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用「繡花」般精細治理傳遞城市「溫度」-繡花 溫度 城市治理...

2021-01-18 東方網

原標題:上海:用「繡花」般精細治理傳遞城市「溫度」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重溫囑託看變化)

  上海:用「繡花」般精細治理傳遞城市「溫度」

  擁有600多平方公裡中心城區、2400多萬常住人口,上海這座超大城市近年來面臨交通擁堵、人口增多且老化、社區治理不到位等問題。如何破解這些難題,成為上海乃至全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必修課」。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要注重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功夫」「讓老年人老有所養、生活幸福、健康長壽是我們的共同願望」……習近平總書記去年11月在上海考察時的重要指示,猶在耳邊。

  近一年來,在總書記的殷切囑託下,一項項「潤物細無聲」的改變在申城發生:全力實施垃圾分類且定時投放,大力推行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深化城市管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

  民生「小事」皆大事,一枝一葉總關情。隨著「繡花」般精細治理持續推進,上海正在成為一座更加「有溫度」的城市。

  

  老年人在上海市虹口區市民驛站嘉興路街道第一分站聊天(8月30日攝)。 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頭腦」聰明「四肢」有力 精細化治理多了智能支撐

  「城運中心呼叫10號督察員!請報告你目前的位置。」

  「10號督察員收到,我正在陸家嘴連廊巡防,現在人流平穩,交通有序,一切正常。」

  ……

  放下手中的對話機,上海市浦東新區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指揮員的眼睛還盯著面前的無縫屏幕。

  

  工作人員在上海市浦東新區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內工作(8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在這塊大屏幕上,實時跳動著城市的各種「體徵」數據,包括接警數、實有人口、地鐵故障,等等。浦東1200多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一旦察覺有信息異常,會在第一時間上傳到這個「城市大腦」中。

  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浦東新區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通過中心的大屏幕了解上海城市精細化管理情況。

  「總書記強調,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貫徹落實好總書記的要求,讓『城市大腦』運行得更高效。」浦東新區應急管理局副局長王礌說。

  近一年來,這塊總書記看過的大屏幕裡,顯示的內容不斷豐富,跳動的數據更加優化,背後的算法持續提升。包括噪音擾民、公交線路優化、渣土車運行、防臺防汛等多個專業化模塊相繼推出,「城市大腦」的功能進一步完善。

  這是上海市浦東新區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內景(8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頭腦」更加聰明的同時,「四肢」也更加有力。目前,浦東新區的36個街鎮陸續建立起城市運行分中心,接收來自區中心的訂單任務,大大縮短任務單的流轉時間。

  地處城鄉結合地帶的周浦鎮,既有繁華的萬達廣場、小上海步行街,也有轉型發展中的鎮級工業園區,人口密集、車流眾多。

  據周浦鎮城運中心常務副主任吳蓓介紹,過去因為感知技術的缺乏,信息互聯共享不及時,城市治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現象比較明顯,治理措施較為碎片化。

  如今,有了「城市大腦」的快速反應和集中指揮,許多社會治理頑疾得到了明顯改觀。

  隨著電動自行車防盜系統模塊上線半年,周浦鎮轄區內的車輛失竊發案率同比下降了72.2%;老人行動軌跡監測模塊在過去一年裡,向家屬推送了300餘條有效信息,凡佩戴智能手環的走失老人,均被當天尋回……

  王礌告訴記者,浦東「城市大腦」將不斷迭代更新,更快更強大的城市運行中心即將上線。「對城市管理者而言,『像繡花一樣管理城市』將變得更加可行。」

  這是上海市浦東新區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入口(8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既「近家」又「進家」 養老服務15分鐘內「觸手可及」

  走進上海市虹口區市民驛站嘉興路街道第一分站,記者就被驛站裡熱烈的「人氣」所感染。

  在這裡,57歲的金阿姨經常參加插花、烘焙等活動;60多歲的張大爺是書畫沙龍的愛好者;住在一公裡外快80歲的肖阿姨,中午都會來社區食堂用餐……越來越多的老人把這裡當成自己的「家」。

  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也曾走進這家驛站,逐一察看綜合服務窗口、託老所、黨建工作站等。

