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東山古墓遺址為一處大型西漢墓園遺址

2021-01-11 華夏經緯網

  中新社太原6月19日電 (記者 胡健)記者19日從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當地考古專家發掘多年的太原東山古墓遺址,經對墓園結構、墓葬形制、2處墓園建築基址、11處陪葬墓與出土器物等諸多墓園要素判斷,太原東山古墓遺址是一處大型西漢墓園遺址。

  2015年至2018年,山西省東山古墓考古隊歷時3年,揭露面積15000平方米,搞清了墓園原始地貌、文化層堆積以及墓園規制所涉及的範圍、道路、建築、陪葬墓等。

  在恆大悅龍臺工地發現並發掘的11座漢代墓葬尤為引人關注。編號為悅龍臺M6的墓葬呈「甲」字形,墓向指向東山古墓,其槨室出土有各類文物66件(組),較為重要的發現有琴、瑟、漆奩盒、簡牘等。考古人員發現的漢代簡牘,是華北地區目前發現的保存較為完好的漢代簡牘,對秦漢歷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

  考慮到田野發掘環境及出土文物保護等問題,經過專家論證,特將此墓葬整體套箱搬遷至室內繼續發掘。2018年1月初至9月,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考古研究所、山西博物院、太原市博物館、北京大學文博學院組成的考古隊,對搬遷後的M6開始進行室內考古,這也是山西首次將大型墓葬整體搬遷到室內從事考古保護工作。

  當地考古研究員冀瑞寶介紹,根據出土簡牘、多把鐵質環首刀、磨刀石以及琴瑟等遺物,推測該墓葬的墓主人極有可能是西漢代王府的文職官吏。此外,漢代簡牘是山西第一次發現,填補了山西同時期考古的空白,同時也是華北地區目前發現的保存較為完好的漢代簡牘,極大豐富了秦漢研究的考古學資料。(完)

 

 

