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裝上「智慧大腦」 下足「繡花」功夫
高齡獨居老人24小時未出門,「智能門磁」第一時間提醒網格員注意;在社區停車找不到車位,抬頭看看引導牌就能找到附近商場的「共享車位」……近段時間,越來越豐富的「社區智治」應用場景給杭州市下城區居民帶來驚喜。
社區是城市治理的「最後一公裡」。如何更好地運用雲計算、大數據等數位技術,用「繡花」功夫推動社區治理更高效、服務更精細?今年6月8日,下城區以創建全國街道服務管理創新實驗區為契機,在全省率先上線「社區智治在線」平臺,依託杭州「城市大腦」全面構建「1+8+X」數字駕駛艙體系——1個區級數字駕駛艙、8個街道數字駕駛艙、多個「社區智治在線」和園區數字駕駛艙,由此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探索出一條「社區智治」的新路。
疫情防控情況、居民信息數據、民情走訪記錄、民生服務情況……走進下城區文暉街道現代城社區,「社區智治在線」大屏上,數字信息實時變化。
「高齡津貼增加。」平臺「主動服務提醒」模塊彈出一條消息,幾乎同時,消息被推送到現代城社區黨委書記邵麗靜的手機上。原來,在她負責的網格內,有一名老人剛滿90周歲,高齡津貼可以從50元增加到100元。接到任務後,邵麗靜第一時間在系統上為老人填報了變更表。
邵麗靜說,此前因政務信息流轉低效、服務手段單一、協同管理缺乏,社區工作者負擔較重,也容易導致漏辦遲辦現象。
今年3月,下城區成為省民政廳「社區智治在線」建設唯一試點。「社區智治在線」平臺實現了與「城市大腦」「基層治理四平臺」等數位化平臺之間的信息快速流轉,同時打通公安、民政、社保、城管等部門數據以及小區物業、智能安防、市政服務、社會服務機構等信息系統,構建動態實時基礎資料庫,實現了數據「一次錄入、多方共享」。
「『社區智治在線』平臺的主動服務提醒大大提高了社區工作效率。」邵麗靜說,如今平臺還可提供政策衝突、退出及時預警和老年證、殘疾證等特需服務在線辦理等,真正做到為社區工作減負增效。
如何為居民提供更加精準的個性化服務,也是「社區智治」探索的方向。
下城區是杭州典型的老城區,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截至2019年底,該區老年人口有11.5萬人,96%以上的老人選擇居家養老。為了給老年人提供個性化養老服務,今年9月,下城區推出與「社區智治在線」實現互通的「智守在線」智慧養老平臺,採集轄區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老年食堂、養老顧問、助老員等服務數據。有服務需求的居民可通過APP或撥打養老服務統一呼叫熱線下單,由24小時客服接聽後,通過平臺派單給相關機構。
下城區還為無暇參與社區事務的年輕人打造了「親鄰e站」線上議事平臺。上班族通過微信公眾號「智慧下城」可隨時參與社區事務討論,大數據根據瀏覽量、關鍵詞在「社區智治在線」平臺上形成熱議話題,實時反映集中訴求,引導年輕人主動參與社區自治。
「社區會『思考』,治理才會更高效。」下城區民政局相關負責人說,接下來,相關部門將繼續深化精密智治建設成果,進一步通過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拓展應用場景建設,讓社區治理更高效、更精細、更有溫度。
(責編:張麗瑋、王麗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