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壽縣寒巴村吸引愛心幫扶 讓每個村民笑臉如花

2020-12-26 石家莊日報客戶端

追夢人:溫寶恆

駐村近5年,他始終沒有離開。在努力推動消費扶貧和產業扶貧的同時,他另闢蹊徑,打造了最持之以恆的愛心扶貧。溫寶恆用自己的熱情和真心,讓深山的小村莊煥發了勃勃生機,更讓村裡每天都是歡聲笑語。

愛心食堂 七旬老人的樂園

2020年12月20日,上午10點,靈壽縣陳莊鎮寒巴村。

這是一個周日,冬天的太陽照在身上很溫暖,讓人感覺很舒服。同樣讓人感到溫暖的,是一群來到村裡忙活的「城裡人」。

愛心人士到寒巴村為老人做午飯。

這些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唯一相同之處,就是大家都穿著一件紅馬甲,印著「綠色公益」四個大字。他們,都是來自石家莊市區的各界愛心人士。

愛心人士正在為村裡的老人包餃子。

洗菜、剁肉餡、和面、擀皮、包餃子……每一位愛心人士都在為中午的餃子宴盡心準備著。屋外兩口大鐵鍋裡,已經燒好了滿滿的熱水。

眾人所在的位置,是村裡的「愛心食堂」。屋裡屋外,此時人擠得滿滿當當,隨處可見的,就是一件件「紅馬甲」忙碌的身影。

有人忙碌有人閒。屋外的小廣場上,50餘名寒巴村的大爺大媽圍坐在幾張飯桌旁,邊聊天邊朝著大鐵鍋那邊的灶臺瞅上幾眼。這些老年人,年齡都在70歲以上。老人們那一雙雙飽經風霜的眼睛,慈祥地望著為他們準備午飯的「紅馬甲」們。

愛心志願者將剛出鍋的餃子端到老人們面前。

「水開了,餃子下鍋!」掀開鍋蓋,餃子歡快地「跳」進了鍋裡。不一會兒,熱氣騰騰的水餃盛碗裡,隨即被端到老人們的面前。

吃上飽含滿滿愛心的餃子,老大娘特別開心。

等待許久的大爺大媽笑了,忙碌大半天的「紅馬甲」笑了,碗裡的餃子「開口」笑了……

農曆冬至的前一天中午12點,寒巴村第143場尊老敬老公益宴正式開始,一股股香味兒在小廣場上飄散開來。

公益組織助力「三無」貧困村致富

2016年3月份,石家莊市新華區衛健局副局長溫寶恆來到寒巴村,成為駐村第一書記。時至今日,扶貧工作幹了將近5年,溫寶恆一直沒有離開過。

「我是山西人,也是從農村出來的,不過,山裡的村莊和我想像中並不一樣。」溫寶恆說,他小時候所在的村子地處平原,周邊沒有大山。來到寒巴村後,白天路難走,晚上黑漆漆,村委沒有房,感覺挺「悽涼」。

全村九成農戶是貧困戶,無產業、無收入、無特色的「三無」經濟狀況,年輕人全都外出打工,村裡留守的大都是老弱病殘,讓溫寶恆感到了巨大的壓力。如何幫扶這些人呢?

來村裡幫扶的愛心人士們。

機會,總是留給有思想的人。駐村工作開始沒多久,溫寶恆通過老朋友、愛心人士趙國春認識了公益組織「綠色公益」的負責人朱勇。該組織以助老、助學、助貧為主旨,吸納了石家莊市1000多名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專門自籌資金幫助貧困戶。

「村裡上了年紀的老人不少,咱們在這兒設個幫扶點吧。」在向寒巴村捐贈了一些愛心物資後,朱勇和溫寶恆等人一拍即合,決定以寒巴村為幫扶點,建立一個長期的一對一幫扶機制。

公益組織在寒巴村建設的「愛心食堂」。

說幹就幹,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朱勇等人籌集資金在村裡建起了一處房子,取名「愛心食堂」。

2017年4月16日,溫寶恆把村裡所有70歲以上的老年人召集到一起,舉辦了寒巴村第一場尊老敬老公益宴。自此之後的4年多時間裡,朱勇分批帶領眾多愛心人士,風雨無阻,每個周日都會拉著物資來到寒巴村,熱熱鬧鬧為老人們做上一頓飯。大鍋菜、麵條、包子、炒餅……如今,每周參加一次愛心滿滿的公益宴,成為了全村高齡老人最高興的事兒。

