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圈」愛心公益項目志願者敲開孤寡老人的家門,送上一床嶄新過冬棉被。
紅網時刻記者 周昂 長沙報導
近日,長沙城氣溫驟降,長沙市天心區文源街道卻愛心升溫。寒夜裡,「源圈」愛心公益項目的志願者敲開一戶戶孤寡老人的家門,送上一床新棉被。
對於受助者來說,一條棉被不僅暖身,也暖心。「愛心棉被」讓他們明白,自己並不孤獨,還有不少人願意關心他、幫助他;處於暫時的困境並不可怕,只要心中的希望之燈不滅,只要不斷努力和堅持,終究會有走出困境的一天。那些得到過別人幫助與關懷的受助者,將來有能力了可能會傳遞愛與善的力量。
「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源圈」愛心公益項目把大愛變成「小事」,一樁樁落在實處。越來越多的志願者走上街頭,走進社區,用行動感召著每一位市民,用奉獻和真誠溫暖著整座城市,用愛心撐起了城市文明的高度。
「源圈」志願者為特困家庭免費拍攝全家福。
「源圈」志願者上門為受助者送愛心水餃。
心願直達,讓這座城市更有溫暖
今年年初的一天,「源圈」志願者拿著相機來到家中,為張桂元和外孫女拍攝全家福照片,圓了老人的微心願。
剛開始,張桂元內心有著諸多顧慮。由於癱瘓在床多年,老人家精神狀態變差,頭髮也變得稀疏花白,這樣的形象會不會不上鏡?細心的志願者察覺到老人內心的敏感,立馬開解疏導起來。
「娭毑靚不靚?」「靚!」「娭毑美不美?」「美!」帶著一份既激動又緊張的心情,張桂元娭毑依偎在外孫女身旁,用鏡頭定格下了這份簡單的幸福。
幾天後,志願者將衝洗好的照片送上家門。照片中的張桂元面色紅潤,眼角噙著點點淚光,整個人看起來精神尚佳,身旁的外孫女稚氣未脫,陽光乾淨,祖孫倆緊緊相依,享受著這一刻專屬的寧靜美好。
拿到照片的張桂元再度紅了眼眶,一手拉著志願者的手哽咽道謝,一手緊握著相框捨不得放下。「我沒有遺憾了,真的沒有遺憾了,謝謝了……」
對於普通人而言,拍攝一張合照是極其簡單、極其普通的事情。然而,對於那些身體有殘疾或者家庭有困難的群眾來說,拍照讓他們有些放不開,甚至從沒想過與家人合照。這次為轄區特困家庭發起的「全家福免費拍」暖心行動,就是為了讓溫暖團圓定格。
每一個微心願都值得被關注。作為「源圈」愛心公益項目的重要服務板塊,「源心願」就是通過組織「源圈」志願者深入社區小區開展結對幫扶活動,關注生活困難群眾,主動認領微心願,爭當「圓夢使者」,傳遞愛心正能量。
「經過第一輪全面摸排,我們已將轄區1000餘名高齡老人、100多名殘障人士、近500名困境群眾納入幫扶體系。」文源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源圈」愛心公益項目負責人田燁介紹,目前項目共吸納13個社會組織、57家企事業單位和商家門店、300餘名登記註冊志願者參與城市困難群眾救助幫扶,近期還將開通「源圈公益服務站」微信公眾號,開展線上愛心幫扶。「點擊進入,可以直接跳轉至愛心清單和需求清單頁面,愛心人士通過手機就能進行精準幫扶。」
「源圈」學生志願者與孤寡老人深情相擁。
「源圈」志願者朱奎丹看望慰問老人。
陪伴到家,讓這座城市更有溫情
算算日子,也有十來天沒見到劉紋芳老人了,朱奎丹一通電話撥過去,無人接聽。於是又連忙撥通鄰居的電話。「喂,王哥你方便看一眼劉娭毑在家不?怎麼沒接電話」「我這就去看看……在家吧放心,手機不知道怎麼被她調成靜音了。」得到肯定答案,朱奎丹的心才放下來,想著這幾天要抽個空看望看望老人。
「娭毑,我買了餃子皮、豬肉和玉米,今天來給你包餃子!」一進門,朱奎丹輕車熟路將食材拿去處理,邊幹活邊和劉紋芳聊家常。最近幹了什麼,發生了什麼事情,聽到什麼有趣的新聞,劉紋芳都一五一十說給朱奎丹聽。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瞬間將房間積累的冷清味衝淡了不少。
