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國豪:臺生西進大爆發因臺灣教育環境惡化

2021-01-16 中國臺灣網
馮國豪:臺生西進大爆發因臺灣教育環境惡化

2018年05月31日 13:45: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南崑山科技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副教授馮國豪近日接受香港中評社訪問表示,今年臺灣頂尖高中畢業生踴躍到大陸申請名校的現象引起各方關注,「西進」的趨勢是擋不住的。他認為,今年是臺生「西進」大爆發的開啟,明年會有更多人,主要原因出在臺灣教育環境惡化,大陸提供了競爭與發展契機,促使「西進」人數愈多、年齡層下降。

  馮國豪是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主要學術專長包括文化創意產業與行銷、兩岸經濟等,先後任教於世新大學、臺北教育大學、育達商業技術學院等。

  馮國豪表示,臺灣各縣市明星高中今年申請大陸知名高校的人數爆增,少則二、三十人,多則七、八十人,這些學測成續頂標的優秀學生不一定上得了大陸最知名的北大、清華、交大,但很多人願意多校申請以爭取錄取機會。

  他指出,10年前,臺生去大陸讀碩、博士,主要目的是建立人脈或攻讀大陸強項如中醫等;大約自2012年起,大陸投入了更多資源發展高教,高校的國際排名也大幅上升,加上科技發展,特別是金融管理制度的改變需要大量人才等,臺生到大陸求學的目的也從拓展人脈逐漸重視學習專業。

   馮國豪說,相對的,臺灣這幾年來因為少子化趨勢、教學評鑑制度缺失等,科技大學許多學生下課打工,課堂學習成效打折扣,學校在成績上普遍不敢太要求,加上臺當局不敢放手讓營運不好的大學透過市場機制淘汰,使得整個教育環境陷入惡性循環,學生缺乏學習動機,對於留在臺灣無法滿足求知、學習的人來說,只有往外走。

  他說,臺生出走,不只是去中國大陸,還有去香港、美國、新加坡。只是中國大陸距離近、語言文化相通,還有刺激學習的競爭環境,讓許多學子願意選擇大陸名校。「很多人會想,與其留在臺灣領22k、25k;不如去大陸拼拼看,未來可以擺脫領22k的命運,領40k、50k」。

  馮國豪說,改善臺灣教育環境,唯有開放,鼓勵各方一流人才到臺灣,讓市場自由化才是根本之道,但是,蔡當局對於和臺灣關係最密切的大陸,在教育、人才交流方面卻有愈來愈多的限制,審查也愈來愈嚴格。

  他說,蔡當局先前就發公文到全臺所有大專院校,明文要求公私立大學專任教師,未經許可不得參與大陸各項國家基金及研發計劃及禁止參加大陸「千人計劃」、「萬人計劃」;這幾天,大陸東莞學院來臺招才喊卡,嚴查大陸赴臺「百校千生」活動等,都是具體案例。

  他認為,有大陸的惠臺政策的吸引,又有蔡當局的限制令,很容易迫使臺灣30、40歲以下的青年學者做出「西進」的抉擇。但是,當臺灣的頂尖高中生、青年學者都開始往大陸跑,卻沒有國際人才入臺時,臺灣人才培育的環境,只會在惡性循環中愈陷愈深。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焦點