  嘉興路街道黨工委書記狄梁告訴記者:「總書記十分關心社區的養老服務。當了解到我們市民驛站的養老服務窗能夠提供多類服務時,他非常欣慰。」

  在上海市虹口區市民驛站嘉興路街道第一分站,老年人在書畫沙龍裡練習繪畫(8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近一年來,這家驛站的事務受理服務內容進一步拓展,諮詢事項由原來的169項調整至188項,當場辦結事項也由7類38項增加至目前的9類50項。

  圍繞老年人的各類需求,為老服務更加溫情。「在原有的手工、唱歌、書法等課程的基礎上,今年又增加了插花、打擊樂、垃圾分類互動遊戲等新課程。」虹口區市民驛站嘉興路街道第一分站日間照料中心負責人陳燕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中央高度重視養老服務工作,要把政策落實到位,惠及更多老年人。

  「上海正在積極打造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上海市民政局局長朱勤皓說,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已建成180家;今年底將建成超過250家,實現街鎮全覆蓋。

  

  在上海市虹口區市民驛站嘉興路街道第一分站,工作人員在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工作(8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養老如「網購」般便捷已成為現實。今年5月,「上海市養老服務平臺」開通上線,涵蓋新版養老地圖、養老服務機構查詢等主要功能。廣大市民在這一平臺上尋找養老服務,猶如在網上找餐館、購物一樣方便。

  「通過線上服務平臺和線下服務站點的齊頭推進,『15分鐘社區養老服務圈』正在逐步構建。這將給老年人提供更加方便可及的『近家』和『進家』服務,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朱勤皓說。

  志願者「下了崗」 垃圾分類從「新時尚」走向「新習慣」

  「溼紙巾居然是幹垃圾?」「小龍蝦是溼垃圾嗎?」……今年7月1日,隨著《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不少上海市民都經歷過關於垃圾分類的考題應答。

  上海市虹口區宇泰景苑小區居民在對垃圾進行分類投放(8月29日攝)。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垃圾分類,關係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係節約使用資源,是社會文明的一個重要體現。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虹口區市民驛站嘉興路街道第一分站時強調,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

  如今,「新時尚」逐漸變成「新習慣」。作為上海市虹口區宇泰景苑小區的志願者,過去馮海梁每天都得回答十來遍垃圾分類的問題,「現在連小朋友們都會準確地分垃圾啦。」

  隨著家家戶戶逐漸養成家中垃圾分類裝袋、定時定點分類投放的好習慣,志願者們逐漸無事可做,如今全部「下了崗」。

  據虹口區嘉興路街道紅葉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王靜華介紹,目前,宇泰景苑小區的居民分類投放參與率達100%,分類準確率達98%,資源回收利用率達60%。

  宇泰景苑的變化在上海千千萬萬個小區裡發生著。隨著垃圾分類的深入推進,上海這一「新時尚」,孕育出更多積極的「新變化」。

  數據顯示,上海市幹垃圾減量、溼垃圾和可回收物資源化情況不斷變好:截至8月末,溼垃圾日均清運量為0.92萬噸,較去年年底增加130%;幹垃圾日均清運量低於1.55萬噸,較去年年底減少26%;可回收物日均可回收增加至0.45萬噸,較去年年底增長了5倍。

  「垃圾綜合處理需要全民參與。」上海市綠化市容局局長鄧建平介紹,上海力爭到2020年底基本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讓「新時尚」成為「新習慣」,讓垃圾分類「形得成」更能「守得住」。

     記者手記:「繡花」般精細治理需練好「走針」功夫

     漸入佳境的垃圾分類、老有所樂的養老社區、智能高效的「城市大腦」……每次記者來到上海,都能從街巷樓宇間感受到溫馨的變化,體驗到走心的服務,發現不一樣的申城。

     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對於上海這座超大城市而言,要實現「繡花」般精細治理,關鍵是練好「走針」功夫。只有將「針尖」對準頑疾難症,將「針腳」走得更細更密,才能為老百姓繡出一幅實實在在的美好生活圖景。

    「繡花」般精細治理既需要大數據、人工智慧這些「硬核」科技,更需要各級幹部用心用情,在為民服務方面精益求精。上海,正按照總書記的囑託,積極探索著一條超大城市治理的新路子,也將為中國城市高水平治理打造「上海樣板」。

  

