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文字關注↑
襖裙,是對中國古代女子上身穿襖,下身穿裙的統稱。裙襖著裝,從唐代開始就有衣物疏記錄,一直到民國。現代一般談論襖裙時候指的是明代的裙襖著裝。有人對於襖裙定義為上衣穿裙子外為襖裙,實際是比較錯誤模糊的定義,因為有明一代,衫子也照樣外穿,東晉十六國陶俑也顯示此時代襦是穿於裙外的。所以不能以是否外穿定義襖裙,而應該以上身穿襖,下身穿裙的基本語境來定義襖裙一詞。
李朝初,朝鮮也依照明朝的襖裙,現發展出了自己的民族特色,並演變成現代朝鮮服常見的赤古裡裙樣式。
漢服中的"襖裙"一般指的是明制襖裙。因清代襖裙逐漸滿化,漢服體系不包括清代襖裙。
襖
有襯裡的上衣。襖從唐代開始大量出現在衣物疏內,替代襦成為日常的冬季禦寒衣物,從後世宋明清等時代來看,襖的製作上一般保持長袖通裁開衩的特徵,而開衩處多在兩側,唐到金代有單獨開衩在身後的,則另稱開後襖子,而相對的開衩在兩側稱呼缺胯襖子,兩側後面都開的也有壁畫顯示存在。而女子用之於裙子搭配的多是兩側開衩的襖子。
長襖
短襖
明 藍湖縐麒麟補女短衣
襖子按長短可分襖子(又稱短襖)、長襖兩類。一般判定方法是沿用古代對"襦"的長度判定法,即不過膝蓋為襖,過膝為長襖。
歷代襖子按照領型可分為:直領大襟、直領對襟、圓領大襟、圓領對襟、豎領大襟、豎領對襟、方領對襟七類。這七類領型在明代都可以找到。
裙
明 妝花織金藍緞單裙
歷代搭配襖子的裙子品種繁多,如唐代採用破裙搭配衫子襖子,宋代採用百褶裙搭配衫子襖子。但因為襖裙一詞現今多用於指代明清女裝,因此這裡只介紹馬面裙這個種類。
馬面裙的詞彙來源
明 盤金雲龍紋粉緞女單裙(馬面裙)
馬面裙為現代定義詞彙。詞彙名詞出現時間偏晚,大約清代才出現。而所指代的裙裝在宋末元代就已經演化出來。
明代(如《金瓶梅》等世俗小說)將同類型的裙子僅以"裙"稱呼,有襴紋的稱呼"襴裙",有豎襴的稱呼"緣襈裙",而沒有額外的詞彙專門定義這類形制的裙子種類。但同時,馬面褶這類詞彙也已經出現。
而正式採用馬面裙一詞作服飾學定義的,是在近代。
1999年黃能馥、陳娟娟的《中華歷代服飾藝術》中將馬面裙定義為:"前面有平幅裙門,後腰有平幅裙背,兩側有褶,群門、裙背加紋飾。上有裙腰和系帶"。此後以此沿用成俗。
馬面裙的統一結構
裙門:馬面裙有前後內外共四個裙門,平鋪時可見三個群門,穿著時兩兩重疊,因此上身效果僅能呈現前後兩個群門。穿著時露在外面的是外裙門,遮掩於內的是內裙門;位於人體前部的稱為前裙門,位於人體後部的稱為後裙門。裙門亦稱馬面。
來源:漢文化小百科 王藝錦 圖片來源於網絡
採編:小服
不忘【傳承】而同時【創新】。
令傳統新生。
傳承創新之旅途,等待加入旅途之路,
有著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漢服文化之心,
想踏上傳統漢服與創新設計之路的優秀的你。
如何提高自己的手藝精湛程度?
與黃春燕老師零距離接觸,
能夠面對面聆銜泥小築創始人的設計心得,
親自指點你的設計與工藝技術……
問題的答案,老師的親切指導
盡在我校2019年1月15日開講的《漢服設計製作短訓班》
進入報名階段的課程:
《影視與文藝演出服飾造型設計研修班》:研修班課程:
第七期開課時間:2019年4月中旬(學時:為期三個月)
高級研修班課程:
首期開課時間:2019年4月中旬(學時:為期三個半月)
第七期《影視與文藝演出服飾造型設計研修班》預約報名~
《影視服飾造型設計周末班》課程:第六期周末班開課時間:2018年12月1日(周末班每周六、日兩天授課,共12天。)
周末班:每年兩期,6月、12月各一期。
集中班:每年暑期一期,8月開班
2018.12.1《影視服飾造型設計周末班》第六期開課啦!
第四期開課時間:2019年4月中下旬(為期三個月;周一到周五授課,周末休息)
高級班課程:
第三期開課時間:2019年3月中下旬(為期三個月;周一到周五授課,周末休息)
2019年3月《傳統服裝工藝傳承與設計創新研修班》第三期高級班開始預約啦
《 草木染|把植物的色彩穿在身上》課程:開課時間:2018年12月3日-12月14日(為期12天,授課10天(12月8,9周末休息))《漢服設計製作短訓班》課程:授課日期:12月17日-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