  • 臺生:想在大陸工作 中高層工作薪資比臺灣高很多
    臺生劉聿倫表示,大陸的中高層工作比臺灣薪資待遇高很多,未來想在大陸工作。(圖片來源:香港中評社)海外網1月24日電據香港中評社報導,對於目前兩岸僵局下、臺生在大陸就業的問題,就讀中山大學心理系三年級的臺生劉聿倫表示,大陸經濟一直在成長,目前現狀是,大陸的中高層工作比臺灣薪資待遇高很多,所以薪資範圍很大,也代表機會更多,她未來會想留在大陸工作。
  • 兩岸關係惡化 臺灣投資環境受極大衝擊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於2017年10月訪美時,談到兩岸關係說,只要不繼續惡化,就是最好的情況了。
  • 臺陸委會又發洗腦「懶人包」,阻止臺生到大陸求學
    為蹭大陸高考熱度,臺灣方面陸委會8日發布所謂「赴陸就學你不能不知道的8件事」,裡面充斥著對大陸的貶低和偏見,
  • 六師大舉西進臺灣精英留不住?
    不論是建築師、會計師、律師、機師、醫師、大學教師,近年來陸續爆發出走潮。這些各自擁有專業的精英們離鄉背井工作,必然是為了打造更美好的將來。但是異地工作的辛苦在於,外來者必須融入當地的社會文化,否則無法適應也只能認輸。更不用提大陸的人口眾多,從來就不缺優秀的人才,西進的臺灣精英們面對的競爭更是異常激烈。即便艱辛,臺灣精英為何仍前僕後繼地往大陸市場移動?
  • 【兩岸訊息】新媒稱大陸薪酬已是臺灣1.72倍:更多臺灣人慾西進
    面對西進熱潮,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都在思考這個問題。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8月1日報導,臺灣《遠見》雜誌7月31日舉行32周年慶記者會,公布與104人力銀行合作的「2018臺灣人才西進滿意度大調查」,發現大陸薪酬是臺灣的1.72倍,高於去年的1.57倍;但大陸生活費已比臺灣高,是臺灣的1.63倍;45%的西進者對工作感到滿意,44%對生活感到滿意,不滿意的比率皆低於10%,願意繼續留在大陸工作的更超過八成。
  • 臺灣人認為:「志仁漢學家」代表了大陸的中國文化經典教育
    2017年8月25日,臺灣發生一次重大文化教育事件:臺灣中研院院士王德威、曾永義、孫康宜、李惠儀、李歐梵、何大安以及臺灣香港兩地的著名學者陳國球、胡曉真、梅家玲、鄭毓瑜等20人發出一個《國語文是我們的屋宇
  • 執政2年讓臺灣人民紛紛投奔大陸,蔡英文將成促統「第一大功臣」?
    臺灣高中畢業生紛紛申請大陸高校,「西進」大陸意願高漲。對對此,臺灣警大前教授葉毓蘭在臉譜網表示,再如此下去,民進黨真的做到國民黨所不敢做的,蔡英文將成為促統「第一大功臣」。評價一項政策是否符合民意,如果不能舉手投票,那麼人們會選擇「用腳投票」。近日,多家臺灣媒體接連報導當地高中畢業生紛紛申請大陸高校,「西進」大陸意願高漲。
  • 專家:臺灣年輕人赴大陸念書趨勢擋不住,財金系成大熱門
    針對臺生赴陸近況,臺灣中華兩岸事務交流協會南部地區主任黃啟聖接受訪問時表示,他連續八年帶學生參加「華僑港澳臺聯招」考試,親身體驗那擋不住的趨勢,學生西進也不再只是早期以醫學係為主,學生想選理想學校,CP值(性價比)高、海外就學吸引力高,近年的財金科系熱門也是受到大陸龐大市場及就業磁吸效應
  • 臺灣青年看北京:北京最美的風景是人
    出發來密雲之前,北京市臺聯組織臺生們參觀了北京的臺灣會館,在臺灣會館了解到的很多史實讓韓之婕很驚訝,因為她發現這裡有太多自己不知道的臺灣曾經。對北京的認識從臺灣會館開始,對她來說也是一個非常棒的體驗吧,還有朋友們都推薦的故宮、長城,北京等待她的探索。「文字上看到的北京,和實際上感受到的是不一樣的。
  • 日本的通信環境正在惡化
    【環球網綜合報導】日本的通信環境正在惡化。《日本經濟新聞》近日對各國的光纖等高速固定通信的網速進行調查發現,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36個成員國中,日本2015年為第7位,到2018年下滑至23位。日本的通信設備增強速度跟不上大容量視頻的普及,晚上的網速比東南亞主要國家還慢。
  • 大陸變身「磁鐵石」 臺灣藝人西進尋找新天地
