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上「智慧大腦」 下足「繡花」功夫

2020-12-23 人民網

原標題:裝上「智慧大腦」 下足「繡花」功夫

高齡獨居老人24小時未出門,「智能門磁」第一時間提醒網格員注意;在社區停車找不到車位,抬頭看看引導牌就能找到附近商場的「共享車位」……近段時間,越來越豐富的「社區智治」應用場景給杭州市下城區居民帶來驚喜。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後一公裡」。如何更好地運用雲計算、大數據等數位技術,用「繡花」功夫推動社區治理更高效、服務更精細?今年6月8日,下城區以創建全國街道服務管理創新實驗區為契機,在全省率先上線「社區智治在線」平臺,依託杭州「城市大腦」全面構建「1+8+X」數字駕駛艙體系——1個區級數字駕駛艙、8個街道數字駕駛艙、多個「社區智治在線」和園區數字駕駛艙,由此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探索出一條「社區智治」的新路。

疫情防控情況、居民信息數據、民情走訪記錄、民生服務情況……走進下城區文暉街道現代城社區,「社區智治在線」大屏上,數字信息實時變化。

「高齡津貼增加。」平臺「主動服務提醒」模塊彈出一條消息,幾乎同時,消息被推送到現代城社區黨委書記邵麗靜的手機上。原來,在她負責的網格內,有一名老人剛滿90周歲,高齡津貼可以從50元增加到100元。接到任務後,邵麗靜第一時間在系統上為老人填報了變更表。

邵麗靜說,此前因政務信息流轉低效、服務手段單一、協同管理缺乏,社區工作者負擔較重,也容易導致漏辦遲辦現象。

今年3月,下城區成為省民政廳「社區智治在線」建設唯一試點。「社區智治在線」平臺實現了與「城市大腦」「基層治理四平臺」等數位化平臺之間的信息快速流轉,同時打通公安、民政、社保、城管等部門數據以及小區物業、智能安防、市政服務、社會服務機構等信息系統,構建動態實時基礎資料庫,實現了數據「一次錄入、多方共享」。

「『社區智治在線』平臺的主動服務提醒大大提高了社區工作效率。」邵麗靜說,如今平臺還可提供政策衝突、退出及時預警和老年證、殘疾證等特需服務在線辦理等,真正做到為社區工作減負增效。

如何為居民提供更加精準的個性化服務,也是「社區智治」探索的方向。

下城區是杭州典型的老城區,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截至2019年底,該區老年人口有11.5萬人,96%以上的老人選擇居家養老。為了給老年人提供個性化養老服務,今年9月,下城區推出與「社區智治在線」實現互通的「智守在線」智慧養老平臺,採集轄區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老年食堂、養老顧問、助老員等服務數據。有服務需求的居民可通過APP或撥打養老服務統一呼叫熱線下單,由24小時客服接聽後,通過平臺派單給相關機構。

下城區還為無暇參與社區事務的年輕人打造了「親鄰e站」線上議事平臺。上班族通過微信公眾號「智慧下城」可隨時參與社區事務討論,大數據根據瀏覽量、關鍵詞在「社區智治在線」平臺上形成熱議話題,實時反映集中訴求,引導年輕人主動參與社區自治。

「社區會『思考』,治理才會更高效。」下城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接下來,相關部門將繼續深化精密智治建設成果,進一步通過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拓展應用場景建設,讓社區治理更高效、更精細、更有溫度。

(責編:張麗瑋、王麗瑋)

