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中生赴陸人數暴漲,多名校長遭當局關切

2021-01-14 觀察者網

評價一項政策是否符合民意,如果不能舉手投票,那麼人們會選擇「用腳投票」。

近日,多家臺灣媒體接連報導當地高中畢業生紛紛申請大陸高校,「西進」大陸意願高漲。其中,臺北、桃園宜蘭等地知名高中校長因給學生寫推薦信,竟遭臺「教育部」、「監察院」、「調查局」等部門關切。

對此,臺媒批評,蔡英文此舉被質疑是發動「教育白色恐怖」,把「敵我意識」帶入兩岸教育界,是逆潮思維。「不少家長希望小孩去大陸完成學業,寧可放棄臺灣名校,這是趨勢,明年人數恐更多。」

據悉,除了臺北建國中學、桃園武陵高中外,還有不少臺灣地區高中校長表示,有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赴大陸讀書。

《聯合報》等臺灣媒體23日報導,大陸方面今年2月底推出「31條惠及臺胞措施」以來,臺灣人才「西進」大陸意願高。臺灣應屆高中生「登陸」,向大陸高校提出入學申請的熱情空前。2月初臺灣學測剛剛放榜,獲得高分的畢業生中,有部分選擇申請到大陸就讀。

臺北建國中學是臺灣最具知名度的高級中學之一。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該校校長徐建國介紹,該校今年申請赴大陸就讀的學生約70人,而2017年還僅有20人。

不過這位校長還說,除了去大陸,今年請他寫推薦信的建中畢業生中,有30多人想去香港、10多人準備赴美讀書,這都比往年多。臺灣高中畢業生前往大陸、香港及美國讀大學是一個新現象。

聯合新聞網報導稱,3月至4月,建中校長辦公室工作人員接到兩通來自「監督行政部門的機構」的電話。兩通來電徐建國均不在場,他事後獲知,對方問及校方是否鼓勵學生到臺灣以外的地方讀書;由於此後未再接到類似電話,他未能與問詢者直接溝通。

臺灣《中國時報》報導,武陵高中是桃園第一志願,今年有超過50名學生請校長寫推薦函申請大陸高校,人數為去年五倍,其中不乏保送臺大物理系的學生。不過,很多學生仍選擇參加學測,申請北京大學元培學院。

校長林清波受訪時表示,3月至4月期間,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工作人員及法務主管部門調查人員通過簡訊、訪談形式關切相關情況,甚至有「調查局(即「法務部調查局」,任務是維護臺灣安全等。觀察者網注)官員來訪,希望他能以學校立場解釋申請大陸高校人數陡增的原因。該調查員在校長室「坐了一個小時」。

對此,林清波答覆詢問者,學校沒有倡導、鼓勵,只是滿足學生需求、寫推薦信,反問「在臺灣民粹氛圍壓縮教育專業和清純氛圍下,能說什麼?」

林清波表示,從去年開始,大陸方面將臺灣高中畢業生的申請入學方式簡化:只要上網填表格即可,條件也降低到平均標準就能申請。臺灣「教育部」警覺目前存在人才拔河現象是對的,這是趨勢,但與其圍堵、抗拒,不如想想如何反過來吸引大陸的學生。

對此,臺灣綠媒「自由時報」曾刊登兩篇文章批評林清波,其中一篇標題寫著「這位林校長,邏輯有問題!」。

林清波

另據香港中評社報導,臺灣宜蘭高中昨天上午證實,今年3月,曾有「教育部」官員打電話要求解釋是否鼓勵學生赴大陸讀書。當時學校高中教職員還奇怪「教育部」為什麼要問這一問題。該官員快速說了一句「只是了解而己」,隨即掛斷電話。

過去兩年,宜蘭高中曾有一名畢業生到上海念大學,今年有一位畢業生提出申請赴陸念書。

對於臺高中校長遭當地「政府部門」關切一事,臺「教育部」次長姚立德回應稱,「國教署」基於職責,的確有政府官員與林清波接觸、了解狀況。並稱,高中畢業生到世界各優秀大學留學,有助於未來在世界舞臺競爭,其中一些人選擇到同文同種的大陸高校讀書,這無可厚非,「但人數如果突然增加很多,就值得重視。」

