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變身「磁鐵石」 臺灣藝人西進尋找新天地

2021-02-15 影投人

  


  最近有朋友向記者感慨,每次回家打開電視或電腦,總能看到臺灣藝人的身影。比如紅遍兩岸的綜藝節目《中國好聲音》,選手、評委、嘉賓都有臺灣藝人的參與;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花千骨》,男一號來自臺灣;各大衛視五花八門的真人秀節目以及網絡上各種人氣超旺的談話類節目中,臺灣藝人更是紛至沓來,閃現在大陸銀屏內外。據報導,2015年大陸電視和主流視頻網站的綜藝節目上,出現過的臺灣藝人數量已超過50人。大陸像一片沃土,不斷吸引他們前來淘金。不少人西進後甚至闖出一片新天地,迎來自己事業的新高峰。

  「很多臺灣藝人,如果沒生病,你在臺灣又很久沒有見過,通常都是去大陸了。」臺灣年代電視臺節目部副總常立欣不久前表示。翻開大陸知名綜藝節目的嘉賓單,從《爸爸去哪兒》中的林志穎,到《中國好聲音》中的庾澄慶、齊秦,再到《我是歌手》中的張宇、林志炫和彭佳慧,很多臺灣藝人因為這幾檔節目爆紅,贏得眾多粉絲,事業梅開二度。就連「臺灣綜藝教父」王偉忠,也在2013年帶著旗下藝人先後上了兩檔內地綜藝節目:《中國夢之聲》和《中國達人秀》。

  「大陸像一塊磁石,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為啥臺灣藝人都愛來大陸發展?常立欣說,因為這裡有許多讓人無法拒絕的「福利」。

  最直觀的就是酬勞。不少臺灣藝人來大陸以後身價飆漲,可能拿到數倍於甚至幾十倍於臺灣的酬勞,還有媒體對臺灣藝人喊出「想要富,去大陸」的口號。其次就是影響力。大陸數以億計的粉絲為藝人帶來的社會影響力,是臺灣無論如何也比不了的。

  除此之外,「有意思」也是臺灣藝人愛來大陸的重要原因。臺灣音樂人黃國倫對大陸綜藝節目的評價是「百花齊放」,「什麼節目都有,談話、音樂、戲劇、綜藝真人秀、文化、教育,臺灣就比較單一。」庾澄慶也表示,自己上《中國好聲音》,是因為這是真正讓他覺得有意思的節目。

  這一點臺灣節目製作人有更深體會。臺灣綜藝節目製作經費逐年萎縮,選題重複單調,讓製作人失去了創作的土壤和激情。而大陸資金多、市場大,製作人西進後反而找到了實現自我價值的舞臺。曾執掌巔峰期《康熙來了》的孫樂欣已和大陸視頻網站合作,詹仁雄、陳致遠等製作人也打算和大陸電視人合作開創新節目。「至少,我現在可以想像一下做大節目的感覺了,而不是面對一幫已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人,去講那些我自己都能替他們講的夫妻話題或者小吃美食。」

  不過,西進尋找新天地既不輕鬆,也不簡單,經常有人「水土不服」。黃國倫初到大陸,因為兩地「某些笑的哏不太一樣」,有時候在綜藝節目上講一些在臺灣會引起鬨堂大笑的哏,這些哏拋給大陸觀眾,「他們聽不懂,沒反應。」

  臺灣編劇的劇本也是這樣,與大陸文化銜接不夠,難以體現大陸都市潮流的現狀。「比如說《一起來看流星雨》、《愛情是從告白開始的》這些劇,都是模仿了成熟的臺灣偶像劇劇本,但完全不符合現在大陸大學生的生活模式,裡面的生活過於架空。」在臺灣從事劇本策劃的唐小姐說。

  不少大陸節目製作人也表示,「他們(臺灣藝人)的話題還是很局限於臺灣,但我們需要的是更多和內地(大陸)結合的東西。」不接地氣,就很難在大陸出彩。

  其實早年間,臺灣的明星資源和技術理念是遙遙領先大陸的。但近年來大陸影視娛樂業蓬勃發展,不斷有資金和人才流入,節目質量水漲船高,臺灣市場卻慢慢式微,兩岸實力對比逐漸逆轉。以前在大陸火到不行的臺灣元素——偶像劇、臺灣腔、大曝隱私、無釐頭搞笑等,如今再照搬到大陸銀屏,就頗顯尷尬,與主流風格不合。

