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出土蟬形玉器 二里頭遺址最新發現高規格墓葬

2021-01-14 河南一百度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李曼

本報訊今年,是二里頭遺址發掘的第62個年頭。日前,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再次傳來好消息,二里頭遺址最新發現一座高規格夏代墓葬。該墓葬規模較大,已清理髮掘出的隨葬品品種豐富、類型多樣,屬於二里頭遺址中的第一等級墓葬。

「這座墓葬發現於2017年,2020年10月份開始在實驗室對這座墓葬進行清理和發掘。」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隊長趙海濤介紹,這座墓葬發現於二里頭遺址宮殿區5號基址第3進院內。經過幾個月的清理髮掘,目前墓葬中已經發掘出多件陶器、漆器和一件蟬形玉器,其中蟬形玉器為二里頭遺址考古首次發現。在墓葬填土中,工作人員還發現一些散落的綠松石片,由此推測該墓葬中可能會發現大型綠松石器物。

採訪中趙海濤告訴記者,該墓葬規模較大,從發現墓葬的位置,以及墓葬中已經發現的豐富隨葬品來判斷,該墓葬屬於第一等級墓葬。目前,工作人員僅僅完成了對該墓葬上層填土的清理工作,墓葬下部仍有較深的填土等待清理髮掘。從已發現的隨葬品和還未清理的墓葬填土厚度推測,這座墓葬有可能是二里頭發掘至今隨葬品最為豐富的一座墓葬,該墓葬的清理髮掘,可能會實現二里頭遺址考古的又一重大突破。