相關焦點

  • 記者手記:「繡花」般精細治理需練好「走針」功夫
    新華社上海9月9日電(記者申鋮、何欣榮)漸入佳境的垃圾分類、老有所樂的養老社區、智能高效的「城市大腦」……每次記者來到上海,都能從街巷樓宇間感受到溫馨的變化,體驗到走心的服務,發現不一樣的申城。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
  • 紫金e評:善用更多「小巧思」提升城市治理精細化
    城市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2019年我國城鎮化率已經突破60%,越來越多的人成為城市人,大型、特大型城市開始崛起,城市群、都市圈加速形成,城市功能和城市生活都在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粗放式的城市管理方式已經不再適應目前城市治理的需要,精細化是未來城市治理的必由之路,也需要更多的「小巧思」來增強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 服務外包,城市管理下足「繡花功」
    日前,正在網格內巡查的工作人員柳宗翔通過隨身佩戴的記錄儀,與青島市城陽區上馬街道城市管理品質提升指揮中心取得了聯繫。指揮中心工作人員在電腦前一鍵操作,大屏幕便切換到現場實時畫面。城陽區綜合行政執法局上馬街道中隊長冷繼升確認現場情況後,立即安排處理。  柳宗翔並不是冷繼升中隊的隊員,卻承擔著城市管理日常巡查的職責。
  • 2020全球城市論壇在滬舉辦,數字治理與應急聯動實驗室揭牌
    11月1日,由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為主承辦的2020全球城市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辦。本次活動系「世界城市日」主題活動之一,論壇主題為「提升社區和城市品質」。論壇舉行了首屆「上海城市治理最佳實踐案例」評選活動的頒獎儀式。
  • 開放一座城,迎接全世界,浦東用「繡花功夫」探路大城治理
    上海紐約大學原校長俞立中說: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辦一所大學,使它能夠培養一批世界公民、全球化的人才。上海紐約大學跟這座城市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  把上海當成家,「洋雷鋒」清理垃圾又授課  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就有58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國人生活在上海。  二十年前,亨多福從德國來到浦東,供職於外企,也成為了一名上海女婿。
  • 呂良穎:街頭藝人「持證上崗」,城市治理更顯溫度
    近幾年,成都、上海、深圳等城市也相繼採取措施,以推進街頭藝人「合法化」,規範城市街頭表演。街頭藝人表演作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關係到一個城市的形象,也是社會治理中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前些年,許多地方為治理街頭表演亂象,用對待不勞而獲的乞討者的方式對待街頭藝人,欲將之驅逐殆盡。與這種野蠻的治理方法相比,街頭藝人「持證上崗」,讓其在城市中具有立身之地,顯然是更具人性化的措施,既體現出在城市治理中的人性溫暖,也展示了一個城市對不同社會職業群體的包容和氣度。
  • 劉珊杉:用人民情懷涵養城市基層黨建溫度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城市工作,先後召開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作出部署,對城市基層黨的建設提出明確要求。人民是城市的主人,要讓人民群眾在家門口品味城市的煙火氣,讓人民群眾於細微處感受城市的溫度。
  • 聚焦2020上海兩會|以一流的治理鑄就一流的城市!應勇參加徐匯代表...
    聚焦2020上海兩會|以一流的治理鑄就一流的城市!從「一網通辦」到「一網統管」,上海城市治理能力和效能不斷提升;從「五個中心」建設到「率先基本建成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上海城市功能和能級不斷提升。2020年工作任重道遠,他建議要加快「五個中心」建設;加大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以更高標準做深做實,實現高水平小康。
  • 裝上「智慧大腦」 下足「繡花」功夫
    原標題:裝上「智慧大腦」 下足「繡花」功夫 高齡獨居老人24小時未出門,「智能門磁」第一時間提醒網格員注意;在社區停車找不到車位,抬頭看看引導牌就能找到附近商場的「共享車位」……近段時間,越來越豐富的「社區智治」應用場景給杭州市下城區居民帶來驚喜。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後一公裡」。
  • 閃電評論丨「定製」斑馬線彰顯城市治理智慧與溫度
    「定製」斑馬線彰顯出了城市治理的智慧與溫度。這條「定製」斑馬線設置前,當地交警部門就發現了交通隱患,不僅積極與企業對接,進行交通安全教育,而且基於「固定時間、固定人流、固定線路」的原則,從匯報申請到實地勘查調研,再到按照斑馬線標準及要求施劃,交警部門只用了3天時間。如此效率,是對城市安全和諧的最有力的護佑。
  •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開展學習「習總書記在浦東開發...
    為進一步領會國家戰略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學習浦東城市治理方面的經驗及模式,12月8日,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開展學習「習總書記在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精神主題黨日活動。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黨支部副書記李振全主持此次活動。
