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人:溫寶恆
駐村近5年,他始終沒有離開。在努力推動消費扶貧和產業扶貧的同時,他另闢蹊徑,打造了最持之以恆的愛心扶貧。溫寶恆用自己的熱情和真心,讓深山的小村莊煥發了勃勃生機,更讓村裡每天都是歡聲笑語。
愛心食堂 七旬老人的樂園
2020年12月20日,上午10點,靈壽縣陳莊鎮寒巴村。
這是一個周日,冬天的太陽照在身上很溫暖,讓人感覺很舒服。同樣讓人感到溫暖的,是一群來到村裡忙活的「城裡人」。
愛心人士到寒巴村為老人做午飯。
這些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唯一相同之處,就是大家都穿著一件紅馬甲,印著「綠色公益」四個大字。他們,都是來自石家莊市區的各界愛心人士。
愛心人士正在為村裡的老人包餃子。
洗菜、剁肉餡、和面、擀皮、包餃子……每一位愛心人士都在為中午的餃子宴盡心準備著。屋外兩口大鐵鍋裡,已經燒好了滿滿的熱水。
眾人所在的位置,是村裡的「愛心食堂」。屋裡屋外,此時人擠得滿滿當當,隨處可見的,就是一件件「紅馬甲」忙碌的身影。
有人忙碌有人閒。屋外的小廣場上,50餘名寒巴村的大爺大媽圍坐在幾張飯桌旁,邊聊天邊朝著大鐵鍋那邊的灶臺瞅上幾眼。這些老年人,年齡都在70歲以上。老人們那一雙雙飽經風霜的眼睛,慈祥地望著為他們準備午飯的「紅馬甲」們。
愛心志願者將剛出鍋的餃子端到老人們面前。
「水開了,餃子下鍋!」掀開鍋蓋,餃子歡快地「跳」進了鍋裡。不一會兒,熱氣騰騰的水餃盛碗裡,隨即被端到老人們的面前。
吃上飽含滿滿愛心的餃子,老大娘特別開心。
等待許久的大爺大媽笑了,忙碌大半天的「紅馬甲」笑了,碗裡的餃子「開口」笑了……
農曆冬至的前一天中午12點,寒巴村第143場尊老敬老公益宴正式開始,一股股香味兒在小廣場上飄散開來。
公益組織助力「三無」貧困村致富
2016年3月份,石家莊市新華區衛健局副局長溫寶恆來到寒巴村,成為駐村第一書記。時至今日,扶貧工作幹了將近5年,溫寶恆一直沒有離開過。
「我是山西人,也是從農村出來的,不過,山裡的村莊和我想像中並不一樣。」溫寶恆說,他小時候所在的村子地處平原,周邊沒有大山。來到寒巴村後,白天路難走,晚上黑漆漆,村委沒有房,感覺挺「悽涼」。
全村九成農戶是貧困戶,無產業、無收入、無特色的「三無」經濟狀況,年輕人全都外出打工,村裡留守的大都是老弱病殘,讓溫寶恆感到了巨大的壓力。如何幫扶這些人呢?