對於臺灣高中校長因寫推薦信被政府詢問,臺媒和當地意見人士紛紛予以抨擊。

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蔡英文政府此舉被質疑是發動「教育綠色恐怖」,是把「敵我意識」帶入兩岸教育界的逆潮流思維。林清波認為,不少家長希望小孩去大陸完成學業,寧可放棄臺灣名校,這是趨勢,明年人數恐更多。

建中校長徐建國及武陵高中校長林清波說「臺生到大陸讀大學成風潮」,卻成為教育部等中央機關或調查局關切的對象,這是「執政黨」製造的「教育白色恐怖」,也是民主「倒退」。

根據臺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臺灣地區人民、法人、團體或其他機構,未經政府許可,而替大陸學校從事招生或居間介紹行為者,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100萬元以下罰金。

如今兩岸人民交流密切,先不說《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規定已不合時宜,即使以最嚴苛的標準來審視,徐建國及林清波兩人也未違法。

太委婉政府人員關切他們的言論,詢問是否鼓勵學生到大陸讀書,根本是製造「教育白色恐怖」。夏潮聯合會從1999年起到現在協助8000多位臺生赴大陸讀書,之前他們也被檢舉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但2016年,臺灣當地的司法判決他們無罪。「夏潮聯合會都沒事了,徐建國及林清波只是被動的幫學生寫推薦信,卻被政府部門關切,臺灣是沒有言論自由了嗎?」

臺「政府機關」質問高中校長「是否鼓勵學生到大陸讀書」就更加不當。

國民黨新人、擬參選臺北市議員的政治評論者黃子哲更是用「國民黨去大陸也擋,高中生去大陸也擋,一副『逢中過敏症』爆發的狀態」評價蔡英文政府所為。黃子哲說,建中、武陵高中等學校的畢業生要去對岸的大學就讀,雖然臺灣留不住這些優秀學生是可惜,但人才流動是全世界的趨勢,況且大陸的經濟實力不斷提升,磁吸效應越趨明顯。政府要做的事在於用更好的教育及就業環境來留人,而不是用綠色恐怖來施壓。黃子哲還改編了詩句,稱「民進黨要困住所有人,於是築起高牆。你是如此愛臺灣,從此我們不能再變強。」

政治評論者黃子哲

除臺北建國中學、桃園武陵高中外,還有不少臺灣地區高中校長表示,有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赴大陸讀書。

臺中一中校長張添唐在接受中評社採訪時透露,該校今年以學測成績報考大陸高校、並經校長推薦的學生共47人,人數為去年的5倍。

張添唐稱,目前還未收到有關單位的關切,不過他指出,學校純粹是為了學生生涯輔導,「高中生出國讀書是個現象,但我解讀不了;今天學生要去英國、法國、美國念書,我們都會幫他寫推薦信。」

桃園市復旦高中今年有40多名學生申請到大陸就讀大學。該校校長段臺民表示,往年僅有2、3位,「今年爆增到40多位」。除了一流的大學外,不少學生一口氣申請了5、6所大陸大學。對此,段臺民說,學生就算是2、3線大學也申請,根本就是「吃了秤陀鐵了心」,明顯表達要到大陸念書的決心。

此外,臺南女中也遇到類似情況。據悉,該校今年有超過20位畢業生請赴大陸讀大學,較去年增長10倍。其中有已被臺灣大學法律系錄取的應屆畢業生捨棄臺大、申請攻讀北京大學法律系專業。去年還曾有位成績優秀的學生被16所臺灣地區內外的名校錄取,最後選擇到北大求學。

對於臺灣學子紛紛選擇赴大陸讀書,被臺灣當局詢問的高中校長紛紛給出看法。其中,臺灣高校環境惡化、大陸高校具有優勢、臺灣發展機會有限是主要原因。

《中時電子報》援引臺大副教務長張耀文的話稱,高中生到臺灣以外地區讀書,正向可視為學生願意脫離舒適圈,將自我格局拓寬到世界,並願意挑戰未知。但反過來也說明臺灣高教環境正在惡化和頂尖人才正在外流。