相關焦點

  • 杭州下城創新「社區智治」新模式裝上「智慧大腦」
    原標題:杭州下城創新「社區智治」新模式裝上「智慧大腦」   高齡獨居老人24小時未出門,「智能門磁」第一時間提醒網格員注意;在社區停車找不到車位,抬頭看看引導牌就能找到附近商場的
  • 禹城下足「繡花功夫」抓實餐廚油煙治理
    禹城市綜合行政執法局下足「繡花功夫」,從細微處入手做好餐飲服務業油煙汙染治理,提升城市品質。對城區餐飲業單位進行「地毯式」摸排,建立臺帳。強化宣傳引導,各執法中隊實行網格化管理,通過向餐飲業戶發放一封信,宣講相關政策法規,敦促餐飲飯店進行油汙排放設施改造。目前,全市餐飲單位建檔414戶,全部安裝了油煙淨化設備。
  • 念茲在茲 下足脫貧攻堅的「繡花」功夫
    唐義:這六大關係抓住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省脫貧攻堅需要科學處理好的幾個關鍵性重點問題,實質上要求我們必須增強系統思維、辯證思維,堅持內外兼顧、標本兼治,下足「繡花」功夫,傾注工匠精神,深入推進脫貧攻堅提質增效。
  • 裝上「智慧大腦」 下足「繡花」功夫
    原標題:裝上「智慧大腦」 下足「繡花」功夫 高齡獨居老人24小時未出門,「智能門磁」第一時間提醒網格員注意﹔在社區停車找不到車位,抬頭看看引導牌就能找到附近商場的「共享車位」……近段時間,越來越豐富的「社區智治」應用場景給杭州市下城區居民帶來驚喜。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後一公裡」。
  • 推進垃圾分類用足「繡花」功夫
    朝陽區東風鄉石佛營東裡社區128號院通過組織挨家挨戶上門宣傳、「智囊團」參與、設置紅黑榜等形式,在垃圾分類上下足「繡花」功夫,形成了人人參與分類,共享綠色新生活的良好氛圍。在推進垃圾分類過程中,石佛營東裡社區黨委借鑑疫情防控中「戶戶是堡壘、人人是哨兵」的成功做法,動員黨員、「雙報到」黨員、樓門層長、志願者、分類指導員等,組成社區垃圾分類隊伍,積極參與桶前值守、入戶宣傳、指導分類。
  • 易地扶貧搬遷「拆舊復墾」要下足「繡花」功夫
    積極穩妥地推進易地扶貧搬遷舊房拆除,需要下足「繡花」功夫。首先,要對不同舊房的情況進行差異化對待,分類施策、分步實施,將騰挪出來的耕地、林地等資源以及保留的房屋有效開發利用。其次,拆了舊房以後,更要加快為搬遷戶辦理安置住房不動產權證,給拆舊復墾後的土地確權頒證,並且完善一系列後續扶持措施,切實讓搬遷戶吃上「定心丸」,以真正實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 破「皮」重圓丨顯微鏡下的繡花功夫
    破「皮」重圓丨顯微鏡下的繡花功夫 2020-12-24 14: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堅定必勝信心 下足繡花功夫 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
    堅定必勝信心 下足繡花功夫 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中共崇信縣委書記 張拴會崇信縣屬省列插花型貧困縣,2013年有建檔立卡貧困村16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206戶1.97萬人,貧困發生率23.8%。這些年我們深深體會到,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必須始終保持嚴的要求和實的作風,在「精準」二字上下功夫,全面落實到村到戶到人政策措施,做到扶真貧、真扶貧、真脫貧。按照「一核二看三比四評議五公示」程序,逐級摸排、層層篩選,逐人登記造冊、建檔立卡。採取「一看、二問、三算帳」的方式,準確掌握貧困家庭收入變化和「三保障」情況,加強戶內信息數據比對,對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做到精準識別、動態管理。精準施策求實效。
  • 上海:用「繡花」般精細治理傳遞城市「溫度」-繡花 溫度 城市治理...
    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在這塊大屏幕上,實時跳動著城市的各種「體徵」數據,包括接警數、實有人口、地鐵故障,等等。浦東1200多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一旦察覺有信息異常,會在第一時間上傳到這個「城市大腦」中。  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浦東新區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通過中心的大屏幕了解上海城市精細化管理情況。
  • 記者手記:「繡花」般精細治理需練好「走針」功夫
    新華社上海9月9日電(記者申鋮、何欣榮)漸入佳境的垃圾分類、老有所樂的養老社區、智能高效的「城市大腦」……每次記者來到上海,都能從街巷樓宇間感受到溫馨的變化,體驗到走心的服務,發現不一樣的申城。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
