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背帶不是什麼稀罕玩意兒,不過沒有了它,搖滾樂的感染力就大減折扣,Chuck Berry的鴨子步、The Who大風車、Jimi Hendrix的後背彈法……通通無的放矢。自己演奏正酣時掉背帶,這種尷尬恐怕每一個吉他手都經歷過吧?
全國人民都見證的一次掉背帶是哪一次呢?
毫無疑問是這一次,2000年,馮鞏和郭冬臨合作了相聲《舊曲新唱》,馮鞏快板、三弦、吉他輪流上陣,這把吉他看著像是YAMAHA的入門款常青樹F310,雖然琴弦明顯有再調準一些的可能性,但是鑑於舞臺左側有一位真正出聲的吉他手,馮鞏的這把琴聲音非常小。郭冬臨範兒很正,唱的也不錯,但是吉他是真不會彈的。
真正出聲兒的是舞臺左側這一位,箱琴的聲音聽上去是接了一個略有些過載的電吉他音箱,聽起來格外......」別致」
郭冬臨剛一拿起吉他,吉他下端背帶就馬上掉了,畢竟他和馮鞏的身板兒差了不少,馮鞏背上很寬鬆,對於郭冬臨來說就非常擠了,這麼一較勁,吉他下端背帶不爭氣地掉了。好在是假彈道具,郭冬臨用自己的手臂夾住吉他繼續假彈。
無獨有偶,最近的女團選拔節目《創造101》中,選手焦曼婷節目中自彈自唱,這把吉他是李宗盛手創的李吉他品牌下的「慎始」系列。不過在吉他彈唱時她的背帶向後滑落,演唱直接停止,也算是「背帶惹的禍」了。
焦曼婷吉他背帶背得過低,苗條的她能夠從背帶裡輕鬆鑽過,加上衣服的料子滑溜,吉他最終不幸滑落
在這些嚴密精準的晚會、綜藝裡,背帶仍舊屢掉不絕,可見,掉背帶已經成為吉他手演奏不可抗力類失誤之一。
搖滾樂發展的幾十年來,也是吉他手與背帶做鬥爭的幾十年。
在1950、1960年代,搖滾樂手相對老實,像Chuck Berry那麼活躍的吉他手是很少的,Rolling Stones、The Who、Jethro Tull主唱很鬧騰,但是人家都不彈吉他。那時候的背帶又細又長,沒有影像資料告訴我們那個時代的搖滾樂手是如何防止背帶掉落的。
後來隨著搖滾樂手越來越過分,產生了越來越多強烈的運動,於是一系列防止吉他背帶脫落的設備應運而生。
0—50元解決方案
這一類解決方案多為就地取材,因陋就簡。
球鞋、鞋帶:家裡有不要的球鞋,或者鞋帶,可以在背帶上端綁住,綁得越緊越好。
黑色大力膠:舞臺的絕配,你可以在背帶釘上貼滿膠帶。讓它更不容易脫落!
安全背帶扣:這麼一大塊塑料,加在吉他之下,把你的背帶牢牢卡住。
墊片:在各個廠商開始生產專門的墊片前,歐美吉他論壇上盛行:「買一瓶Grolsch啤酒,喝掉,把紅色墊片拿下來,扣在背帶釘上。」
國外現在網上有各種各樣的橡膠墊片,在扣上背帶之後加上一層墊片加固,有彈性的橡膠會防止背帶滑掉。
機械鎖扣:在背上背帶之後,把鎖扣放在背帶上。就成了。
50-200元解決方案
到這價位,主要就是實打實的金屬背帶鎖了,品種也大概分為兩類,一是從背帶釘入手,二是從背帶入手。
Schaller背帶扣
Schaller背帶扣歷史悠久,100多塊,早期樂手琴不過千八百元,一百多的背帶扣是身份的象徵,就算拿著魯芬,看著都像美芬。
Ernie Ball 背帶扣、Dunlop背帶扣
比起Schaller,這些新型背帶扣更加容易操作,單手就可完成拆卸。
背帶
Dimarzio DD2200
通過一個登山包的卡扣,讓你的吉他掉不下去。
PLANET WAVES 50PLF08
只要把背帶頭轉一下角度,就能牢牢卡住背帶釘。
說了這麼多,大同小異,每個設計都有自己的利弊,所有背帶扣,背帶都不能保證100%的安全,在美觀、價格、品味等等之間做出自己的選擇,確保一切正常,然後登臺,如果吉他真的掉了,那記得不要慌,The Show Must Go On!
圖片來自網絡
軟硬是街聲大事的清單類欄目,發表有關獨立音樂人使用的軟硬體及生活周邊用品的竅門、心得、測評。歡迎更多獨立音樂人寫來下這方面的親歷文章。一經採用,稿費從優。郵箱:sunxiao@streetvoice.com
文章來源:街聲大事《十二億人見證你掉了吉他背帶,咋整?》http://dashi.streetvoice.cn/article/201805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