每月至少一次的看望,沒幾天就得煲一次電話粥,朱奎丹雖和劉紋芳沒有血緣關係,但彼此間的親密早已勝似親人。五年前,還是社區衛健專幹的朱奎丹就開始對口聯繫劉紋芳,熟悉之後,劉紋芳還將一片房門鑰匙交由朱奎丹保管。從那以後,朱奎丹跑得更勤了,打掃衛生、做飯、聊天,就像老人的「半個女兒」。「給我鑰匙,是對我的信任。那我更應該好好照顧她,多來看看。」
朱奎丹說,衣食無憂對失獨老人來說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還需要更多關愛,特別是精神撫慰。「比我做得好的志願者還有很多,朱漢英大姐貼心照顧彭美利老人數年如一日,狀元坡社區低保專幹鄔瑩琳將每一次的慰問陪伴都詳細記錄下來,寫滿了五、六個筆記本。她們都是我學習的榜樣。」
在「源圈」裡,動情感人的「源陪伴」故事數不勝數。不論是轄區高校志願者還是黨員志願者,通過「有效」陪伴,給予孤寡老人生活上和精神上更「走心」的關愛,讓他們不再孤獨守望。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這一句已經有點年代感的金句,放在「源圈」裡,卻一點也不過時。
「源課堂」上課現場。
「源舞臺」為轄區文藝愛好者搭建展示平臺。
幫扶連心,讓這座城市更有溫度
第一次見到遊金伶時,瘦瘦小小的她就蹲在地上,安安靜靜地玩著由垃圾站撿來、別人丟棄的玩具。
父母的工作是管理家門口的垃圾站和公共廁所,兼之收點廢品補貼家用。因此,本就擁擠破舊的家中更是堆滿了廢品,與日常生活用品摻雜一起,雜亂不堪。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的志願者們剛接觸伶伶的時候,小女孩內向得很,經常沉默示人。 後來,志願者時常上門,為她提供親情陪伴、心理疏導、學業幫扶等志願服務,在不間斷的熱心關懷下,伶伶開朗了很多,見到志願者會主動露出甜甜的笑容。
「伶伶雖然只有5歲,但是很懂事。玩耍過程中如果見到空水瓶易拉罐之類的,會默默撿起來拿回家。」伶伶的懂事聽話,志願者們看在眼裡,想在心裡。除了日常的愛心慰問之外,還特別為她提供教學幫扶、課後託管、國學素養培養等,盡全力幫助她快樂健康成長。
「明年伶伶就該上小學了,我們已提前將她納入『源課堂』重點幫扶對象。未來,她會享受到更高質量的教育資源。」「源圈」公益服務項目「源課堂」自10月14日正式開班以來,從關注困境兒童需求出發,將轄區內優秀教師集結,為困難及殘疾兒童提供免費課後輔導幫扶服務,切實解決困境兒童課後託管和課業輔導事宜,得到了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
由文源街道發起並主導的「源圈——愛心零距離」項目已開展近一年時間,在這個愛心圈裡,根據不同的城市特殊困難群體和不同的生活迫切需求,充分整合社會各界資源,提供「源資助」「源餐廳」「源家政」「源陪伴」「源心願」「源課堂」「源舞臺」七大服務內容,著力打通服務群眾特別是困境群體的「最後一公裡」。
「這場幫扶始終不會停歇。」正如文源街道黨工委書記許偉斌所說的那樣,城市的溫度由無數股善意的細流匯聚而成,明年,文源將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超常規的力度,打造更加精準立體的「源圈」品牌形象,不斷創新服務形式,豐富服務內容,持續做好城市困難群眾的救助幫扶工作,讓困難群眾與全區人民共享幸福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