    比如紅遍兩岸的綜藝節目《中國好聲音》,選手、評委、嘉賓都有臺灣藝人的參與;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花千骨》,男一號來自臺灣;各大衛視五花八門的真人秀節目以及網絡上各種人氣超旺的談話類節目中,臺灣藝人更是紛至沓來,閃現在大陸銀屏內外。據報導,2015年大陸電視和主流視頻網站的綜藝節目上,出現過的臺灣藝人數量已超過50人。大陸像一片沃土,不斷吸引他們前來淘金。
  • 國臺辦:今年大陸學生赴臺就讀面臨困難複雜的環境
    馬曉光照片 崔越攝有記者問,目前大陸高校已經陸續開學,請您介紹今年大陸高校招收臺生以及臺生返校報到的有關情況。大陸高校為臺生學習和生活提供了哪些便利?目前大陸學生赴臺就讀情況如何?馬曉光表示,今年年初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兩岸同胞工作、學習和生活造成了衝擊,臺灣學生報考大陸高校也受到影響。
  • 【臺灣特稿】從大陸法律的角度如何實現給予臺灣居民身份證號碼?——連載《淺析「臺灣居民待遇」是如何完成兩岸融合發展?》(三)
    這樣如果突然大開放直接從臺胞證換身份證,恐怕將與大陸目前施行的既有法律產生衝突。 鑑於這適法問題,本文深深建議大陸可以使用既有的「臺灣居民定居證」(簡稱定居證)為準點,使臺灣居民先有定居法律行為證明,而後才賦予其自願領取大陸居民身份證的機會。同時定居證與居住證應該相輔相成,尤其是當取得合法 「定居證」時,臺灣同胞就可以到居住地的行政區申請「居住證」,如同其他大陸同胞一樣,也同等享有地方居住待遇。
  • 【新現象】大陸變身「磁鐵石」 臺灣藝人西進尋找新天地
    最近有朋友向記者感慨,每次回家打開電視或電腦,總能看到臺灣藝人的身影。比如紅遍兩岸的綜藝節目《中國好聲音》,選手、評委、嘉賓都有臺灣藝人的參與;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花千骨》,男一號來自臺灣;各大衛視五花八門的真人秀節目以及網絡上各種人氣超旺的談話類節目中,臺灣藝人更是紛至沓來,閃現在大陸銀屏內外。
  • 『棒球觀察』從MLB在中國,看臺灣職棒西進能否成功?
    臺灣近日出刊的旺報以題「職棒西進 吳志揚要讓兩岸都熱血」專訪吳志揚會長闡述吳會長對於中華職棒西進的一些規劃和看法。
  • 臺灣學霸們都是怎麼想的?
    小黃的判斷是對的,此前有臺媒報導,大學個人申請入學第一階段結果公布時,愈來愈多臺灣學生捨棄島內的大學轉戰大陸,《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發現,事實確實如此,「到更廣闊的天地」是很多臺灣考生選擇大陸高校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大陸也紛紛放出優惠政策吸引島內考生,有臺生表示「自己的成績可以選擇比臺灣的大學更好的高校。」
  • 臺灣高中生赴陸人數暴漲,多名校長遭當局關切
    近日,多家臺灣媒體接連報導當地高中畢業生紛紛申請大陸高校,「西進」大陸意願高漲。其中,臺北、桃園宜蘭等地知名高中校長因給學生寫推薦信,竟遭臺「教育部」、「監察院」、「調查局」等部門關切。對此,臺媒批評,蔡英文此舉被質疑是發動「教育白色恐怖」,把「敵我意識」帶入兩岸教育界,是逆潮思維。「不少家長希望小孩去大陸完成學業,寧可放棄臺灣名校,這是趨勢,明年人數恐更多。」
  • 南京新北視訊交流疫後教育
    本報新北5月17日電(記者陳曉星、孫立極)一場新北市和南京市的視訊交流活動今天舉行,交流主題是疫情後期的教育問題,兩市的學者、教師、在校學生就疫情後期的校園管理、教育觀念、陸生和臺生遇到的困難等問題進行線上交流,令因疫情中斷的兩岸教育交流再次起步。
  • 又到520,臺灣民眾想說愛蔡英文不容易
    目前,蔡英文接受了媒體採訪,強調過去兩年來都在為臺灣的未來做著「打樁基礎」,並表示,假如今年國際環境穩定,臺灣經濟成長會更強,但即便是國際環境不穩定,「臺灣波動也不會大」。然而,與蔡英文壯志滿懷的願景相比,卻是慘澹飈紅的民調數據:施政滿意度僅剩下兩成。蔡英文上任以來最滿意的就是「確立臺灣經濟,將走向穩定成長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