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服科普—襖裙

2021-03-05 北服繼教院影視與演藝服飾課程

點擊上方藍色文字關注↑

襖裙,是對中國古代女子上身穿襖,下身穿裙的統稱。裙襖著裝,從唐代開始就有衣物疏記錄,一直到民國。現代一般談論襖裙時候指的是明代的裙襖著裝。有人對於襖裙定義為上衣穿裙子外為襖裙,實際是比較錯誤模糊的定義,因為有明一代,衫子也照樣外穿,東晉十六國陶俑也顯示此時代襦是穿於裙外的。所以不能以是否外穿定義襖裙,而應該以上身穿襖,下身穿裙的基本語境來定義襖裙一詞。

李朝初,朝鮮也依照明朝的襖裙,現發展出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並演變成現代朝鮮服常見的赤古裡裙樣式。

漢服中的"襖裙"一般指的是明制襖裙。因清代襖裙逐漸滿化,漢服體系不包括清代襖裙。

有襯裡的上衣。襖從唐代開始大量出現在衣物疏內,替代襦成為日常的冬季禦寒衣物,從後世宋明清等時代來看,襖的製作上一般保持長袖通裁開衩的特徵,而開衩處多在兩側,唐到金代有單獨開衩在身後的,則另稱開後襖子,而相對的開衩在兩側稱呼缺胯襖子,兩側後面都開的也有壁畫顯示存在。而女子用之於裙子搭配的多是兩側開衩的襖子。

長襖

短襖

明 藍湖縐麒麟補女短衣

襖子按長短可分襖子(又稱短襖)、長襖兩類。一般判定方法是沿用古代對"襦"的長度判定法,即不過膝蓋為襖,過膝為長襖。

歷代襖子按照領型可分為:直領大襟、直領對襟、圓領大襟、圓領對襟、豎領大襟、豎領對襟、方領對襟七類。這七類領型在明代都可以找到。

明 妝花織金藍緞單裙

歷代搭配襖子的裙子品種繁多,如唐代採用破裙搭配衫子襖子,宋代採用百褶裙搭配衫子襖子。但因為襖裙一詞現今多用於指代明清女裝,因此這裡只介紹馬面裙這個種類。

馬面裙的詞彙來源

明 盤金雲龍紋粉緞女單裙(馬面裙)

馬面裙為現代定義詞彙。詞彙名詞出現時間偏晚,大約清代才出現。而所指代的裙裝在宋末元代就已經演化出來。

明代(如《金瓶梅》等世俗小說)將同類型的裙子僅以"裙"稱呼,有襴紋的稱呼"襴裙",有豎襴的稱呼"緣襈裙",而沒有額外的詞彙專門定義這類形制的裙子種類。但同時,馬面褶這類詞彙也已經出現。

而正式採用馬面裙一詞作服飾學定義的,是在近代。

1999年黃能馥、陳娟娟的《中華歷代服飾藝術》中將馬面裙定義為:"前面有平幅裙門,後腰有平幅裙背,兩側有褶,群門、裙背加紋飾。上有裙腰和系帶"。此後以此沿用成俗。

馬面裙的統一結構

裙門:馬面裙有前後內外共四個裙門,平鋪時可見三個群門,穿著時兩兩重疊,因此上身效果僅能呈現前後兩個群門。穿著時露在外面的是外裙門,遮掩於內的是內裙門;位於人體前部的稱為前裙門,位於人體後部的稱為後裙門。裙門亦稱馬面。

來源:漢文化小百科 王藝錦 圖片來源於網絡

採編:小服

不忘【傳承】而同時【創新】。

令傳統新生。

傳承創新之旅途,等待加入旅途之路,

有著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漢服文化之心,

想踏上傳統漢服與創新設計之路的優秀的你

如何提高自己的手藝精湛程度?