相關焦點

  • 二里頭遺址與夏文化探索的回顧與展望
    一代代學者依據當時的考古發現,結合對文獻記載的全面梳理,包括參考相關遺址的碳十四測年數據等,雖然對以二里頭遺址為中心的夏文化有不同的認識和見解,例如,二里頭遺址一、二、三、四期均屬於夏文化,或一、二期屬於夏文化,三、四期屬於早商文化等,但對夏文化探索仍然達成了一定的共識和階段性的主要成就。
  • 2019年出土的驚世文物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於2018—2019年對該遺址進行考古發掘,首次揭示出一座完整的龍山文化小型聚落。遺址現存地層堆積較簡單,多數區域遺蹟現象直接暴露於表土層下。除個別戰國、漢代墓葬外,其餘均屬龍山文化早中期。據層位關係可分下層方形圍牆階段和上層圓形圍牆階段兩期。早期方形圍牆階段發現密集柱洞,基槽內沿分布一周柱坑,大部分柱洞都位於柱坑中。
  • 石峁遺址的考古發現與研究綜述
    本文回顧了石峁遺址的發現經過及考古歷程,介紹了皇城臺、外城東門等地點的最新考古成果及綜合研究進展,並對研究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了述評和反思,以期進一步推動石峁考古發掘與研究工作。  皇城臺的修建傾注了建設者大量的精力,在其周邊調查發現有石雕人頭像、鱷魚骨板、彩繪壁畫等高等級遺存。最新考古發掘中,門址和東護牆北段上部出土的陶、骨、石、玉、銅等各類遺物數以萬計。
  • 首次發現「水泥」混凝土牆壁!河南這個考古遺址公園明年開放,再現...
    說回到這個墓葬,隨葬器物主要有饕餮夔紋銅編鐘、編磬、玉璜、玉扳指等,同時墓葬周圍分布著陪葬車馬坑。從出土的青銅禮器以及車馬坑陪葬來看,這應該是一座王級大墓。「其中龍山墓葬有10多座,其內以M10最為重要,是目前河南境內已發現的隨葬器物數量最豐富、等級規格最高的龍山文化墓葬,墓葬保存完好。」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吳偉華介紹,在單棺內葬有一人,仰身直肢葬,頭東向,顱骨上有硃砂;另外棺外北側還陪葬一人,亦為仰身直肢葬。
  • 石家莊發現17座商代後期墓葬!具體怎麼回事?附詳情!
    近日,石家莊發現17座商代後期墓葬!具體怎麼回事?附詳情!一、石家莊發現17座商代後期墓葬!經過河北省考古人員近一年的勘探和搶救性發掘工作,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的周家莊墓地,累計發掘墓葬22座,其中,17座為商代墓葬,出土了青銅簋、爵、觚、兵器及玉器等器物。
  • 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布六大考古新發現 有這些亮點_新聞頻道_央視網...
    西孟莊遺址出土陶鼎、陶鬹  西孟莊遺址揭露出一處保存較為完整、結構較為清晰的龍山文化聚落。發現圍牆、環溝、房址、灰坑、墓葬、窯址及大量柱洞,分布組合極有規律,自成單元,形成圍牆聚落。二裡岡期冶銅爐殘跡  西吳壁遺址二里頭、二裡岡期遺存分布面積約70萬平方米;中心區位於遺址東部,面積約40萬平方米,包括偏北的居址、墓葬區,以及中部偏南、面積達10萬平方米的冶銅遺存集中分布區
  • 夏都二里頭:最早的「中」國丨劉慶柱
    問題的答案,從二里頭遺址中可窺見一斑。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鄭州大學歷史學院院長劉慶柱接受本報專訪,講述二里頭遺址對「中」的追求,以及這種求「中」理念如何一脈相承傳至今日,形成國家認同的民族基因。要理解二里頭遺址體現的求「中」理念,首先要了解中國古人求「中」理念的發展過程。
  • 夏都二里頭:最早的「中」國——訪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鄭州...
    劉慶柱說,根據目前的考古發現,中國先民對「中」的信仰與追求,可以上溯至遙遠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具體見於一座6400年前的墓葬。  這座墓葬位於河南省濮陽市西水坡遺址,墓主人的遺骸周圍有用蚌殼堆塑的虎和龍圖案,象徵著「左青龍、右白虎」的星象;遺骸下方還用蚌殼擺了一個象徵著北鬥、周髀的三角形圖案。  「古人認為北鬥是天的中心,周髀是古人用來『測中』的器物。
  • 36項新發現角逐2019考古「奧斯卡」 河南六個項目獲「提名」
    靈寶城煙遺址位於靈寶市川口鄉南朝村城煙自然村南部,以仰韶文化早期遺存為主,另有少量仰韶中晚期和二里頭文化遺存,屬於新石器時代文化,1958年發現。2019年4月9日,聯合考古隊開始對靈寶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城煙遺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發掘面積達4600餘平方米,現已清理仰韶早期房址29座、墓葬48座、甕棺葬96座、灰坑430多座、陶窯26座、壕溝3條等。
  • 這十大考古新發現,個個大有來頭!
    一片新石器時代早期墓地的發現尤為重要,為研究烏蘇里江流域新石器時代早期墓葬形制演變和文化序列提供了珍貴的資料。玉珏等玉器的大量出土,為我國玉文化的起源和傳播,以及早期玉器加工技術等問題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新石器時代晚期房址及具有沃茲涅謝諾夫卡文化特徵陶器的發現也豐富了這一時期該地區的文化內涵。
  • 201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結果公布
    洞外擾亂堆積篩洗出的人類牙齒與頭骨殘塊東亞玉文化的曙光: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最新的考古發現極大豐富了小南山遺址的文化內涵。一片新石器時代早期墓地的發現尤為重要,為研究烏蘇里江流域新石器時代早期墓葬形制演變和文化序列提供了珍貴的資料。玉珏等玉器的大量出土,為我國玉文化的起源和傳播,以及早期玉器加工技術等問題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新石器時代晚期房址及具有沃茲涅謝諾夫卡文化特徵陶器的發現也豐富了這一時期該地區的文化內涵。
  • 裴李崗遺址發現距今26000年前鴕鳥蛋殼串珠「項鍊」 年測舊石器晚期
    先科普一下1974年,在河南省鄭州市南的新村鎮西裴李崗村的一處崗地,一農民在平整土地時發現了一些比較典型的石磨盤和石磨棒,經考古專家鑑定這裡有大型墓葬區和生活區,命名為裴李崗遺址。目前發現最早的陶器距今17000—20000年,一般認為至少14000—10000年進入新石器早期,距今9000—7000差不多屬新石器中期,然後接仰韶時期、龍山時期、二里頭、二裡崗、殷墟(晚商)、周代,到商代就和我們的歷史課本對上了。裴李崗遺址發現距今26000年前鴕鳥蛋殼串珠「項鍊」意義有多重大?
  • 山東寧陽於莊東南遺址發現刻符大口尊
    此次工作發現大汶口文化晚期至明清時期大量遺存,共清理灰坑141個、灰溝12條、水井2眼、墓葬4座及柱洞26個,出土大量陶片及少量瓷片、獸骨、石器等遺物。發掘區域原為耕地,地勢較平,文化堆積豐富,可分六層。灰坑平面以近圓形、橢圓形為主,少量長方形、不規則形。多直壁(或斜壁)、平底,部分底不平;少量弧壁、圜底;零星袋狀。
  • 山西太原東山古墓遺址為一處大型西漢墓園遺址
    中新社太原6月19日電 (記者 胡健)記者19日從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當地考古專家發掘多年的太原東山古墓遺址,經對墓園結構、墓葬形制、2處墓園建築基址、11處陪葬墓與出土器物等諸多墓園要素判斷,太原東山古墓遺址是一處大型西漢墓園遺址。
  • 河北發掘商代古墓,墓室有殉人殉狗現象,考古專家:初判為貴族墓葬群
    記者了解到,經過近一年的勘探和搶救性發掘工作,該墓地累計發掘墓葬22座,出土了青銅簋、爵、觚、兵器及玉器等器物。周家莊墓地的發現填補了冀中南地區商代後期的歷史空白,為研究商周時期歷史、地理、文化及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周家莊墓地,位於石家莊欒城西營鄉周家莊村南約200米、東距洨河約2000米。
  • 重慶冬筍壩遺址發現4座船棺葬 專家:棺似獨木舟 或說明巴人親水
    近日,經過主動性考古發掘工作,重慶冬筍壩遺址出土了4座船棺葬,這是繼1957年之後,重慶地區再一次集中出土船棺葬。12月26日,此次考古發掘項目現場負責人代玉彪告訴北青-北京頭條記者,船棺葬是巴人的一種喪葬習俗,可能體現了他們親水的觀念和特點,目前重慶地區只有冬筍壩遺址集中出土過船棺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