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豔芳《親密愛人》封面
黃朗維當即開了張100萬港幣的支票,梅姐輕蔑地掂了下,手一松,飄落地上。這時候,委棄在地上的,那就不是支票,而是黃朗維的面子了。不到20分鐘,灣仔之虎陳耀興接到梅豔芳助手口信,帶著200多名馬仔,包圍了包廂,雙方混戰,黃朗維身中數刀,送去醫院搶救。兩天後,凌晨三點,兩個身著病號服的殺手潛入病房,拔出手槍,朝著滿身紗布的黃朗維一通亂射,瞬間,黃被打成蜂窩煤。14K,香港黑社會三合會幫會之一,和「新義安」、「和勝和」,並稱香港三大幫會。黃朗維所在在14K,在他被殺時,由於未能與時俱進,勢力已有沒落,而「新義安」則成功轉型,滲透到影視界,既風光,又有錢。三合會中,14K成立的並不算早,但卻因1957年暴亂名聲大躁,迅速成為香港第一黑幫,鼎盛時期,有會員15萬之眾。1956年9月開學際,一個九歲的男孩在自己家門口被警察抓捕,原因是他給弟弟包課本書皮,用了刀具,違反了公共場所手持刀子的刑律。孩子被抓,又請不起律師,李宏根憤然撞進警察局評理,總算贏得一份賞賜:全身被打得青紫。絕望之餘,李宏根參加了當時還不算浩大的三合會組織14K。14K,在當時的香港黑社會,人數雖不是最多的,但組織是最嚴密的,因為他的基因本來就是軍隊:1947年,面臨解放軍的層層攻勢,國軍連長出身的葛肇煌,奉命在廣州留個後手,成立原名為「洪發山忠義堂」,亦稱「洪門忠義會」的洪門幫會。△14K創始人葛肇煌,根據14K故事改編的《濠江風雲》
1949年,葛肇煌轉移到香港,或許是要掩人耳目,或許是要和國際接軌,將組織名改為「14K」。英文字母「K」,據說便是國民黨(KuoMinTan)的首字母。加入14K僅僅一個月,李宏根的職位就從藍燈籠升職為正式會員。據香港著名影星、14K雙花紅棍陳惠敏講述,藍燈籠相當於見習期,之上才是正式會員,再往上,依次是草鞋、白紙扇、紅棍、副山主、山主、揸數、坐館。而且,不同於新義安的世襲制,和勝和的選舉制,14K採用的是元老制,論資排輩。像李宏根這樣快速躍升,是很少見的,除非表現異常積極,而且有立過顯赫戰功。因為孩子,李宏根對港英政府懷有莫大的仇恨,雖說後來一個名叫杜葉錫恩的英國女人為他找到律師,得以無罪釋放,但憤怒的魔盒一經打開,兼之生活困苦的壓迫,就再也難以平復。他積極進取,銳意精進,從藍燈籠,到正式會員,從正式會員,跳級到白紙扇,更是僅僅用時六天。1956年的這場大暴動,根源在於國民黨的七年之癢。從1949年在大陸失去政權偏安一島,國民黨心有不甘無奈萎而不舉,眼看勃興之路越來越窄,就想著像小米一樣掏出來搞點事情。每年的雙十節,照老例,流亡在香港的國民黨分子14K黨徒們都要懸掛青天白日旗,把一串串旗幟拉過馬路,甚至貼在別人的房子以至公共建築物上。港府的領導呢,或許是設計出身,審美水平比較高,就覺得這樣的旗子,貼在電線桿上比較配,掛馬路貼建築上實在有礙觀瞻,就下令拆掉。拆到李鄭屋邨徙置區時,14K黨徒們不幹了,不但不讓拆,還要求香港政府燃放10萬頭爆竹以示道歉,拆旗者得在蔣介石像前下跪叩頭。遭到拒絕之後,李宏根率先出手攻擊徙置區職員,進而騷動開始,辦事處被搗亂並縱火。△暴徒到處搗亂並與警察對峙