  • 禹城下足「繡花功夫」抓實餐廚油煙治理
    禹城市綜合行政執法局下足「繡花功夫」,從細微處入手做好餐飲服務業油煙汙染治理,提升城市品質。對城區餐飲業單位進行「地毯式」摸排,建立臺帳。強化宣傳引導,各執法中隊實行網格化管理,通過向餐飲業戶發放一封信,宣講相關政策法規,敦促餐飲飯店進行油汙排放設施改造。目前,全市餐飲單位建檔414戶,全部安裝了油煙淨化設備。
  • 海東下足「繡花」功夫打造精緻城市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隆冬時節,雖然少了花團錦簇,但漫步在海東的街頭巷尾,清新亮麗的城市新貌更具冬日韻味。「十三五」期間,我市把「城市管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的理念貫穿於全過程,下足「繡花功夫」,「繡」出美好新生活。
  • 【潮湧長三角】銅陵「城市超腦」:「繡」好精細化城市管理範圖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崔舒飛】高空拋物、老人獨居、市容整治、防疫安全……在城市治理中,這些都是既細節又不容忽視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管理者需要堅持從需求出發、突出問題導向,以「繡花」的精細態度來面對城市治理,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在這方面,銅陵「城市超腦」走在了前列。10月16日上午,記者隨「潮湧長三角·共建進行時」主題網絡傳播活動採訪團來到銅陵市智慧城市體驗中心,了解銅陵市「城市超腦」的建設情況。
  • 精細治城,上海「一網統管」提升城市「智治力」
    新華社上海6月8日電 題:精細治城,上海「一網統管」提升城市「智治力」新華社記者季明、周琳這是上海市浦東新區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入口(2019年8月31日攝)。緊抓城市現代化治理「牛鼻子」,解決城市治理中的堵點、盲點,上海正以升級建設「一網統管」系統為抓手,著力實現「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的目標。更加智能、更加精細的城市治理「繡花功夫」,也成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的生動實踐。
  • 「全周期管理」:探索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
    連玉明:城市是一個複雜開放的巨系統,是一個有機生命體,實施「全周期管理」就是用系統集成思維來解決城市治理問題。不管是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還是城市運行的常態治理,都要摒棄以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城市治理方式,轉向精細化管理,下好「繡花」功夫,從全過程、全要素、全場景的角度,統一理念、目標、組織以及規則,形成系統、協調、完備的治理體系,從而增強社會彈性和城市韌性。從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到復工復產再到疫情防控常態化,「全周期管理」的效用非常明顯。
  • 黨建智能化「點睛」治理精細化
    原標題:黨建智能化「點睛」治理精細化 摘要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完善社會治理體系要有「科技支撐」。2009年以來,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江心洲在中國與新加坡合作開發「生態科技島」建設過程中,面臨著農村社區向城市社區轉變、農民向市民轉變的問題。
  • 給城市「繡花」!平潭加強市容市貌整治
    連日來,實驗區各部門、各單位持續以「繡花功夫」實施城市精細化管理,重拳整治各類不文明現象,通過落實垃圾分類、整治市容市貌及保障市民舌尖上的安全等行動,不斷提升城市的「顏值和氣質」。常態 城市「牛皮癬」治理成效顯著隨處張貼的小廣告嚴重影響城市美觀,今年以來,實驗區城市管理執法支隊強力推進城市「牛皮癬」整治。如今這些令人頭疼的「牛皮癬」亂象是否有所改善呢?連日來,記者對城區內多條主幹道沿街商戶進行回訪。
  • 孫建平:城市風險治理迎來重要窗口期,數位化轉型將帶來什麼?
    【編者按】上海「十四五」規劃建議指出,探索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徵、彰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超大城市發展之路,著力打造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城市樣本。城市的活力和品質無法離開城市安全性的支撐。作為超大城市,上海未來將面臨更多複雜而不確定的挑戰。如何應對挑戰,全面提升超大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法制網評:小漁村到大都市 深圳見證城市治理...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  法制網特約評論員 唐任伍  「要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加快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型城市特點和規律的治理新路子。要強化依法治理,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城市治理頑症難題,讓法治成為社會共識和基本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