接過愛心人士送來的禮物,老人們都特別高興。

「來這吃飯好開心,關鍵是人家還專門幫助我!」85歲的紀榮海笑著說,4年多來,他參加了村裡每一場公益宴,與此同時,公益組織每周都會給他帶來生活用品,讓他這個獨自在村裡生活的老人感到特別欣慰。和紀榮海一樣,很多愛心人士都會與村裡的老人結對幫扶,讓每一位老年人都享受到了晚年的快樂。

工作組吸引資金讓村民養上了雞鴨,掙到了錢。

溫寶恆介紹,朱勇的愛心組織,不是簡單地來村裡給老人做頓飯,還讓村裡每個人都掙到了錢。苜蓿、茄子、豆角,各種蔬菜種子往村裡送,讓每戶村民都拿去種,發展了種植業。雞苗、鴨苗、豬仔,朱勇號召愛心人士出資買來數千隻,幫村裡人搞起了養殖業。正是這樣充滿愛心的精準幫扶,讓村民的日子越來越好。

熱情來相助 真心為村民

在餃子宴開始之前,村民張雷、張富強兄弟倆,專程製作了一面錦旗送到駐村工作組,交到溫寶恆和隊員手中。

兄弟倆說,2016年,他們在溫寶恆的幫助下種了10畝地的蘋果樹。到了今年秋天,所有蘋果樹第一次掛果成熟。辛苦照料了近5年終於迎來了收成,兄弟倆卻因沒有銷路而著起了急。「如果把這些蘋果低價賣出去,這幾年的活可就白幹了!」

腦子活絡的溫寶恆,聽說情況後找來專業人士到兄弟倆的果園裡拍攝並製作了一段小視頻發到了單位內部網上,幫忙銷售好吃但沒銷路的蘋果。沒想到,1萬斤蘋果迅速銷售一空,讓兄弟倆足足賺到了4萬多元。「這次有了動力,明年果園的產量和質量還會翻番的,我們是真心感謝溫書記和工作組啊!」

不僅是這對兄弟心中充滿了謝意,在餃子宴現場一直幫忙的村民齊英書和老伴,也特別感謝工作組對他們老兩口的幫助。

溫寶恆幫村民打開了優質蔬菜的銷路。

齊英書家的地裡種著最常見的白菜,但由於村裡土質好,水質好,加上老兩口從不在地裡施化肥,只用辣椒和大蒜泡製的驅蟲水驅蟲,他們種植的白菜口感綿軟,甜度適中,比普通的白菜好吃很多。為了幫助老兩口銷售白菜,溫寶恆四處找銷路。如今,齊英書家的白菜平均一畝地就能掙到4000多元。

溫寶恆和公益組織負責人溝通交流幫扶事宜。

像這類消費扶貧的例子,溫寶恆和工作組在近5年時間裡做了很多。加上一直持續在做的愛心扶貧,溫寶恆讓寒巴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道路硬化了,路燈亮起來了,鄰裡之間更和睦了,村民掙的錢更多了。

溫寶恆稱,接下來他準備大力發展村裡的產業。「我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蛋白桑種植試驗,準備在全村進行推廣。」溫寶恆說,蛋白桑是一種優質雜交桑樹品種,生命力強,成熟之後不同的部位能夠製作編織材料、飼料、茶葉等,可以打造出穩定的產業。今後,蛋白桑將會與村裡現有的光伏發電、異地託管食用菌大棚一起,作為村裡重要的經濟支撐,幫助村民進一步拓寬致富渠道,提高增收和自我發展能力。

「在村裡扶貧近5年,我沒有走,如果有需要,我依舊會留下!」鬢角的白髮已經越來越多,溫寶恆也越來越喜歡上了這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溫寶恆表示,為了全村人的日子過得更紅火更幸福,他和工作組會付出自己所有的熱情與真心。