黃春燕老師零距離接觸,
能夠面對面聆銜泥小築創始人的設計心得,

親自指點你的設計與工藝技術……

問題的答案,老師的親切指導
盡在我校2019年1月15日開講的《漢服設計製作短訓班》



進入報名階段的課程:

《影視與文藝演出服飾造型設計研修班》:

研修班課程:

第七期開課時間:2019年4月中旬(學時:為期三個月)

高級研修班課程:

首期開課時間:2019年4月中旬(學時:為期三個半月)

第七期《影視與文藝演出服飾造型設計研修班》預約報名~

《影視服飾造型設計周末班》課程:

第六期周末班開課時間:2018年12月1日(周末班每周六、日兩天授課,共12天。)

周末班:每年兩期,6月、12月各一期。

集中班:每年暑期一期,8月開班

2018.12.1《影視服飾造型設計周末班》第六期開課啦!


《傳統服裝工藝傳承與設計創新研修班》課程:初級班課程:

第四期開課時間:2019年4月中下旬(為期三個月;周一到周五授課,周末休息)
高級班課程:

第三期開課時間:2019年3月中下旬(為期三個月;周一到周五授課,周末休息)

2019年3月《傳統服裝工藝傳承與設計創新研修班》第三期高級班開始預約啦

《 草木染|把植物的色彩穿在身上》課程:開課時間:2018年12月3日-12月14日(為期12天,授課10天(12月8,9周末休息))《漢服設計製作短訓班》課程:
開班計劃:2019年1月15日—25日(連續授課11天)
《漢風手作飾品》課程:

授課日期:12月17日-12月25日



相關焦點

  • 漢服那些事兒|襖裙
    1.概念「襖裙」 是指一種古代漢族女裝按照上襖加下裙的搭配方式穿著的服飾的通稱,故「襖裙」指「上襖」和「下裙」的組合,而並不是單指某一件衣服。衣掩裙這種衣掩裙形式,是一種在明代女裝中非常流行的衣著方式,因此我們現在談論最多的是明制的襖裙。
  • 漢服少女襖裙這麼穿,冬季也要暖暖噠!
    太陽底下暖洋洋的,灑在身上真的很是舒服呢~今天就為大家帶來關於漢服少女冬季襖裙穿搭的漢服/漢元素單品推薦!一起往下看吧~首先是長/短襖~短襖穿起來看上去就是相當年輕活潑,長襖的穿著氣質優雅,在天冷的時候穿著在裡邊,露出的袖子極為可愛。旺柴明制襖裙,設計了憨憨的可愛柴犬,多種富貴如意的元素。
  • 漢服基本款式的科普,你了解多少漢服知識,關於漢服知識你知道嗎
    越來越多的姐妹們開始穿漢服,但是漢服種類繁多,想要搭配好漢服,既能日常又能夠很古風還是需要一定的漢服知識作為功底的。首先我們介紹一下大氅。大氅作為穿在最外面的衣服,經常被漢服小白和披風鬥篷等外衣混在一起,其實它們的功能都是一樣的,專門為了禦寒擋風的。大氅是對襟的大衣,袖子寬大,並且具有衣服的邊緣,但是披風就沒有衣緣。褙子是很常見的一種漢服款式,有長款短款,一般穿著於夏季,棉麻縫製,清爽涼快。
  • 關於明制襖裙,你了解多少?
    >加我請備註「漢服群」 現如今,隨著漢服文化的不斷發展,大家對於漢服的認識,應該也變得更多了吧!提起明制襖裙的時候,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畢竟,明朝襖裙可以說是相當百搭,相當日常的一種漢服款式了! 那麼,大家真的了解明朝襖裙嗎?明朝襖裙,到底是一類什麼樣的漢服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這個問題吧!   首先,大家一定要弄清楚,襖裙指的並不只是一件衣服,它是包括衣服和裙子的。
  • 漢服入門科普|20種漢服形制介紹(上)
    即襖裙,是對古代漢族女子上身穿襖,下身穿裙的統稱。漢服中的「襖裙」一般指的是「明制襖裙」。襴衫(lán shān)為漢服體系,出現在唐代,流行於宋明。襴衫領子多用圓領,後來的襴衫,大致也遵循了這一點,只不過領邊變寬,並且接衽了。在古代,襴衫為職官公服,學子亦多穿著。
  • 入坑科普!漢服款式大全,圖文詳解
    近些年,漢服之風漸漸興起,穿著漢服上街已經是很多袍子的日常。看到街上穿著漢服仙氣飄飄的袍子們,很多對漢服感興趣的小可愛也想入坑,但是對於漢服還不是很了解,也因為不知道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漢服而猶豫不決。這裡,我就帶大家了解一下漢服常見的一些款式以及不同體型適合什麼款式的漢服。
  • 漢服用英語怎麼說?怎麼用英語介紹漢服
    漢服用英語怎麼說?怎麼用英語介紹漢服現在大街上穿"漢服"的越來越多,時不時還能看見老外穿著"漢服"走過去,那麼"漢服"英文要怎麼說?因為"漢服"是中國傳統服裝,所以可以直接拼音:hanfu.漢服基本結構分為上裝(upper garment)、下裝(lower garment)、衽(lapel)、裾(hem)、袖(sleeve)、帶(sash)等部分。
  • 南笙九歌漢服加盟:漢服形制簡介
    漢服是漢民族傳統服飾,由於我國歷史悠久,經歷的朝代和時間較多。每個時代的文化不同,審美不同,漢服也是個傳承與發展的過程。現在流傳的漢服按照朝代一般來說可以分為幾大類:周制,漢制,晉制,唐制,宋制和明制。明末清初,清代的衣服多不被認可為漢服。
  • 漢服入門科普系列二,3分鐘快速了解漢服形制體系
    記得剛入漢服坑的時候,真的是頭痛。因為經過兩千多年的傳承演變,漢服的種類實在太多了。我花了很長時間才把一些比較常見的漢服的名字和特徵對應起來。所以經過一年多的深入學習,在逛過無數論壇看過無數帖子之後。我決定根據自己的理解,參考百度漢服吧發布的當代漢服定義及體系框架2.0版,整理了一個現代常見漢服形制分類表。希望能幫助那些才開始接觸漢服或者剛入漢服坑的萌新同袍,讓他們能在短時間內對現代漢服的形制分類有一個框架性的認識,以便於之後更進一步的了解和更有針對性的學習。
  • 漢服起源於韓國?中國人抄襲韓國?給韓國人普及什麼才是真正漢服
    持續關注的「閃耀暖暖明制漢服」事件終於塵埃落定,雖然結論已出,卻依然讓我想了許多。對於韓國網遊在網上的說辭,我只想說一句郭德綱老師相聲裡的話「韓國人是中國發明的」。廢話不多說,因為這個事件,我查找了許多資料,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漢服。
