺,每一期《中國音樂公告牌》的上班打卡環節,音樂人都絞盡腦汁「討好」粉絲。在這個環節能近距離看上一眼心中偶像,作為粉絲怎能不美滋滋?
  • 深挖粉絲訴求、建立專業榜單,《中國音樂公告牌》如何走向大眾?
    作者/吧啦上一代打歌節目消失已久,打歌節目的市場一直潛力巨大但缺少供給,愛奇藝經過多番考量,決定率先推出國內第一檔網絡打歌節目——《中國音樂公告牌》。觀察《中國音樂公告牌》對於打歌舞臺的設計,其布景、道具等整體編排幾乎可以媲美MV。這也就不難理解粉絲對於純打歌舞臺的好評。
  • 《中國音樂公告牌》第三周榜單出爐 摩登兄弟劉宇寧、王北車空降...
    9月21日晚,中國首檔打歌節目《中國音樂公告牌》第三期激燃播出,節目第三周同名榜單也隨之公開。第三周榜單中,第二期打歌音樂人ONER、摩登兄弟劉宇寧、阿肆、黃旭新歌均上榜。「中國音樂公告牌」榜單關注流行音樂新風向 火箭少女101《撞》躍居TOP1 「中國音樂公告牌」是多個平臺打造的TOP100音樂榜單,基於2018年在中國發行的音樂作品,根據「視聽傳播指數 「、「社交互動指數「、「舞臺熱播指數」和「用戶喜愛指數「四大維度數據聯合得出榜單結果,並於每周五公布。
  • 《中國音樂公告牌》攜手權威、開啟創新合作,為專業而生
    1894年,Billboard在美國創立,一直為音樂愛好者和音樂人提供專業性的榜單服務,在榜單的真實性、權威性和公正性方面,Billboard的統計方式和統計來源向來是非常廣泛和嚴謹。Billboard也被公認為國際上的音樂榜單風向標。擁有百年積澱的Billboard兩年前進駐中國,此次與《中國音樂公告牌》合作,是其進入中國市場後首次與國內綜藝合作。
  • 愛奇藝《中國音樂公告牌》將同Billboard China合作 推出中國首檔...
    近日,中國首檔打歌綜藝——愛奇藝《中國音樂公告牌》宣布將與Billboard China達成合作,在Billboard China與尼爾森網聯的數據支持下打造全新的華語音樂權威榜單。這是擁有124年歷史的Billboard自進軍中國以來,首次在國內綜藝領域開展的有益嘗試。
  • 2017年公告牌音樂大獎全程回顧!
    2017年公告牌音樂大獎頒獎禮(Billboard Music Awards)於北京時間今早8點在美國拉斯維加斯T-Mobile
  • 專訪《中國音樂公告牌》攝影團隊:索尼Z280的五大「制勝秘寶」
    這,就是在今年9月7日正式上線並引爆全網的中國首檔「真人秀+舞臺秀」打歌節目——《中國音樂公告牌》。請各位老師以戰鬥在一線團隊的綜藝主創人員角度,聊了這款新品攝像機PXW-Z280在《中國音樂公告牌》節目攝製過程中的諸多精彩亮點。
  • 《中國音樂公告牌》真的呈現出了「打歌類」節目的最佳狀態嗎?
    9月7日,愛奇藝聯合Billboard China推出了一檔音樂打歌類節目《中國音樂公告牌》,為新生代音樂人提供了展示舞臺,更為維持流量熱度提供了一個專屬化出口。 每期採取直播進行,有固定偶像主持班底,參與的明星數量從十幾組到幾十組不等,有新人歌手也有整修一段後回歸的前輩藝人,打歌內容除了新專輯的第一主打外,也有回歸首周新專輯內的第二或第三主打,曲目也會根據假日慶典等改動編曲和舞蹈,避免觀眾看到重複內容。表演後所有歌手登臺主持人現場統計票數,拿到「一位」對歌手來說是極高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