來源:石家莊日報客戶端

記者:李兵

相關焦點

  • 「我見過的最美的臉,是你的笑臉」 用關愛滋潤殘疾人的心田
    「秀出你的笑臉,展示你的風採」關愛殘疾人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舉辦。張瓊 攝活動現場,攝影師將這些定格著快樂和憧憬的笑臉照贈送給殘疾朋友。張瓊 攝活動還表彰了部分愛心企業代表。12月6日上午,「秀出你的笑臉,展示你的風採」關愛殘疾人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暨愛心企業表彰活動在長沙市天心區新村陽光志願服務中心舉行,共有殘疾人工作者、助殘志願者、愛心助殘人士等百餘人參加此次活動。
  • 千千心結系幫扶
    撫摸著待產母牛圓潤光滑的背,王振華笑臉如花。察右中旗科布爾鎮大馬庫聯村積極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本報首席記者 常曉萍 攝大馬庫聯村,是一個有著百年歷史的回族聚居區。曾經,這裡土地貧瘠,深度貧困。2014年,市委辦公室幫扶之初,村「兩委」班子年齡老化、能力極差,在村民中的威望一降再降。當時的村子,一沒領頭人,二沒好產業。
  • 幫扶單位為青幹村「愛心積分超市」補充貨源
    紅網吉首站7月17日訊(通訊員 彭潔)7月16日下午,中華財險吉首市支公司為幫扶村太平鎮青幹村配送了滿滿一車的物資,及時補充了青幹村「愛心積分超市」兌換商品。青幹村「愛心積分超市」於2020年6月10日開業,開業當天,現場表彰在發展產業、互幫互助等方面表現優秀的30戶村民。超市運營1個多月以來,村支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用心經營,常態化開展「黨建引領、互助五興」,組織開展防汛巡邏、兩癌篩查、義務砍青等活動10餘次,目前累計發放愛心積分券2500餘分。
  • 你的笑臉是最美的風景
    飽經滄桑的笑臉,青春活潑的笑臉,稚氣未脫的笑臉……東西部扶貧協作,帶來了幸福的笑臉!那一張張笑臉,既傳遞出擺脫貧困的由衷喜悅,也折射出三水-鹽源扶貧協作的紮實成效,更展現出人們對奔向小康生活的美好憧憬。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生活在後頭。祝願他們,笑口常開!
  • 淄博市愛心姥姥兒童幫扶中心舉辦一對一結對幫扶活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 王越 通訊員 王愛民 淄博報導12月19日9時,淄博市愛心姥姥兒童幫扶中心舉辦的一對一結對幫扶活動在淄博市張店區青少年培訓基地拉開帷幕。中心邀請的結對志願者們也早早來到了活動現場,他們是從上百名有意結對的志願者中經過中心統一培訓遴選出來的愛心人士。活動現場,中心常務理事長張玉琴告訴記者,中心今後還將長期接受愛心人士的申請,定期組織培訓,使更多志願者符合結對幫扶條件,幫扶更多的孤困孩子,讓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勢,完成「淄博無孤,天下無孤」的使命。
  • 「僑愛心」共繪脫貧勝利畫卷
    為了一張張脫貧後的笑臉一描一畫,繪出湘西美好生活;一針一線,繡出苗家錦繡前程。2017年7月,懷揣著對家鄉的牽掛,在外創業有成的「80後」苗族女青年石佳回到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創立湘西七繡坊苗服飾文化有限公司後,第一件事就是開展「讓媽媽回家」公益培訓項目,聘請苗繡非遺傳承人指導培訓農村留守婦女。
  • 江西安福:「最美脫貧戶」上了「笑臉牆」
    走在前面的龍佳村村民楊長生一眼就看到自己的照片掛在「笑臉牆」正中央,不由得驚叫起來。「你們看,我的也有,掛在最上面。」凍邊村貧困戶李香寶也在「笑臉牆」上找到自己的照片,非常開心。安福縣寮塘鄉龍佳村村民楊長生在「笑臉牆」上看到自己的照片(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寮塘鄉建檔立卡貧困戶288戶910人。
  • 月亮山下幸福花開——貴州省婦聯幫扶榕江脫貧攻堅紀實
    村民楊建華臉上露出笑容。楊建華口中的「他們」,是貴州省婦聯的駐村幹部。2015年,省婦聯與八開鎮建立幫扶關係,定點幫扶擺列村和高雅村。經過努力,2018年擺列村和高雅村貧困發生率分別為1.48%和0.92%,均已實現脫貧出列,快步邁向小康生活。想辦法、找路子,出實招、辦實事。
  • 笑靨如花鋪就「幸福底色」 ——西雙版納脫貧攻堅戰曬出最美成績單
    笑靨如花鋪就「幸福底色」 ——西雙版納脫貧攻堅戰曬出最美成績單 2020-06-06 02: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臨高加來農場7位村民自發聯合愛心企業捐贈32噸南瓜馳援武漢