  • 閃耀暖暖:不華麗但有質感的國風襖裙,秦衣出品絕對值得信賴!
    而秦老闆的套裝,其實大都受小夥伴們喜愛,畢竟在海納百川的雲端風中,秦老闆就獨佔了戲服、民國風元素,更別說其筆下還有一些非常受各位喜愛的漢服了~說到漢服,小然我就不得不與大家聊一聊秦老闆開服沒多久便在遊戲中設計的一款了,其在流光閣中也輪換了不下5次,名為【鏡花水月
  • 「鳳冠霞帔」原來指的是這個朝代的漢服!別說你還不知道
    現如今,隨著漢服文化的不斷發展,大家對漢服的熱情也是體現的越來越高了。在眾多的漢服形制中,明制漢服無疑是比較受袍子們歡迎的一類服飾。但是,穿過了那麼多明制漢服的大家,知道明制漢服的具體知識嗎?那麼,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明制漢服簡介吧!
  • 當代漢服介紹
    漢服起源於華夏文明肇始的炎黃時代,「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此時的漢服已稍顯雛形,定型於春秋戰國。漢民族在漢朝正式形成後遂有漢服之名,一直持續至明末清初的「剃髮易服」,漢服延續了超過四千年的時間。其形制主要分三大類,即「深衣」制,「上衣下裳」制,「襦裙」制。
  • 襦裙被開除漢服籍?漢服入門知識!
    我們現在能購買到的漢服,有很多都是歷史依據不足的。有的是參考壁畫和陶器還原創作的漢服,但是否摻雜藝術想像我們不得而知。傳統漢服已經斷代,市面上的漢服基本上為商家根據理解所還原的。在漢服復興的階段,我們既要尊重歷史也要尊重複原者的精神,只是復原程度存在高低(憑空臆想的商家除外)。而前段時間「襦裙被開除漢服籍」的話題在網上流傳開來,又引起了一場激烈的爭議。在小編看來,「開除漢服籍」說的太過誇張了,與其說開除倒不如說是更進了。理論和研究都不是一塵不變的,漢服研究也是如此。在未來理論也會不斷的更進和革新,所以大家不必非得爭出對錯。
  • 漢服和「漢元素」服裝,誰才是正統漢服?
    在漢服界,始終有一個問題不能得到大家的共識,到底什麼才是正統的漢服?而目前市面上廣泛存在的漢服有三類:傳統漢服、改良漢服、漢元素漢服。辨別漢服是否正統,可以觀察服裝的交領款式是否為左衽。此外,看裙是否為短裙,以及後領是否是大幅度敞開的。
  • 「漢服熱」來襲,如何用英文來介紹漢服?
    許多製作精美的古裝電視劇,也給喜歡漢服的我們帶來新靈感。在年輕人當中,更是掀起了一股「漢服熱」,甚至很多歪果仁也開始對漢服感興趣……為了弘揚咱們的文化,除了穿得美美噠,你還得會用英語介紹漢服!漢服主要是指明末清初以前,漢族(及漢族的先民)以民族文化為基礎,形成的具有民族特點的服裝飾體系,即明末清初以前漢族所著的、具有濃鬱漢族民族風格的一系列民族服飾的總體集合。漢服象徵著輝煌燦爛的華夏文明,並且深刻影響了整個東亞地區,和服(Japanese kimono)、韓服(Korean hanbok)都是從漢服演變過去的。
  • 終於認識了漢服,比起和服和韓服,原來它們的區別在這裡
    圖片來源於網絡韓國和朝鮮的韓服、日本的和服,都是從中國的漢服發展而來。韓服是以中國明朝時期的漢服為樣本,和服是以中國唐朝時期的漢服為樣本。所以三種衣服外觀相似,在漢服還未被普及之時,也難免會被誤解。漢服和韓服直觀上看,三種民族服飾的主要區別是:漢服主要形制為寬袍廣袖、交領右衽,韓服主要是窄袖交領齊胸下裙,和服一般為大袖交領右衽。
  • 你為啥要穿漢服——中國人穿中國的服飾,還需要理由?
    或身著龍袍指點江山、披著盔甲馳騁沙場,又或是背上披風行走江湖……尷尬的漢服然而,漢服自明朝於1644年滅亡之後,也逐漸消失,國人遺忘它的十之有八。漢人從黃帝時期就開始繼承的服飾,如今儼然成為了「奇裝異服」甚至是日本的和服韓國的韓服。
  • 漢服入門小科普:唐裝是不是漢服?
    那唐裝就是漢服嗎?是的,唐裝與漢服相當於子母關係。唐裝是漢服的一個小分叉,漢服包括了唐裝也包括了其他形制的服裝。唐朝是個繁榮的年代,文化也是多種多樣。所以唐裝的款式也是很多的,主要以齊胸襦裙、唐圓領袍、交領襦裙為主。
  • 漢服形制這麼多你分得清嗎?五分鐘帶你認清漢服形制,小白變大神
    漢服,不僅僅是一種潮流,更是一種文化傳承!接下來讓我們開始漢服之旅吧!最近幾年漢服格外流行,經過許多人堅持不懈的宣傳,喜歡的漢服的人也越來越多。但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漢服體系更是十分複雜,各種形制非常多,你能分得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