責任編輯:虞鷹

相關焦點

  • 山西太原驚現大型西漢古墓,或為諸侯王墓,為古都龍城點讚!
    人們常說,一千年王朝看北京,三千年古都看西安,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的省會城市太原號稱龍城,意為「真龍降生之地」,因為歷史上有多位開國皇帝來自山西太原。太原是九朝古都、龍興之地,具有5000年文明史,兩千五百年的建成史,曾經趙國、前秦、北齊、大唐、武周、後唐、後晉、後漢和北漢等朝代都以太原作為都城,創造和保留了豐富多彩的晉陽文化,這裡地處華夏民族與草原遊牧民族交往和衝突的中心地帶,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 山西太原發現大型西漢墓園遺址,山西在漢代屬於哪個諸侯王
    眾所周知漢朝之初,大封諸侯王劉邦在楚漢之爭想打敗項羽,拉攏韓信,彭越、季布等名將,並分封諸侯王,稱為異姓諸侯王,待到天下太平劉邦怕異姓諸侯王謀反,開始剪除異姓諸侯王,分封同姓諸侯王,山西也在諸侯國分封之列,在漢代屬於代國。
  • 山西境內首次出土漢簡,推測為西漢代王墓
    太原東山漢墓M6出土的簡牘|北京大學山西. 太原重 大 發 現還記得轟動一時的海昏侯墓嗎?還記得大墓中發現的竹簡吧?文博山西相關文章發現的古墓名稱,也第一次向世人公布:太原恆大悅龍臺6號西漢墓山西省博物院「古韻新生」展覽首次披露東山漢墓|方天戟悅龍臺!
  • 大佛寺石窟、秦鹹陽城遺址……鹹陽37處文物遺址攻略請收藏
    古遺址數量眾多,最具代表性的有秦鹹陽城遺址、鄭國渠首遺址、西漢甘泉宮遺址和沙河橋遺址等。古墓葬分布廣泛,自西周至唐末,葬在鹹陽境內的歷代帝王共有27位,西漢11位皇帝中有9位葬於鹹陽塬上,關中唐18陵有9座在鹹陽,東西綿延百裡,氣勢磅礴。
  • 現場|海昏侯國遺址開園四大看點,穿越兩千年前的西漢侯國
    備受公眾關注的南昌西漢海昏侯墓園是中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澎湃新聞獲悉,在等待了5年之後,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公園和博物館今天終於開幕。今天上午,開園儀式在遺址公園舉行,江西省長易煉紅、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等出席。
  • 讓文物說話 讓歷史說話 讓文化說話——李尚鴻女士《山西考古那些...
    《山西考古那些事兒》,是最近常看的一本書。書中,我們可以深度聆聽「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山西故事。這些故事,既深挖了五千年文明看山西背後的故事,展示了山西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也契合了山西當今加快轉型發展的時代要求,為山西打造「太行、黃河、長城」三大旅遊品牌提供了人文學術支撐,更為海內外人士通過走進山西的方式深度華夏文明的直根提供了基礎性的原始文案。書的作者叫李尚鴻。
  • 這裡最山西-太原
    前面聊了很多山西其他地方,今天說一說它的省會-太原,太原,簡稱並(bīng),這個簡稱就要從古時候說起了。明清太原縣城晉陽城的遺址由城池遺址、古墓葬遺址、宗教祭祀遺址組成,目前在建考古公園,而現存的古太原縣城是坐落在晉陽古城遺址上的一座明代早期縣城平晉縣城,始建於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洪武八年(1375)將平晉縣名改為太原縣
  • 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公園正式開園!
    墎墩懷古 墎墩懷古是指劉賀墓園,位於紫金城遺址的西南部墎墩山。墎墩海昏侯墓園是「我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內涵最豐富的西漢列侯墓園遺址」。為漢文化體驗互動展廳,包含漢學書苑、衣冠禮樂、掌上海昏、穿越時空、和巧奪天工等多個展項,互動性、趣味性在目前國內同類博物館中處於領先水平。鐘鳴海昏遊客中心的「鐘鳴海昏」編鐘表演是以海昏侯國歷史文化為主題、以複製的海昏侯國遺址出土的編鐘、編磬等音樂文物為演奏器材,復原漢代禮樂樂懸制度,重現西漢高等級貴族的宴樂場景的視聽盛宴。
  • 山西這座寺院遺址,我國唯一的一座山地佛教寺,令人扼腕嘆息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座寺廟是一處失傳的寺廟遺址。一起來看看。這就是桐梓寺,位於山西太原,寺院曾建在1200多米的山上。這裡環境清幽。是佛教徒修行的理想場所。站在寺院遺址上向東望去,晉陽古城遺址盡收眼底。桐梓寺可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面為佛閣北齊佛像遺址,南面為寺院主體部分。南方的寺廟建於明代,因此大多保存完好。
  • 觀點| 解讀西漢長安城地區鑄錢遺址與上林鑄錢三官
    為了便於上林三官問題的討論,本文主要對五銖開鑄之後至王莽之前的鑄錢遺址進行研究,其他時期的鑄錢遺址或錢範出土地點,僅作一般性介紹。澄城坡頭寨鑄錢遺址,學界已斷定為元鼎四年之前的鑄錢遺蹟,且已超出上林苑範圍,不在討論之列。  目前,漢長安城地區發現的西漢鑄錢遺址有四處,每一處面積都比較大,包括了幾個自然村,為了行文方便,文中僅以較有名的一個村莊指代。
  • 山西首次出土漢簡 墓主或為西漢代王(圖)
    原標題:山西首次出土漢簡,墓主或為西漢代王2015年,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內發現大量竹簡,有5000枚之多;而近日,山西太原東山恆大悅龍臺6號西漢墓(又稱「祔葬墓M6」)內也出土了大量的西漢木質簡牘。可以說這是近年來漢簡的又一次重大發現。