  • 片警李進軍:「繡花」功夫管「小事」
    12月13日,李進軍(中)和同事在轄區一家物業公司察看「智慧樓院」建設情況。今年52歲的李進軍是河南省焦作市解放區新華派出所鑫源警務室的社區民警。擔任社區民警16年來,李進軍不斷創新思路,他推出「十戶聯防」機制,將轄區各公共場所聘用的保安等統一使用、統一管理、統一巡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安管理體系,他還結合「一村一警」入戶走訪,關心困難群眾,與轄區小區物業、社區積極溝通,創建「智慧樓院」,推動安裝監控和門禁系統,讓不起眼的老舊小區也有了「天眼」守護。
  • 電視劇《最美的鄉村》完美收官——用「繡花」功夫講好脫貧攻堅故事
    電視劇《最美的鄉村》完美收官——用「繡花」功夫講好脫貧攻堅故事電視劇《最美的鄉村》海報。劇中,將扶貧幹部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堅強意志、扶貧工作中閃現的智慧之光以及基層幹部群眾對脫貧攻堅這一政策的思想轉變,展現得淋漓盡致。
  • 「我的扶貧故事」下好「繡花功夫」 做好精準扶貧丨天柱縣白市鎮...
    我支招「繡花」功夫。深入各家各戶調查研究,積極摸索經驗,集思廣益。駐村後白天走村入戶調查核實扶貧戶信息,夜晚核對信息資料動態進行更新。「繡花」功夫重在細節,群眾貧困缺什麼,想什麼、要什麼,我都認真記錄在本,然後進行研究,精準實施一組一品,一戶一策進行幫扶。
  • 吳江九裡橋村:以「繡花功夫」提升人居環境 擦亮百姓幸福底色
    近年來,九裡橋村「量體裁衣」另闢蹊徑,沒有大拆大建,而是下足「繡花」功夫開展整治,在保留原生態風貌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扮靚村莊環境,留住美麗鄉愁。自吳江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以來,九裡橋村已連續5次被評為「紅榜村」,成為全區各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學習標杆。「以前這裡都是窄泥路,坑坑窪窪的,很不好走,現在不僅加寬硬化了,路兩邊還進行了綠化改造,裝上了太陽能路燈。
  • 如何以繡花功夫搞監督?
    具體行動上,體現在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上。做到「兩個維護」上的強大政治威力。在著力發現領導幹部廉潔和作風問題上下功夫。按照「六個從嚴」的要求,緊盯「關鍵少數」、重點領域、關鍵崗位特別是一把手,堅持嚴在日常,注重防微杜漸,實現監督關口前移,抓實近距離常態化監督,進一步完善發現問題、糾正偏差、精準問責有效機制,不斷壓減權力設租尋租空間。在精準研判、科學處置領導幹部問題線索上下功夫。
  • 海東下足「繡花」功夫打造精緻城市
    「十三五」期間,我市把「城市管理要像繡花一樣精細」的理念貫穿於全過程,下足「繡花功夫」,「繡」出美好新生活。人居環境是城市的「窗口」和「臉面」,既體現宜居水平也反映文明程度。
  • 下足「繡花功夫」做好穩就業工作
    /珠江商報資料圖  針對企業需求,順德各職能部門下足「繡花功夫」做好穩就業。記者從順德區勞動就業服務中心獲悉,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順德區勞動就業服務中心堅決落實「六穩」和「六保」工作部署,以強有力的舉措築牢保居民就業基本盤,以多元化手段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實現全區就業形勢總體穩定,穩中向好。
  • 【新春走基層】紅燈籠點亮年味 照出成都的「繡花」功夫
    橘黃的路燈下、熱鬧的商鋪外、小區中庭樹杈上……隨處可見大紅燈籠高高掛,為歸家的行人帶來陣陣暖意,咂摸出越來越濃的中國年味兒。 在春節前高高掛起17.2萬個紅燈籠,這是成都提前5個月就開始準備,要送給千萬市民的新春禮物。藏在這一盞盞紅燈籠裡的,是城市管理者用「繡花」功夫治理城市的細心、耐心、巧心,是成都連續11年位居「全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的秘訣之一。
  • 市級垃圾分類示範小區怎麼做好「繡花功夫」?走進青青家園看一看
    溫都訊 近日,記者從鹿城區綜合行政執法局獲悉,該區南匯街道青青家園自六月份完成市級垃圾分類示範小區創建以來,街道、社區、物業、業委會多方聯動,在細節處下足「繡花功夫」,為垃圾分類工作提質增效,樹立示範小區新標杆。
  • 駐村第一書記嶽秀華:用足「繡花」功夫給村子換身靚「衣裳」
    面對紛繁複雜、細枝末節的農村工作,嶽秀華既有「繡花功夫」,也有「工匠精神」,一年多來,村子裡的每一個變化,每一寸土地、每一份人情冷暖,他都熟稔於心。「我要給村子換身『新衣裳』,」他說到,也做到了。村民於傳利身患尿毒症,已經連續透析十年了,到了村裡後,嶽秀華在原有的國家政策報銷比例基礎上,又為其辦理低保戶、貧困戶,並讓他成為村裡保潔員,幫助他解決經濟困難。「是共產黨救了我!」於傳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