  為了迎合大陸觀眾口味,臺灣藝人紛紛忙著重新學習。字正腔圓的普通話、簡體字、大陸文化、相關政策……都是必修課。但許多臺灣藝人在大陸兜兜轉轉一圈之後,還是求路無門,只能暫時回臺灣等待新機會的召喚。「目前的情況是,沒有去不去的問題,只有有沒有人要你去而已。」有藝人感慨。

  雖然大陸對臺灣藝人需求量不小,但兩岸的合作模式還遠沒有固定,大家都在探索。

  目前最常見模式是,臺灣經紀人跟大陸經紀人合作經營一個藝人,或是代理一些藝人。「我認識的很多經紀人現在一天到晚跑大陸。」常立欣說,現在臺灣經紀人是跑得最勤快的,他們先帶頭往大陸跑,再把藝人帶過去。

  也有的是「帶頭藝人」去大陸後,再把小夥伴們帶過去。比如愛奇藝的《奇葩說》節目,自從臺灣資深藝人蔡康永成為該節目的導師之後,很多臺灣藝人都覺得「可以嘗試」。於是,上過「康熙」的陳漢典、阿雅、謝依霖、沈玉琳、趙正平和小甜甜等人「都來了」。

  有人懷疑,臺灣藝人集中「登陸」掘金,會不會只有這一波,幾年之後大家又都回歸島內了?很多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點根本不必擔心。大陸的影視娛樂市場還處在發展階段,遠遠沒有達到飽和,對藝人的需求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會比較大。不過隨著大陸市場逐步完善,對藝人的要求會越來越高,有料的藝人更加吃香,濫竽充數的藝人則難以為繼。有專業特長的人,像星座專家、心理專家或是魔術師等,路會走得比較久遠。

  製作成本低是導致臺灣電視節目難看的原因之一。臺劇平均一集205萬元(新臺幣,下同),最低從40萬元起跳。而大陸劇平均一集製作費736萬元,場面浩大的古裝劇單集成本更超過千萬元,例如紅透兩岸的《武媚娘傳奇》,一集成本就要1562萬元。

  比起戲劇,臺灣綜藝節目製作費落差更大,平均一集製作費96萬元,中視《華人星光大道》一集400萬元最高。而大陸綜藝節目平均一集製作費3381萬元,是臺灣的35倍,其中《奔跑吧兄弟》最敢砸錢,第二季一集成本高達8333萬元。

  不斷回放是讓電視變難看的另一原因。島內大部分有線臺平均每天回放超過10小時,《JET綜合臺》一天回放18小時居冠,該頻道《新聞挖挖哇》一天播出7次,攤開節目表來看,重複性之高,令人咋舌。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_^ )/~~



