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帶過孩子的家長都知道,餵寶寶吃飯真的不容易,能讓孩子吃得好健康成長,是每個爸爸媽媽努力的方向。
前些天看過一則小視頻,講的是一位在中國生活的外國爸爸,記錄自己與混血寶寶之間的日常生活。父子的互動讓人看過之後心裡暖暖的。
一天午飯時間,爸爸自告奮勇主動提出來要餵一歲半的寶寶吃飯,因為他經常看到媽媽照顧寶寶非常不容易,為此常常顧不上吃飯,想替妻子分擔這份辛苦。
父子倆一開始面對面坐著,孩子坐在稍高的餐椅上,爸爸則坐在餐桌旁邊。孩子看到爸爸津津有味吃著餃子,並沒有餵給自己吃,先是一愣,隨後開始委屈地大哭起來。爸爸解釋說,孩子現在的月齡對大人的飯感興趣,不願意吃自己的「糊糊」飯。
爸爸立刻想出用一種好玩的餵飯方式,來吸引寶寶的注意。他先是把碗高高舉起至頭頂,然後拿起小勺舀一勺米糊,飛快地把勺子在孩子面前轉一圈,同時配上誇張的表情。很快,寶寶被這種從來沒有嘗試過的、不同於媽媽的餵飯方式所吸引,愉快地吃起飯來。
正如爸爸自己說的那樣,孩子的臉就像四月的天氣,說變就變,原本寶寶吃得好好的,突然又大哭起來,爸爸只能無奈地捂著臉 。隨後又試著唱歌哄孩子吃飯……
細膩溫柔的寶爸不禁問一句:「邊餵孩子邊吃飯是不可能的,老婆平時也是先照顧孩子,才抽空自己吃飯吧,真不容易!」
在給寶寶餵飯的整個過程中,爸爸一直與孩子互動,給孩子餵水餵飯,輕柔地擦乾淨孩子的小嘴巴。孩子也越來越配合爸爸,把食物都吃光光了。
讓人感動的是,在父子倆人吃完飯後,爸爸教孩子說「thank you",然後父子倆一起面向媽媽說「謝謝」。想必媽媽聽到父子倆的這句話,心裡一定暖暖的。
這對溫柔耐心的爸爸和可愛機靈的寶寶,讓屏幕前的媽媽們嫉妒不已:
「真是有智慧的爸爸,能這麼耐心帶小孩,有些媽媽也會感嘆自愧不如!爸爸餵的飯難道比媽媽餵得更香嗎?有時候不是孩子難帶,和大人的方法也很有關係。」
「為模範奶爸點讚!外國奶爸陪孩子,中國奶爸玩手機。很少有見到周圍爸爸給寶寶餵飯的,他們下班回來不是看電視就是玩手機,如果給他帶娃,娃哭鬧了,他們就會立刻塞給老婆。」
著名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這位外國奶爸好有耐心,完美詮釋了「溫和而堅持」。餵孩子吃飯對新手爸爸來說確實是個巨大挑戰。有很多人說孩子不吃就不喂,讓孩子自己吃。但有些貪玩的孩子真的可以一直不吃,這樣對培養孩子定時吃飯的習慣也不好。所以慢慢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這需要家長無比的耐心和細緻。
每個孩子都渴望有一個溫柔而耐心的好爸爸,更希望享受到日常生活中的父愛。更難得的是,這個外國爸爸很體貼,懂得換位思考,理解妻子帶孩子有多不易,不但是個好父親,更是一位好丈夫。國內不帶孩子的爸爸應該多向他學習。
在育兒路上,媽媽會做的事情,爸爸同樣會做 。只是有時爸爸和媽媽帶孩子的方法不一樣而已。所以,媽媽們要大膽放手讓老公去嘗試。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爸爸做得不夠好,還請媽媽們務必別嘮叨!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我是婷朵媽媽,願用手中煙火氣,捧出有溫度的文字。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