「臺灣長期的低薪環境和高房價,造成年輕人對未來前途充滿著不確定,因此當有適當的機會到臺灣之外深造,當然要馬上抓住。」張耀文說,「高教官員對『大學』缺乏了解,使其制定高教政策陷入封閉性或造成反效果,而考招制度讓各大學為了達到搶學生不擇手段,只會讓學生淪為犧牲品,這也是促使臺灣各大學留不住學生的背後原因。」

武陵高中校長林清波表示,大陸高校除了競爭力高,全英語上課等方式也更為國際化,加上學費比臺灣更低,不少家長希望小孩去大陸高校完成學業,寧可放棄臺灣高端學府的錄取,這是一個趨勢,明年人數恐更多。

除了批評「教育部」的做法,也有人士指出,臺灣當局應該保持視野開闊。

臺中惠文高中教師蔡淇華說,「學生將升學的選擇放到全世界,有時學校跟政府很難左右,我們可以主動應戰,也像世界招生,迎向這個潮流。」

早在今年3月,蔡淇華就寫過文章談「高中生出走5年內大爆發」,蔡淇華指出,「全世界都在搶人才,來臺灣已搶到社區高中,不是只有中國大陸在搶,為什麼學生選擇大陸較多?經濟考量是主因,大陸學費便宜。」

蔡淇華舉例,有名學生被諾丁漢大學錄取,也被大陸高校錄取,最後還是決定到大陸讀書。原因是既能得到文憑,還能節省1/4到1/3的學費,並能累積2種文化,有行動力和適應力。

隨著大陸崛起,臺灣愈來愈多高中畢業生赴大陸讀大學,為以後就業鋪路。

《聯合報》援引臺中市一所知名高中的教務主任的話說,政府應該檢討的「是不是我們的高等教育出問題?臺灣地區的競爭力出問題?」希望孩子們具備國際視野,能走出去,現在信息透明化的時代裡,孩子越來越清楚未來的世界,這個趨勢應該這幾年還會持續。

5月14日,一位陪孩子去大陸高校面試臺灣母親,拍下了在廣州中山大學面試的臺灣高中生

除了臺灣學子選擇來大陸讀書,還有很多當地學子選擇到大陸創業。

由於蔡英文政府禁止大陸創業孵化器進臺灣校園宣傳,當地不少大學老師改為邀請個別畢業學生,以人生經驗分享的方式,介紹在大陸的創業就業情況,既避開大陸官員參與,也不「驚動」學校領導,學生的反響頗熱烈。

報導還援引臺灣當地青年的話稱,「你講大陸發展多快多好,大家都知道,政策文件在網上也都查得到,學生更愛聽的反而是在闖蕩的過程有多慘。他認為,要講得有親歷感、有同理心,學生聽了才會有感,也因為曾經『很慘』但仍選擇留在大陸,讓演講更有說服力。」