來村裡幫扶的愛心人士們。
機會,總是留給有思想的人。駐村工作開始沒多久,溫寶恆通過老朋友、愛心人士趙國春認識了公益組織「綠色公益」的負責人朱勇。該組織以助老、助學、助貧為主旨,吸納了石家莊市1000多名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專門自籌資金幫助貧困戶。
「村裡上了年紀的老人不少,咱們在這兒設個幫扶點吧。」在向寒巴村捐贈了一些愛心物資後,朱勇和溫寶恆等人一拍即合,決定以寒巴村為幫扶點,建立一個長期的一對一幫扶機制。
公益組織在寒巴村建設的「愛心食堂」。
說幹就幹,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朱勇等人籌集資金在村裡建起了一處房子,取名「愛心食堂」。
2017年4月16日,溫寶恆把村裡所有70歲以上的老年人召集到一起,舉辦了寒巴村第一場尊老敬老公益宴。自此之後的4年多時間裡,朱勇分批帶領眾多愛心人士,風雨無阻,每個周日都會拉著物資來到寒巴村,熱熱鬧鬧為老人們做上一頓飯。大鍋菜、麵條、包子、炒餅……如今,每周參加一次愛心滿滿的公益宴,成為了全村高齡老人最高興的事兒。
接過愛心人士送來的禮物,老人們都特別高興。
「來這吃飯好開心,關鍵是人家還專門幫助我!」85歲的紀榮海笑著說,4年多來,他參加了村裡每一場公益宴,與此同時,公益組織每周都會給他帶來生活用品,讓他這個獨自在村裡生活的老人感到特別欣慰。和紀榮海一樣,很多愛心人士都會與村裡的老人結對幫扶,讓每一位老年人都享受到了晚年的快樂。
工作組吸引資金讓村民養上了雞鴨,掙到了錢。
溫寶恆介紹,朱勇的愛心組織,不是簡單地來村裡給老人做頓飯,還讓村裡每個人都掙到了錢。苜蓿、茄子、豆角,各種蔬菜種子往村裡送,讓每戶村民都拿去種,發展了種植業。雞苗、鴨苗、豬仔,朱勇號召愛心人士出資買來數千隻,幫村裡人搞起了養殖業。正是這樣充滿愛心的精準幫扶,讓村民的日子越來越好。
熱情來相助 真心為村民
在餃子宴開始之前,村民張雷、張富強兄弟倆,專程製作了一面錦旗送到駐村工作組,交到溫寶恆和隊員手中。
兄弟倆說,2016年,他們在溫寶恆的幫助下種了10畝地的蘋果樹。到了今年秋天,所有蘋果樹第一次掛果成熟。辛苦照料了近5年終於迎來了收成,兄弟倆卻因沒有銷路而著起了急。「如果把這些蘋果低價賣出去,這幾年的活可就白幹了!」
腦子活絡的溫寶恆,聽說情況後找來專業人士到兄弟倆的果園裡拍攝並製作了一段小視頻發到了單位內部網上,幫忙銷售好吃但沒銷路的蘋果。沒想到,1萬斤蘋果迅速銷售一空,讓兄弟倆足足賺到了4萬多元。「這次有了動力,明年果園的產量和質量還會翻番的,我們是真心感謝溫書記和工作組啊!」
不僅是這對兄弟心中充滿了謝意,在餃子宴現場一直幫忙的村民齊英書和老伴,也特別感謝工作組對他們老兩口的幫助。
溫寶恆幫村民打開了優質蔬菜的銷路。
齊英書家的地裡種著最常見的白菜,但由於村裡土質好,水質好,加上老兩口從不在地裡施化肥,只用辣椒和大蒜泡製的驅蟲水驅蟲,他們種植的白菜口感綿軟,甜度適中,比普通的白菜好吃很多。為了幫助老兩口銷售白菜,溫寶恆四處找銷路。如今,齊英書家的白菜平均一畝地就能掙到4000多元。
溫寶恆和公益組織負責人溝通交流幫扶事宜。
像這類消費扶貧的例子,溫寶恆和工作組在近5年時間裡做了很多。加上一直持續在做的愛心扶貧,溫寶恆讓寒巴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道路硬化了,路燈亮起來了,鄰裡之間更和睦了,村民掙的錢更多了。
溫寶恆稱,接下來他準備大力發展村裡的產業。「我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蛋白桑種植試驗,準備在全村進行推廣。」溫寶恆說,蛋白桑是一種優質雜交桑樹品種,生命力強,成熟之後不同的部位能夠製作編織材料、飼料、茶葉等,可以打造出穩定的產業。今後,蛋白桑將會與村裡現有的光伏發電、異地託管食用菌大棚一起,作為村裡重要的經濟支撐,幫助村民進一步拓寬致富渠道,提高增收和自我發展能力。
「在村裡扶貧近5年,我沒有走,如果有需要,我依舊會留下!」鬢角的白髮已經越來越多,溫寶恆也越來越喜歡上了這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溫寶恆表示,為了全村人的日子過得更紅火更幸福,他和工作組會付出自己所有的熱情與真心。
來源:石家莊日報客戶端
記者: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