  • 山西發現偏關天峰坪遺址 距今約4500年
    「這是目前我們山西發現的最早一座石城。」11月11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華夏文明研究所副所長張光輝說,山西晉西北發現的偏關天峰坪遺址,是目前山西發現最早的一座石城,距今約4500年。  天峰坪遺址是一座孤懸河岸的小型寨堡,遺址面積約3萬平方米,所在地三面環河鄰溝,位置封閉,地勢險要,具有極強的防禦色彩。2019年9月至今年8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對該遺址所在臺地北部進行發掘,清理護坡等石牆4段、房址近20處、灰坑30餘處、墓葬2座。
  • 山西離石信義遺址考古研究獲新進展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張娓)信義遺址位於山西省呂梁市離石區信義鎮信義村北,處於小東川河與陽坡溝交匯處東北臺地上,時代為仰韶晚期——龍山時期。2020年3—8月,為配合國道209改線工程呂梁新城區段建設,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聯合呂梁市文物調查考古勘探隊,對遺址進行了發掘。
  • 隱匿在南寧人身邊的古蹟——三江坡漢城遺址
    在邕江的源頭,與左江、右江交匯處,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地方,若時間往回追溯,應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就已存在並一直保存至今——三江坡漢城遺址。三江口航拍著名的三江坡漢城遺址,被自治區政府列為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專家認為三江坡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時期, 為考古學者研究古南寧的歷史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 【陝西文物覽】西漢帝陵——陽陵
    該遺址位於帝陵東南,平面近方形,邊長約260米,外圍有壕溝環繞。遺址中心部分的最高處放置一塊方形巨石,當地群眾稱為「羅經石」。它用整塊黑雲母花崗巖石雕鑿而成,南北長183釐米,東西寬180釐米,厚40釐米。石板上部加工成直徑140釐米的圓盤,表面刻有十字凹槽,經測定為正南正北方向。遺址中部為一夯土臺,邊長54米,共12個門,每邊3個門。
  • 山西又增一條高鐵!途經…
    >經大西客專與省會太原貫通。呼和浩特可通過太原、鄭州、西安等鐵路樞紐直達長三角、珠三角和西南地區,實現與全國高鐵網絡貫通。 進一步增強山西、蒙西與中南、華北地區間的聯繫,承擔蒙西與晉北地區南下的主要客運功能,對快速對接長三角、京津冀經濟區等發達地區,對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加快地區經濟轉型升級以及促進沿線旅遊產業開發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奠定大同全國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地位,促進大同高鐵樞紐規劃建設和城市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 陝西寨山遺址發現多處活人殉葬墓 殉葬人下顎骨明顯錯位曾遭刀劈
    陝西寨山遺址發現多處活人殉葬墓 殉葬人下顎骨明顯錯位曾遭刀劈時間:2020-10-19 10:17   來源:@陝視新聞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陝西寨山遺址發現多處活人殉葬墓 殉葬人下顎骨明顯錯位曾遭刀劈 @陝視新聞10月18日消息,國家文物局近日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工作會,通報了陝西石峁及寨山石城遺址
  • 山西團夥多次盜掘東周古墓:親述曾遇黑吃黑,文物均未被追回
    山西芮城歷史悠久,文化遺址及古墓葬眾多。該縣政府官網顯示,芮城縣擁有各類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2處,其中國保單位12處。但多年以來,芮城縣內盜墓犯罪猖獗,屢發大案。新華社資料圖近期,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的一份刑事裁定書,披露了一個盜墓團夥的犯罪活動。法院審理查明,該團夥盜掘古墓葬5座,銷贓得款20萬元。案發後,被盜文物未被追回。
  • 太原煤監分局對太原東山煤電集團有限公司開展座談
    我的煤炭網>新聞>煤安中心>煤安資訊>太原煤監分局對太原東山煤電集團有限公司開展座談 太原煤監分局對太原東山煤電集團有限公司開展座談   山西煤礦安全監察網 發布日期:2020-08-07 17:39:47
  • 浙江發現南宋大墓4:蘭若寺遺址發現的無名墓,竟和皇陵規格一樣
    上文說了在浙江紹興蘭若寺遺址驚現南宋大墓,而且是迄今為止佔地面積最大的一座南宋古墓,然而因為嚴重被盜,導致無從探究墓主人究竟是誰。當時有很多人建議,清理完主墓室,把殘存的零散文物清理一下結束髮掘。但是當初的受命勘探此地的考古研究員並沒有動搖,還是決定繼續發掘古墓,一定要揭開這座宋墓的謎團。考古工作最大的意義是通過揭露古代遺存、分析和掌握重要的古代信息,然後據此研究歷史的真實面貌。隨葬品當然是具有很高的價值,但是複雜的墓葬建築本身信息量有可能也會更大。這位考古研究員就抱著這樣的想法開始了對這座宋墓的發掘之路。