    「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嚴峻形勢之下,加來農場的7位村民們滿懷感恩之心,主動回饋國家,回報社會,自發組織起來並聯合愛心企業向武漢醫務人員捐贈南瓜活動的義舉,令人深受感動,值得表揚和弘揚!」2月25日上午,在加來農場,加來農場工會主席吳仕強拿出幾張印有「今收到加來農場村民和海南裕豐源農資有限公司捐來的抗擊疫情慰問物資。
  • 靈壽縣網信辦 靈壽縣公安局關於依法依規打擊網絡謠言的通告
    靈壽縣網信辦 靈壽縣公安局關於依法依規打擊網絡謠言的通告 2021-01-08 18: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依蓋爾其村免費幫扶物資坐了「冷板凳」
    新華社烏魯木齊4月13日電題:依蓋爾其村免費幫扶物資坐了「冷板凳」新華社記者杭芮、劉兵愛心貨架上整齊碼放著米麵油無人領,愛心衣櫃裡嶄新的外套無人取……去年村群眾工作服務站的免費幫扶物資還是「香餑餑」,如今卻坐了
  • 第一書記出鏡|靈壽縣馬家莊村鄭慧濤:給鄉親們把路鋪上,還得鋪平鋪好
    長城網記者郭甜肖 路欽淋第一書記檔案:鄭慧濤:國家發展改革委駐石家莊市靈壽縣馬家莊村第一書記 鄭慧濤。馬家莊村是河北省靈壽縣南寨鄉唯一個貧困村,村民以小麥和玉米種植為主,收入不高。2014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62戶539人,貧困發生率達39.2%。2011年鄉親們開始試種葡萄,經過幾年摸索,種植技術慢慢成熟,效益也逐年提高。
  • 讓愛無形傳遞:愛心幫扶活動助力殘障兒童圓夢童話世界
    在12月19日的「點燃心靈 童心同夢」愛心幫扶活動現場,記者了解到,還有許多像舒女士一樣的家長,他們的孩子有著天真的童心,稚嫩的臉龐,追求的渴望。雖然命運給了他們不幸,讓他們的人生正在經歷辛苦與坎坷,但是他們從不氣餒,也從未放棄。
  • 覃塘區:愛心企業幫扶脫貧戶
    受疫情影響,羅柴村不少脫貧戶的家庭收入有所減少,為減輕貧困家庭經濟負擔,羅柴村第一書記劉權主動聯繫愛心企業開展貧困幫扶活動。脫貧戶鄭淑麗說:「這下寶寶有好奶粉喝了。」2017年她的家婆病倒,高額醫藥費令這個剛脫貧的家庭面臨返貧風險,獲贈愛心奶粉讓她感到略為安心,起碼寶寶奶粉不用擔心了。羅柴村是自治區「十三五」貧困村,有貧困戶105戶440名貧困人口。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村村結對幫扶,千餘人圓了安居夢
    來源:《鄉村振興進行時》欄目 播出時間:每晚18:30 福州連江縣在與甘肅隴西縣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中,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的目標,積極發動全縣89個行政村和廣大企業家、致富能人、愛心人士,與隴西縣開展「村村結對」幫扶行動,幫助隴西縣300多戶、1000
  • 寒冬送溫暖,長壽愛心幫扶協會在行動
    12月22日,寒風凜冽,區特殊教育學校卻無比溫暖,長壽愛心幫扶協會的愛心人士為33名貧困特殊兒童送去羽絨服和暖心祝福。長壽愛心幫扶協會成立於2018年11月,現有會員76人,協會一直致力於愛心公益事業。
  • 「源」來在身邊 用愛心幫扶提升城市溫度
    「源圈」愛心公益項目志願者敲開孤寡老人的家門,送上一床嶄新過冬棉被。紅網時刻記者 周昂 長沙報導近日,長沙城氣溫驟降,長沙市天心區文源街道卻愛心升溫。寒夜裡,「源圈」愛心公益項目的志願者敲開一戶戶孤寡老人的家門,送上一床新棉被。
  • 宏泰集團:聚焦產業幫扶 助力精準扶貧
    新華網發湖北省宏泰國有資本投資運營集團有限公司經向湖北省扶貧辦、省國資委申請,2018年開始定點幫扶羅田縣駱駝坳鎮葉家圈村。兩年來,宏泰集團結合葉家圈村實際,圍繞優化發展條件、聚焦產業幫扶、提升發展能力、鞏固脫貧成果,協助村「兩委」積極有效開展精準扶貧工作。
  • 建行牡丹江海林支行孫國慶:推進楊林村產業幫扶個性化幫扶獲實效
    「組織派我到長汀鎮楊林村執行幫扶任務,我一定切實履行使命。」2018年1月,中國建設銀行牡丹江海林支行扶貧幹部孫國慶踏上了他在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長汀鎮楊林村的幫扶之路。 「愛心橋」連通農耕路 中國建設銀行牡丹江海林支行援建的「愛心橋」。 「村民們,村民們,建行愛心橋通車了……」楊林村廣播站的擴音喇叭打破了小村莊的寧靜。「今後,大伙兒再也不用蹚水過河幹農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