文/觀察者網 奕含

商務合作:market@guancha.cn

QQ :2920915625

歡迎訪問觀網風聞社區

覺得不錯,請點讚

相關焦點

  • 臺灣青年赴大陸實習收穫多 臺當局出手阻撓兩校
    中新網5月15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中國科協自2002年發起港澳臺青年交流「玉山計劃」,每年暑假邀請臺灣學生赴北京、南京實習。但臺當局「教育部高教司」近日聯繫臺灣大學校長管中閔、臺灣政治大學校長郭明政,並再發信通知兩校主管,要求將該活動網絡公告下架,對相關活動進行阻撓。
  • 陸企直播臺北跨年遭臺當局「關切」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就在民進黨當局強推「反滲透法」之際,贊助2020年臺北跨年晚會的大陸愛奇藝公司受到臺灣陸委會等部門的「關切」。多名在大陸工作讀書的臺青認為,兩岸政治敏感,但臺灣面對大陸企業和兩岸的市場行為要更平常心,文化只有相互影響,沒有所謂滲透,也不應該刻意排除某種文化。在北京某新媒體工作的臺灣年輕人黃小姐在受訪時稱,大陸新媒體和影音平臺發展蓬勃,愛奇藝能在臺灣有許多用戶,證明其具有市場競爭力,不管是歌唱節目、戲劇,質感也越來越好,她自己就偏好看有歷史背景的大陸劇。
  • 申請到大陸讀書學生過多 臺灣一高中校長竟被調查
    中評社5月21日報導,臺灣高中畢業生申請大陸高校成風潮,臺灣一所公立高中校長卻因此遭到臺當局「教育部」、「調查局」調查,認為學校在鼓勵赴陸!桃園市立武陵高中校長林清波直言,多少受到壓力,不過他認為學生去新加坡、香港讀書,多半能接受,為何去大陸就「感覺強烈」?
  • 民進黨當局又作妖,遭臺灣青年打臉
    …… 臺灣對大陸誤解有多深,看看臺灣名嘴們的奇葩言論就知道了。一直以來,臺灣地區的「綠營」學者、官員以及專家可謂是勤勤懇懇、樂此不疲地抹黑大陸。而臺灣方面陸委會近日更是發布所謂「赴陸就學你不能不知道的8件事」,對大陸極盡貶低之詞。看來,為了阻止臺生到大陸求學,民進黨當局真可謂用心良苦。
  • 陸企直播臺北跨年遭「關切」
    就在民進黨當局強推「反滲透法」之際,贊助2020年臺北跨年晚會的大陸愛奇藝公司受到臺灣陸委會等部門的「關切」。
  • 臺當局:緊張時,以陸配動向看大陸動向,和緩時,歧視陸配無極限
    「陸配」,是臺灣「大陸籍配偶」的簡稱,是指1987年臺當局開放島內民眾赴大陸探親後,與臺灣居民結婚的大陸居民。由於95%的陸配是女性,所以臺灣媒體也將這一群體稱為「大陸新娘」。針對這種態勢,臺當局緊張不已。在今年11月時,國民黨「立委」廖婉汝在接受中評社採訪時稱,民進黨當局在調查屏東縣的陸配動向,合理推測是臺當局要了解陸配是不是被大陸要求回去,如果是,就可能是大陸開戰的前兆。看來,臺當局知道大陸若開戰,不會不管40萬的陸配群體,所以想從陸配動向探求大陸軍事動向,小算盤打的還是蠻精的!
  • 韓國電視節目抹黑臺灣鯛 臺當局表關切要求更正
    原標題:韓國電視節目抹黑臺灣鯛 臺當局表關切要求更正 原標題:韓國電視節目抹黑臺灣鯛 臺當局表關切要求更正  不滿韓國電視節目「食物X檔案」抹黑臺灣鯛,嘉義縣長張花冠、副議長張明達等多位議員昨提出嚴厲譴責,高舉拒用韓貨等標語,並要求馬英九當局儘速向韓方提出嚴正抗議。
  • 到底誰更愛臺灣?臺灣民眾已經在用「腳」揭曉答案
    僅就兩岸關係而言,從大陸改革開放幾十年來,大陸通過改革開放所取得的蓬勃發展和巨大進步,也一直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臺灣同胞對大陸的一些刻板的印象,而且大陸一直在推動便利臺灣同胞的各項措施,也得到了越來越多臺灣同胞的歡迎。我想,越來越多的臺灣民眾,特別是基層民眾和一些青年願意到大陸來學習、交流、創業、就業、發展、生活,也是這方面的一些具體表現。
  • 島內主張兩岸和平統一人士遭臺當局打壓迫害,國臺辦表態了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綜合19日,不久前剛結束大陸之行的4名臺灣新黨青年黨工
  • 陳同佳入臺申請傳遭拒 團體抗議臺灣當局形同包庇
    【陳同佳入臺申請傳遭拒 團體抗議臺灣當局形同包庇】(陳同佳至今仍未出發前往臺灣自首)香港特區政府15日晚發表聲明表示
  • 「愛吃愛玩」的臺灣網紅,竟也被臺當局盯上了……
