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治城,上海「一網統管」提升城市「智治力」

2020-12-25 人民網

新華社上海6月8日電 題:精細治城,上海「一網統管」提升城市「智治力」

新華社記者季明、周琳

這是上海市浦東新區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入口(2019年8月3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方喆攝

常住人口超2400萬、市場主體270多萬、軌道交通運營裡程700多公裡、電梯24萬餘臺、建築總量13億多平方米……面對全球罕有的超大城市管理基數,傳統方式和人海戰術顯然已難以為繼,上海迫切需要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治理新路。

緊抓城市現代化治理「牛鼻子」,解決城市治理中的堵點、盲點,上海正以升級建設「一網統管」系統為抓手,著力實現「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的目標。更加智能、更加精細的城市治理「繡花功夫」,也成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的生動實踐。

一張圖打通部門壁壘 「AI巡兵」助力基層治理

密如蛛網的地下管線,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的立體交通,誰來看、如何管?一群「人工智慧巡兵」嘗試上崗。

這是上海市浦東新區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內景(2019年8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攝

5月底,在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上,一片巴掌大小的小紙片被隨意丟在地上;人工智慧通過街面攝像頭自動識別、自動派單、人力處置、自動結案,全閉環管理。一小段時間後,紙片就被得到指令的網格員清理進垃圾桶。

這一不經意的治理細節,是江蘇路街道升級「一網統管」的小應用。讓攝像頭識別出垃圾並不容易,需要機器視覺算法精準加持。「現在僅能識別亂丟垃圾、單車亂停和人流熱力,未來打算讓機器學會判斷亂晾曬、道路積水等。」江蘇路街道辦事處主任沈昕說。

超大城市運行,突發事件、複雜問題多,需要建立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的運行體系。一張「上海數字孿生地圖」應運而生,通過實時監測動態變化、24小時推演解決城市問題的最佳方案,為大城市治理探索智慧之路。

這是上海江蘇路街道武定西路一處居民區內的建築垃圾堆放點,畫面右側電線遠端可見安裝有人工智慧攝像頭,當建築垃圾堆積高度到達設定值時,攝像頭會向上海江蘇路街道城運中心發出報警信息(6月8日攝)。 新華社記者 方喆攝

路燈、消防栓等1495萬個城市部件、2.68萬公裡地下管線、5000多個建築工地、1.4萬多個住宅小區、3000多處歷史保護建築……花了兩年時間,上海把這些城市運行中必不可少的「物件」,搬到「數字地圖」上。小到玻璃幕牆,大到建築工地,地理位置成為「身份證號碼」,連接「在線」有效感知。

基於「數字地圖」底座,城市治理者還根據自身需求,開發多樣化「小應用」,解決治理複雜難題。剛安裝名為「匯治理」的小程序時,徐匯區康健街道康寧強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董磊「焦頭爛額」,只希望口罩預約自動審批能「幫上忙」。沒想到功能不斷疊加,信息登記、疫情查詢、復工備案……區內小工具訪問次數超8500萬次。類似這樣的小程序、輕應用,組成了上海基層治理的「電子工具箱」。

6月8日,一位市民站在位於上海江蘇路邊的智能燈杆旁,燈杆上屏幕實時顯示由後方不遠處的攝像頭採集的路面監控信息,這些信息與上海江蘇路街道城運中心聯網共享。新華社記者 方喆攝

不久前,上海正式成立城市運行管理中心,以大會戰的方式全面升級「一網統管」,以「高效處置一件事」為目標,加快形成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運行體系,打造信息共享、快速反應、聯勤聯動的指揮中心。

「我們搭建應用平臺,提供基礎賦能工具,把能交給機器做的交給機器;市、區、街鎮,甚至網格、社區、樓宇等,依託這個平臺履行治理職能,根據內生需求可以開發出更多應用來。」上海市城運中心常務副主任徐惠麗說。

匯聚數據池、搭建「城運雲」 賦能城市「智能體系」

6月1日新上線的上海市水務局防汛防臺指揮系統中,一個「汛情回溯」的模塊很獨特:通過收集100年來對上海造成較大影響的颱風數據,重點分析近10年上海主要災害事件的各種要素,「汛情回溯」模塊可以在遇到新的颱風時進行回溯比對,讓防汛決策更加科學。

這是上海愚園路邊一座智能公交車站,屏幕上可以實時顯示車輛到達時間,方便乘車市民查詢(6月8日攝)。 新華社記者 方喆攝

能做到如此精準,靠的是大數據匯聚。對應86個一級指標,上海「一網統管」系統整合接入了包括公共安全、綠化市容、住建交通、應急民防、氣象衛健等數十個單位系統,共享數據量超過25億條。如今,類似美團、餓了麼等第三方數據也被廣泛接入,整合數據、系統和網絡,搭建出一朵「城運雲」。