騷動引來大量圍觀的人,不甘寂寞的圍觀者又加入到騷動中,和安樂、和勝和、和勝義的三合會成員和14K一起混水摸魚,製造騷亂,打人,砸物,洗劫焚燒車輛、商店、工廠、學校、工會等。剛開始的規模,和目前香港「反修例」差不多,之後迅速升級,殺人放火,奸淫擄掠。演進為載入歷史的"九龍暴動"。也就是在這一天,那個因給弟弟包書皮被捕的孩子的父親,死於暴亂中。10月11日,李宏根和一眾14K黨徒一起佔領了街道,向來往的車輛行人強行兜售青天白日旗,每面5元10元不等,在青山道與大埔道交匯處,李宏根攔住了一輛的士,發現裡面坐著外國人,於是夥同暴徒翻倒汽車,放火焚燒。△汽車被掀翻後焚燒
車內坐的兩人,是瑞士參事恩斯特夫婦,燒至重傷不治身死,而李宏根和另一位暴徒,卻也不慎被壓在車下,一起燒死。當天下午,港英決定出動英軍協助警察維持秩序,並下達開槍令,旋即宣布九龍戒嚴,時間由晚上7時半至翌晨10時。暴亂不熄,戒嚴令一再延長,長時間的戒嚴導致糧副食品價格上漲,港九渡輪中斷,居住在九龍的職工不能到港島上班,郵電受阻,港島的工商業亦告半停頓,賽馬、足球賽和許多公共活動都要取消。起因同樣是不讓掛旗,500人集中在寶星紗廠門外,指摘寶星的職員幹預工人在宿舍掛旗,並且縱火。△7層樓Pao Hing Mill - 1961年葵湧最大的棉紡廠
當這批暴徒在寶星紗廠內放火打人時,荃灣警署署長已率領30名警察在外圍視察。但是這批警察對暴行視而不見,旋即收隊撤返。由這個時候開始,暴徒們在荃灣區橫行無忌。△杜葉錫恩是少數在香港贏得民眾愛戴的英國人
據香港神職人員、《我眼中的香港》一書的杜葉錫恩女士記述:△這場大火造成3死51傷,燒毀木屋2,580房
然而不幸的是,這個房屋署的成立,帶給香港的卻不是福利,而是更深的災難。為受災害者修建的房屋極為簡陋,被當地人稱為兔子窩,每套房子只有一間方形或長方形的房間,四周是水泥牆,沒有任何裝飾,也沒有廚房和衝涼房。人們通常只能在每座樓四周狹窄的走廊上做飯,上廁所,衝涼,在女士眼中形同畏途。然而即使是這樣的公屋,也不是為無家可歸的人而建,而是政府為了可以重新開發土地。更可怕的是,政府效率低下,只有拆毀,而遲遲看不到安置。寮屋被拆了,絕大多數人只能露宿街頭,大量無家可歸的人湧向報社申訴,政府做了讓步,同意讓這些無家可歸者在「第七墳場」的山頂上搭建臨時房。搭建房子時,挖出的死人骨殖滿山遍野,但至少,終是可以有個遮雨的地方了。綜上,雙十暴亂,14K將攻擊對象選擇為拆置機構,可以說是有廣泛的民意基礎,所以才會引發共鳴,迅速波及整個香港。收入微薄,貪汙成風,黑社會無處不在,每個做大小買賣的,都要向三合會交保護費,黑就是白,白就是黑,警察由於收受賄賂,將整個社會治安放手交給三合會。不幸的是,弱者的爆發,不是指向強權,而是指向同胞。更不幸的是,由於在人們觀念中,黑社會就是王法,憤怒的發洩,則更可以肆無忌憚。魯迅曾講過,中國所謂的盛世,無非是做穩了奴隸的時代。然而在14K發展壯大之前,在呂樂,伍錫豪等人出現之前,香港的人,卻是連穩穩的奴隸也沒得做。癟三馬仔橫行,不管白的,還是黑的,都沒秩序可循,市民苦不堪言,直到白道的呂樂,黑道的伍錫豪混成氣候,黑白兩道總算有了規矩,市民們至少知道每月何時交保護費,交給誰,才多多少少有了一丁點安全感。王晶執導的電影《追龍》,講的就是香港黑社會這一黃金時期。電影中的劉德華扮演的總華探長雷洛,就是呂樂,而甄子丹扮演的跛豪,則是吳錫豪。△電影《追龍》