相關焦點

  • 【新現象】大陸變身「磁鐵石」 臺灣藝人西進尋找新天地
    據報導,2015年大陸電視和主流視頻網站的綜藝節目上,出現過的臺灣藝人數量已超過50人。大陸像一片沃土,不斷吸引他們前來淘金。不少人西進後甚至闖出一片新天地,迎來自己事業的新高峰。「大陸像一塊磁石」「很多臺灣藝人,如果沒生病,你在臺灣又很久沒有見過,通常都是去大陸了。」臺灣年代電視臺節目部副總常立欣不久前表示。
  • 【兩岸訊息】新媒稱大陸薪酬已是臺灣1.72倍:更多臺灣人慾西進
    參考消息網8月2日報導 新媒稱,「我該不該去大陸?」面對西進熱潮,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都在思考這個問題。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8月1日報導,臺灣《遠見》雜誌7月31日舉行32周年慶記者會,公布與104人力銀行合作的「2018臺灣人才西進滿意度大調查」,發現大陸薪酬是臺灣的1.72倍,高於去年的1.57倍;但大陸生活費已比臺灣高,是臺灣的1.63倍;45%的西進者對工作感到滿意,44%對生活感到滿意,不滿意的比率皆低於10%,願意繼續留在大陸工作的更超過八成。
  • 臺灣青年藝人溫哲軒:「在大陸不怕沒有工作」
    臺灣青年藝人溫哲軒:「在大陸不怕沒有工作」 2017-08-10 18:54:2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張艾京
  • 臺灣冰店跨界設計創意冰淇淋 西進大陸「冰」客迎門
    臺灣冰店跨界設計創意冰淇淋 西進大陸「冰」客迎門 2020年04月26日 08:49:00來源:廈門廣電網   如今,在大陸吃上道地的臺灣味已稀鬆平常,所以不少臺灣業者開始創新思路,打造出更具"心"意的美食,進軍大陸市場。
  • 讓臺灣年輕人又愛又恨的大陸綜藝
    青衫溼    《中國有嘻哈》的爆紅不是一枝獨秀,是大陸綜藝節目全面開花的一朵。正如張震嶽所說:「臺灣還沉浸在小清新、小確幸氛圍裡。」 年輕人早已對臺灣綜藝節目失去了期待,他們對新聞資訊的攝取轉向facebook,INS,對綜藝節目的需求也轉向了綜藝發達的韓國與同宗同文的大陸。
  • 東森天美仕與大陸天美仕 攜手打造西進創業平臺
    華夏經緯網12月17日訊: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12月11日到12月12日臺灣東森天美仕彭振東總經理、胡殿群董事、陳採婕董事、劉翌如副總到廈門天福天美仕進行兩天一夜的參訪活動。除了參觀天福天美仕展現茶葉王國實力的園區,彭振東亦與天福天美仕李世偉董事長會晤,討論如何串接東森既有的媒體實力、天福天美仕的中國版圖、自然美產品,形成強大的平臺,幫助經銷商輕鬆無阻西進創業。兩大集團領導於會議中對於東森天美仕在中國的發展方向取得共識,並議定明年第一季完成經銷商西進的前置規劃。
  • 六師大舉西進臺灣精英留不住?
    更不用提大陸的人口眾多,從來就不缺優秀的人才,西進的臺灣精英們面對的競爭更是異常激烈。即便艱辛,臺灣精英為何仍前僕後繼地往大陸市場移動?2018年西進調查發現,詢問臺灣人前往大陸發展的原因,許多臺灣專業人才的答案是「爭取更多舞臺」與「看好成長潛力」。面對大陸的吸力,人才的移動或許在所難免,但這也讓我們不禁想問,臺灣為何留不住專業人才?
  • 馮國豪:臺生西進大爆發因臺灣教育環境惡化
    馮國豪:臺生西進大爆發因臺灣教育環境惡化 2018年05月31日 13:45: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南崑山科技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副教授馮國豪近日接受香港中評社訪問表示
  • 大陸市場崛起,臺灣人最愛大陸藝人 吳亦凡薛之謙上榜
    翻了一下灣灣的時事網路大數據分析網站「網路溫度計」,發現歌手天團排行榜裡的內地藝人已經很多了。在最新的排行裡,鹿晗排到第5,進入前40的還有張彬彬(20)、吳亦凡(27)、張藝興(28)、薛之謙(30)、王俊凱(32)、易烊千璽(34)。
  • 奔著未來,臺灣財經主持一哥西進大陸
    過去11年我在臺灣東森電視臺從事主播工作,很榮幸今年一月來到了上海,來到了新的媒體平臺就職。說到為什麼會來到大陸發展,有幾個原因。首先,我在臺灣的財經領域已經做到第一了,可不過40歲的我,碰到了一個發展瓶頸——臺灣的市場太小。而現在,從為2300萬人服務到為2.3億的大陸股民服務,財經市場規模相當於膨脹了100倍。