打通信息「孤島」後,數據「開口」說話,瞄準城市運行中的堵點痛點,可以優化流程、實時處置,智能治理的成效在此次迎戰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初顯身手。

上海浦東新區花木街道是一個特殊的街道:面積比上海有的區還大,今年疫情期間最多一天要接166名入境人員居家隔離,可街道層面的公務人員只有66人。防疫期間,數據助力守好門、看好人。在這裡,小區根據返滬人員數量分色標註,紅色越多越需要被關注。每棟樓每一戶房屋居住、出租、空置情況一目了然,老人、幼兒、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黨員、志願者、樓組長也清晰顯示。

這是位於上海江蘇路旁一個人行道口的行人、非機動車違法行為抓拍攝像頭,這些攝像頭收集的信息與上海江蘇路街道城運中心聯網共享(6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方喆攝

「大家在城運中心看到的平臺,網際網路上是看不到的。誰能看到信息、看到多少信息,都嚴格劃分權限。每個居委會只能看到自己居民區的信息,而且數據『脫敏』處理。」花木街道城運中心數據組人員吳玄玉說。留學生家長徐敏說,事先徵求居民同意,門口安裝有「智能門鈴」,安全的傳遞是雙向的。

線上只是手段,關鍵是線上聯通與線下處置協同,形成閉環管理。疫情期間,從浦東國際機場落地到集中隔離,通過「一網統管」無縫銜接,過程從48小時減少到7小時。「數據放到一個『池』中。通過個人填報、社區排摸、企業排查,配合一線道口、車站、機場等入滬關口數據,實現對來滬人員的動態觀察。」上海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說。

數據全面感知,未來還要走向精準預判。譬如說,哪裡需要更多養老院、幼兒園,哪裡缺乏菜場、藥店等民生設施,未來城市治理者就可以綜合人口結構、周邊環境等多維數據,更精準地規劃。

6月8日,在上海江蘇路街道城運中心,工作人員展示手機上收到的路面垃圾暴露待處理報警信息。 新華社記者 方喆攝

幹部愛用、群眾受用 努力開闢現代化治理新境界

遍布上海的「神經元」,逐漸成為百姓生活有序安寧的數字衛士,為高品質生活賦能。針對群租治理、共享單車應用、食品安全監管等民生痛點,浦東、徐匯等「一網統管」探索較早的區域,都開出「破解藥方」。

家住徐匯區龍吳路的丁女士夫婦,都已年過七旬且腿腳不便,但小區暫未設立老年助餐點。丁女士致電龍華街道網格中心後,依託徐匯區「一網統管」平臺的大民生版塊,工作人員獲得了「家庭畫像」,認定其符合老年助餐標準。不僅如此,通過智能分析和實地走訪,工作人員還為12戶像丁女士這樣的老年家庭解決了送餐問題。

「『一網統管』應該從老百姓需求導向和精準匹配出發,精細刻畫社區、家庭、個人的民生需求,提供主動化、個性化的服務。」上海市信息服務業行業協會秘書長陸雷說,再好的技術不從基層需求出發,也是沒有價值的。

如今的上海街頭,紅綠燈不再只是「燈」了,它能自行感知、收集數據,給出信號控制的最佳方案。自從運行智能交通信號燈系統以來,上海車輛擁堵指數下降15%,平均車速提升10%。

大數據的應用也要考慮數據倫理問題,在數據流通共享的同時做好個人信息保護。「信息保護有兩個關鍵詞:合理、最小化。政府用的數據,使用要有原則,不能過度、不能非合理、還要依法。這樣能從制度上確保是善用而不是濫用。」致公黨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邵志清說。

「現在還是1.0版,爭取6月底升級為2.0版。」徐惠麗說,搭建好數據中臺,培育智慧應用生態體系,推動社會治理流程再造和管理創新。智慧觸角延伸到城市治理最末端,讓社區、村居都能運用,實現「高效處置一件事」。

「一網統管」服務城市運行,不僅是技術革新,更重要的是一種治理模式的重塑,以現代化手段助力治理全方位改革。通過線上線下的聯動,上海正在推動城市治理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機互動型轉變,由經驗判斷型向數據分析型轉變,由被動處置型向主動發現型轉變。十年前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正插上大數據和智能化的翅膀,繪出浦江兩岸更為精美的畫卷。