△14K教父潘志勇
當時香港大大小小的幫派有50多個,其中14K,和勝和,新義安三個最為出名,很快,潘志勇就跟了14K的一個小頭目,帶著幾名少年,持刀去搶了一個賭檔。潘志勇後來回憶說, 「路上一直聽到自己強勁的心跳聲,感到它簡直就要跳出來了, 可當舉刀追砍過去,緊張與不安瞬間消失。」17歲時,潘志勇有了第一個小孩,做了爸爸後,也曾收手打工養家,做過塑膠廠,也做過製衣廠,然而感覺前途渺茫,於是重出江湖。在這期間,他和李志龍成為好朋友,一起學散打、詠春、泰拳,為了樹立霸氣的形象,還蓄起鬍子,從此江湖人稱「鬍鬚勇」。1975年,鬍鬚勇看到旺角九龍麻雀館常被內地的黑幫大圈幫勒索踢場,為求「上位」,主動請纓。麻雀館班老闆也開了價碼:只要能鎮住場面,就給他每月7500港幣的薪水,一天一桌飯、一條香菸。之後,按鬍鬚勇的要求,麻將館裝上了電動門,備了30把刀,以看場的身份呆了7天,終於等來了「大圈幫」。鬍鬚勇首先讓李志龍關上電動門,率領一眾小弟狂砍狂殺,麻將館頓時血流成河。經過此役,鬍鬚勇一戰成名,接著又帶領小弟與其他黑幫展開連場廝殺,擺平了那些踢場的、出千的、欠債不還的……先後奪得附近夜場、麻將館、毒品檔的話事權。靠著一股狠勁,潘志勇在暴力叢林越做越大,對手紛紛與他講和、結盟,一起去對抗其它的幫派和組織,最終他一統香港地下紅燈區:旺角砵蘭街。△香港神秘的紅燈區——砵蘭街
蘭街雖不起眼,卻保持了二十多年的風光,每當夜幕降臨,整條街都站滿了性工作者,在街上向途經的男人大拋媚眼,本港小姐、內地姑娘、俄羅斯女孩,應有盡有,價格不一。這條街上,不僅有色情場所,還有毒品交易,有人經營賭檔,有人販賣棺材,只要擺攤開檔,都得向鬍鬚勇交錢,「12點後我話事」,是他們這些黑幫的豪言壯語。1974年,香港廉政公署成立,黑幫混戰,警隊貪汙的情況有所改善,鬍鬚勇開始穿上西裝、手戴金表,拿著大哥大,出入商廈、電影公司、夜總會及賭場。之後,鬍鬚勇涉足影視,投資蔡子明創立的富藝電影製作公司,持有10%股份。1976年,李志龍為父親李宏根舉辦了盛大的遷葬儀式,演藝圈眾多明星前來弔唁,當天,李志龍舉行金盆洗手儀式,退出江湖。一個月後,李志龍舉家遷往加拿大,道上人說,他是為數不多知道呂樂所在地的人,此去,兩人定當相聚,重敘舊情。同年,本文開頭的黃朗維,成為14K正式成員,直到1990年代成為堂主。黃朗維被殺一年後,嫌疑人灣仔之虎陳耀興在澳門走出酒店時,遭遇伏擊,當場身亡。參考書籍:
1、《我眼中的殖民時代香港》,【英】杜葉錫恩
2、《驚濤歲月中的香港黑社會》,廖子明;
3、《香港掌故》,魯言;
4、《香港三合會的源流、演變及刑事政策》,沈仲平;
5、《國家人文歷史》2013年第9期《香港黑社會發展秘史》,武雲溥;
6、《南方人物周刊》2012年8月 《對話鬍鬚勇:黑不可以變白》,方迎忠。
有所為 有所愛 有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