  • 楊宗緯、林志炫、謝依霖、郭碧婷……這些臺灣明星西進,海撈上億
    臺灣藝人謝和弦日前在微博上稱「自己從沒想去大陸撈錢」,並大肆宣揚「臺獨」,從而引發他與大陸網友之間的罵仗。對於這起網絡事件,相信很多人想問的第一個問題是「這人是誰啊?」    謝和弦在臺灣只能算是「十八線」藝人,在大陸更是沒什麼名氣,微博上僅有區區7萬粉絲。據百度百科的介紹,他1987年4月出生於南投縣埔裡鎮,曾就讀於中央音樂學院,出演過《終極X宿舍》等電視劇,發行過專輯《不需要裝乖》。如果資料屬實,標榜「最愛臺灣」的謝和弦,當初為何要遠赴大陸念書?    網上有關謝和弦的新聞很少,而且多是負面的。
  • 臺灣節目又公開造謠!稱楊冪迪麗熱巴範冰冰失業,去大陸的臺灣藝人...
    日前又有臺灣節目公開造謠,盲目自信捧一踩一,強行胡扯大陸當紅藝人今年失業無戲可拍,不如臺灣藝人混得好,舉的例子還是楊冪迪麗熱巴等當紅女星,拉踩技術堪稱業界頂級。
  • 撐港警香港藝人轉進大陸發展後表示:只有祖國才是最溫暖的靠岸
    據臺媒報導 前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藝人何俊軒因在2019年「反送中」運動中聲援香港警察鎮壓暴徒,遭港臺廢青肉搜起底。他稱當時一度生活在恐懼之中,不但導致身邊好友被起底,更與立場不同的家人關係破裂,甚至被電影圈封殺,只好北上廣東深圳尋找出路,最終在大陸獲得久違的安全感 。
  • 大陸封殺「臺獨」藝人柯宇綸有理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臺灣「中時」發表社論文章稱,大陸《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稱「31條」)措施推出滿月,在臺灣社會引發熱議,民進黨當局雖採取藐視性因應對策,企圖淡化其可能的影響,但顯然並未奏效。
  • 臺灣藝人在大陸狂撈金得「非內地不可嗎」?
    吳奇隆、林心如、蘇有朋和安以軒等人,都是臺灣藝人到大陸發展成功的代表。【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今日新聞》11日發表署名評論文章稱,今年的跨年晚會,不少大咖臺灣藝人包括周杰倫、王力宏、蔡依林、羅志祥、蕭亞軒等人,都應邀到大陸唱跨年晚會,使得今年臺灣各地跨年晚會的表演藝人,相較遜色不少。
  • 大陸封殺臺灣藝人?國臺辦回應:正人先正己
    如今,不管是影視劇、綜藝節目或是網絡平臺,來自臺灣的藝人面孔越來越多——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當紅的馬景濤等臺灣演員,到林心如、吳奇隆、蘇有朋等藝人,再到林依晨、阮經天、陳喬恩、霍建華、安以軒、彭于晏等一代新人,都毫不例外「北上」淘金,甚至紮根大陸。然而,臺灣「時代力量」的林昶佐日前在臺立法機構質詢時卻聲稱,臺灣藝人登陸演出遭到大陸方面的刁難。
  • 臺媒:大陸電視劇產量世界第一 高片酬吸引臺灣藝人
    臺媒:大陸電視劇產量世界第一 高片酬吸引臺灣藝人 2013年05月26日 16:36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大陸封殺臺灣55名藝人名單流出? 微解讀
    這份「名單」除了支持港獨的香港藝人何韻詩、杜汶澤、黃耀明之外,臺灣地區的部分還包括徐若瑄、導演吳念真、歌手大支、滅火器樂團、歌手陳昇、樂團亂彈阿翔、閃靈樂團等。對此,臺灣《中時電子報》12月30日在致電大陸文化部後稱,此事以及這份名單皆為子虛烏有。
  • 在臺大陸配偶李採恩:臺灣年輕人出路在大陸
    新華社11月26日報導,李採恩2007年嫁來臺灣。在桃園機場一下飛機,就被帶進面談室。面對一架攝像機,她被問了很多問題,比如婆家的電話號碼是多少,在大陸辦了多少桌的婚宴。她都說不清,所以一出來就擔心,怕不讓入境。 雖然出生在瀋陽,但李採恩長得更像江南女子,身材嬌小,皮膚白淨。回憶起10年前的那一幕,她至今心有餘悸。
  • 潘瑋柏結婚了,臺灣藝人在大陸娛樂圈的影響力越來越小了
    潘瑋珀在大陸這邊還算有點資源的,在一些節目裡也經常出現,但現在結婚了,估計和王力宏一樣,慢慢的在娛樂圈的曝光率就逐漸減少。那現在中國臺灣還有誰在大陸這邊比較影響力?羅志祥本來是在大陸發展最好的,資源最多,而且他參與的節目熱度和口碑都非常的好,極限挑戰、這就是街舞、嗨唱轉起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