相關焦點

  • 上海徐匯城運中心啟用,3.0版「一網統管」高效處置一件事
    11月初,在上海徐匯區,市民倪先生偶然看到人行道上有共享單車亂停放,他拍了照,隨手把問題反映到徐匯便民服務小程序「匯治理」上。倪先生沒想到,35分鐘後問題解決的消息、照片就一併反饋給他,並留言:「感謝您為城市建設做出的貢獻,您提出的問題我們已經處理完成,感謝您的反饋。」
  • 防疫復工兩手硬,上海嘉定區城運中心的數智戰「疫」
    上海作為一座人口超過兩千萬的國家中心城市、超大型城市,同時也是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在做好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並行的當下,如何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復工復產,兩手都要硬,顯得尤為重要。| 嘉定區城運中心成為央視報導典範,數夢工場助力客戶防疫復工一目了然上海市雙管齊下,「一網統管」排隱患,取得了顯著成效。
  • 聚焦民生,寶山區城運「一網統管」實戰化顯成效!
    另外,針對城市治理中小區停車難、尖峰時段交通堵塞等難點問題,寶山城運「一網統管」開始發力,致力破解群眾熱點難點問題。大華社區是寶山一個人口密度較高的居住區,有38個居委、53個小區、常住人口約16萬。聚焦高效處置一件事,寶山區構建形成一個區級+14個街鎮級城運「一網統管」平臺,線上線下協同的精準治理能力不斷提升,問題處置的速度、服務的溫度、覆蓋的廣度、基層賦能的力度不斷刷新提質,2020年已處置各類城市運行管理案件146.5萬件,全新的城市治理模式正在形成。「呼蘭路地鐵站北側,共享單車佔道停放,速核查!」一條派單指令迅速從區城運中心政務微信群發出。
  • 從中國樣板到世界樣板,上海拿下世界智慧城市「奧斯卡」
    在城市管理趨於精細化的今天,「智慧城市「成為越來越多城市發展的方向。11月17日-18日,由聯合國人居署、世界經濟論壇、西班牙工業部等多個組織和政府部門支持,全球規模最大、專注於城市和社會智慧化發展及轉型的主題展會—全球智慧城市大會,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在巴塞隆納、上海、紐約三地同步舉辦。
  • 聚焦城市管理精細化,致力建設美好生活!2020上海-東京城市管理精細...
    今天(12月25日)下午,「2020上海-東京城市管理精細化研討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順利召開。研討會由上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委員會主辦,這是繼2018年研討「公共空間治理、工地管理、市政設施維護」、2019年「城市更新、街面治理」等議題後,中日專家學者第三次聚首上海,深入研討城市管理精細化工作。
  • 市政協常委胡光:上海應在全國率先編撰頒布「城市法典」 提升城市...
    今天下午,上海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舉行專題會議,主題為著眼「五個堅持」不斷提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圖說:上海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專題會議現場。潘高峰 攝市政協常委胡光建議,在「一網通辦」和「一網統管」之外,上海應該在全國率先編撰和頒布一部「城市法典」,形成「一法通識」,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胡光表示,「城市法典」並不是現行單行本法律的簡單疊加。在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第一部城市法典——「漢謨拉比法典」就是巴比倫古代城市文明的結晶。
  • 聚焦城市管理精細化!上海-東京城市管理精細化研討會上,他們這樣說
    今天,上海召開「2020上海-東京城市管理精細化研討會」。與會者圍繞「關注安全風險共享美好生活」的主題,從精細化、適老化、智能化三個角度探討了城市安全風險防控和應急處置熱點話題,分享了提升城市風險防控和應急處置水平的理念、路徑和做法,為上海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新動力,為探索超大城市運行和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應對城市安全風險,提升城市風險防控水平。
  • 璀璨之珠亮相2020中國智博會,共同見證城市生長!
    (原標題:璀璨之珠亮相2020中國智博會,共同見證城市生長!) 12月3日,2020(第六屆)中國智慧城市博覽會在京正式開幕。大會以"人民的城市——融合生長·合作共享"為主題,推動全球城市在信息化、數位化、智能化和資源、產業、人才等各方面的交互、發展。以人民的城市和諧共生為目標,為全球城市和科技進步貢獻前沿智慧和解決方案。
  • 「兩張網」賦能,上海推動超大城市治理變革
    兩則進博會小花絮,是上海不斷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工作的一個縮影。過去一年,上海牢牢抓住這兩項「牛鼻子」工作,聚焦「高效辦成一件事」「高效處置一件事」,堅持從群眾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問題出發,探索出了一條超大城市的治理新路。
  • 千萬級智聯感知數據泛在接入,上海將邁入「人與物動態」全量數字孿生