    在綠營人士看來,臺灣網紅在境內外平臺上開通帳號,拍攝影片分享自己對於大陸的正面看法,或者是表達身為中國人的自豪之情屬於所謂的「統戰」,是不可容忍的。動用行政力量恫嚇參與兩岸交流的臺灣民眾,對兩岸的所有正常交流進行政治性解讀,破壞兩岸同胞的來往,已成為民進黨當局的「拿手好戲」。
  • 臺灣當局:今年大陸返臺過年人數可能僅剩2萬多
    (觀察者網訊)自臺灣地區出現新冠肺炎本地病例後,臺灣當局加大了檢疫防控力度,規定自15日起14天居家檢疫需「1人1戶」。疫情返臺難度的提高,與高昂的隔離成本,使大陸許多臺胞臺商放棄了返臺過年的計劃。據臺媒「聯合新聞網」1月16日報導,臺灣當局預計,今年從大陸返臺過年的臺灣民眾可能僅剩兩萬多人,且這個數字可能還會繼續下降。臺當局稱,往年大陸臺胞臺商返臺過年人數一般都在十萬人左右,今年這個數字將低於以往的三分之一。由於返臺民眾需要接受為期十四天的檢疫隔離工作,因此臺當局預估,從1月15日起至28日將會是臺灣民眾從大陸或海外返臺的高峰。
  • 從口罩出口禁令到陸配入境受阻:臺灣當局「人性」崩塌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從口罩出口禁令到陸配入境受阻:臺灣當局「人性」崩塌 讓恐懼成為仇恨的溫床,讓疫情成為政治的籌碼,這似乎就是眼前臺灣當局所要達到的目的。但隨後,由於疫情蔓延速度過快,武漢在1月23日緊急封城,由此導致了數百名臺灣人滯留在武漢。武漢臺辦經過與國民黨的溝通管道協商後,最終決定以「春節包機」的形式,幫助受困的臺灣人返臺。這本是好事一樁。並且,從2月1日開始正式協商到2月3日第一架飛機起飛返臺,效率不可謂不高。
  • 民進黨當局十大失言排行榜蔡英文居首圖
    中國臺灣網2月24日訊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帶領民進黨重返執政,但執政後爭議不斷,現在只差3個月時間就職滿一年,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日前Facebook名為「政客爽」的粉絲頁整理出蔡當局的十大失言排行榜,蔡英文穩居榜首。第十名 馮世寬:我給自己打100分!馮世寬自稱給自己打100分,遭諷「總分是3000分」。
  • 臺退將赴大陸唱國歌 臺當局秋後算帳出損招
    臺當局「立法院」14日開議,民進黨團擬「修法」,對退休高官前往大陸訪問延長管制,從3年延長到15年之久。島內媒體普遍認為,這是為了封堵臺灣地區前正副領導人馬英九和吳敦義赴大陸,此舉是為了打壓政敵。不過臺「陸委會」主委陳明通15日拋出了一個完全不同的解釋,但這個說法更是讓人哭笑不得。
  • 島內高校開始頭疼,臺灣指考人數減半,到大陸的學生卻穩增
    臺灣2013年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指考報名人數減少近一半!」就在大陸高考剛過,臺灣大學入學方案中三大考試之一——「指定科目考試」(指考)也緊張到來。然而據臺灣「中央社」24日稱,由於少子化,加上考試入學分發管道名額逐年減少,指考人數也逐年遞減,和10年前相比,報名人數減少近一半。報導援引臺灣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的資料稱,在2003學年度,有12.6萬人報考指考,為歷年之最,之後便逐年遞減;2008學年度,報考人數減至9.4萬人,跌破10萬人大關;到了2017學年度,報考人數僅剩4.7萬人。今年人數雖有回升,也僅有5.7萬名考生。
  • 看見臺灣|民進黨當局就是美國的「兒皇帝」
    這幾天,臺灣島內的國民黨籍臺中市長盧秀燕成了名人。盧的聲名大噪源自民進黨當局的攻擊。上周,「美國在臺協會」(AlT)臺北辦事處長酈英傑訪問臺中,座談中,盧清晰地表明了臺中市民反對美國「萊豬」(含瘦肉精豬肉)進口的立場。
  • 陸配親屬在臺同舉「回家」字牌籲臺當局開放返臺
    中新社臺北8月21日電 多名大陸配偶在臺親屬21日召開記者會,一同舉起「回家」字牌請願,呼籲臺灣當局在「七夕」前開放陸配返臺,令家庭團聚。據ETtoday東森新聞雲、華視新聞網等臺媒報導,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當局以防疫為由暫停大陸居民赴臺,目前仍有陸配無法到臺灣與家人團聚。有代表在記者會上估計,2000多對配偶受到影響,認為當局不應讓家庭分隔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