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彈唱、相聲曲藝、手工技藝,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街頭藝人的出現給現代化城市增添了一絲文化氣息,城市夜生活也變得豐富多彩。目前,在濟南街頭表演的藝人已「持證上崗」,擁有了「合法表演身份」,從此有固定演出點位,告別了「打遊擊」的生活。(中國新聞網)
濟南實施街頭藝人「持證上崗」並非首次嘗試。近幾年,成都、上海、深圳等城市也相繼採取措施,以推進街頭藝人「合法化」,規範城市街頭表演。
街頭藝人表演作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關係到一個城市的形象,也是社會治理中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由於街頭表演具有流動性和隨意性,街頭藝人的水平參差不齊,一方面,譁眾取寵的低俗表演時有發生;另一方面,只要圈出一片地就可以隨時進行表演,也使得一些不合時宜、不分場合的街頭表演常年影響著正常秩序,由街頭表演所帶來的街道阻塞、擾民、治安和衛生等問題也漸漸成為城市治理的難題。
規範街頭表演,歸根結底取決於如何對待進行表演的街頭藝人,也是對城市的治理水、治理能力的考驗。街頭藝人的出現,歷史悠久,從古就有在街頭賣藝、討錢為生的群體,在明代仇英版的《清明上河圖》裡就有描繪大戲臺、胡僧雜耍等街頭表演的元素出現。如今,街頭藝人的社會地位日趨邊緣化,但作為靠才能、憑本事吃飯的個體,街頭藝人同樣具有尊嚴。前些年,許多地方為治理街頭表演亂象,用對待不勞而獲的乞討者的方式對待街頭藝人,欲將之驅逐殆盡。與這種野蠻的治理方法相比,街頭藝人「持證上崗」,讓其在城市中具有立身之地,顯然是更具人性化的措施,既體現出在城市治理中的人性溫暖,也展示了一個城市對不同社會職業群體的包容和氣度。
其實,街頭藝人「持證上崗」除了使其活動「合法化」,給他們提供了展示自我和追逐夢想的平臺,更是為城市中草根文化的發展打下了根基,讓城市治理不失文化溫度。如今,人們對文化的需求更加多元,一個城市不應只有登堂入室的主流文化和高雅藝術,還需要百姓喜聞樂見的草根文化。請專家對其進行培訓,是對草根文化供給的優化和豐富,也體現了城市文化服務職能的創新。放眼世界,在巴黎、紐約、莫斯科等歐美城市,街頭表演早已成為市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座城市不是只有鋼筋水泥和車水馬龍,更要具有文化底蘊和文化積澱,對街頭藝人的規範化治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糟粕、低俗文化侵襲,提供了優質的文化資源和文化景觀,幫助城市形成其特有的文化符號和獨特的文化氣質,在冰冷的城市治理中增添了文化熱情。
與此同時,管理者也應認識到,街頭藝人「合法化」並不意味著以固定模式對藝人進行鉗制和約束,「用力過猛」是對街頭藝人的另一種趕盡殺絕,也是對文化活力與生命力的遏制。對街頭藝人的規範化治理不在管,而在於服務和引導,這樣才能讓人性與文化的溫度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
來源:河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