    根據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市城運中心常務副主任徐惠麗介紹,該運營中心就相當於政府和社會共同搭建了一個平臺,把政務數據當中涉及到物聯網感知的數據和社會企業機構,以及來自於方方面面第三方的數據,在一個平臺上進行泛在的接入,通過這個平臺,更好地實現共建共治共享,然後實現在應用場景上共同推進和研發,對數據可以更好的實現全量、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從而賦能城市的管理。
  • 天壤城市大腦總裁彭伊莎:AI助力城市運營智慧化、精細化
    從2016年到2020年,天壤城市大腦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數字治堵,用智能化的手段改善交通擁堵問題;第二階段是2018年底提出的『數字治城』,將擁堵治理升級成城市治理;到了今年,就是針對疫情防控的『
  • ...為人民城市建言丨記區政協委員、民盟松江區委委員、區城運中心...
    城市有「大腦」,治理才能更「聰明」。網格化管理是城市治理的重要載體,優勢在於能主動發現、及時處理問題,將問題解決在老百姓投訴之前。近年來,我區網格化管理已初步形成了集發現、預防和應急處置閉合的城市運行體系,但作為上海卓越全球城市的西南門戶、上海科創中心的重要承載區,松江的城市網格化管理仍面臨著挑戰。
  •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 提升城市功能與品質
    【解 讀】吳昌平(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城市是現代化的重要載體,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活動的中心。我省早在2017年開展了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又於2018年推進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三年行動,大力推進治髒、治亂、治堵、功能修補、生態修復、特色彰顯、亮化美化、治理創新八大行動,城鄉人居環境得到大幅改善。
  • 聚焦2020上海兩會|以一流的治理鑄就一流的城市!應勇參加徐匯代表...
    應勇說,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十一屆市委八次全會部署,保持戰略定力、堅定發展信心、做到迎難而上,以穩增長的硬任務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硬道理,以自身發展的確定性有效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
  • 上海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無人機的應用實例
    2020年上海智慧城市建設「智慧工匠」獲得者,專門從事無人機智能化運營的星邏人工智慧技術(上海)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技術總監肖素枝,帶我們重新認識無人機的現在和未來。無人機智能應用二:探索城市精細化治理在城市綜合治理中,肖素枝團隊所研發的網聯智能無人機系統和機庫已經在臨港落地,無人機等智能化手段成為「一網統管」中的應用。比如,無人機可以從空中對人車流的大客流進行巡檢,一旦有識別到大客流,預警信息會發送臨港城運中心,方便相關部門及時應對。
  • 上海:用「繡花」般精細治理傳遞城市「溫度」-繡花 溫度 城市治理...
    原標題:上海:用「繡花」般精細治理傳遞城市「溫度」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重溫囑託看變化)  上海:用「繡花」般精細治理傳遞城市「溫度」  擁有600多平方公裡中心城區、2400多萬常住人口,上海這座超大城市近年來面臨交通擁堵、人口增多且老化
  • 「悟」見智慧「芯」城,上海大數據股份即將亮相2020中國智博會
    城市是生命體、有機體,擁有智慧、跳動的心臟、骨骼機體、敏銳的神經等各式的生命體徵。上海作為超大城市,人口總量和建築規模更龐大,生命體徵更複雜,城市治理需要更用心、更精細、更科學。  2020年,全民「戰」疫之下,上海更是堅守建設「人民的城市」這一重要工作。
  • 一號響應 上海非緊急政務熱線將歸併到12345
    如今,12345市民熱線一頭連著「一網通辦」,一頭連著「一網統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進一步創新服務方式,成為黨委政府的好助手。  去年12月25日,12345市民熱線在「隨申辦」App「互動」專欄推出「隨申拍」功能,市民遇到問題,手機拍一下,上傳,就能直達熱線平臺,實現簡單訴求「提速辦理」。
  • 以精細化管理 提升城市顏值 徐建兵夜訪城市精細化
    「廢棄電線桿、交通標誌杆、監控杆等,就各自粗暴地立在路上,很是突兀,能否整合在同一根杆件上,美化道路環境」……7月20日晚上,市委副書記、市長徐建兵率隊夜訪城市精細化工作。夏日夜色下的樂清更添幾分休閒、幾許繁華。兩個小時裡,徐建兵一行從市行政管理中心出發,實地走訪察看了旭陽路、晨沐廣場、寧康東路、清遠路、三環路等地,就在路邊開起「協調會」,邊走邊拍邊商討存在的問題。
  • 上海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市城運中心常務副主任徐惠麗帶隊到閔行...
    11月3日下午,上海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市城運中心常務副主任徐惠麗帶隊到閔行區市場監管局智慧監管·雲中心調研「一網統管」工作。閔行區陳宇劍區長、朱效潔副區長參加調研。閔行區區府辦、區城運中心負責人參加調研。區局黨委書記、局長馮嘯陪同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